不愧為鄭鷓鴣,晚唐詩人鄭谷的成名作,構思實在精妙

2021-01-21 沉於古詩

晚唐詩人鄭谷,因一首鷓鴣詩而成名,被人稱作「鄭鷓鴣」。

那麼這首題為《鷓鴣》的詩究竟好在哪裡?

歷來學者都認為,詩人的構思非常精妙。

但是,構思又有何妙處呢?

學者們沒說太細。

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找找詩人的精妙構思。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 遊子乍聞徵袖溼,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寫作背景就不講了,不影響我們讀詩。

直接來看詩人是如何構思的。

一、介紹鷓鴣的生活習性,為下文寫鷓鴣的悲傷做鋪墊。

1、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戲,嬉戲。煙蕪,煙霧中的草叢。錦翼,彩色的羽毛。品流,類別。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是:溫暖時節鷓鴣在煙霧籠罩的草叢中嬉戲,彩色的羽毛很整齊,品類應該和山雞比較接近。

這兩句寫的很有意思。

詩人介紹了鷓鴣的兩個特點:

(1)先介紹鷓鴣的生活習性,喜歡溫暖的天氣,喜歡生活在草叢中;

(2)再介紹鷓鴣的外貌,彩色的羽毛很整齊。

這兩個特點介紹得很詳細。

但是奇怪的是,詩人為什麼又補充說一句,鷓鴣和山雞的品類比較接近呢?

因為它們的特點很相似:外貌都很漂亮,生活習性也相同。

而很多人沒見過鷓鴣,但是一般人都見過山雞。

用讀者熟悉的事物作比照,來描寫不熟悉的事物,就可以加深讀者對不熟悉事物的理解。

所以我們就更加清楚了,鷓鴣和山雞一樣,喜歡在溫暖的草叢中生活。

那麼詩人為什麼要寫鷓鴣的生活習性呢?(註:外貌,只是詩人用來和山雞做比照的一個媒介。)

提醒您,尤其注意「暖」字,這是在為下文寫鷓鴣的悲傷做鋪墊。

洞庭湖

二、用烘託的手法,描寫鷓鴣的悲傷。

2、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雨昏,陰沉的雨天。青草湖,在洞庭湖東南,古汨羅江在此,傳說中屈原投江的地方。黃陵廟,祭祀娥皇、女英的廟。傳說帝舜南巡,死於蒼梧。二妃從徵,溺於湘江,後人遂立祠於水側,是為黃陵廟。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是:陰沉的雨天,鷓鴣從青草湖邊飛過;花落時節,鷓鴣在黃陵廟啼哭。

這兩句寫得非常巧妙。

尤其是「雨昏」兩個字。

乍一看,好像只是在說天氣。

但是問題在於:鷓鴣不是喜歡生活在草叢中嗎,它們為什麼要飛過青草湖?

就是因為「雨昏」。

鷓鴣喜歡溫暖的天氣,但是現在是陰沉的雨天,草叢中就不適合它們繼續生活。

所以鷓鴣只能離開草叢,去尋找新的家,這是一種無奈之舉。

這是鷓鴣離開草叢,飛過青草湖的原因。

那麼詩人為什麼要青草湖、黃陵廟和「花落」呢?

這些都是鷓鴣的一路所見。

青草湖,有屈原投江的悲傷故事。

黃陵廟,有娥皇、女英溺江的悲傷傳說。

而且還偏偏是在「花落時節」。

一路所見,全是悲傷的事物,可見鷓鴣心裡很悲傷。

您看,詩人之所以要寫這些悲傷的事物,就是為了烘託出鷓鴣心中的悲傷。

那麼,鷓鴣的悲傷從何而來?

就是因為「雨昏」,它們不得不離開草叢,去尋找新的家。

而它們一路尋找,一路悲傷,這才引出了「啼哭」。

而正是這「啼苦」,又非常巧妙地引出了人的感情。

湘江

三、用類比的手法,把鷓鴣的悲傷轉移到人的身上。

3、遊子乍聞徵袖溼,佳人才唱翠眉低。 徵袖:指遊子的衣袖。翠眉:古時女子用螺黛(一種青黑色礦物顏料)畫的眉。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是:遊子剛聽到鷓鴣的啼聲,禁不住淚溼衣袖;佳人剛一唱起鷓鴣曲,就已經翠眉頻低。

這兩句應該很好理解了。

(1)遊子聽到鷓鴣的啼聲,為什麼會淚溼衣袖?

因為遊子和鷓鴣有共同點:都離開了家。

這是類比的手法,由這個共同點,就可以推導出另一個共同點:鷓鴣很悲傷,那麼遊子自然也很悲傷。

(2)佳人唱起鷓鴣曲,為什麼會翠眉頻低?

因為遊子就像鷓鴣一樣,離開了家,鷓鴣曲很悲傷,佳人自然也很悲傷。

但是這一句,可以理解成遊子的想像:遊子在外,聽到了悲傷的鷓鴣聲,然後他想像,家裡的妻子唱起鷓鴣曲,也會很悲傷。

這更加突出了遊子心中的悲傷。

您看,詩人為什麼可以把鷓鴣的悲傷轉移到遊子的身上?

其實很簡單,就是運用了類比的手法。

當然,如果只是通過加深鷓鴣的悲傷,然後把悲傷轉移給遊子,這種構思還不算特別巧妙。

更巧妙的是後兩句。

今日的湘江

四、再用反襯的手法,進一步加深遊子的悲傷。

4、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江闊:寬闊的湘江。苦竹:竹的一種,筍味苦。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在湘江廣闊的水面上,鷓鴣相呼相應;它們日落時分,棲息在苦竹深處。

這兩句連用了兩次反襯的手法。

首先,雖然湘江水面寬闊,鷓鴣想要飛過去並不容易,但是它們並不孤單,可以成群結隊,互相照應。

而遊子呢?

只有孤單一人。

您看,這是用鷓鴣可以成群結隊,來反襯遊子旅途的孤單。

其次, 鷓鴣在日落時分能夠找到新的家。

而遊子卻只能繼續漂泊。

這是用鷓鴣能歸新家的情景,來反襯遊子不能歸家的現實。

正是這兩次反襯,進一步加深了遊子心中的悲傷。

鷓鴣

五、整首詩的脈絡梳理。

首先,介紹鷓鴣的生活習性,為下文寫鷓鴣的悲傷做鋪墊;

其次,用烘託的手法,含蓄地描寫鷓鴣的悲傷;

然後,用類比的手法,把鷓鴣的悲傷轉移到遊子身上;

結尾,再用反襯的手法,進一步加深遊子心中的悲傷。

您看,雖然詩題為「鷓鴣」,但詩人並不是為了寫鷓鴣,而是為了寫遊子思家而不能歸的悲傷之情。

詩人的構思非常精妙,他沒有直接用鷓鴣來借喻遊子,而是通過鷓鴣尋找新家的過程,先寫出鷓鴣的悲傷,再把鷓鴣的悲傷巧妙地轉移到遊子身上,再通過鷓鴣找到新家進一步加深遊子心中的悲傷。

這種構思非常含蓄,共有六句寫鷓鴣,只有頸聯寫人,但是人和鷓鴣之間的聯繫並不是簡單地運用比喻手法,而是隱藏了類比手法。

耐人尋味,意味無窮!

但是也有學者指出,一般寫物的詩,要麼表達詩人自己的感情,要麼應該有諷刺意味,而這首詩卻寫的是與詩人不相干的遊子,感情顯得很虛假。

我認為,如果詩人沒有在洞庭湖親眼見過、親耳聽過,只通過想像,他能寫得出來感情這麼深厚的詩嗎?

我覺得,不妨就把遊子當作詩人,這樣理解也沒有什麼問題。

您說呢?

歡迎留言哦。

#唐詩#

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我是沉於古詩,歡迎關注我,我每天都會為您解讀一首古詩。

相關焦點

  • 古今鷓鴣詩,唯獨此首最佳,詩人還因此獲得「鄭鷓鴣」的美稱
    這些都是寫鷓鴣的名句,但要說到最好的,那就繞不開下面《鷓鴣》這首詩了,而詩人鄭谷更因此詩得名,被人們稱為「鄭鷓鴣」,可見影響之深。鷓鴣 唐·鄭谷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遊子乍聞徵袖溼,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 李商隱悼念亡妻,這首古詩描寫生動,詩人不愧為晚唐才子
    李商隱是晚唐傑出詩人,他年少苦讀,卻仕途坎坷。他成家後與妻子非常恩愛,可是為了生計,又不得不到處奔波。一方面他感慨自己無法實現心中的夢想,另一方面痛惜自己無法盡一位丈夫和父親的責任,經常深感自責。下面介紹李商隱悼念亡妻,這首古詩描寫生動,詩人不愧為晚唐才子。悼亡妻薔薇泣幽素,翠帶花錢小。嬌郎痴若雲,抱日西簾曉。枕是龍宮石,割得 秋波色。玉簟失柔膚,但見蒙羅碧。
  • 詠物詩的題材很多,但這首唐代詠物詩很特別,因為詩人寫的是鷓鴣
    晚唐有一位詩人鄭谷,因為寫詩讚詠鷓鴣,詩人由此得到「鄭鷓鴣」的雅號。鄭谷筆下的鷓鴣非常傳神,讀他的鷓鴣詩,往往能將人帶進詩人營造的詩歌意境中。鄭谷的這首《鷓鴣》詩是這樣寫的: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遊子乍聞徵袖溼,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 鷓鴣鳥是一種什麼鳥,為何經常出現在詩中,牽動著詩人的鄉愁
    唐朝末年詩人鄭谷以《鷓鴣詩》出名,他本人還得了一個稱號「鄭鷓鴣」。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鷓鴣鳥的叫聲聽起來就像「行不得也哥哥」,一隻鳥兒叫,附近的鳥兒都會回應,聲音響徹山林,就好像勸遠行的人不要離開故鄉,詩人一聽到生出無限情思,淚沾衣襟。清朝詩人尤侗寫有一首《聞鷓鴣》,鷓鴣聲裡夕陽西,陌上徵人首盡低。遍地關山行不得,為誰辛苦盡情啼?這是一首非常悽涼悲苦的詩。
  • 蓮葉——唐·鄭谷
    蓮葉——唐·鄭谷  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 多謝浣溪人不折,雨中留得蓋鴛鴦。 賞析  鄭谷的《蓮葉》,意境優美,句句如畫,全詩由舟行荷塘圖、風搖荷葉圖、荷塘浣紗圖、鴛鴦戲蓮圖組成,給人以不盡的美的享受。
  • 李商隱美到極致的六句古詩詞,寫盡詩人風雨坎坷的一生!
    李商隱(813~858年),晚唐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後遷鄭州滎陽。李商隱一生窮困潦倒,空有滿腹壯志卻懷才不遇。尤其是自己還陷入了唐代晚期的黨爭之中,最終淪為了犧牲品,可悲可嘆。
  • 和尚寫了首詠梅詩,大詩人隨手給他改了一個字,和尚叩頭感謝他
    最近英國人拍的《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吸引了不少外國友人的注意。筆者一個英國朋友問我:「杜甫的詩,字數也太少了吧?就這樣都能成為你們最偉大的詩人,不可思議」。我明白,他這樣說是因為看了古希臘人的《荷馬史詩》,他認為咱們的古詩也都該是洋洋灑灑寫上數萬行。
  • 杜甫1個字難壞宋朝一眾詩人 領悟詩聖練字之妙
    鄭谷告訴齊已,昨夜」數「枝開不如昨夜一」枝「開,齊已嘆服,稱鄭谷為其一字師。這是當面的切磋。 歐陽修和詩聖杜甫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老杜也堪稱為一字師也。《六一詩話》 陳從易(966~1031年)作詩像白居易,楊億、劉筠等西崑體詩人效法晚唐李商隱,於是唐朝其他詩人的作品不受重視。 某日陳從易得到了一本杜甫詩集,其中有句「身輕一鳥」,少了一個字。於是大家各用一個字補上。有疾、落、起、下,大家各抒己見,定不下來哪個字最好。後來又得到另外一個完整的詩集,發現這個字是」過「。
  • 八位詩人,一人一首成名作
    有些詩人一首作品驚豔四座,眾人讚賞,但,再去翻看其「履歷」,卻並無其它作品,或者更出眾的作品,於是,這首「獨苗」便成為詩人最「閃亮"的標籤。有些詩人,只有一首詩,卻毫不妨礙他流傳千古。《涼州詞》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 同在晚唐,相似的人生,怎麼杜牧的《七夕》就比李商隱更豁達?
    而到了晚唐,政治鬥爭嚴重,國力不可避免地衰敗,看這個時期的代表詩人小李杜,即李商隱和杜牧,他們的詩就難免哀怨,透著一些寂寥。02說到晚唐,便不得不提「牛李黨爭」,這是一場跨越了近40年,歷經了6個皇帝的權利爭鬥。
  • 晚唐社會黑暗,唐代詩人28字唐詩謎語,把天上雲朵罵了一通
    除了那首唐詩之外,晚唐還有另外一首古詩和這首古詩寫法非常相似。28個字,也是一個謎語,不過是增添了批判的意味,使得這首古詩更加富有思想意義和價值。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所以詩歌讀到這裡我們就能感覺到其中的批判意味了,對於詩人來說,肯定不是表達的批判天上的雲彩這樣簡單,他有更為深刻的意蘊藏在其中,這就必須結合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來看。詩人生活在晚唐時期,兵荒馬亂,軍閥混戰,整個社會一片黑暗。對於底層的人來講,他們渴望著和平的生活,就如同那在田間渴望得到滋潤的禾苗。
  • 唐詩裡的鸚鵡,不僅被剪去羽毛關在籠子裡,還被詩人警告不要學舌
    本詩的標題就叫《鸚鵡》,是晚唐時期的詩人羅隱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 在第三句詩裡,詩人只是提出了要求,並沒有說明原因,為詩歌預留了一個小小的疑問,增加了本詩的閱讀性。而「不用分明語」的告誡很明顯就是這首詩的主題,也是詩人人生經驗的一個總結。
  • 上海不愧為世界一線城市,夜景也如此美麗
    看完之後,你可能會不由自主地感嘆:哇,真是美爆了,大上海,果然就是大上海,夜景實在是太美了!的確,相較於幾十年前的上海,通過這麼多年的努力,上海的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城市的高樓大廈越來越多了,城市的夜景,也越來越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