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地球歷史壓縮至24小時,人類將在最後一分鐘登場。可就是這樣一個出場「不久」的物種,一躍走上了食物鏈頂端,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人類祖先生存的世界裡,猛獸橫行,危機四伏。但現在回頭去看,當初的猛獸,都已經消失殆盡,只有人類不斷進化成當前的模樣。很多書裡說,人類可以從無數種群中異軍突起,是因為原始人類學會了製造和使用工具。
人類崛起最關鍵真的是因為學會使用工具嗎?不,其實八卦和編故事的能力才是關鍵。
八卦是刻在人類基因裡的天賦,因為八卦,人類個體之間有著遠多於其他物種間的信息交流。這種信息交流,給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人類是唯一一類不同族群間可以密切合作的物種,這與八卦的能力密不可分。
人類有著豐富的想像力,他們看見風雨雷電,會想像出不同的神明,編織出一系列想像的故事,比如盤古、梵天、上帝……這些想像出來的故事,通過八卦方式傳播,逐漸成為了整個群體的共同信仰。於是人類在穩定時去探索自然,危機時又有了精神上的寄託。即便遭受劫難,剩餘的個體,也能很快組織成新的族群。
人類的足跡從北非開始,逐步遍及各個大陸,通過雙腳完成遷徙,一路上遇到各種各樣兇殘的猛獸,他們都靠著自己的智慧戰勝了對手。人類消滅了野蠻的兇獸們,獲得了大陸的主導權,是文明代替野蠻的最好註腳。
人類的發展是文明的勝利嗎?不,血腥與殺戮才是常態。
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增加,地球上一個又一個物種接連消失。有的是因為被捕殺殆盡,有的是因為生存空間被擠壓,有的是因為人類扶植的其他物種搶佔了賴以生存的資源。
每一種文明的興起,背後總是隱藏著暴力與血腥。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再高級的文明,也只能被消滅。成王敗寇,僅此而已。
原始社會的人類,主要以採摘、漁獵為生,而不會主動幹預動植物的生長情況。這種方式持續了很久,畢竟人類已經學會使用陷阱、漁網等工具,生存情況已經改善很多,社會結構、個人信仰等方面也同樣穩定而多元。
但是對個體而言,畢竟還要面臨食不果腹的危機,於是人類開始幹預動植物的生長,通過馴化的方式,將野生動植物變成了家禽、家畜、農作物。人類由此開始了農業革命。
對個體而言,農業革命是一件好事,畢竟不用過多的擔心餓肚子的情況,也不用再擔心漁獵時會遇到危險,只要付出勞動,就可以換回更多的水果、肉類、農作物。
但實際上,大多數物種是無法被馴化的。雖然人類能挖出美味的松露、獵殺毛茸茸的長毛象,但真菌太難捉摸,巨獸又太過兇猛,想自己種或自己養真是難上加難。在人類所狩獵採集的成千上萬物種中,適合農牧的只有極少數幾種,比如小麥。農業革命後,人類雖然獲得了數量更大的食物,但是飲食結構也變得更窄了,對於危機的敏銳感知力也降低了。雖然如此,對於整個物種而言,農業革命仍然是一次巨大的進步。
所以農業革命獲利最大的是人類嗎?不,小麥才是背後最大的得利者,它馴化了人類。
通過馴化人類,小麥獲得了更大的生存環境,戰勝了參天大樹,驅逐了各種食草動物,還將人類困在它們周圍,為它們提供更好地服務,幫它們移開石頭、澆水、除蟲。人類試圖通過小麥抵抗飢餓的同時,其實放棄了更多的選擇,它們將其他植物動物的生存空間搶奪過來,統統變成了小麥田。
人類將全部的熱情都投入到了種植小麥中,就好像將所有雞蛋放到了一個籃子裡,遇到旱災、蟲害時,這樣的食物體系反而更加脆弱。雖然人類的食物更充足,但饑荒卻一直與農業社會的進步相伴,這一切,都是「小麥的陰謀」。
新穎獨到的視角,為我們勾勒出人類社會幾萬年演化的軌跡,一部《人類簡史》,講述了人類由動物到「上帝」的過程,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的「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