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你所以為的,可能只是個騙局

2021-01-11 墨念讀書

如果把地球歷史壓縮至24小時,人類將在最後一分鐘登場。可就是這樣一個出場「不久」的物種,一躍走上了食物鏈頂端,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人類祖先生存的世界裡,猛獸橫行,危機四伏。但現在回頭去看,當初的猛獸,都已經消失殆盡,只有人類不斷進化成當前的模樣。很多書裡說,人類可以從無數種群中異軍突起,是因為原始人類學會了製造和使用工具。

人類崛起最關鍵真的是因為學會使用工具嗎?不,其實八卦和編故事的能力才是關鍵。

八卦是刻在人類基因裡的天賦,因為八卦,人類個體之間有著遠多於其他物種間的信息交流。這種信息交流,給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人類是唯一一類不同族群間可以密切合作的物種,這與八卦的能力密不可分。

人類有著豐富的想像力,他們看見風雨雷電,會想像出不同的神明,編織出一系列想像的故事,比如盤古、梵天、上帝……這些想像出來的故事,通過八卦方式傳播,逐漸成為了整個群體的共同信仰。於是人類在穩定時去探索自然,危機時又有了精神上的寄託。即便遭受劫難,剩餘的個體,也能很快組織成新的族群。

人類的足跡從北非開始,逐步遍及各個大陸,通過雙腳完成遷徙,一路上遇到各種各樣兇殘的猛獸,他們都靠著自己的智慧戰勝了對手。人類消滅了野蠻的兇獸們,獲得了大陸的主導權,是文明代替野蠻的最好註腳。

人類的發展是文明的勝利嗎?不,血腥與殺戮才是常態。

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增加,地球上一個又一個物種接連消失。有的是因為被捕殺殆盡,有的是因為生存空間被擠壓,有的是因為人類扶植的其他物種搶佔了賴以生存的資源。

每一種文明的興起,背後總是隱藏著暴力與血腥。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再高級的文明,也只能被消滅。成王敗寇,僅此而已。

原始社會的人類,主要以採摘、漁獵為生,而不會主動幹預動植物的生長情況。這種方式持續了很久,畢竟人類已經學會使用陷阱、漁網等工具,生存情況已經改善很多,社會結構、個人信仰等方面也同樣穩定而多元。

但是對個體而言,畢竟還要面臨食不果腹的危機,於是人類開始幹預動植物的生長,通過馴化的方式,將野生動植物變成了家禽、家畜、農作物。人類由此開始了農業革命。

對個體而言,農業革命是一件好事,畢竟不用過多的擔心餓肚子的情況,也不用再擔心漁獵時會遇到危險,只要付出勞動,就可以換回更多的水果、肉類、農作物。

但實際上,大多數物種是無法被馴化的。雖然人類能挖出美味的松露、獵殺毛茸茸的長毛象,但真菌太難捉摸,巨獸又太過兇猛,想自己種或自己養真是難上加難。在人類所狩獵採集的成千上萬物種中,適合農牧的只有極少數幾種,比如小麥。農業革命後,人類雖然獲得了數量更大的食物,但是飲食結構也變得更窄了,對於危機的敏銳感知力也降低了。雖然如此,對於整個物種而言,農業革命仍然是一次巨大的進步。

所以農業革命獲利最大的是人類嗎?不,小麥才是背後最大的得利者,它馴化了人類。

通過馴化人類,小麥獲得了更大的生存環境,戰勝了參天大樹,驅逐了各種食草動物,還將人類困在它們周圍,為它們提供更好地服務,幫它們移開石頭、澆水、除蟲。人類試圖通過小麥抵抗飢餓的同時,其實放棄了更多的選擇,它們將其他植物動物的生存空間搶奪過來,統統變成了小麥田。

人類將全部的熱情都投入到了種植小麥中,就好像將所有雞蛋放到了一個籃子裡,遇到旱災、蟲害時,這樣的食物體系反而更加脆弱。雖然人類的食物更充足,但饑荒卻一直與農業社會的進步相伴,這一切,都是「小麥的陰謀」。

新穎獨到的視角,為我們勾勒出人類社會幾萬年演化的軌跡,一部《人類簡史》,講述了人類由動物到「上帝」的過程,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的「騙局」。

相關焦點

  • 業內人士:你看過的《人類簡史》可能是山寨版
    (原標題:你看過的《人類簡史》可能是「山寨」的)   「做這本書的人明知無底線還要做。
  • 2019年閱讀100本書分享之《人類簡史》
    當你第一次讀《時間簡史》時,你會覺得它就像一本教科書。它有厚厚的,光滑的紙和400頁的信息。也很重(我肯定不能把它放在我的背包裡)。但出乎意料的,《時間簡史》讀起來課不像教科書。它能吸引讀者從第一頁開始閱讀,並且流暢流暢,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將大量信息連接起來。
  • 人類簡史摘抄及感悟
    而《人類簡史》的翻譯工作更是得到作者赫拉利的加持:「提到本書的英文版是以英美讀者為考慮,舉的多半是西方讀者較熟悉的例子,但希望編輯及譯者要以華文讀者為考慮,如果能有更貼切的例子,不妨和他討論修改。而且如果過程中有什麼疑問,都歡迎直接寫信向他詢問。」因為多方的努力,才有了現在中文版的《人類簡史》。
  •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開啟抖音直播
    赫拉利在《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中得出的一系列具有顛覆性姿態的結論,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謂「刷新三觀」:農業革命是歷史上最大的騙局;自由人文主義是一種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宗教;在智人的世界中,金錢是虛構的,公司和國家也是虛構的;而從智人的發展史看來,進步基本上是一種幻覺……他所建構的敘事,令歐巴馬、比爾·蓋茨以及矽谷高管們著迷
  • 《人類簡史》之農業革命,是進步,還是騙局?
    有些學者認為,農業革命是一種進步,但赫拉利博士認為,農業革命是人類史上最大的一樁騙局,這是為什麼呢?到底是進步,還是騙局呢?本文將與你分享農業革命的三個歷史演化過程,帶著問題思考,探尋智人在第二次革命中的思維與行為方式,一同領略農業革命給智人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 《人類簡史》:人生是一個騙局?而基因是最大贏家
    如果你沒有對應的背景模型,那麼眼前的信息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未知,比如人類在農業革命之前,是沒有字母數字與數字模型的,因此,如果你此時看到如下這個圖形,它對你來說就果真只是一個黑色圖形。另一方面,一個人開心痛苦與否,也完全不是由任何眼前的事實決定的,而是由我們類比的對象決定的,如果你當前獲得的成就比你對比的目標高,那麼你就覺得快樂,但是同樣這個成就,你去對比一個更高的目標,比如說馬雲,說我要像馬雲一樣富有,像他一樣有成就,那麼我們可能一輩子都很難開心起來。
  • 《孟德爾妖:基因簡史》:你不是高貴的人類,你只是基因的容器
    不過這並非基因第一次出現在人類的歷史上,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中學課本上著名的孟德爾定律。這也是為什麼一本詳述基因的行為邏輯和歷史的科普書籍被命名為《孟德爾妖:基因簡史》,其中孟德爾妖類比自物理學上著名的假想概念麥克斯韋妖,描述的是基因在自然選擇冷酷的威力下最終創造出複雜有序的狀態,即我們所見的令人驚嘆的各種生命。
  • 你不得不看的一本關於人類的書《人類簡史》
    所以對於人類的起源,我們會有來自本能的好奇,這種好奇心驅使著我們不斷地探索和發現。所以我在人人書上發現這本《人類簡史》的時候,內心是無比激動的,甚至毫不誇張地說,飽含激情。 記得畢淑敏的《非洲三萬裡》這本書裡曾寫到人類的祖先「露西」,露西包括同一個體40%的骨架,是迄今發現的所有距今10萬年以前的人類化石中最完整的一副了,於是,她成了獲得最多肯定的人類祖先。
  • 對話"未來簡史"作者赫拉利:人類還有用嗎?
    「農業革命」是最大的「騙局」   【價值中國】:您描述了人類經歷了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其中農業革命是「歷史上最大的騙局」。您認為這個「最大的騙局」到今天為止最深刻的後果是什麼?您認為當時人類有更好的選擇嗎?  【赫拉利】:對許多人來說,農業革命使生活更加艱難,而不是更容易。
  • 《人類簡史》出現四個版本 圖書山寨跟風何時休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禮智  提起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當你想要買來讀的時候,就要睜大眼睛仔細看了。因為網上就有四本書名、版式設計都差不多的《人類簡史》等著你,一不小心就會讀到假的。
  • 一次性解決你21個人生困惑 | 「簡史三部曲」重磅收官
    《黑鏡》的劇情中,女主一開始只是通過手機與合成男友打電話、發信息,隨著交流的不斷深入,「男友」主動告訴她,其實,他可以「真正」地回到她身邊,於是女主才進一步購買了實體的「複製人」。這個場景,跟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大數據誘導消費」是不是很相似?你搜索過的商品,會以廣告的形式幽靈般地出現在你瀏覽的各種網頁上。
  • 讀《人類簡史》的一些思考和疑問
    對於《人類簡史》這部書的讚美,筆者覺得沒有比較寫那麼多,我想任何人去讀了,都會很快的吸引進去,他就如一個黑洞一樣,是一本奇書,吞噬一切。我就說筆者在讀的過程中的一些疑惑,以及想得到解讀的問題吧。《人類簡史》分析,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人類,可能都起源於某一個智人。
  • 《未來簡史》:人類步入巨變的前夜?
    但是現在,人類第一次有可能改變這一生命模式,進入智能製造和設計的無機領域。    讀懂歷史才能看透未來。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在全世界有42種語言的版本,在中國也有數百萬冊銷量,讀者讚嘆「原來歷史書讀起來可以這樣有趣」。在《未來簡史》中,作者延續了他特別的視角和靈動的筆觸,站在歷史的過去看未來,開篇的一段關於草坪歷史的講述就讓人耳目一新。
  • 它被馴化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但有人說這是個巨大的騙局
    人類從一開始也像其他動物一樣靠採摘野果或狩獵生存下來,這樣的生活方式大約進行了200多萬年。本以為人類就這樣簡簡單單的過著日子,但是在大約1萬年前,人類突然改變了之前的生活模式,人類開始關心起一種野草並種植它,不再遷移,在一個地方長期的住了下來。
  • 美國成功登月5次,人類歷史上的壯舉,但可能是個騙局?
    你做何感想,想了解這個尷尬局面的背後發生了什麼嗎?大多數科學家聽到這個「登月騙局」醜聞的時候感到驚訝甚至恐懼.這個想法似乎被一些偏執狂或陰謀論者迅速傳播,他們執著於某個奇怪的想法,即使通過辯論或者大量的證據,都無法說服他們是錯的。當然他們也不介意通過書本,視頻或者電視節目,發布未曾有人登月的觀點,從中牟利。
  • 從《人類簡史》到《三體》,兩部著作探討了人類面臨的哲學問題
    《人類簡史》和《三體》這兩本書(嚴格說是四本,《三體》分為上中下三冊)看似完全沒有關聯,前者是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的關於人類歷史的學術著作,而後者是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小說。
  •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開啟抖音直播:想為人們提供有趣的預見
    赫拉利在《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中得出的一系列具有顛覆性姿態的結論,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謂「刷新三觀」:農業革命是歷史上最大的騙局;自由人文主義是一種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宗教;在智人的世界中,金錢是虛構的,公司和國家也是虛構的;而從智人的發展史看來,進步基本上是一種幻覺……他所建構的敘事,令歐巴馬、比爾·蓋茨以及矽谷高管們著迷,也讓那些「一年只讀一本書」的人如獲至寶
  • 《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速讀分享
    我們要做的是等待算法找出意義只要有更好的算法和數據,人類這種生物算法就會自然被淘汰萬物網際網路自己就有了神聖的意義數據主義對人類的威脅,正如人類對其他動物的威脅。數據不在乎我們的主觀需求最重要的3個事項和對應的問題問題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真的只是數據處理嗎?1.
  • 《人類簡史》用宏觀的視角解讀世界
    《人類簡史》這本書早就是推薦書目榜上赫赫在目的書籍了,不過因為字數繁多,內容稍顯生澀,一直沒有靜心下來讀過。新修訂版根據中國文化、歷史做了內容上的改進,更加貼近中國國情,讀起來有種親切感,所以讓人讀得下去。我的《人類簡史》讀書日就開始了,並且不斷從中發現新視野,欲罷不能了。
  • 專訪|赫拉利:如果科學家寫書都像《人類簡史》,那就沒有科學了
    尤瓦爾·赫拉利,「簡史三部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和《今日簡史》)作者。儘管赫拉利本人是個羞澀的「書呆子」,但他的個人商業化運營卻異常成功。《人類簡史》的知識漫畫,是由Sapienship storytelling與數十個國家/地區的本地出版商合作出版,希望覆蓋全世界的讀者。在9月份的一個下午,赫拉利透過視頻連線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採訪。相比對於讀者的重視,赫拉利似乎沒有那麼關注學界的反饋。他非常堅持自己的寫作方法論,渴望以儘可能大眾化的方式,在儘可能遼闊的時空尺度裡書寫人類的科學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