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與大家分享了智人是如何從弱小、邊緣的原始人通過認知革命把其它人種擠出了歷史跑道,躍居到食物鏈頂端的霸主地位,但他們的生活方式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在長達250萬年的時間裡,人類一直以採集野生植物,狩獵野生動物為生,而並不直接控制它們。
然而到了大約1萬年前,人類的生活方式開始變了,智人開始投入了幾乎所有的心力和時間來操縱幾種植物和動物的生命,比如小麥,水稻和雞、羊、牛。人類從狩獵、採集生活轉變為控制和培育動植物,這次大革命就是農業革命,人類史無前例的生活方式革命。
有些學者認為,農業革命是一種進步,但赫拉利博士認為,農業革命是人類史上最大的一樁騙局,這是為什麼呢?
到底是進步,還是騙局呢?
本文將與你分享農業革命的三個歷史演化過程,帶著問題思考,探尋智人在第二次革命中的思維與行為方式,一同領略農業革命給智人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1、小麥的馴化
何為農業,農業指的是人類通過定居,並控制植物、動物和地形的方法來增加自身可獲得能量的方式。
直到今天我們攝入食物熱量90%的來源仍然是人類祖先在公元前9500年到公元前3500年馴化的植物。至今,人類仍有採集者的心和遠古農民的胃。我們先看一下這些馴化的植物都是誰。
中美洲人馴化了玉米和土豆,中東人種植了小麥和豌豆,南美人學會了栽培馬鈴薯和騾馬,中國人馴化了稻米、小麥和豬,北美人種植了南瓜,紐幾內亞人馴化了甘蔗和香蕉,西非農民也馴化了小米、非洲稻、高粱和小麥。
首先要感謝我們的人類祖先為我們馴化了這麼多食物,但是他們可不是為了讓幾千年之後的我們飽腹食慾,他們更像是陷入了一場騙局。
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想一想:
到底是智人馴化了小麥,還是小麥馴化了智人?
「馴化」一詞來自拉丁文,意思就是「房子」,植物馴化可以定義為:栽種某一植物並由此有意或無意地使其發生不同於野生祖先的、更有利於人類消費的遺傳變化。
種小麥可不容易,照顧起來處處麻煩,我們來看看它的特性。
1、小麥不喜歡大小石頭,所以智人得把田地裡的石頭撿乾淨搬進去,搞得腰酸背痛。
2、小麥不喜歡與其他植物分享空間,水和養分,所以我們看到男男女女在烈日下整天除草。
3、小麥會得病,所以智人得幫忙驅蟲防病;
4、不論是蝗蟲和兔子,都喜歡小麥大餐,於是智人需要守衛保護。
5、小麥會渴,所以人類得從湧泉或溪流大老遠把水引來,為它止渴,小麥也會餓,所以智人甚至得收集動物糞便,用來滋養小麥生長的土地。
過去智人部落的活動就是爬爬果樹、追追野兔,農業的興起慢慢地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並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1、勞作繁重,疾病頻發
為了照顧這些農作物人類開始了繁重的體力勞動,清理石塊,努力挑水。原本可以吃飽了找個樹蔭躺下思考人生,現在只能日復一日的勞作了。這些工作,讓人類的膝蓋、頸椎、脖子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大量的椎間盤突出、關節炎、疝氣等疾病,傳染病滋生。
2、營養單一、難以消化
農業社會之前,採集者走到哪裡吃到哪裡,爬爬樹,追一追動物,就可以吃好,還營養豐富,非常健康。在開始馴化這些植物以後,人類開始變得營養不良。以前靠採集為生的智人,飲食複雜,營養豐富。改吃穀物為主的食物後,營養單一,礦物質和維生素缺乏,難以消化,還對牙齒和牙齦有傷害。
3、人口激增,加劇暴力衝突
隨著生活環境的固定,糧食產量的增加,人口數量也在急劇的增加,這也使得人均獲取的食物減少,為了爭搶土地,開始發生大量的暴力衝突。「未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學會看天吃飯,如果遇到災年死亡人數也是不可計數。而多餘的糧食養活了一小撮精英,他們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故事,而絕大多數人只是默默地勞作。
在馴化植物的同時,人類先後馴化了狗、山羊、綿羊、雞、牛、豬、馬等動物,為人類提供肉類、奶脂、肥料以及拉犁。最直接的是,家畜代替野生獵物而成為社會主要的動物蛋白來源。
動植物的馴化意味著人類的糧食越來越多,因而也就意味著人口越來越稠密,因此而帶來的糧食剩餘和利用畜力運輸剩餘糧食,成了定居的、行政上集中統一的、社會等級分明的社會發展的先決條件。
【思考】
嘗試闡述一種被人類馴化的動植物的馴化演變過程,談談它對我們人類所帶來的影響。(狗、雞、羊、豬、牛、馬六畜)
二、建立統治秩序和權利體系
1、建立統治秩序
人類在幾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基因的演化十分緩慢,幾十人小部落的生存狀態一直沒有大的變化,直到農業革命之後,短短向幾千年間,出現了城市、王國和帝國,凝聚了幾萬乃至幾百萬人的龐大文明。人類是通過想像力的急速奔馳,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建立起了地球上前所未有的大型合作網絡。
如何建造秩序?所謂想像構建的秩序,實際上就是因人類約定而存在的東西。首先要堅持這是客觀事實,比如是神的旨意或者是自然規律;第二、教育上從人出生就不斷提醒他,從童話、戲劇、歌曲到政治宣傳、建築、食譜。比如相信個人主義,小朋友在家會有自己房間,令秩序融入建築;這種秩序也創造了我們的渴望,比如想要可樂而不是水,這種秩序存在於人和人之間的思想連接,比如法律、金錢、神、國家。
在原始社會中自發形成的風俗習慣,也就是通過想像構築起的秩序,被全體成員自願維護。而農業革命之後,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社會秩序就要憑藉國家的權力,以強制的手段加以維護。
在古代社會最著名的有關統治秩序的故事中,公元前1776年的《漢謨拉比法典》算是其中之一,這是古巴比倫王國社會秩序的基礎。當代社會最著名的統治秩序手冊中,1776年的《獨立宣言》更是數億美國人合作的根基,是今日強大美國的奠基石。
《漢謨拉比法典》,這可以說是幾十萬古巴比倫人的合作手冊,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共3500行,282條,又稱「石柱法」,石柱上端漢謨拉比王站在太陽和正義主神沙馬什面前接受象徵王權的權標的浮雕。
在公元前1776年,巴比倫帝國是當時最大的帝國,最有名的國王就是漢謨拉比國王,而他有名的原因就是在於以他命名的《漢謨拉比法典》,這部法典匯集各種律法和判例,希望將漢謨拉比塑造為一個正義國王的榜樣,更作為一致的法律體系基礎,並且教育後世子孫何為正義,以及正義的國王又該如何行事, 以下節選這部法典中的部分內容:
196.若某個上等人使另一個上等人眼瞎,便應瞎了他的眼。197.若他使另一個上等人骨折,便應打斷他的骨。198.若他使某個平民眼瞎或骨折,他應賠償60舍客勒( shekel,約8.33克的銀子。199.若他使某個上等人的奴隸眼瞎或骨折,他應賠償該奴隸價值的半(以銀子支付)。209.若某個上等人毆打一個上等女子、造成她流產,他應賠償她10含客勒的銀子。210.若該女子喪命,他們應系了他的女兒。211.若他毆打某個平民女子、造成她流產,他應賠賠償她5舍客勒的銀於。212.若該女子喪命,他應賠償30舍客勒的銀子。213.若他打某個上等人的女奴隸、造成她流產,他應賠償2含客勒的銀子。214.若該女奴喪命,他應賠償20舍客勒的銀子。列舉他的判決後,漢謨拉比再次宣告:以上是幹練有能的國王漢謨拉比所做出的公正裁決,指示著這片土地朝向真理的道路、人生的正途……我是漢謨拉比,高貴的國王。恩利爾神將人類子民交付給我照護,馬杜克神將人類子民交付給我帶領,而我悉心關懷、不曾輕忽。
在《漢謨拉比法典》裡提出了永恆的正義原則,認為最重要的是等級制度。人被分為男、女兩個性別和上等人、平民、奴隸三個等級,不同性別不同等級的成員有不同的價值。
不管是漢謨拉比還是美國的開國元勳,心中都有個想像的現實,想像著這個世界有著放諸四海、永恆不變的正義原則,但這種不變的原則其實只存在於智人的想像力裡,只存在於他們創造並告訴彼此的虛構故事中。這些原則,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客觀正確性,這就是由想像所建構出來的秩序。
毋庸置疑,依靠想像構築的秩序一旦被發現秩序背後依靠的是虛構的故事,那麼這一秩序就存在崩潰的風險,甚至在一夕之間就會發生。這就必須讓人們真正相信,這種秩序才能持久。
文明的核心在於人,一種秩序的形成與固化需要在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中間薪火相傳。
基督教徒對上帝、教義深信不疑,使得基督教依舊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之一,中國對「五常」——仁、義、禮、智、信的信仰令國家維持了兩千年之久,美國人堅信人權、自由,因此已經發展了250年之久,銀行家和資本家更是對資本主義頂禮膜拜。
為了維持想像中構築出來的秩序,就必須持續投入大量的精力。
2、維護統治秩序的方法
維護統治秩序的方法歸納為四種:
(1)暴力後盾
在統治過程中,首先依賴的是國家機器。因此建立政治秩序依賴的是軍隊、警察等強調性的國家權力 。
(2)制度建設
秩序建立之後,還要建立和完善具體的制度維持統治秩序。
(3)實現法治
意味著所有政黨、團體都必須平等地服從憲法和法律。
由想像構築的秩序存在於人和人之間的思想聯結中,並非個人的主觀想像,因此就算某個人不認同這些觀念,在數十億人的共同想像中也無力撼動這種秩序。
【思考】
請列舉一個我們日常生活中由想像構建的秩序例子,並說出這個秩序是如何影響你與身邊人的工作或生活的。
三、文字的產生及其深遠影響
1、文字產生的原因
面對維持和運轉秩序所需要的海量信息,在之前的幾百萬年,只有一個地方能存放這些信息——大腦。但對於一個帝國擁有龐大的數據來說,人類的大腦並不是個很好的儲備設備,主要原因有三:
(1)大腦的容量有限。
(2)人類總難免一死,而大腦也隨之死亡。
(3)人類大腦逐漸只習慣儲存和處理特定類型的信息,而無法準備儲存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非常重要的信息——數字。
2、文字的定義
與動物本能的行為模式不同,智人的社會秩序只能依靠後天的 教育和強化才能維持下去。為了儲存和處理大腦難以記憶的數字信息,最早的文字誕生了。文字是採用實體符號來存儲信息的方式。
3、文字的種類
(1)蘇美爾文字
目前我們能找到的人類祖先給我們留下的最早文本是什麼?是誰書寫的?記載了什麼內容?很遺憾,它並不是優美的詩歌,也不是智慧的箴言,更不是傳奇的故事,嚴密的法律,而只是一份無聊的記帳單:
「29086(單位)大麥,37個月,庫幸。」
這份文件用現代語言解讀就是:在37個月之內,共收到29086單位的大麥,收庫辛審核。這是一塊公元前34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泥板,來自蘇美爾古城烏魯克遺址的神廟。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有據可查的文本,這個人名叫庫幸,也是人類文字記錄下來的第一個人。他不是國王、先知、詩人,而是一位倉庫審核員,這真是一件讓人大跌眼鏡的事。這也是文字最初的作用,用數據來延展大腦的記憶和檢索功能。
蘇美爾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用來記錄事實和數字,而不是記錄故事或者小說。它用尖頭的木棍、金屬棍、蘆葦做的帶三角形筆尖的筆,在溼泥板上刻寫而成的,此後幾千年間,它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唯一的文字體系。如今,我們通過解讀泥版上的文字,了解美索不達米亞人生活的種種,乃至他們的精神世界。其中,最重要的泥版檔案記載的是一部史詩《吉爾迦美什》,它描寫了一位人類歷經艱險,尋找長生藥但最後功虧一蕢的故事,這體現了美索不達米亞人在數千年前對生死問題的思考。
(2)結繩記事
在遠古的中國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則流傳著另一種部分表意的文字,用繩子打結來記錄事務和思想的方式,在不同的位置打結,就能準確地儲存和處理多達十幾萬人的印加帝國的海量數據。在中國,古籍中記錄有:「上古結繩而治」,「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結之多少,隨物眾寡。」說明結繩記事也同其他語言一樣,能夠跨時空、跨地域傳播與表達。以至於在漢語中,許多具有向心性、聚合性的要事,幾乎都用「結」字表達,比如結義、結群、團結、結盟」等。
在文明時代的初期,結繩語的出現是非常先進的記錄方式,掌握方法之後就能讓人終生不忘。但這種文字使用的繁瑣和難度,讓結繩文字最終消亡。
(3)象形文字
在同一時間,埃及發展出另一種文字——象形文字。其他地區如中國、中美洲地區,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花紋產生出來的,獨立發展出完整表意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國商代獨立發展起來的,現存最古的一種成熟文字。以龜甲、獸骨為載體,是現存最早的中國古代檔案,對商王朝的統治、官僚制度的形成起到了重大作用。
(4)阿拉伯數字和十進位
社會發展越來越複雜,隨之官僚制度的數據處理方式也就越發重要。公元8世紀,一種新的部分表意的文字開始傳播開來,阿拉伯數字是由印度人發明的,阿拉伯人徵服印度後學習到這套數學系統,經過改良傳播到了歐洲,所以被稱為阿拉伯數字,數字語言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了最通用的語言。
4、文字產生的意義
文字不但是用來記錄數據的,更需要從大量檔案中有效編制、檢索數據。幾大文明都發展出良好的方法對檔案進行管理、歸檔。文字因此改變了官僚制度,進而改變了人類思考問題的方式。
後農業革命時代,人類靠著文字和共同虛構的故事迅速發展,並由此產生了不同的社會階級分類:自由人/奴隸、富人/窮人、白人/黑人。
【思考】
有趣的甲骨文,測試你能夠認識多少字。(參考軟體:甲骨文轉換器)
農業革命可能是史上最具爭議的歷史演化過程。有些人認為這讓人類邁向繁榮和進步,也有人認為走入了不斷惡性循環的陷阱。
對後者來說,農業革命是個轉折點,讓智人拋下了與自然緊緊相連的共生關係,大步邁向了貪婪的深淵。在農業革命之後,人類成了遠比過去更以自我為中心的生物,與「自己家」緊密相連,與周遭物種畫出了清晰界線。
農業革命,是進步,還是騙局?
眾說紛紜,諸君見仁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