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探索光與物質之「舞」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10月9日,法國與美國兩位物理學家因為在量子光學領域對光與物質間的密切關係和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做出巨大貢獻而獲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是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和巴黎高等師範學院68歲的物理學家塞爾日·阿羅什(SergeHaroche)和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68歲的物理學家戴維·瓦恩蘭(DavidWineland)。

  由於單個粒子很難從周圍環境中隔離觀測,使得量子物理學中很多奇特現象無法被觀測到。但這兩位獲獎者通過實驗,發現了能夠直接觀察單個粒子卻不對其產生破壞的方法,使得科學家能夠直接對微觀過程進行量子模擬,如亞原子模擬,並可能最終導致產生量子計算機和超精確的時鐘。

  過去一百年裡,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原子的行為頗為古怪,在自然的微觀世界裡,一些科學常識方面的定律被其內部奇怪的量子力學規律所顛覆。

  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薛丁格曾解釋道,根據量子原理,箱子打開前,箱中之貓「既死又活的」,非要有人打開箱子看一眼貓是死是活才能確定。

  直到幾年前,這個問題還是個哲理問題,對於物理學家們來說,量子力學也是如此奇妙,例如每次當你打開你的電腦時,就會感受到這種類似的奇妙感覺。但一些物理學家覺得,真正的問題是,為何在我們日常世界裡就不是這樣的呢?例如,當你要拿你的太陽鏡時,它不可能同時既在車上,又在避暑小屋裡,或在擱架上,而只能是靜靜地躺在其中的某個地方。

  如今,由於這兩位物理學家的發現,科學家們能夠直接進行實驗,捕捉自然界中的量子行為,從而探索量子現象和普通生活的界線在哪裡。他們的工作是將自然界中的某些物質——如光子和原子——分離出來,觀察它們的行為和互相之間的關係。

  哈羅什博士瓦恩蘭博士是合作了25年的好友,他們以獨特的方式來探索光與物質的「舞蹈」,哈羅什博士利用經過精細拋光的鏡像腔捕捉光子,在光子逃逸或被吸收之前,一個光子來回反彈的時間為十分之一秒——在原子物理學中就是光子的一生,然後,他放出一個「偵測」原子,與光產生相互作用。

  在通常情況下,檢測到光就意味著摧毀了它,檢測到的光子會被我們的視網膜或被相機的晶片所吸收,但在某種例外的情況下,哈羅什通過觀察光在原子上產生的微妙影響,他和他的同事們可以對光子計算,而不會導致光子被摧毀,「就好像它們是放在盒子裡的彈珠一樣,」他在他的網站上如此說道。

  1996年,哈羅什將他們的實驗比作薛丁格的貓,即「盒子」裡的光子就像「薛丁格貓的狀態」,同時在兩個相反的方向之間擺動,然後他們通過發送「偵測」原子,測定這樣的「貓態」存在多長時間才衰減,或重新回復到量子狀態。

  在最近的實驗中,他們已經開發出讓「貓態」維持更長時間的反饋技術,這種技術將是實現量子計算機夢想的關鍵,以所謂的量子比特來解決超越普通電腦能力之外的一些超巨大數據的計算問題。量子計算機與周圍環境分離的「量子比特」擁有神奇的計算能力,但同時必須找到一種測量量子比特的方法,以讀出量子計算機的計算結果。

  瓦恩蘭博士的工作主要集中於接受光子的物質材料方面,過去15年內,諾貝爾物理獎多次授予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內涉及原子捕獲和測量研究的科學家,今年已是第四次。瓦恩蘭博士和他的同事在電場中捕獲帶電鈹原子或離子,並在特別調諧雷射器中加以冷卻,使它們幾乎不發生移動。

  瓦恩蘭博士說道,他多年來從事這方面研究是出於人類對更精確時鐘的需要。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道,「從歷史上看,有更好的時鐘,就意味著有更好的導航能力。」

  任何原子的振動和發光都有非常精確的頻率,瓦恩蘭和他的同事們用他們捕獲的離子,製造出了世界上最精確的時鐘。

  現代原子鐘用的是銫原子,這種原子在微波頻率範圍內振動,但可見光的振動頻率遠高於微波,每一次振蕩都是完美時鐘的一次「滴答」。一種基於可發出可見光的鋁離子的新型光學時鐘,其精確度勝過銫原子時鐘的100倍左右。瓦恩蘭說,這種新型光學時鐘擁有驚人的精確度,宇宙誕生至今137億年的時間長河裡只有5秒誤差。科學家們同時指出,要造出真正的量子計算機,他們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方陵生 編譯)

相關焦點

  • 九成以上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都具有這些特徵
    我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業餘時間,詳細查詢了每一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相關信息,下面就是簡單的總結,希望對那些有志於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朋友有所幫助。93%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有博士學位在216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中,僅有15位沒有博士學位,其中4位之所以沒有博士學位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獲得博士學位,而是因為英國的劍橋大學在1919年之後才有博士學位,這樣換算過來就是93%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都有博士學位
  • 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Arthur Ashkin 去世
    物理學獎獲得者Arthur Ashkin 近日逝世,享年98歲。Ashkin利用「光鑷」探索細胞內部,操縱其內部結構,並為理解人體正常和患病狀態的新方法奠定基礎。2018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因其「光鑷及其在生物系統中的應用」 將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Arthur Ashkin,另一半授予Gérard Mourou 和Donna Strickland 。據悉,Arthur Ashkin還打破了諾貝爾獎獲得者最高年齡的紀錄。
  •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出爐了
    (原標題: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法加三名科學家因雷射物理獲獎)北京時間10月2日17時50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Arthur Ashkin, 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 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小柴昌俊去世 享年94歲
    日本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小柴昌俊去世 享年94歲】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當地時間12日晚,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小柴昌俊逝世,享年94歲。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揭曉!獲獎者都有誰?
    北京時間10月8日下午5點45分,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獲得者是:James Peebles、Michel Mayor以及Didier
  • 新聞人物: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簡介
    卡爾多·賈科尼  新華網斯德哥爾摩10月8日電 新聞人物: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美國科學家雷蒙德·戴維斯、日本科學家小柴昌俊和美國科學家裡卡爾多·賈科尼,以表彰他們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做出的先驅性貢獻
  • 了解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語:Nobelpriset i fysik)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首次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甄選委員會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頒獎典禮於每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並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獎 。
  • 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小柴昌俊去世,享年94歲
    中新網11月13日消息,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當地時間12日晚,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小柴昌俊逝世,享年94歲。當地時間11月12日晚,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小柴昌俊逝世,享年94歲。圖為小柴昌俊生前接受採訪時的畫面。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官宣」得主(下同)根據諾貝爾的遺志,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在物理學領域做出最重大發現或者發明的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僅授予1人的,出現了47次;授予兩人的,共出現了32次;授予三人的,出現了34次。近年來,兩人或者三人獲獎的頻率大大增加,上一次獨享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學家還要追溯到1992年獲獎的喬治·夏帕克。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是威廉·勞倫斯·布拉格,獲獎時是25歲。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以表彰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有力預言的發現。數讀諾貝爾物理學獎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3 次。其中有6個年份沒有頒發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天體物理學5年3次獲諾獎
    現場連線獲獎者:進入科學領域是因為被深深吸引諾獎委員會在新聞發布會現場電話連線了獲得者之一詹姆斯·皮布爾斯。他接到電話的時候仍然掩不住欣喜,很快平靜下來,並回答了現場記者的提問。談到暗物質和暗能量時,皮布爾斯說,我們必須承認這些是神秘的。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1901年至2018年) ▲ 112次: 1901年以來,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2次。其中有六個年份沒有頒發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1916、1931、1934、1940、1941和1942年。 根據組委會的章程,如果候選人的貢獻沒有達到要求,那麼獎金將被留至下一年。
  • 戴維·索利斯等三位科學家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基金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利用先進的數學方法來研究不同尋常的物質,如超導體、超流體等。聲明表示:「謝謝他們的開創性工作,目前正進入新的階段。」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的頒獎聲明全文:他們揭示了奇異物質的秘密今年的三位物理學獎獲得者,打開了一扇通往由奇異狀態下的物質構成的未知世界的大門。
  •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教授一行
    闊別63年後,75歲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教授攜夫人琳達女士返回平頂山寶豐老家。4月22日、23日,先後參觀考察寶豐縣清涼寺汝官窯遺址等文博單位,零距離感受家鄉悠久璀璨的歷史文化。省、市外僑辦等有關同志陪同考察。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探索宇宙最奇異現象
    導讀: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由來自英國、德國和美國的三位科學家獲得。其中,美國科學家Andrea Ghez是第四位獲得這一獎項的女性。據中新網援引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當地時間6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Roger Penrose,另一半授予德國科學家Reinhard Genzel和美國科學家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在天體物理學領域的貢獻。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探索宇宙最奇異現象
    導讀: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由來自英國、德國和美國的三位科學家獲得。其中,美國科學家Andrea Ghez是第四位獲得這一獎項的女性。據中新網援引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當地時間6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Roger Penrose,另一半授予德國科學家Reinhard Genzel和美國科學家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在天體物理學領域的貢獻。現年89歲的英國物理學家Roger Penrose用廣義相對論言語證明了恆星能夠構成黑洞。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我們探索星辰大海的旅程才剛剛開始
    詹姆斯·皮布爾斯通過研究宇宙微波背景的溫度來了解大爆炸中產生的那些物質。加州大學天文臺的工作人員、觀測宇宙學家桑德拉·法伯(Sandra Faber)說:「從理論上講,這為我們打開了探索宇宙起源的大門。它表明,現有的物理定律可以解釋宇宙只有「一百秒」大的時候發生的事。這不是很神奇嗎?」
  • ...黑洞|萊因哈德·根澤爾|宇宙|謝懿|諾貝爾物理學獎|科學家|羅傑...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把諾獎物理學獎的一半獎金頒給羅傑·彭羅斯,理由是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就曾經預言過黑洞的存在。它會捕獲一切進入其中的東西,沒有任何東西,甚至是光都無法逃離黑洞。」劉四明說,「黑洞」的概念最早是1916年由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計算得出的。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他們為什麼獲獎?
    剛剛,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正式揭曉。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迪迪爾·奎洛茲(Didler Queloz)因為對宇宙演化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理解做出的貢獻成為獲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