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效應,強者恆強
在物流供應鏈端,豐e足食與其他玩家相比,簡直是碾壓般的優勢。
詳細解剖零售行業的產業鏈環節來看,物流供應鏈是極為關鍵的一環,同時也是可以將成本壓縮至最低的一環,幾乎可以說「得供應鏈者得天下」。
物流供應鏈的建造以及倉儲門店的設立,對於無人貨架行業的新進入者們來說,無疑是一項極為燒錢、燒時間的項目。
但對於豐e足食而言,這些都不成問題。這源於豐e足食創建之初,就背靠順豐這一國內最強大的物流供應鏈公司。
創立之初,豐e足食能夠共享順豐高標準的物流運送團隊、商品分揀體系等,得以通過極低的邊際成本完成整個物流全流程配送。
而如今,豐e足食正構建更大的商業版圖。在順豐的助力下,豐e足食正依託大數據、算法等技術逐漸建立自己的前置倉,以及搭建前置倉至點位的配送路線。
除此之外,順豐還具有強大品牌背書效應。在這一效應下,豐e足食在早期就組建了專業的BD團隊,初期點位開發成本僅為同行的四分之一。
反觀2018年時的無人貨架的同業,他們的點位與客戶關係維護大多受制於BD團隊。在行業的瘋狂競爭下,點位的價格被BD越炒越高,但同時,用戶體驗卻越來越差。
顯然,綜合來看,豐e足食當之無愧已成為無人貨架行業的龍頭公司。
那麼未來,豐e足食將會達到什麼樣的規模?
艾媒諮詢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今年年底,無人貨架市場規模將達到25.4億元,同比增長50.3%。若據此增速計算,未來幾年內,無人貨架市場規模與豐e足食的GMV都有望迎來數倍的增長,豐e足食有望成為單日破百萬訂單規模的線下小場景零售終端運營商。
實際上,無人貨架行業營收盈利增長的關鍵在於點位的高密度覆蓋。這是一個極具規模化效應與成本邊際效應的行業。
而目前,按豐e足食28個城市來看,5萬臺終端的密度仍然較低。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無人貨架,豐e足食已經開始鋪設智能終端,把消費場景從辦公室內延伸戶外。目前智能設備佔比已經達到20%,形成自動販賣機、智能櫃、無人貨架等多種設備組合方式,分別適應不同場景,共同織密這張無人零售大網。在未來數年內,隨著豐e足食點位密度、用戶規模、粘性的持續提升,以及前置倉、履約等邊際成本的持續降低,其規模化盈利能力將會不斷提高。
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在《價值》中闡述:「零售業塑造了現在的商業社會有現代生活,從大的格局上說:零售就是服務,內容就是商品,所見即所得。」
據此對標國外的無人零售先驅Amazon Go來看,毫無疑問,豐e足食的徵途才剛剛開始。
說明:數據源於公開披露,本文僅代表該作者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