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以為,如今的鄉村裡,田間地頭往來勞作的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你還以為,居住在美麗鄉村裡的還是那些原有村民?你還以為,鄉村裡的那條路就到村頭,永遠到不了遠方?你還以為,村還是那個村?
天還是那片天,地還是那塊地,可是走進去,你才會發現,現在的鄉村正迎來一個又一個大變樣。路通了,樓房蓋好了,「新村民」也進來了。這無一不是鄉村振興的節奏。
街道幹部為「美麗鄉村」代言大劉村裡來了「新村民」
陸家莊村的「出租房」
日前,長清區崮雲湖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瑩在朋友圈發的一組靚照勾起了圈內好友的鄉村情結。這組照片拍攝地在陸家莊村。它是該街道行政村大劉村內的一個自然村。照片是李瑩在村裡調研時拍攝的。「看到這裡這麼漂亮,就想讓更多人知道,看看我們崮雲湖美麗鄉村的風採。讓他們知道,現在的鄉村再也不是舊模樣。」李瑩笑著說。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話放在今天的不少鄉村都頗為貼切。在李瑩孩時的記憶裡,三十年前開始,包括她的老家在內的多數鄉村裡的年輕人都開始往外走。這種離開更像是對貧困落後的一種逃離。漸漸地,鄉村裡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成了名副其實的空心村。而現在隨著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村逐漸又成為「香餑餑」,許多城市人開始回到農村,在這片廣闊的天地開創一份和鄉村有關的事業,又或者過上城市和鄉村的「兩棲」生活,既保全了城市裡的光榮和夢想,又享受到了「出世」的田園生活。
陸家莊村一景
就拿陸家莊村來說,前些年,村裡不少年輕人在外幹工程打拼,多數直接在城裡安了新家。村裡大多數房子則空了下來,村莊逐漸破敗。就在這個自然村漸漸消沉之時,美麗鄉村政策的陽光灑向鄉村。綠化、美化、亮化接連實施,村居環境大幅提升。這讓從陸家莊村走出去的企業家、大劉村合作社理事長老陸的心思活絡了起來。村莊環境好了,可那些老房子不能眼瞅著塌了。老陸想到了一個主意,他和村民們商量把這些閒置的房子租出去,租金都給村民。經過溝通,不到半年時間,村裡的50多戶村民把鑰匙交到他手上,幹了半輩子企業的老陸儼然成了陸家莊村裡的「管家」。在「管家」的操心下,其中十幾戶的房子已經被租出去。租戶們一租就是二十年,其間可以在不改變原有結構的基礎上按自己喜歡的風格裝修房屋。就這樣,在這個綠樹掩映、花果飄香,總共五六十戶人家的小山村,出現了十幾套風格各異的精緻院落,它們或有著江南般的小橋流水,或安上了陽光房,更有的裝上了日式榻榻米,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每個租戶心中的鄉村田園夢。如今,這些租戶中的絕大多數已經把家搬了過來,他們白天在繁華的市區工作,到了黃昏便在夕陽餘暉中回到這裡,在鄉村的寧靜中,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整。下一步,剩下的這三十多處房屋,都將對外租賃。老陸說,不是有錢就能當這裡的「村民」,租戶心裡要有一份鄉村情懷才行。
山路彎彎來到村邊
山賈莊村的新「出路」
10月18日,村西的那條路修好了,長清區歸德街道辦事處山賈莊村終於有了一條像樣的「出路」。這條路對於這個村,意義可非同一般。
要想富,先修路。雖然這條路長不到2.3公裡、寬也不過6米,卻關係著山賈莊村發展的命脈,已經大大改善了山賈莊村的出行條件。修好之前,長清區歸德街道辦事處山賈莊村黨支部書記白樹銀每天瞅著村裡的那片山發愁。山的那邊還是山,前後左右,走出個二裡地才能見到別的村,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正是村莊的發展狀態。從一定意義上講這條路是專門為山賈莊村500多位村民所修。路修好之後,村莊發展有了「出路」,白樹銀也就有了野心,敢想也敢說了。在他眼裡,這可是政府為山賈莊村定製的路。有了像樣的路,就得有發展思路。
山賈莊村唯一一條像樣的「出路」投入使用。
之前這條路也通,只是在白樹銀心裡,這條4米寬的路路況實在不盡如人意,老是有一種「醜媳婦害怕見公婆」的心理在作怪,讓他和村民在和外人說起村裡時沒有底氣。因為出村的路就這一條,山賈莊村相當閉塞,因為閉塞,所以就比較窮困。白樹銀說,早些年間,村裡的年輕後生都出去了,出去幹啥?除了打工謀生路就是當上門女婿。和許多村莊一樣,現在,這個有500多口人的小山村裡留下的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路通了,不能讓村莊再荒蕪下去。白樹銀想著招幾個文旅項目過來。前幾天,街道領導已經帶著兩撥客人來看過這裡的環境和條件,目前村裡正通過街道和他們洽談合作。項目來了,村莊發展就不遠了。瞅著不遠處的青山,白樹銀堅信,村裡的綠水青山會變成金山銀山。
長清區灘區遷建安置房入住儀式舉行
一把金鑰匙打開幸福門
山賈莊村的村「兩委」辦公場所
10月26日上午,秋高氣爽,是個搬家的好日子。長清區歸德街道辦事處黃河灘區遷建安置區崇德苑門口,正在舉行長清區灘區遷建安置區入住儀式。在入住儀式上,灘區群眾代表從省、市、區領導們的手中接過了一個個裝裱好的「福」字。特別的是,「福」字旁邊是一把帶著紅繡球的金鑰匙。「一把金鑰匙打開幸福門」,這樣的祝願和期許在這樣的情境下分外令人感動。
長清區歸德街道灘區群眾代表領到了帶著金鑰匙的福字。
會場中的掌聲還未平息,會場外一輛輛搬家或裝修的車輛在安置區道路上已經鱗次櫛比,好一派熱鬧的場景。剛剛從會場出來的邵慶旺是歸德街道興隆村村民,在上次街道組織選房後拿到新房鑰匙的第二天,他們全家就開始往新家搬。現在除了有時需要回趟村裡辦點事,平時他就住在新房裡了。邵慶旺家六口人,分到兩套房,一套99平方米,個人一分錢沒掏。另一套個人自籌了一點錢選了套114平方米的,住起來相當寬裕。「天冷了,樓房裡畢竟比灘區老屋要暖和些,早搬進來早享福。」邵慶旺分析著,現在街道正在想辦法解決暖氣管道的問題,用不了多久這裡就將和城裡的房子一樣實現「雙氣」。
長清黃河灘區總面積226平方公裡,涉及4個街鎮224個行政村15.71萬人,佔全省灘區遷建任務的25.9%,佔全市灘區遷建任務的45.3%。黃河灘區外遷安置涉及群眾4萬多人,主要涉及歸德和孝裡兩個街鎮。其中,歸德街道1萬多人,目前已有18個村的村民可以入住安置區。明年5月前,該街道還將有6個村的村民搬入新居。而孝裡鎮涉及外遷安置群眾3萬多人。在這裡,全省面積最大的灘區脫貧遷建安置區年底前將竣工,明年6月前,灘區群眾即可搬進新家,開啟新生活。
記者:邵明紅 通訊員 李敏 李志 李冉冉 編輯:唐珊珊
在這裡土生土長的崮雲湖人
請加此關注
在這裡工作學習的高校師生
請加此關注
在這裡投資興業的上帝客商
請加此關注
關心支持這裡發展的社會各界
請加此關注
日新月異的濟南長清崮雲湖
值得您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