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為科研拿自己做實驗 身體注入7.1萬伏靜電

2020-11-23 央廣網

  【專家小傳】

  劉尚合,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靜電安全工程學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全國科學大會獎、中國人民解放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中國靜電研究與應用重大貢獻獎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全軍優秀教員、全軍英模代表,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晚上七點半回到家,劉尚合照例一頭鑽進了書房。正在做傳統麵食柿子餅的老伴趙香蓮對此早已習以為常:「不知道時間,他根本不知道時間。」

  聽了老伴的嘮叨,劉尚合一笑了之。對他來說,如果生命中有個抹不去的符號,那一定是激情。50多年的科研之路,心中不斷湧動的激情讓劉尚合忽略了時間,忽略了年齡。

  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靜電安全工程學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劉尚合一直都在與一個「幽靈」戰鬥。這個「幽靈」叫靜電,它來無影、去無蹤,卻頻頻扮演「殺手」角色,導致電發火裝置及易燃易爆物意外發火、爆炸,令人防不勝防。

  劉尚合與靜電結緣於30多年前。1983年,在軍械工程學院從事基礎物理教學的劉尚合被國內外一連串由靜電引發的傷亡慘劇所震驚。身為軍人的劉尚合敏銳地意識到:「只有徹底攻克這一難題,追蹤降伏靜電這個『幽靈』,才能真正確保武器彈藥安全。」也就是那一年,劉尚合離開了奮鬥10多年的半導體離子注入研究領域,踏上了追蹤靜電「幽靈」的科研之路。

  在一無科研資料、二無試驗設備、三不懂彈藥原理的情況下,選擇「靜電與彈藥」這一危險而又陌生的科研領域,需要多大的勇氣?回憶起當年的選擇,劉尚合說:「為探索未知領域,我願意重當一名小學生。」

  話雖這樣說,但劉尚合永遠不會忘記,那是一段怎樣的艱難歲月:長時間處於超劑量有害氣體和射線輻射的環境,讓他的白血球值一度從正常的5000下降到2000;長期超負荷工作,讓這個身高1米80的大高個兒體重銳減到60公斤……

  鏖戰近千個日夜,劉尚合在防靜電危害研究方面終於初露鋒芒:在國內首次提出使用物理和化學方法相結合的材料改性技術,一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撰寫的論文《聚合物材料防靜電改性研究》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一鳴驚人,專家們一致認為該項研究開闢了人類防靜電危害的新途徑。

  在大量實驗數據基礎上,劉尚合首次提出了「信號自屏蔽——電荷耦合」動態電位測試原理,並和同事們一起成功研製出靜電電位動態測試儀等5種儀器。經過反覆理論推算和儀器精密實驗後,劉尚合得出的結果高於英美專家認定的數值。

  如何才能證明自己推測結果的科學性?只靠理論計算顯然不行,動物皮毛實驗又能否達到人體的效果?為了儘早打通科研瓶頸,劉尚合大膽提出對人體直接進行高電壓實驗,並提議由他自己親身來完成。

  實驗如期進行。助手們通過專門儀器,讓電壓從2萬伏起步進入劉尚合的身體,他的頭髮、汗毛一根根豎了起來。4萬、5萬……已達到國外資料認定的最高值。助手們停了下來,但劉尚合卻毫不猶豫指揮下令:繼續加壓。5.5萬、6萬、7萬……靜電電位測試儀的螢屏上顯示,他身體上的靜電電壓已經達到7萬1千伏。劉尚合一邊緊盯著儀器,一邊鎮定地指揮著助手,同事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

  這是一個可以載入史冊的時刻——人類首次測定並驗證了人體靜電電位的極端值!

  彈藥火工品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存在突燃突爆的「反常發火」現象,是困擾世界軍事領域幾十年的一道難題。由劉尚合主持的「彈藥防靜電理論與技術研究」項目,一舉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就這樣,一次次無畏面對挑戰,一項項成果相繼問世,劉尚合也一步步登上國際靜電研究領域的高峰。

  「在與靜電較量的路上,我從未想過放棄。」今天,劉尚合帶領著落戶軍械工程學院的電磁環境效益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不斷邁向新的徵程。

  錢曉虎 武元晉 通訊員 董 強 圖由劉衛東攝

相關焦點

  • 為科研拿自己實驗 向身體注入7.1萬伏靜電
    院士為科研拿自己做實驗,對事業太執著了向身體注入7.1萬伏靜電,劉尚合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靜電安全工程學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全國科學大會獎、中國人民解放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中國靜電研究與應用重大貢獻獎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全軍優秀教員、全軍英模代表,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 為科研拿自己實驗 院士將7.1萬伏靜電注入身體
    院士為科研拿自己做實驗,對事業太執著了向身體注入7.1萬伏靜電,劉尚合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靜電安全工程學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全國科學大會獎、中國人民解放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中國靜電研究與應用重大貢獻獎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全軍優秀教員
  • 為科研拿自己實驗向身體注入7.1萬伏靜電
    為科研拿自己實驗向身體注入7.1萬伏靜電】院士為科研拿自己做實驗,對事業太執著了向身體注入7.1萬伏靜電,劉尚合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靜電安全工程學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全國科學大會獎、中國人民解放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中國靜電研究與應用重大貢獻獎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全軍優秀教員、全軍英模代表,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 載入史冊的時刻:為科研拿自己實驗向身體注入7.1萬伏靜電(圖)
    院士為科研拿自己做實驗,對事業太執著了向身體注入7.1萬伏靜電,劉尚合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靜電安全工程學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全國科學大會獎、中國人民解放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中國靜電研究與應用重大貢獻獎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全軍優秀教員、全軍英模代表,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 將7.1萬伏靜電注入身體
    在科研的道路上院士,遇到了瓶頸居然拿自己做實驗,向身體注入7.1萬伏靜電。一般人遇到瓶頸要麼進、要麼退,也不會拿自己的命作為賭注吧,可這位院士卻這麼做了。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吧。劉尚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靜電安全工程學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
  • 冬季靜電惱人 摩擦生電瞬間可帶電7000伏
    靜電產生的電壓到底有多大,有哪些危害?又該如何消除惱人的靜電呢?   【記者實驗:摩擦生電瞬間可帶電7000伏】   靜電是一種因摩擦起電、感應起電等引發的自然物理現象,為什麼一到冬天,就會感覺靜電特別多呢?專家表示,這是因為天氣乾燥,空氣和人體導電能力差,物質之間容易摩擦生電的緣故。在專家的指導下,記者用實驗來測試一下靜電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 一件毛衣竟能產生7000伏電壓!靜電危害不可忽視!
    ,與毛衣摩擦多次後的尺子攜帶著高達7300伏電壓。為確保實驗的精確性,在進行下個實驗前,專家特意用手擦拭了一遍尺子,「導走」其攜帶的電荷。   接下來,記者又分別測試了羽絨服和手套產生的靜電電壓。其中,羽絨服裡層和毛領分別與尺子多次摩擦後,靜電電位計顯示電壓為2400伏和6500伏。而手套外層的靜電電壓為5000伏,裡層為6700伏。
  • 冬天起靜電會損害身體健康嗎?
    【流言】近日在網上流傳著一種說法,「大約三分之一的心血管疾病都與靜電有關,靜電還可致孕婦體內孕激素水平下降,繼而引發流產或早產,抑制中老年男性的性激素生成,引起早衰及男性性功能減退」。 【真相】在日常生活中,雖然頻繁產生的靜電給人們的一舉一動增加了很多困擾,但是,它對人體生理的危害倒沒那麼誇張。
  • 如何去除人體靜電 靜電多這樣做讓你不再觸電
    身體靜電的原因當人體與衣服之間相互摩擦,導致身體之上產生電荷,就會出現靜電的情況。靜電的產生是由於原子核對外層電子的吸引力不夠,從而在摩擦或其它因素的作用下失去電子,於是造成摩擦物帶負電荷(即獲得電子的帶負電荷,失去電子的帶正電荷)。在摩擦物絕緣性能比較好的情況下,這些電荷無法流失,就會聚集起來。
  • 他拿自己身體做實驗,用生命得到了答案
    在化學方面拉瓦錫對於世界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被後世尊稱為「現代化學之父」。作為一名科學家,拉瓦錫是名副其實的"實驗狂人",他一生做了上千次實驗,既有化學領域的,也有生物學領域的,但這些都沒有他這輩子最後一次實驗那麼神奇和奇特。在拉瓦錫很小的時候,有一個問題困擾著他,那就是"人被砍頭後是否還有意識"。
  • 一件毛衣能產生7000伏電壓!冬天靜電的危害竟然這麼大……
    實驗先從一件100%的腈綸毛衣開始,數值顯示,與毛衣摩擦多次後的尺子攜帶著高達7300伏電壓!為確保實驗的精確性,在進行下個實驗前,專家特意用手擦拭了一遍尺子,"導走"其攜帶的電荷。接下來,記者又分別測試了羽絨服和手套產生的靜電電壓。
  • 他拿自己身體做實驗,用生命得到了答案
    作為一名科學家,拉瓦錫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實驗狂人」,他一生做過上千場實驗,有化學領域的,也有生物方面的,但這些都不如他此生的最後一個實驗那麼神奇和詭異。1769年,拉瓦錫在成為法國科學院名譽院士後,向包稅局投資50萬法郎,成為了一名包稅官。
  • 人體靜電高達2萬伏特為什麼電不死人?來一起了解一下靜電這些事
    人體靜電電壓也高達2萬伏特,足以引燃易燃物。比如下面這個驚險的瞬間。加油時汽油蒸汽被靜電引燃靜電是一種處於暫時靜止狀態的電荷。(重要的內容說三遍)摩擦產生了人體靜電人體靜電是由於人的身體上的衣物等相互摩擦產生的附著於人體上的靜電。
  • 伏打電堆
    伏特在青年時期就開始了電學實驗。他讀了許多書,他的好友加託尼送給他一些儀器,並在家裡讓出了一間房子來支持他的研究。                                                       十六歲時他開始與一些著名的電學家通信,其中有巴黎的諾萊和都靈的貝卡裡亞。貝卡裡亞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國際知名的電學家,他勸告伏特少提出理論,多做實驗。
  • 為科學勇於獻身,向自己身體注入放射性元素,死後被關進鉛棺材!
    為科學勇於獻身,向自己身體注入放射性元素,死後被關進鉛棺材!我們知道一些放射性物質會對生物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所謂的放射性是指元素從不穩定的原子核自發放出的射線。鈽元素就是一种放射性非常強的物質,如果有人主動地往自己的體內注射大量的放射性物質,你肯定覺得這個人是個瘋子,但是在歷史上真的就有一位來自於英國的博士,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他把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投入了自己的身體,也成為了全球放射性最強的人,那麼他在注射放射性物質之後,自己的身體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現在的他變成了什麼樣子呢?
  • 科研人員如何做科普?周忠和院士給出7條「忠告」
    研討會上,他在題為《科研人員做科普:一些問題的思考》的報告中,對科研人員做科普提出了7點思考與建議。「必須發科普文章,做科普報告不行嗎?」周忠和說,鼓勵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讓科研人員發自內心覺得做這件事是有益的。同時科學共同體會認可這種職業的行為,不會因為科研人員做科普被認為是「不務正業」。
  • 科研唯利天下 育才哪為聲名——追記張俐娜院士
    女界豪傑,育才哪為聲名。」恰如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於可訓的唁電所說,張俐娜院士一生懷揣科研報國夢,言傳身教育英才,展現了一位當代知識分子的責任擔當和價值追求。執著科研 愛國為民  少時成績優異的張俐娜,1963年7月從武漢大學化學系畢業。
  • 科研唯利天下,育才哪為聲名——追記張俐娜院士
    「人中龍鳳,科研唯利天下。女界豪傑,育才哪為聲名。」恰如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於可訓的唁電所說,張俐娜院士一生懷揣科研報國夢,言傳身教育英才,展現了一位當代知識分子的責任擔當和價值追求。「我不怕做小事。做每一件小事都認認真真,而且我也非常喜歡做實驗,幾乎到廢寢忘食。」調回武大的張俐娜從不拒絕被分配的工作,無論是做實驗、帶學生,還是校對別人的書稿。1985年5月至1986年7月,她前往日本大阪大學做客座研究員,從事高分子溶液理論研究,從此深耕天然高分子及高分子物理領域。
  • 居民身體帶電 專家稱都是靜電感應「惹禍」(圖)
    ,發現電壓竟高達200餘伏,即使電筆接觸到自己身上也會發亮……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電氣專家說,這都是靜電感應「惹的禍」。  怪事  電筆接觸身體發亮  尹德蘭說,她是2月24日發現蹊蹺的。當天,孫女正和夥伴在自家院壩跳繩。其中一個小女孩手碰到壩子邊上的一根晾衣竿,整個人便被彈了開去,並把離她最近的另外一人撞倒在地。女孩事後說,那晾衣竿麻手。
  • 為什麼科研大都會拿小白鼠做實驗,而不是其他動物?
    小白鼠是我們常聽卻不常見的一種動物,而且一旦提起小白鼠,我們就不免跟「實驗」聯繫到一起。事實上上,小白鼠對於我們人類來說,主要的用途就是當作實驗對象,而且通常是用在醫學實驗上。那麼,為什麼我們會用小白鼠做實驗,而不是其他的動物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