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輻射還會影響我們多久

2020-11-27 中國網財經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太平洋藍鰭金槍魚看上去把源自福島的放射性從日本輸送到了加利福尼亞。美國史丹福大學海洋生物學家丹尼爾·馬迪根及其同事測量了2011年8月從加州聖地牙哥沿海捕獲的15隻藍鰭金槍魚體內的放射性銫同位素水平。他們發現,這些魚含有稍高水平的放射性銫-134和銫-137;比過去數年在加州岸外捕獲的金槍魚的放射性銫元素高出十倍。不過,研究人員稱,這些金槍魚所含放射性物質的含量只有美、日所規定危險水平的1/10,可能不會造成公共健康危害,也可能不會給食用海產品的人帶來風險。

  福島核電站洩露事故已經過去一年多了,但是它帶來的影響卻還沒有結束。最新的一些研究表明,福島核事故洩漏的放射性物質已廣泛擴散到海洋中;此外,日本各地核輻射量呈減少趨勢,但福島無明顯變化。核輻射對大氣和海洋造成了怎樣的影響?核輻射影響到了哪些人或生物?這些影響還會持續多久呢?

  調查稱核洩漏事故已廣泛擴散到海洋中

  受到關注的藍鰭金槍魚生長速度緩慢且商業價值高,它們目前在全球範圍內數量已經大幅減少。「這些魚在海嘯後遊經日本海岸外的汙染水域時攜帶上了輻射,但沒有被這些輻射傷害。」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丹尼爾說,這項研究可能會「拯救」這種珍稀的魚類,因為「在人們腦海中永久性地留下了被汙染的印象,而這也會使得餐館停止供應。」當然,現在看來,這並不是人們關注的核心,人們只是想知道,這種魚類受到了怎樣的核輻射影響。

  丹尼爾的這項研究稱,在福島核事故之前的藍鰭金槍魚——它們是在福島核事故之前從日本遷徙到加州的——與主要棲息在東太平洋的福島核事故之後的黃鰭金槍魚中沒有測量到銫-134,而且只有背景水平的銫-137。

  由於在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之前,在太平洋海水以及海洋生物中探測不到銫-134,由此研究人員認為,福島核事故之後的藍鰭金槍魚的放射性來自於福島的排放。他們強調說,在2011年的藍鰭金槍魚中升高了的放射性不會威脅公共衛生,因為所報告的放射性銫水平比日本的安全極限低一個數量級以上,而且它提供的輻射劑量比天然存在於這種魚體內的其他同位素更低,例如,鉀-40,其在所有被測試的魚體內都表現出了類似的水平。他們表示,這些發現揭示了一個可能有用的工具以追蹤海洋物種的遷徙模式。

  與此相佐證的是,一個日美聯合調查小組在4月份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絡版上的一項調查。去年6月他們實施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福島第一核電站300公裡外海域中浮遊動物體內放射性銫含量最高達到事故前的約100倍,在核電站600公裡外的海域也檢查出了放射性銫,這表明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洩漏的放射性物質已經廣泛擴散到海洋中。

  據介紹,銫137和銫134兩種同位素是核裂變的主要產物,往往集中在肌肉組織中。目前,海洋環境中存在的銫137幾乎是在上世紀40—60年代一些核試爆或者核事故中被釋放出來的,而半衰期只有兩年的銫134出現在海洋中,便可將矛頭直指發生在2011年3月的福島核事故。

   食物鏈傳播會影響更多海洋生物

  事實上,受到影響的海洋生物絕不止藍鰭金槍魚。由於放射性物質會通過食物鏈的方式富集,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最近福島縣政府公布了4月1日起實行放射性物質檢出新標準以來的檢查結果,該縣一共對120種海產品進行放射性物質含量檢測,其中31種超過100貝克勒爾/公斤的標準值。海底的魚類的檢測值更高。專家認為,由於海底土壤中的放射性元素更難擴散,因此生活在海底的魚麻煩更大。此外,海底土壤被汙染是個更值得關注的問題,因為土壤中的放射性元素不會隨海水擴散。根據政府2月在福島縣境內23個海域進行的海洋土壤調查顯示,海底土壤放射性銫含量在17至1390貝克勒爾/公斤之間,這個值比海水中的含量要高得多,而且出現半衰的也只有13個調查點。看來,海底土壤中的銫被稀釋需要的時間遠比海水長多了。

  不同元素的半衰期不同,因此其對海洋及生物的影響也有所差別。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佛羅裡達州大學化學海洋學家和環境放射性專家比爾·伯奈特表示:「在短期內,輻射將對海洋生物的生存產生不利影響,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好消息是,碘的半衰期只有8天。因此,如果能夠遏制住放射性物質洩露,這只是一個短期問題。但福島核電站洩露的銫的潛在影響更大,因為銫的衰變時間長達30年。」

  讓人擔憂的是,汙染會隨著食物鏈富集,進而影響更多的生物。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川上創研究員研究發現,海水中的植物微生物吸收了海水中的銫,然後經過動物微生物、魚蝦等的食物鏈,進入人類食用的海產品中。美國科學家表示,如果海洋動物攝入受到照射的植物和小型獵物,海洋食物鏈將受到汙染。科學家們並不清楚福島附近海域中有哪些魚類,他們會如何遷徙,因此,影響可能更達到數千公裡之外。德克薩斯州理工大學毒物學家羅恩·肯達爾表示,在地震和海嘯襲擊中,日本東北部城市遭到嚴重破壞,鉛等有毒金屬可能進入土壤和水。

   如何有效地去除汙染和防範監控,仍是一個長期難題

  「核輻射之所以會對人體產生輻射損傷,一方面是因為射線照射產生熱效應,導致熱損傷;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損傷途徑,是核輻射與人體作用時,通過輻射物理化學作用,損傷人體中的某些生物分子,使之失去生理活性,誘導相應的組織產生病變,導致人體調節機能的紊亂。」在福島核電站發生洩露過後幾天,核能專家、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徐超博士這樣介紹核輻射傷害人體的機理。

  現在,人們更多關心的是核輻射的「後續」問題:吃了「核汙染」的食物對健康有什麼影響?進入深海和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質會汙染食物鏈嗎?遭受核輻射會不會得癌症?

  這過去的一年裡,在以福島為中心的宮城、櫪木、茨城、千葉等縣,先後在茶葉、淡水魚、蘑菇、牛肉、大米甚至奶粉中發現了超過政府安全標準的放射性物質。對於食品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質,日本政府大幅提高了安全標準,加強了檢查監控體制,並一再強調目前的放射性物質量不會馬上對人體產生危害。

  但一些專家指出,如今放射性物質的汙染已經進入食物鏈的各個環節,除了已知的汙染對象,不排除今後在任何想像不到的動植物中發現它們的存在。如何進行有效的去除汙染和防範監控工作,對於日本來說還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課題。

  在1986年的車諾比核電站事故後,聯合國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發布了3次關於事故影響的評估報告,最後的一項是在2011年2月出臺的。這份報告的主要結論包括以下內容:有充分的科學依據以及統計數據表明,100—200毫戈瑞輻射會使人患腫瘤或白血病;暴露在高輻射下,人的循環系統疾病患病概率會增高;大量的證據表明,暴露在輻射中會增加患白內障的風險等。

  對於放射性物質會不會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的問題,廣島大學核輻射醫療科學研究所所長福島縣放射線健康風險管理顧問神谷研二在接受「科技生活」採訪時稱,銫碘等放射性核素對人的照射,一方面來自於放射性煙雲所致的低劑量外照射,另一方面來自通過吸入和食入受放射性物質汙染的食物和水產生的內照射。國際上認為,一年裡遭受核輻射量100毫希沃特以上輻射的,發生癌症的機率會升高。根據調查,很多福島居民體內累計核輻射水平的估算值為1毫希沃特左右。「據我對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倖存者的調查,白血病一般在遭受核輻射2年後開始出現,6-8年期間是最多的,在10年後患癌症的風險增加,所以現在不能草率地下結論。」 神谷說。

  科學家將重新評估福島核輻射影響及核事故發生概率

  值得高興的是,最近有消息稱,聯合國將重新評估福島核事故影響。聯合國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由聯合國21個成員國的科學家組成。近日,該委員會表示,希望找到日本福島核輻射影響的初步研究結果。委員會主席韋斯表示:「科學家應提供核輻射對大氣和海洋的影響量級,以及輻射對公眾的影響範圍,我們將儘快確定工作的範圍和參與的組織機構,並且確定調查的區域。」

  儘管如此,聯合國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關於日本福島核洩漏事件及其影響的第一份報告最快也需要兩年才能出爐。

  此外,科學家們在利用自己的專長對「核事故發生的概率有多大」這個問題進行評估。德國馬克思普朗克化學研究所科學家研究後認為,像車諾比和福島那樣的嚴重核事故發生的概率是原來估計的200倍,1990年,美國核管理委員會認為一座核反應堆發生堆芯熔化這樣嚴重事故的概率約為10萬年一次。在這樣的核事故中,半數以上的洩露放射性物質銫137會傳播到反應堆1000公裡以外的地方。

  德國研究人員用第一座反應堆試運行到現在的所有民用反應堆運行時間,除以反應堆熔化事故發生的次數,對反應堆熔化這樣的嚴重核事故發生的概率進行了簡單估算。研究人員計算出平均一座反應堆運行3625年,就會發生一次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國際核事故分級標準最高級別的事故。此外,研究人員還推斷出,全球範圍內西歐的汙染風險更大。

相關焦點

  • 明日之後核輻射持續多久 天氣核輻射持續時間介紹
    明日之後的核輻射天氣是所有倖存者們最討厭的一個天氣了,在這種時候,無論是種植還是養殖,收益都會非常低。那麼明日之後核輻射持續多久呢?一起來看看具體持續時間介紹吧。那麼明日之後核輻射持續多久呢?一起來看看具體持續時間介紹吧。 在核輻射天氣情況下農作物會減少產量的收入,比如:挖礦、種植植物、養殖等等。
  • 明日之後核輻射持續多久?明日之後核輻射持續時間分享
    明日之後核輻射是這個遊戲中非常惡劣的一個天氣,很多小夥伴都在問這個明日之後核輻射持續多久?小編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明日之後核輻射持續時間分享!   明日之後核輻射持續時間介紹   對於在核輻射天氣情況下做一些農作物都會減少產量的收入,比如:挖礦、種植植物、養殖等等。
  • 《明日之後》核輻射時間持續多久 核輻射持續時間一覽
    導 讀 明日之後核輻射持續多久?這個核輻射的天氣多久才會結束呢?
  • 明日之後核輻射天氣持續多久 明日之後核輻射刷新時間介紹
    明日之後核輻射天氣持續多久 明日之後核輻射刷新時間介紹時間:2019-01-12 17:14   來源:7230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明日之後核輻射天氣持續多久 明日之後核輻射刷新時間介紹 明日之後核輻射天氣怎麼度過?下面我們看看要怎麼度過核輻射。
  • 日本核輻射的危害,後果及症狀影響(圖)
    日本核輻射的危害,後果及症狀影響(圖) 2011-03-14 11:32:41
  • 福島核輻射威力仍在,會影響我們嗎?
    當我們提起核洩漏的時候,很多人會想到車諾比,4號核反應堆的爆炸,直接導致如今的車諾比成了一座無人問津的鬼城。現在很少有人會記得在2011年的時候,日本爆發了一場大地震,而當時核島福電站受到地震與海嘯的原因,導致了一場嚴重的核洩漏事故。
  • 核輻射就在我們身邊
    如果我們在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中接受幾個納希沃特輻射的照射,那麼我們的身體仍是健康的,因為這些輻射不會對我們的健康狀況造成任何影響。同樣,我們也不必因為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含有大量的天然輻射而驚恐,因為人體對這些輻射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適應性和恢復能力。
  • 日本核洩漏影響有多大 專家開防核輻射食譜(圖)
    日本核電站爆炸,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影響到底有多大?這個簡訊裡說的預防核輻射方法對不對?記者連線了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影像科李紹林教授,請他為大家講講如何避免生活中的核輻射以及哪些食物可以抗輻射等相關知識。
  • 明日之後核輻射天氣什麼時候刷新?核輻射天氣適合種植什麼
    今天小編帶來的是關於,明日之後核輻射持續多久的相關內容分享,這個核輻射的天氣多久才會結束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明日之後核輻射持續多久?  相信很多玩家都不是很喜歡這個天氣,因為核輻射的天氣下,我們不管是種植植物還是挖礦,或者是養殖,都是會減產很多。
  • 核輻射離我們有多遠
    可以說,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遭受射線的襲擊,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就好。那麼,什麼是核輻射?生活中到底有哪些核輻射物質?防護服能防核輻射嗎?  關於核輻射  核輻射其實是原子核從一種結構或者一種能量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結構或者另一種能量狀態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微觀粒子流。核輻射可以使物質引起電離或者激發,故也稱為電離輻射。
  • 防治核輻射:8種抗核輻射的神奇食物[組圖]
    在這個地震海嘯核輻射一起爆發之時,我們也要提高警惕,學好應急措施,防患於未然。一起來學習一下吧!一、碘131可能會引發甲狀腺疾病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12日下午發生爆炸。什麼是核輻射二、什麼是核輻射?核輻射,或通常稱之為放射性,存在於所有的物質之中,即包括你喝的水和我呼吸的空氣,這是億萬年來存在的客觀事實,是正常現象。所以我們不是討論有沒有放射性,而是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質,在一定條件下,有偏高或高的放射性,並足以對人造成傷害。
  • 核輻射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影響
    核輻射的一些基本概念核輻射就是放射性元素產生的輻射,是攜帶很高能量的質子、中子、氦原子核、電子、光子等等。核洩漏事件中,最常聽到的物理量是劑量當量,單位是希,英文寫作Sv。1希=1000毫希=1000000微希(1Sv=1000mSv=1000000μSv)。另外,希是表示受到輻射的總量,若想表示輻射的濃度,單位是希/小時。
  • 核輻射,你想知道的這裡差不多都有
    ,以及我們怎么正確的看待核輻射。實際上這兩者可以看作是等價的,都表示核輻射對機體的影響程度大小。一般對於人體用「Sv」單位,對於非人體用「Gy」單位。核輻射對人體會有什麼影響?核輻射會以兩種方式對人類造成傷害。一種是在人體外直接輻射,相當於一把外置的機關槍向人體突突,我們稱之為外照輻射。
  • 傅滿昌:核輻射為什麼能傷人
    人民網北京4月20日電(記者趙竹青)在中國科協舉行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第三期活動上,原中國核學會第六屆秘書長傅滿昌解釋了核輻射為什麼能傷人,並且介紹了防護的幾種方法。他還表示,公眾如果按照政府相關部門發布的信息,採取相應措施,便可以把放射性汙染的危害降到最低的水平。
  • 福島核事故的影響還會持續多久?
    人們不禁帶著疑團發問:六年過去了,福島核事故的影響還會持續多久?    福島核事故元兇與影響是什麼?    福島核事故是核洩漏事故,對環境和人類影響的禍根在於放射性物質的釋放。可見,就放射性物質大氣沉降而言,福島核事故的主要影響局限在日本本土,其他國家測量到的空氣及土壤等其他環境介質放射性活度較低。    放射性汙染的另一源頭是核電廠放射性廢水排放。    東電公司公布的相關信息顯示,福島事故後發生數次放射性汙水向海洋洩漏事件。
  • 成都海產品大多數來自東南沿海 未受核輻射影響
    成都海產品大多數來自東南沿海 未受核輻射影響   銷量正常:成都商報記者昨日走訪成都青石海鮮城,多個海鮮攤點的老闆都表示海鮮銷售很正常,沒什麼影響  市民放心:成都市水生動物檢疫檢驗站站長曹成易表示,成都市的海產品大多是在可控制的水源地人工養殖,且都在近海,距離日本遙遠,因此不會受到核輻射汙染  (成都商報記者 肖剛)四川省環保廳(省核安全管理局)和四川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日前聯合發出通知,要求日本來的貨物入川,放射性水平監測合格才放行。
  • 認識核輻射
    其中,核輻射是人類認識相對較晚的一種輻射形式,也是最為神秘的一種。前不久美劇排行榜上最熱門的《車諾比》,即通過藝術創作,演繹出核事故災難場景,再次引發不少人對核輻射的關注。核輻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下面為大家揭開核輻射的神秘面紗。
  • 核輻射的危害 你知道嗎?
    核事故和原子彈爆炸的核輻射都會造成人員的立即死亡或重度損傷。還會引發癌症、不育、怪胎等。 核事故除了會產生核輻射危害之外,還會產生放射性氣溶膠,導致放射性核沾染。那麼,在應對這些危害的時候,選擇一款專業的防護服就顯得尤為重要!
  • 我們的宇宙還會存在多久?
    而宇宙存續時長這一問題,又與人類種族及我們的後繼者們能延續多久的疑問息息相關——假使沒有意外的災禍使得人類提前滅絕的話。 圖解:用WMAP九年的資料(2012年),以我們的角度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在整個宇宙的變化
  • 星際爭霸中雷獸遭受到核輻射反而進化成了暴龍獸
    這個核彈和過去不同的核彈不一樣,先前的核彈採取的核聚變的方式,實際造成的核輻射汙染比較小。後來隨著異蟲的護甲越來越強以及超快的自我復原能力,有時候如果不是近距離命中的話,異蟲很快又會恢復活力。因此帝國開始研發一種新型核彈,當核彈爆炸之後,聚變產生的巨大能量驅動核彈中的晶體礦電離產生巨大的靈能爆炸從而對異蟲產生巨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