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植物「種在」澳土著文化中

2021-01-07 騰訊網

【環球時報記者 朱曉琳】澳大利亞不僅有袋鼠、考拉等奇特的動物,還有數千種獨特的植物,這些植物對原住民來說,曾經是食物、狩獵捕魚的工具、藥材……筆者曾參加雪梨皇家植物園和新南威爾斯州美術館的原住民歷史文化周活動,深入了解了澳大利亞本土植物對原住民,乃至當代澳大利亞人生活的深遠影響。

「披頭散髮」的草樹

雪梨皇家植物園的土著工作人員瑞尼帶著我們走進植物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草樹,只見幾百根細長的綠葉子瀟灑地散落樹幹四周,中間有一根一米多長的花柱。瑞尼介紹說,草樹生長十分緩慢,是澳大利亞特有的樹種,已經列入保護植物名錄。筆者曾在珀斯郊外的沙漠地區看到一片片的草樹,司機說那些一米多高的草樹至少幾百歲了。

據瑞尼介紹,對於土著人來說,草樹全身都是寶。花蜜泡在水裡,就是香甜解渴的飲料,花稈可以製作狩獵的長矛。樹幹分泌的樹脂可以提煉黏合劑。當年的歐洲殖民者很快就發現了這種樹脂的實用性,將其用於藥品生產,並加工成膠水或清漆。

野火燒不死的班克西樹

接著瑞尼帶領我們參觀了另外一種奇特的樹。只見樹頂開著土黃色、毛茸茸的花朵,像是一支支大蜡燭,有些花已經結果,果實形狀和松塔相似。這就是澳大利亞最具特色的植物之一:班克西樹。這種樹非常耐貧瘠的土壤,因為它從土壤中吸收磷肥的能力是其他植物的12倍,憑藉粗壯的枝條和發達的根系,它可以在森林大火中倖存。瑞尼從地上撿起一個毛茸茸的果實,並用它梳頭髮,不錯,以前土著婦女就用它做梳子。瑞尼說以前土著人也給果實蘸上油脂,用作照明的火炬。

班克西樹的果實木質部分木紋獨特,可以做成手工藝品。筆者就在植物園的商店看到了用班克西樹製作的精油瓶和燭臺等古樸的工藝品。

富含維生素的「野菠菜」

瑞尼接著帶我們走過一片空地,地上匍匐長著一片綠油油的菜,三角形的葉片肥大,嫩葉上還有銀色粉狀物。它貌似菠菜,這就是土著人常吃的「野菠菜」。可以涼拌也可以炒著吃,維生素含量很高。並且這種野菜適應性強,沙地以及各種貧瘠的土壤裡都可以快速生長。

當年詹姆斯·庫克船長將野菠菜帶上船食用,用來避免維生素C缺乏症。我曾經品嘗過土著廚師給我們用野菠菜做的蔬菜沙拉,非常爽口。

在一棵大樹下,一位土著婦女帶著我們學習土著人的編織技藝。據她介紹,澳大利亞土著善於捕魚、採集,漁具和網袋的編織材料是樹皮、藤草。在澳大利亞的許多博物館裡,都可以看到土著人的魚簍、提籃等作為藝術品展示。

可以說,澳大利亞的植物養育了原住民,是他們的衣食父母,植物是澳大利亞土著文化的根之所在。

相關焦點

  • 澳洲土著文化世界地圖無奇不有
    澳大利亞的土著人大約在5萬年前的冰河時期來到澳大利亞,作為澳洲最早的一批居民,他們奠定了澳大利亞的文化底蘊。澳大利亞的土著之所以被世人關注就在於他們不同於別的民族,而是完整的保留了石器時代的所有文化,幾萬年來都沒有任何進化,原汁原味。
  • 澳大利亞黑暗移民史:囚犯建立起來的國家,曾把土著當成動物群體
    澳大利亞土著澳大利亞是英國囚犯建立的國家在很長的人類文明史中,東方和西方都知道彼此庫克船長1786年,英國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的「第一艦隊」抵達澳大利亞的植物學灣1910年,澳通過一項政策,以改善土著兒童生活為由,當局規定可以隨意從土著家庭中帶走混血土著兒童,把他們集中在保育所等處。其目的是武力同化混血土著人。這些土著孩子被強行帶走,寄養在教堂或者白人家庭,強行逼迫他們忘記自己民族的文化,而被灌輸殖民文化。這些土著兒童也由此被稱為「被偷走的一代」,他們的數量高達數十萬。
  • 鱷魚、袋鼠、鴯鶓都成菜餚,澳洲土著至今保存哪些奇葩餐食習慣?
    ▲澳大利亞超市出售的鱷魚肉,售價約合122元人民幣一斤灣鱷是一種很神奇的物種,它們會「吃什麼像什麼」。如果餵食它們雞肉,它們身上就會有雞脂肪;如果餵食豬肉,就會有豬脂肪;如果餵魚,就會像魚一樣。而這些不同口感的鱷魚肉也會有不同的最佳烹調方式。
  • 改國歌做表面文章 遭制度性歧視的澳大利亞土著翻身了嗎
    而更多的反彈則來自土著與進步人士。如澳媒IndigenousX創辦者兼編輯皮爾森(Luke Pearson)就猛烈抨擊稱這種改動「不只有問題且是象徵性的樣板主義」。皮爾森認為,「一體」(One)原本應該是一個國家內容有多種文化,但遭種族主義者竊取後,已經變質為「一個文化中的多個種族」,並批評自由黨與其支持者根本不是真心擁護多元主義,反而「大都更多站在白人/西方的至高立場」,因此新版國歌與舊版同樣糟糕。皮爾森提醒大眾:土著有權在政治、經濟與文化等領域上自決,更有權不遭同化與被破壞。
  • 眾神的植物 十大宗教致幻植物
    這是維基網站對宗教致幻藥物定義 而對我來說 它們就是禮物啊禮物天堂藍 Pomoea Tricolor這是牽牛屬的一種,原出產於美洲熱帶地區,現已廣泛移植於其他地區。根據棲息地和每種體重的大量攝取結果,症狀可以是有變化的,從噁心、痙攣,到倦睡、膽鹼激素危機類症狀(低血壓、流汗與唾液過多分泌)、視覺和聽覺的扭曲、情緒改變、興奮、弛緩、協調失能和眩暈都有。有些案例當中,嚴重毒性還會導致妄想。
  • 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那些神奇動物
    《中國古代神奇動物圖鑑》 五色神石 編著 孟憲龍 繪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孫珺)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的神奇動物都有哪些?
  • 20種溼生植物或將列入「滇池夢」品牌
    近日,「滇池夢」品牌土著溼生植物研討會在連雲賓館召開。來自植物學、生態學、園林學等領域的多位專家參加,共同探討將20種溼生植物列入「滇池夢」品牌。雲南省溼地保護發展協會會長肖雪冰介紹,2005年4月,根據《滇池流域水汙染防治「十五」計劃》項目,昆明市水產總公司在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的主管下,啟動實施滇池東風壩二期生態修復工程。
  • 湖北發現中國植物新種 荊楚大地這些神奇植物令人驚嘆(圖)
    荊楚網編輯 譚偉綜合 湖北五峰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月7日發布消息,該保護區確定發現一種中國植物新種,該植物已被命名為「鄂西商陸」,並被評定為極危物種。「鄂西商陸」橫空出世, 見證了大自然的神奇。    有圖有真相,這個新發現的植物長什麼樣呢?
  • 異域風情:盤點婆羅洲的這些精彩的土著文化,有機會您可以去看看
    砂拉越州位於婆羅洲北部,一起來看看當地土著豐富多彩的節日吧。沙撈越是許多土著文化的家園,他們都有自己的文化習俗、傳統和節日,為沙撈越的獨特身份增添了色彩。這些文化和傳統反映並塑造了價值觀、信仰和願望,從而界定了沙撈越人民及其身份。以下是一些現代的,當代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1. 雨林世界音樂節,RWMF是全球受人尊敬的年度土著音樂節,每年7月在沙撈越文化村舉行。
  • 廣東「最低調」縣城,位於北回歸線上,是嶺南土著文化的發源地
    廣東「最低調」縣城,位於北回歸線上,是嶺南土著文化的發源地 我國也有位於北回歸線上的領土,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座位於北回歸線上的縣城,是嶺南土著文化的發源地,它就是封開縣
  • 黃軼:中國植物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自信
    從雅魯藏布江峽谷的原始森林到中國茶樹最為古老的源頭,從充滿傳奇色彩的光核桃再到非洲高原的青蒿素,這部紀錄片呈現了21科28種中國原產植物的生命旅程,它們的故事其實是中華民族不斷孕育新文明的過程,也構成了人類進化史的精彩篇章。
  • 相隔千萬裡的海漂植物!從你身邊漂過的神奇植物
    不知道各位在海中玩耍嬉鬧的時候,有沒有注意過海上漂浮的植物悄悄從你身邊漂過呢?那些植物在潮水的引領下朝海岸進發:當你在海灘漫步享受習習涼風時,有沒有注意到這些植物就在你腳下呢~這些神奇的植物就是海漂植物。顧名思義,海漂植物就是通過海水漂流進行傳播的植物。它們的繁殖體能夠漂浮在海面,並在洋流的幫助下長途跋涉,在陌生的海岸登陸。
  • 神奇植物志:致幻植物
    神奇植物志:致幻植物 2019-12-25 1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Amela Djurakovac:全球10種具有重大文化意義的植物
    Amela Djurakovac:全球10種具有重大文化意義的植物 admin 2015-07-20
  • 歐文:燒鼠尾草是淨化能量,這是我的土著文化
    凱裡-歐文15投7中得到17分7個籃板5次助攻,這是他離開後首次返回TD花園球館。  談到賽前燒鼠尾草,歐文說:「這是來自很多土族部落,燒鼠尾草能夠淨化能量,確保我們都能平衡,我們這份工作,我們來到這個地方。我在家也燒,上一場比賽就燒了。我計劃每場都燒,如果對手允許我這麼做的話。但真的,對我們而言,它或多或少就是大家保持團結。
  • 自然界中7種神奇的,以動物為食的植物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有不少動物是靠吃植物為生的,那為什麼沒有以吃動物為生的植物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自然界中7種以動物為食的植物。這種植物生長在酸性土壤,即缺乏有用礦物質,所以它們進化出來一套獨有的攝取營養方式。圓葉毛氈苔作一面會長滿腺毛,並分泌出跟露水長得十分相似的液體。但事實上,這些露水對昆蟲來說是致命的。腺毛分泌出的露水具有極強的粘性,以及能把捕獲的昆蟲消化的酵素。
  • 小豬說菸斗25:附錄3:美洲土著菸草的種植和使用
    它是一種非常強大的興奮劑,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它是這個家族中最重要的植物。目前已鑑定出60 ~ 70種不同的菸草品種,但只有2種是人類栽培的菸草品種,即黃花菸草和紅花菸草。菸草被認為原產於熱帶美洲,早在歐洲人發現菸草之前,美洲大陸各地的居民就開始種植和使用菸草。菸草起源於古代,最早可能是在北美的東南部地區發現的,在那裡菸草被商業化種植。
  • 北京雨燕歸來背後:一場「土著生物」保衛戰
    鴞、蛙與魚雨燕是北京「土著生物」的一個縮影。被各方力量列為「保護對象」的土著生物,還包括「長耳朵的貓頭鷹」——長耳鴞。這種神奇的貓頭鷹,就是長耳鴞。」觀鳥愛好者、生態學研究者朱雷曾在自己的公眾號裡寫下這樣一段文字。長耳鴞是貓頭鷹裡最像貓的種類之一。北京長耳鴞的「鼎盛時代」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朱雷說,當時天壇的長耳鴞有八十餘只,盛時可至百餘只;國子監的長耳鴞亦有50隻以上。讓北京動物學會理事李兆楠印象深刻的土著生物,是「氣鼓子」。
  • 《山海經》中的不止動物很神奇,植物們也有話說
    《山海經》對我們的影響bai首先表現在日du常生活中,甚至可以說zhi對孩子們的啟蒙發揮著dao巨大的作用。眾所周知,《山海經》中記載著許多的遠古神話故事,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在《山海經》中就有類似內容。所以說,我們小時候聽的很多故事的雛形都來自於《山海經》,這些奇異的故事豐富了我們的童年。
  • 澳大利亞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白澳政策
    1901年,澳大利亞獨立建國時,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土著已經不足6萬。 白人至上,臭名昭著的白澳政策 1990年澳洲的全部6個殖民地的居民(白人)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投票決定將6個殖民地統一成為了一個聯邦國家。一年後的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的殖民區正式改名為洲,成立澳大利亞聯邦同時通過澳大利亞的第1部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