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雨燕歸來背後:一場「土著生物」保衛戰

2020-12-06 新京報

「北京雨燕」飛回來了。

從上世紀的5萬隻到如今的3000隻,被稱為「北京城精靈」的雨燕一度數量銳減,甚至難覓蹤跡。這類「土著生物」,還包括長耳鴞、「氣鼓子」、火鐮片兒……

近年,北京的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都已在進行生物保護的探索。以雨燕為例,有研究協會通過安置人工巢箱幫助雨燕安家,還有更多努力投向了恢復溼地和生態條件。去年起,北京還首次將小動物的「宜居」納入了綠化設計。

最新觀測數據顯示,北京雨燕種群數量與往年同期持平。此外,北京一些現代建築周邊也發現了雨燕,如天寧寺橋、北京大學等。

4月18日,北海公園,雨燕即將回巢。

雨燕返京

北京城進入初夏。北海、故宮、正陽門……「北京雨燕」飛回來了。

清晨六七點、傍晚五六點,雨燕在北海公園五龍亭上空翩翩飛舞。清晨,它們伴著朝陽離巢,傍晚在夕陽和白塔的映照下歸巢。

北海公園是北京雨燕29個觀測點位之一。5月中旬,北京四中生物教師、中國觀鳥會京燕項目負責人卓小利和觀鳥志願者們正在開展觀測。

為了達到最好的觀測效果,卓小利選擇在雨燕比較活躍的時候統計,也就是下午5時到7時之間,觀測設備是望遠鏡和相機。

北海公園五龍亭,在陰暗的木結構縫隙中安家的雨燕探出了頭。

五龍亭中間的亭子頂中央,盤旋著一條「玉龍」,龍爪和龍鬚處形成大大小小很多小縫隙。一隻雨燕「嗖」地從空中俯衝進入,腦袋先探進巢穴,然後小小的身體才慢慢擠了進去。

「這些小縫隙是雨燕天然的家。」卓小利說。

也許「家」不夠大,一團絮狀物被雨燕從巢穴中擠了出來,卓小利將這小團東西拿在手中,仔細看了看。雨燕築巢的材料都是從空中直接銜的,銜到什麼就用什麼,所以成分很複雜。這團巢材就包括頭髮、草、羽毛等。

除了北海公園,北京雨燕的觀測點還包括正陽門、景山公園等古建築周邊。

卓小利團隊採用的望遠鏡觀測方法,是以20隻雨燕為一群估算,初步觀測有多少群,以此估算有多少雨燕。另一種方法,是通過相機拍攝估算,即把天空分成好幾「塊兒」,一塊兒一塊兒地拍,看每一塊兒有多少雨燕,以此來計算總數。

初步觀測結果顯示,今年返京的雨燕種群數量與往年同期持平。在卓小利看來,「數量持平就是一個好消息。」

4月17日傍晚,北海公園,北京四中教師卓小利在觀察雨燕。

種群衰落

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這句老話說的就是「北京雨燕」。

雨燕是很多老北京人的記憶坐標。「80後」北京姑娘王分貝小時候在北京市少年宮學跳舞,當時的少年宮位於景山公園壽皇殿,壽皇殿屋簷下有許多雨燕窩。每到夏天,尤其是要下雨之前,雨燕成群結隊而來。

「那雨燕飛得可低了,好像要擦著頭皮飛過去似的。」年幼的王分貝從家到少年宮,一路經過前門、正陽門、天安門、故宮、景山,一抬頭,就能看到圍著城樓漫天飛舞的雨燕。

有北京城「精靈」之稱的北京雨燕,是普通雨燕的一個亞種。它比常見的燕子體形稍大,羽毛黑褐色,胸腹部有白色細縱紋。它們外觀呈流線型,飛行速度極快,還是著名的食蟲益鳥。

1870年,英國博物學家斯溫侯首次在北京採集到普通雨燕的亞種標本。全世界以「北京」為模式產地的野生物種非常少,因此北京雨燕屬於北京的標誌性物種。2008年北京奧運吉祥物「妮妮」的原型之一,正是北京雨燕。

公開資料顯示,上世紀前期,北京雨燕種群數量達到鼎盛,約為5萬隻。此後,北京雨燕數量曾出現大幅下降。連續十多年的監測顯示,目前北京雨燕的種群數量穩定在3000隻。

近些年,城門、城牆和老房子拆除,古塔及廟宇減少等,都令北京雨燕的生存環境劇變。包括對古建築加裝「防鳥網」的保護之舉,也被看作是北京雨燕種群數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卓小利解釋,翅長身小的雨燕「偏愛」在鬥拱結構的古建築椽子和檁之間的縫隙築巢。這樣它們收翅合攏後,能藏身在狹小隱蔽的空間,有利於孵卵和育雛,並有效預防天敵的捕食。而「防鳥網」的安裝,直接導致雨燕失去了棲身環境。

4月17日傍晚,北海公園,五龍亭的藻井成為雨燕理想的棲身之地。

搭巢護燕

如何留住這3000隻「城市精靈」,卓小利的團隊已進行了不少嘗試。

去年3月,卓小利帶領學生們自製的北京雨燕人工巢箱,掛在了高中部校區科技樓上。

箱體長40-50公分,高15-20公分,進深15-20公分。箱體內部帶有緩衝帶,適合雨燕產卵和孵卵,可供一對雨燕「入住」。

「人工築巢」首次實驗效果並不太理想,沒有吸引到雨燕。卓小利分析,可能是懸掛的時間晚了一些,雨燕已經找到築巢的地方。今年,團隊還將繼續嘗試,準備通過播放雨燕鳴叫聲,對其進行招引。此外還會調整巢箱懸掛的時間和位置。

「希望通過志願者、政府相關部門的努力,能夠有越來越多的雨燕回歸北京。」卓小利表示。

去年,中國觀鳥會曾對北京城區雨燕開展了三次調查,志願者們選擇了31個樣點,分別為中軸路、安華橋-鼓樓地區、前門及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等。

結果顯示,北京雨燕對於古建築的依賴性非常強。種群數量比較大的區域有北海公園、頤和園、故宮、前門等,其中北海公園預計有500-600隻。

此外,隨著生態環境不斷好轉,北京一些現代建築周邊也發現了雨燕,如天寧寺橋、北京大學等。

鴞、蛙與魚

雨燕是北京「土著生物」的一個縮影。

被各方力量列為「保護對象」的土著生物,還包括「長耳朵的貓頭鷹」——長耳鴞。

「在一座人口超過2000萬的大都市裡生活著好幾群野生貓頭鷹,而且已經生活至少幾十年了,這聽起來是件挺不可思議的事兒。然而這是真的,而且就發生在北京。這種神奇的貓頭鷹,就是長耳鴞。」觀鳥愛好者、生態學研究者朱雷曾在自己的公眾號裡寫下這樣一段文字。

長耳鴞是貓頭鷹裡最像貓的種類之一。北京長耳鴞的「鼎盛時代」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朱雷說,當時天壇的長耳鴞有八十餘只,盛時可至百餘只;國子監的長耳鴞亦有50隻以上。

讓北京動物學會理事李兆楠印象深刻的土著生物,是「氣鼓子」。

李兆楠兒時家住胡同,距最近的水源地北護城河約1公裡。每年夏季第一場大雨後,他便能聽到胡同裡的蛙叫。

多年以後,李兆楠才了解到北京有著這樣一種蛙,叫北方狹口蛙。當用手指敲擊它背部的時候,它便逐漸脹大,在民間落得了一個「氣鼓子」的俗名。

「火鐮片兒」也是其中一例。

北京曾大範圍分布有一種常見魚類,尾鰭呈紅顏色、外形特別扁而小,學名為鰟鮍。由於形似早年間滿族旗人荷包裡隨身攜帶的一種起火工具——「火鐮」,老北京人就把這種小魚稱之為「火鐮片兒」。

李兆楠告訴記者,生存條件相對簡單的「火鐮片兒」一度在北京分布很廣,護城河、什剎海、龍潭湖都曾繁衍了大量種群。大約2016年,李兆楠在密雲水庫附近還見到了「火鐮片兒」。

如何將這些「土著生物」留在京城,已成為北京城市發展中的新課題。

4月17日傍晚,北海公園,拍攝雨燕的市民。

「不去幹擾」

「人類不應只考慮自身,同時也要考慮動物的發展。」在北京師範大學動物學副教授趙欣如看來,保護生物的自然棲息地與人類生活、生產之間的確存在矛盾。城市發展是必然,但如何建設生態城市是一項重要命題。

北京城市建設歷史上,一些影響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例子已經引起了反思。

趙欣如以頤和園昆明湖清淤工程舉例。據媒體報導,1990年12月21日,北京市政府決定,對頤和園昆明湖進行240年以來的第一次清淤,18萬群眾參加了義務勞動。清淤工程共清除淤泥65.26萬立方米,清淤面積120萬平方米,平均深挖57公分,清除各種炮彈205枚,整修湖岸5700米。

趙欣如說,當年清淤後,昆明湖裡很多生物銷聲匿跡,例如過去很常見的多種蜻蜓。

「昆明湖應不應該清淤?應該。但具體怎麼清淤應該聽聽學術界的意見,採用更為科學的方法,例如分階段、劃區域、分步驟進行。」

公眾意識的提升,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比如「放生」。很多人出於「好心」,去放生各種生物。在李兆楠看來,不合適的人為影響可能是在「幫倒忙」。

「放生是一件特別複雜的事。因為很多物種都有特定的分布區,錯誤地把某種動物放生在本不該出現的地方,不但這種動物本身無法生存,也會威脅其他物種,造成物種入侵等生態問題。」

他認為,最好的保護就是減少人為幹擾。

「磚石水泥也不一定完全適合現代人的審美,現在都講究返璞歸真、重歸自然,挖開幾塊磚,留幾十平方米的一塊地兒,不去幹擾,這裡就會不斷地演替更迭出最適合的物種。」

新「生活圈」

「讓生態文明成為首都這座城市的亮麗底色」,今年北京市兩會期間,市委書記蔡奇提出。

對於生態文明內涵的認知,北京市相關部門在不斷推進。自去年起,北京首次將小動物的「宜居」納入了綠化設計。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8年,北京市共恢復與建設溼地8000餘公頃,溼地生態質量逐步提升,生態功能不斷優化。

目前,北京全市溼地中有野生動物393種,佔全市野生動物種類的75.6%。其中鳥類58科276種,佔北京地區鳥類種類的72%,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6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38種,北京市一級保護鳥類21種;有植物1017種,佔全市植物種類的48.7%。

趙欣如去年參加了一場北京市園林部門組織的專家座談會。會議上的一些提法讓他印象深刻。

「比如海澱區等區域正在開展溼地和林地恢復。此外,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還提出了一些想法和框架,這將對北京市的生態恢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起到積極作用。」

趙欣如認為,永定河水系的恢復、翠湖溼地、漢石橋溼地等溼地的建成和恢復都有助於自然生態的恢復,有利於大量溼地植物、水生動物及水禽的生長、棲息與繁衍。

卓小利也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天寧寺橋橋下、西直門立交橋橋下、北大博雅塔等地方,都出現了不少北京雨燕巢。在立交橋橋下縫隙、現代建築外側適合築巢的犄角旮旯,雨燕們正在搭建新的「生活圈」。

這群城市的精靈們,似乎已學會了「隨遇而安」。

北京「土著生物」小檔案

雨燕——古老京城的「精靈」

北京雨燕。攝影/沈越

北京雨燕屬於雨燕目雨燕科,比常見的燕子體形稍大,羽毛黑褐色,胸腹部有白色細縱紋。它們外觀呈流線型,飛行速度極快,而且是著名的食蟲益鳥。

自從雨燕返京,每天清晨六七點鐘、傍晚五六點鐘,翩翩飛舞的雨燕便成為北海公園五龍亭上空的主角。清晨,它們伴著朝陽離巢、傍晚在夕陽和白塔的映照下歸巢,嘰嘰喳喳的鳴叫聲給北海公園增添了不少躍動的氛圍。

長耳鴞——古柏林裡的夜行動物

長耳鴞。圖/視覺中國

長耳鴞耳羽簇長,位於頭頂兩側,豎直如耳。面盤顯著,棕黃色,皺翎完整,白色而綴有黑褐色。喜歡棲息於針葉林、針闊混交林和闊葉林等各種類型的森林中,也出現於林緣疏林、農田防護林和城市公園的林地中,以小鼠、鳥、魚、蛙和昆蟲為食。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四九城到底哪裡吸引了長耳鴞?

朱雷告訴記者,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有著大量的古建築和皇家園林,比如五壇八廟頤和園,再如「裡九外七皇城四」這樣全國獨一份兒的城門及其配套建築,以及圓明園等眾多歷史文化古蹟。「北京的長耳鴞最喜歡古柏林,每年冬天,都有長耳鴞從遙遠的東北遷來,在北京城裡的天壇、國子監等地的柏樹林中棲息、越冬。」

鰟鮍——什剎海裡的「火鐮片兒」

鰟鮍。受訪者供圖

鰟鮍又稱四方皮、鏡魚、彩圓兒,為一群小型淡水魚。體呈卵圓形或菱形;頭短,口小;須1對或無。鰟鮍是雜食性魚類,棲息在緩慢流動或靜止的水域,依靠淡水河蚌繁殖,活動範圍小,壽命短。廣泛分布於東亞、東南亞和歐洲。

在李兆楠的印象裡,「火鐮片兒」是兒時最熟悉的「小夥伴」,「小時候我家住在德勝門外大街,總去什剎海玩,大約是1996年左右,在什剎海看到最多的就是『火鐮片兒』。」這種俗稱「火鐮片兒」的魚泛指一類叫作鰟鮍的魚,北京分布著高體鰟鮍、彩石鰟鮍等。

李兆楠告訴記者,在繁殖期,鰟鮍和鳥類很相像,舉例來說,雄鳥會換上靚麗的羽毛以吸引雌鳥,這在鳥類中叫「繁殖羽」,而鰟鮍雖然沒有羽毛,但是到了繁殖季它會變色,「這叫『婚姻色』,在這一時期,鰟鮍尾鰭、臀鰭的位置變成鮮紅的顏色。」

北方狹口蛙——胡同裡的「氣鼓子」

北方狹口蛙。受訪者供圖

北方狹口蛙體型較小,頭較寬,吻短而圓,前肢細長,後肢粗短,皮膚厚而較光滑,體背呈棕褐色,腹部色淺。北方狹口蛙不善於跳躍,多爬行,以各種昆蟲和樹根、花草的花、葉為食,繁殖季節很短,常在7-8月間暴雨後的夜晚出現。

李兆楠介紹,除了「火鐮片兒」,還有一個物種能引起童年的追憶。「小時候我家住胡同,距最近的水源地北護城河也得有1公裡的距離,卻在每年夏季第一場大雨後,便能聽到胡同裡的蛙叫。」

「這個疑問一直留在童年的記憶中,直到多年以後,我才了解到北京就有著這樣一種蛙,叫北方狹口蛙。有趣的是,當用手指敲擊它背部的時候,它便逐漸脹大,在民間得了一個『氣鼓子』的俗名。」李兆楠說,多年以前北京的道路路面硬化還不普遍,街頭巷尾很多地方都是土路,一到雨季,北方狹口蛙便從土裡蟄出,利用雨後積水形成的水坑迅速交配繁殖,且北方狹口蛙的卵發育速度極快,僅兩周左右的時間即可發育成蛙,脫離水坑,以此應對水坑的不確定性。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張暢 校對 李軍

攝影(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相關焦點

  •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34) | 脊椎動物·鳳頭雨燕:鳥類中的模範...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34) | 脊椎動物·鳳頭雨燕:鳥類中的模範「父母」 2020-04-24 1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燕、雨燕,小燕子?
    而雨燕,別名又為普通雨燕、雨燕、樓燕、北京雨燕,與蜂鳥大家族都屬於雨燕目。北京雨燕和家燕,沒有很強的親緣關係。雨燕飛行時,雨燕和家燕區別在翅膀。雨燕的翅膀狹長,幾乎成弧線,單翼的長度幾乎是體長兩倍,在天上飛時就像掛了兩把鐮刀。
  • 10名外籍演員歸來 珠海長隆再度上演「海洋保衛戰」
    「海洋保衛戰」外籍演員。(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央廣網珠海12月2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官文清)受疫情暫停11個月後,珠海長隆「海洋保衛戰」近期復出,這兩個節目分別於每天16時和19時上演,演出時長分別為15分鐘和18分鐘。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鳳頭雨燕:鳥類中的模範「父母」
    今天,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鳳頭雨燕。coronata  脊椎動物,鳥綱,雨燕目,鳳頭雨燕科,鳳頭雨燕屬。  鳳頭雨燕體型小巧玲瓏,體長約為21-25釐米左右。成年後的鳳頭雨燕頭上長有可豎起的羽冠,背部、翅膀的顏色為深藍色,腹部呈灰色,長而分叉的尾羽為灰褐色。雄鳥兩頰及喉部為紅棕色,雌鳥則無此特徵。  鳳頭雨燕是出色的飛行「大師」。通常情況下它們會以小群落的形式在開闊地和森林上空繞圈追逐。
  • 2019年城區調查顯示:雨燕逐步適應城市化,巢向現代建築轉移
    輸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已經連續3年對北京雨燕種群數量進行調查,雨燕在北京成為了鳥類中的「明星」,它所代表的北京鳥類在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和保護。
  • 愛鳥科普 | 為什麼不建議您自行救護一隻雨燕?
    作者: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北京雨燕幼鳥即將於六月初孵化,屆時可能會有幼鳥掉落,希望大家撿到後儘快聯繫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護現在她私下工作,每年七月到八月她都會幫助70餘只雨燕幼鳥長成健壯的鳥兒並將其放飛。人工飼養普通雨燕普通雨燕是一種及其特殊地、非常難以成功飼養的鳥類,這並非業餘愛好者可以輕易實現的,如果你可以找到專業人士,你最好還是把這個任務交給他們。倘若不行,那下面的指南可以告訴你成功飼養雨燕需要做哪些事。在哪裡放置雨燕幼鳥?
  • 長安鈴木雨燕用戶評論精華(下)
    上文:長安鈴木雨燕用戶評論之——外觀時尚;操控靈巧;油耗較低;剎車偏軟且有剎車異響等問題長安鈴木雨燕用戶評論之——內飾用料和做工較差;其他做工較差的地方;座椅不夠舒服且有異響等問題;
  • 剛才仙女座是發生了一場伽馬暴嗎?
    據駐仙女座星雲記者前方剛剛發來的消息——好吧,是據雨燕衛星(Swift Gamma-Ray Burst Mission),它幾小時前檢測到了一大波信號,很可能是來自仙女座星系的一場伽馬暴。假如這是真的,那將是有史以來明確觀測到的離我們最近的一場伽馬暴,但還沒有近到把我們都烤熟的程度。能看到宇宙奇觀還不會因此而死光光!我們的運氣比恐龍強太多了!
  • 2012災難降臨 《超級戰艦》海上實拍地球保衛戰
    2012災難降臨 《超級戰艦》海上實拍地球保衛戰     繼《變形金剛》之後,全球知名玩具公司孩之寶,將旗下的另一款經典對戰遊戲在2012年搬上大銀幕,環球影業與孩之寶聯手重金打造的
  • 似曾相識燕歸來
    如果把帶「燕」字的鳥限定在燕科和雨燕科兩大類的話,那麼北京一共有九種燕子:分別是崖沙燕(Riparia riparia)、家燕(Hirundo rustica)、金腰燕(Cecropis daurica)、巖燕(Hirundo rupestris)、毛腳燕(Delichon urbica)、煙腹毛腳燕(Delichon dasypus)、普通樓燕(Apus apus)(
  • 長安鈴木雨燕將迎換代 搭載1.0T發動機
    [XCAR 國內新車 原創]日前,我們從國家專利局獲取了一組長安鈴木全新車型的申報圖,新車與此前曝光的全新一代雨燕諜照外形高度一致。根據長安鈴木的產品規劃,品牌將在2018年底前投放5款新車,鑑於此,全新雨燕預計最遲明年面世。
  • 被長安鈴木耽誤的一代神車——鈴木雨燕
    今天和大家聊聊被長安鈴木耽誤的一代神車——雨燕。雨燕相信大家都應該不會陌生,在2007年的時候雨燕在中國市場也是如魚得水,呆萌的外形很得女孩子的歡心,又有幾分和寶馬MINI相似,所以喜歡這款車的人很多,我也在其中。
  • 兄弟內戰 長安鈴木雨燕VS昌河鈴木派喜(三)
    ,整體表現經得起考驗,所以要選擇外形時尚保值率高的顧客雨燕依然是相當值得考慮的;而對於綜合性能表現相當出色派喜其優勢也就不言而喻,對於務實的年親一族派喜則是推薦的首選車型。◆ 雨燕座椅及乘坐空間表現派喜1.4L尊貴型配備了皮質座椅,這款座椅無論是舒適性和還是包裹性方面的表現都並不差,擁有座椅可調功能的駕乘舒適性則要明顯優於對比的雨燕1.5L標準版。本以為在空間方面雨燕會有挽回顏面的表現。
  • 對流層保衛戰
    ▼以至於到了2013年當74個城市率先開始PM2.5監測時人們卻發現僅有拉薩、舟山、海口三個城市能夠達到空氣品質標準而汙染最為嚴重的京津冀地區年均PM2.5濃度更是超標2倍之多一場對流層保衛戰已然迫在眉睫
  • 「朋友圈已沒什麼人曬好天氣」,北京贏回藍天有何啟示?
    這種變化的背後,是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北京市生態環境局4日通報,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僅38微克/立方米,創下了該數據2013年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新低;去年北京市平均每周有6.3個「好天」,全年比前一年多了36個。
  • 鈴木要退出中國市場,雨燕還能買嗎?
    鈴木雨燕即便鈴木完全退出中國市場,售後工作也將會由中方公司予以負責。鈴木在中國有長安鈴木、昌河鈴木兩家合資公司。因昌河鈴木旗下北鬥星、北鬥星X5、利亞納三款車型較為陳舊,長期處於虧損狀態,鈴木心生退意。
  • 06款雨燕年內推出 外形不變發動機換代
    圖為06款雨燕  日前,長安鈴木有消息稱,將在年內推出06款雨燕,06款雨燕沒有對外形尺寸進行任何改動,只是對發動機進行了換代。  06款雨燕仍採用長安汽車集團生產的發動機,型號由原來的JL474Q5改變為JL474Q8型,排量依舊為1301ml,並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OBD功能,排放由原來的歐Ⅲ改為國Ⅲ標準。06款雨燕搭載的JL474Q8型發動機與長安之星的JL474Q2型相差無幾,惟一的區別是JL474Q2的排放標準為歐Ⅱ。
  • 中國記「疫」:武漢「封城」,中國戰「疫」如何打贏「保衛戰」?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記「疫」:武漢「封城」,中國戰「疫」如何打贏「保衛戰」?中新社北京5月18日電 題:中國記「疫」:武漢「封城」,中國戰「疫」如何打贏「保衛戰」?回看這場「武漢保衛戰」,「封城」舉措愈發顯示出其果斷,愈發彰顯其作用和意義。「封城」後武漢迅速成為全國抗疫主戰場,集結號響,人力、物力緊急調動,中國舉全國之力與時間賽跑,與病毒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