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立秋之後,晝夜溫差會慢慢增大,一波魚病集體抬頭。結果又遇到一波強勁颱風,導致魚缸缺氧,增大了生病的機率。颱風過境後各地魚友家裡的觀賞魚開始出現各種狀況,魚病接踵而來。
今年夏秋交接之際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跟炎熱的夏天相比,這些魚病可能會悄悄光顧你的魚缸,小心翼翼的在魚身邊徘徊,又不讓你輕易發現。
所以白點病、細菌性腸炎、水黴、炸鱗、感冒都來了。導致這些魚病的,往往不是因為明顯的失誤,而是細節的疏忽。
很多人在考慮夏天要不要用加熱棒,至少在中伏天裡,大家正愁著怎麼給魚缸降溫,跟本不需要加熱棒的出現。但現在是時候讓它們上場了。
北方部分地區的最低溫度跌破20℃,晝夜溫差兩位數。也就是說,在一天時間裡,魚要耐得住溫度不斷變化的考驗。不生病真的挺難的。
加熱棒是電器,說到電器,就繞不開漏電的話題。大多數漏電的情況並不會對魚產生傷害,但電會對水產生電化學反應,導致水質惡化,從而讓魚病有可乘之機。
在挑選加熱棒時,最好選擇有防漏電功能的加熱棒。
溫度穩定的情況下,颱風過境會降低當地氣壓。氣壓小,水的溶氧量就低。如果不特意打氧,可能會出現於浮頭、拒食、精神萎靡等狀況,也有的魚會跳缸死亡。
這幾天出現上述狀況的,最好先不要盲目下藥,換水打氧後等半天時間,沒有成效再考慮其他原因。
基本溫度跟溶氧控制好了,魚病不會輕易得手,大部分魚生病是我們沒有意識到客觀條件對魚缸的影響。
而那些根據自然環境進行調整後,還出現魚病的,可能由於秋天魚的攝食量減少,剩餘魚糧過多造成壞水,或者當地水質比較差,夏天過渡到秋天時氣溫降低,有毒物質揮發或沉澱慢,換水時沒有充分曬水。
一年之中魚病高發期大多比較固定,在4-5月以及處暑到白露時節高發,現在颱風剛過,距處暑還有一周,剛好是過渡初期,多做點準備,檢查下細節,可以更好應對魚病高發季。
文章由意牌旗下【意寵】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