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公裡,流域面積約平方公裡。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帶著泥沙從巴彥克拉山一路浩瀚東流,締造了黃河流域的燦爛文化,孕育了華夏文明。
時至今日,炎黃子孫,包括世界各地的華人,仍把黃河流域認作中華民族的搖籃,稱黃河為母親河,是黃土地為自己的血脈之根。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彥克拉山北麓約古中列盆地,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九個省,自治區,最後注入渤海。黃河幹流全長有5464公裡,水面落差有4480米,流域的總面積是79.5萬平方公裡。流域既有富饒的河套平原,也有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
黃河幹流可分為三段,就是從黃河的發源地一直到內蒙古的託克託縣的河口鎮為上遊,從河口鎮到河南省的桃花峪為中遊,桃花峪以下為下遊。
芮城縣黃河大禹渡。大禹渡位於芮城縣東南、黃河北岸,相傳大禹治水時,曾在此歇息,所以得名。
壺口瀑布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年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
黃河上的壺口瀑布,羊皮筏子,嗩吶聲聲,都在演奏著古老的時光之曲。
壺口是黃河最著名的勝景之一,滔滔河水從千米河床排山倒海似地湧來,居然歸於二三十米的龍槽傾注如壺口,形成極為壯觀的壺口瀑布。遠聞聲音如熊咆龍音,震耳欲聾。近看萬馬奔騰的水柱濺起幾人高的水汽,令人覺得危險萬狀。春秋季節,水清之時,陽光直射在瀑布上,架起一座彩虹,頗為動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文明源頭,中國文化的發祥地。
在北起石嘴山陶樂縣城,南至銀川黃河大橋的一段黃河沿岸,分布著沙葦湖、黃沙古渡、馬蘭花大草原、燕子湖、古漢墓葬群、黃河大峽谷影視基地、鳳凰頭旅遊區等一大批景觀,它們共同組成了陶樂黃河沿岸旅遊區。位於陶樂縣南月牙湖「黃沙古渡」是明朝時期寧夏八景之一。黃河大峽谷影視基地位於陶樂南部的黃河大峽谷,又名兵溝,全長30多千米,佔地2萬餘畝,溝壑縱橫。溝內有未遭破壞的原始地貌。目前,已有《賀蘭血》、《黃河知我心》、《苦泉記事》等十多個影視劇組在此拍攝。
黃河流域始終都是中華文明的重心所在。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王朝殷商王朝在以河南為中心的黃河兩岸建立。自此以後,歷代王朝都選擇黃河流域作為自己的建都之所,黃河流域也因此一直牢牢把握著中華文明的重心。沿河的安陽,西安,洛陽,開封都在中國七大古都之列。
黃河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河南孟津境內,它是一項集防洪、防澇、減淤、灌溉、供水、發電等綜合效益為一體的特大型控制性工程。
黃河小浪底旅遊風景區,分小浪底大壩、紫荊山、裡峽、三門峽大壩四片,13個景區,個景點。每個景點都有悠久的歷史故事。黃河八裡峽,原名八裡胡同,號稱萬裡黃河第一峽。該峽谷全長八華裡,故稱八裡胡同、八裡峽。古有八裡八景之稱。傳說是禹王治水在這裡所開。
濟南市黃河森林公園
繁華都市人休閒娛樂度假遊玩的絕佳境地,位於黃河風光帶,公園內有古黃河長80公裡,總面積1660公頃,其中森林面積1080公頃,森林覆蓋率65%,水域面積385公頃,常年水位2.5米左右。園內的設計在保護和利用現有的森林資源、水資源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森林及水資源等自然景觀,突出人、風景、人文及城市環境融合,堅持高標準、高起點,注重把城市歷史文明融入園林,打造公園綠地景品,形成園林特色。公園廣場,以綠草為主,輔以綠樹香花,更加清幽淡雅;雙亭為首,曲橋做身,相連婉延,猶如臥龍; 以竹橋相連的河心子母島,「仙鶴」昂立,「麋鹿」成群,相互依偎,情意拳拳;水面上遊船穿梭,宛若魚兒暢遊,更給人以動感的享受。
東營市在山東省北端,勝利油田坐落其中,瀕臨渤海,面積廣闊,是個非常好的城市。
東營市因為有著勝利油田,所以工資非常高,從近年的山東省調查來看,東營市的平均工資水平在山東省位居第二。而且城市很新,招商引資方面的優惠政策特別多,吸引著國內外眾多企業來此落戶,帶動東營經濟的發展。
旅遊景點也很新,比如天鵝湖、清風湖,天鵝湖溫泉旅遊度假區,東營清風湖公園,
新世紀廣場,勝利油田科技展覽中心,勝利電視塔,勝利黃河大橋,黃河入海口等,目前東營最熱門的旅遊當推新淤地了,可以觀看黃河入海口的美麗景色、看看溼地蘆葦、當地特有的鳥類、水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