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的那一刻,說了這句被很多同學當做作文素材的名言。
但是美國登月這一偉大壯舉的真實性卻遭到各方質疑。有人提出美國根本沒有登上過月球,這一切都是造假。
早在1974年,美國作家比爾·凱恩就撰寫了《我們從來沒有去過月球》一書,書中提出「登月騙局」的觀點,轟動一時。
這也是人們質疑美國是否登上過月球的開端。
之後在1977年,一部名為《摩羯星一號》的影片,講述科學家如何造假欺騙大家成功登陸火星的故事,藉此諷刺登月計劃造假。
2016年,影片《雪崩行動》更是通過劇情赤裸裸地表示了對登月行動的懷疑態度。這部影片在中國臺灣甚至被譯為《我送阿姆斯壯上月球》。
據調查,在1999年的時候,只有6%的人不相信人類登上月球。但是到了2013年,這一比例攀升到了37%,各種言論和所謂「證據「」的出現,使得人們對51年前的登月技術越來越懷疑。
一直以來,持質疑態度的一方所列舉的「證據」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飄揚的國旗
在所有疑點裡面,國旗的討論度是最高的。人們質疑的點在於月球沒有空氣,自然也不會有因空氣流動而產生的風。可是在視頻中我們卻能清晰地看見「迎風飄揚」的國旗。
針對這一觀點NASA給出的解釋是:
一方面因為月球重力小,所以國旗展開後就不會下垂太快,隨著太空人插旗時抖動,國旗也會產生震動。再加上月球沒有空氣阻力,小小的震動會被放大,看起來就像是在「飄揚」。
NASA表示因為事先知道月球上沒有空氣,為了不讓國旗垂下去,便事先準備了帶有鐵絲的國旗。
二、多光源
拍攝的照片中有幾張顯示,太空人出現了幾個不同方向的影子,但是按理說月球上只有太陽一個光源,這些照片的光看上去更像攝影棚的打光。
對於這點,NASA給出的回應是:
除太陽直射光外,還有月球風化層的反光,這也是晚上月亮發光的原因。
三、 不見浩瀚星空
月球沒有大氣層,所以能直接看到深黑的宇宙。那拍攝的照片中按理來說應該能看到很多星星,但是美方對外公布的所有照片中背景都漆黑一片。
對於這點,NASA解釋道:
是太陽反射光太強所致。就和我們在地球上白天也看不到星星是一個道理。
從我們國家之後發射的嫦娥三號所拍攝的照片也可以看出,確實看不到星星。
通過NASA對質疑者的回應可以看出,美國登月的事實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美國將登月計劃得到的成果向世人公布了多少,又保留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接著又有人提出疑問:現在的美國不論是國力還是科技水平,都遠遠超過了50年前,為什麼就再也沒有登陸月球了呢?
第一,「阿波羅計劃」是美蘇爭霸的果實,計劃的成功並不單單是美國一個國家的事情,更是美國和蘇聯在相互較勁和對抗之下的產物,和平年代在失去外部威脅的同時,也失去了競爭的動力。
第二,整個「阿波羅計劃」耗資巨大,總計大約255億美元。這還是以50年前的貨幣價值計算的。曾任美國航空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總指揮的漢斯·馬克曾這樣評價「阿波羅計劃」:
「甘迺迪總統的願望實現了,只是代價過高。可以說,&39;是一份難以繼承的遺產。」
第三,月球環境貧瘠,繼續探索的價值不大。
無際太空,人類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與其去質疑那些為人類做出偉大貢獻的事實。不如仰望星空,向浩瀚宇宙傳達一份發自心底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