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時間旅行來說,回到過去要突破的理論和技術還非常困難,但是穿越到未來,從理論上講就簡單多了,技術上也有那麼點可行性,只要讓人進入冬眠狀態,再次醒來的時候,就相當於來到了未來。
在很多科幻小說中,特別是那些星際旅行的過程中,為了不把生命浪費在無休無止的航行中,都會採取冬眠的技術。像電影《星際穿越》,他們就是採用輪流冬眠的方式度過漫長的旅途。
星際旅行需要冬眠維持生命長度
《三體》中,為了讓特殊使命的角色穿越到未來,也是採用冬眠方式。作為面壁人的羅輯,向宇宙廣播了一顆恆星的坐標,為了證明他的理論,他就進入了冬眠。直到50多年後,當人們觀察到那顆恆星被摧毀,就喚醒了他,繼續執行他的面壁計劃。
恆星爆發
如果能實現人類人工冬眠,穿越到500年後將不是一個難題。
冬眠,對於一些冷血動物來說是必備的技能,像青蛙、蛇、烏龜等等,當冬天到來,它們無法調節體溫適應環境的低溫,同時也很難找到食物,於是它們會找個比較暖和的地方躲起來,不吃不喝,進入冬眠狀態,來減少新陳代謝,度過寒冬。
綠蛙冬眠後從洞裡爬出來
一些惡劣環境下的哺乳動物也點開了這個冬眠技能。比如北極熊,在極地的嚴寒條件下,環境更加惡劣,它們也不得不選擇冬眠來維持最低限度的生命。
北極熊
那麼同屬哺乳類的人類,能否實現冬眠技術呢?儘管還很遙遠,但是最近《自然》雜誌發表的論文讓不能冬眠的小鼠產生了冬眠狀態,似乎讓我們看到了一絲希望。
在早幾年的一些動物冬眠研究中,發現那些本身不冬眠的小鼠,在食物短缺時會主動進入一個短期的蟄伏狀態,一般不超過24小時。它們降低體溫來減少能量消耗,這個狀態和冬眠類似,能夠在較低的體溫下維持基本的生命特徵,並在恢復正常狀態後,組織器官、行為方式並沒有什麼異常。
實驗小鼠
但是,小鼠是通過什麼機制進入了這種短暫狀態呢?為了搞清楚這種在惡劣環境的反應機制,日本筑波大學的課題組[1]通過對小鼠腦部區域的刺激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在下丘腦中有一個區域像開關一樣能夠調節體溫,當激活這個區域後就能進入「冬眠狀態」,他們把這個區域形象的稱為Q神經元(Quiescence-inducing Neurons)
大腦神經元
他們通過兩種途徑激活Q神經元,來測試冬眠效果。
一種是化學遺傳學方法,用DREADDs(僅由定製藥物激活的定製受體)技術改造小鼠的Q神經元,用特定的化學藥物就能激活這個Q神經元。他們用clozapine-N-oxide(氯氮平-N-氧化物,簡稱CNO)去刺激Q神經元,30分鐘後,小鼠的體溫就開始降低,從38℃降到了25℃,新陳代謝也隨之減退,並且這個狀態維持了48小時。
另一種是光遺傳學方法,利用基因技術將感光基因植入Q神經元,通過植入的光纖用473nm的藍色雷射脈衝進行刺激。1秒的脈寬即可使小鼠產生30分鐘的冬眠狀態。而如果每隔30分鐘都對Q神經元進行2小時的雷射照射,那麼可以讓體溫下降到和環境溫度一樣低(22℃)。
由此課題組證明了通過人工刺激Q神經元,能夠使新陳代謝和生理功能受到抑制,體溫降低,心率減緩,和冬眠狀態是一樣的表現,而且,喚醒冬眠狀態不需要額外的操作,可以自發進行恢復。
在實驗室通過Q神經元的刺激,使不冬眠的小鼠產生了冬眠狀態,那人類是不是也存在類似的這樣一個開關呢?
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真的能夠實現人類冬眠技術,那麼世界將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發生。
也許,現在不能治療的絕症,通過冬眠到達未來的幾十年後,就迎刃而解了。
也許,好奇的少年,可以通過冬眠去看看500年後的地球。
也許,我們可以派遣一些志願者,到未來的一千年後講述現在的歷史。
也許,我們可以真正地來一場星際旅行,到達數萬光年之外的星球去移民。
乘坐宇宙飛船去旅行
……
不過,就算實現了技術,也還要很多問題擺在面前。
抵達未來的人,擁有什麼樣的政治權利?
抵達未來的人,他的財產如何分配?
抵達未來的人,他的知識和能力是否足以讓他在未來生存?
抵達未來的人,將如何面對他的子孫後代?甚至有沒有可能和自己的後代談戀愛呢?
當然,無論存在什麼樣的問題,都不能因為存在問題而裹足不前。技術只是技術,相信當這個技術真的出現的時候,人類的智慧足以解決這些問題。
小鼠的人工冬眠,或許讓我們窺探到了未來人類冬眠的可能性,讓我們拭目以待。
【您的關注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謝謝】
參考資料:
[1] Takahashi, T.M., Sunagawa, G.A., Soya, S. et al. A discrete neuronal circuit induces a hibernation-like state in rodents. Nature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