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7月10日消息:技術性貿易措施,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技術壁壘,由於它名義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手段的隱蔽性等特點,正被越來越多的WTO成員國採用,作為保護本國貿易,設置對外貿易壁壘的首選。
浙江省作為外貿出口大省,2009年和2010年的出口額分別達到1330.1億美元和1804.8億美元,而由於受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導致出口損失額每年超過20億美元。
2009年和2010年WTO成員國相繼發布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1890條和1860條。其中與我省出口貿易密切的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四個經濟體的通報數量的總和分別佔到2009年的22%和2010年的18.7%。上述對我省產業發展具有影響的通報措施按行業可以分為紡織、皮革和服裝類,機電儀器類和玩具飾品類等三大類。內容涉及了化學品安全、能源能效、綠色環保、包裝標識等標準和法規。
在總結分析近兩年的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的基礎上,省標準化研究院對我省出口企業發展提出四點意見:
提高用能產品的能耗標準
各國在大力發展新型可替代能源的同時,為了維持可持續發展,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對現有的用能產品紛紛提高了能效等級標準,要求用能產品要求較小的能耗,較高的能效比。
不論是歐盟EEC/271-274的能效標準指令,還是美國USA/505電器及能效設計標準,USA/503美國能源節約計劃,都對未來的用能產品設置了能效等級的劃分且都把能源能效的標準升級為技術法規,要求相關產品必須滿足以上規定後才能上市銷售,高耗能的產品將失去市場。
提高產品的環保安全標準
關注生命、保護健康是現代產業發展的一個趨勢,對於威脅到人類生存環境和危害人類健康的有毒物質以歐盟的EEC/260,263紡織品指令,EEC/258含富馬酸二甲酯產品的指令和美國的USA/436,439消費品修訂通報,德國的針對皮革製品中不準檢測出鉻酸鹽含量的DEU/11禁令代表,要求與人體接觸的紡織品及其製成品不能含有對人體健康危害的化學品,要求相關產品在使用中不能遷移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加強產品的包裝和標識
2009和2010年以歐盟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加強了產品的標籤和包裝標識的要求,而我省2009年因包裝標誌問題遭受的損失達2.1億美元。
以歐盟的生態標籤和聯合國的產品質量綠色標籤為未來發展趨勢,值得我省相關研究人員跟蹤破解,開發服務性產品,為出口企業提供技術支撐,為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政策性參考,不僅具有理論研究意義,而且適應出口企業需要,能夠幫助出口企業降低因包裝標誌問題產生的產品受阻風險。
推行第三方認證制度
認證制度作為市場準入的通行證,早已存在於國際貿易中,但是近年關於兒童用品的加入第三方認證程序被USA/562、563、564,USA/538、539、540等多個通報提及,且批准實施,由於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傳播性,有可能被其他國家或地區採用,而我國具有相關資質的檢測實驗室不多以及第三方認證機構不健全,這將對我國相關兒童用品企業造成很大影響,因此相關出口企業應早作研究,提前做好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