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日食就是一種天文現象,給了天文愛好者觀測太陽一個機會,其他人呢,也跟著看回熱鬧。但是,在古代中國,日食是一種災害,而且是很嚴重的災害。只要出現了日食,皇帝需要齋戒反省,而臣子們,則可以比較放肆一點地上書批評皇帝,或者批評皇帝所用的大臣,比如三公,丞相,如果皇帝還有重用宦官的毛病,在這個時候,也必定會被拿出來說道說道。
這個事兒的由頭,來自《論語》,那上面說,「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禮記》上又有話,「天無二日,土無二王」。所以,太陽就成了君主的象徵,所以,一旦太陽上有陰影,被蝕了,自然就象徵著君主有了過失,而上天,似乎就是要藉此警示地上的君主的。
當然,雖說聖人的意思,日月之食都象徵著君子之過,但月食基本上就被放過了。只有民間比較在意,每到月食,就認為是天狗吃了月亮,需要大家來搶救。因此,一通敲鑼打鼓,放鞭炮,把狗嚇跑,把月亮吐出來,直到月食完了,就算大功告成,總算把月亮給救下來了。
所以,在古代,月食不是大事,要說大,也就是民間還重視一點,因為過去的農曆,都是月亮歷,一旦月亮真的被狗吃了,那麼以後的節氣就沒法算了,種地也就有了麻煩。所以,死活也得把月亮救出來。反正也沒有人敢試試,不救會怎麼樣。大家都救,月亮每回都被成功救出,大家也就都踏實了。
但日食是個大事,是大人物的大事。皇帝有了過失,而且被上天示警了,非同小可。所以朝堂之上,大家都很緊張。當然,皇帝哪裡有喜歡人家批評的呢,但沒辦法,聖人都說話了,日食就是你有過失了,皇帝再牛,也拗不過天,拗不過聖人之言去。所以,到了這種時候,硬著頭皮頂住,也就是了。
再說臣子們,平時覺得皇帝的錯多了去了,但老是提意見,皇帝不高興,輕則不用你,重則腦袋搬家,所以,平時不敢輕易說話。趕上日食了,機會來了,說輕說重,皇帝也不好計較,那就說唄,把平時積攥的話,稀裡譁啦都倒出來,嚇皇帝一跳,也趁機報復一下那些位高權重的寵臣,出出自己的惡氣。
所以,每到日食,就等於給了朝臣一個開民主生活會的機會,大家可以放肆地給領導提提意見。意見提的好,而且又不傷皇帝面子的,還真的可能得到皇帝的賞識,對日後的仕途,大有好處。
當然,這樣的民主生活會的機會,也僅限於宋和宋朝之前,到明清之際,皇帝太牛了,霸道到了天上,漸漸的,就算日食來了,也沒有什麼人提意見了。皇帝一看,好像不挨一頓批評,也沒有什麼事兒,老天也沒怪罪。於是,日食這檔子事,也就沒有什麼動靜了。只有欽天監做個觀測,也就罷了。大臣們該幹嘛幹嘛,回去睡覺最好。只有趕上朝中時局不靖,天災頻仍之際,再出現日食,皇帝才會緊張起來。
這種時候,皇帝在想,沒準真的是我做錯了什麼,老天爺不高興了……
誰知道呢。
隨意,打多打少我都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