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發現大面積"植物活恐龍"原始桫欏樹

2020-12-02 中國法院網

2003-02-13 18:52:56 | 來源:中新網

  中國林科院專家日前在位於伏牛山區的河南省西峽縣米坪鄉進行科學考察時,發現了大面積原始桫欏樹群落。

  據報導,米坪鄉桫欏樹有近3萬株,呈群落狀分布。其中白石尖一處群落共有6000餘株,一些高大桫欏樹已有500年歷史,要七個人才能合抱起來。中國林科院周志春教授說,這麼大面積的桫欏樹,在中國國內尚屬首次發現。

  桫欏樹是地球上最早的陸生植物之一,和恐龍同時代,受第四紀冰川的影響幾乎在地球上滅絕,因而享有「活化石」之譽,是研究物種形成與植物地理分布關係的重要「活」資料。同時桫欏樹還是重要的藥用經濟樹種,其提取物廣泛應用於各類心腦血管疾病治療,還具有防止皮膚老化作用。由於桫欏樹葉奇花美,樹冠濃密,還是非常好的景觀樹種。

  目前,中國林科院亞熱代林業科研所已同西峽縣籤訂了《桫欏樹開發利用》項目協議,將在西峽開展繁育和加工研究,還將在米坪鄉建立引種示範基地,第一期將引種來自國外的6個品種、300棵桫欏樹。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次發現大面積"植物活恐龍"原始桫欏樹群
    中新網2月13日電 中國林科院專家日前在位於伏牛山區的河南省西峽縣米坪鄉進行科學考察時,發現了大面積原始桫欏樹群落。  據新華網報導,米坪鄉桫欏樹有近3萬株,呈群落狀分布。其中白石尖一處群落共有6000餘株,一些高大桫欏樹已有500年歷史,要七個人才能合抱起來。中國林科院周志春教授說,這麼大面積的桫欏樹,在中國國內尚屬首次發現。
  • 廣東發現恐龍時代物種桫欏樹 被稱為「活化石」
    圖為在觀音山被發現的,樹幹一半躺在地上,象一把靠背椅,主杆長4米,直徑約25釐米,葉子長達2米的桫欏樹  中新網廣州3月24日電 (羅仰明陳煥瑞)記者今天從東莞市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獲悉,該園工作人員與東莞市樟木頭鎮林業工作站工作人員進行園區內名貴樹木普查時
  • 活了300000000年!宜賓發現上萬株這種植物,見證過恐龍生死
    就連恐龍的誕生和滅絕都只是它們生命中的一小段插曲。在最近的全省文旅資源普查中,宜賓興文發現了這樣一種木本蕨類植物——桫欏。這種植物堪稱植物界的鼻祖。它起源古老的冰川時代,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3億年,親眼見證了恐龍從食物鏈頂端到滅絕的全過程。它也是地球上現存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因極其稀少珍貴,被列國家一級保護瀕危植物。
  • 見過恐龍的生死 宜賓發現上萬株在地球生活了3億年的植物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郭靜雯)活300000000年是一種什麼體驗?就連恐龍的誕生和滅絕都只是它們生命中的一小段插曲。在最近的全省文旅資源普查中,宜賓興文發現了這樣一種木本蕨類植物——桫欏。這種植物堪稱植物界的鼻祖。它起源古老的冰川時代,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3億年,親眼見證了恐龍從食物鏈頂端到滅絕的全過程。
  • 四川文旅新發現 | 宜賓發現上萬株3億歲的植物!
    活300000000年是一種什麼體驗?就連恐龍的誕生和滅絕都只是它們生命中的一小段插曲在最近的全省文旅資源普查中宜賓興文發現了一種木本蕨類植物——桫欏這種植物堪稱植物界的鼻祖它起源古老的冰川時代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3億年
  • 湖南江華發現植物活化石「蕨類植物之王」桫欏
    楊丁香攝中新網長沙11月3日電(楊丁香 王偉)近日,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蔚竹口鄉黃南口村村民在自家後面的山坡上,發現約10來棵被稱為植物活化石的稀有植物——桫欏樹。被發現的桫欏樹。楊丁香 攝被發現的這些桫欏樹均算不上高大,最大的直徑也只碗口大小,高近2米,小的只有幾十釐米高。
  • 江華蔚竹口鄉發現瀕危植物桫欏群
    日前,江華林業部門在該縣蔚竹口鄉一個衝漕處,發現十株瀕危植物桫欏。經現場測量,這些桫欏樹平均株高1米,單株最高2米左右。 為保護好這些植物「活化石」,當地政府要求村幹部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並加強看護,以防遭人為破壞。
  • 盜伐111株「植物活化石」桫欏樹 重慶3人被判刑
    新華社重慶11月10日電(記者周聞韜)近日,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一起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案件,3名被告人因盜伐111株「植物活化石」桫欏樹,分別被判處2年3個月至5年不等有期徒刑,並處罰金8000元至20000元,判決還責令3名被告人在原採伐適生區域補種130株桫欏樹。
  • 大面積恐龍足跡群落被發現 專家起名「劉慈欣卡利爾足跡」
    新浪科技訊 5月10日消息,今天,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瑞士巴塞爾自然歷史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等機構組成的恐龍足跡聯合研究團隊宣稱,他們在古藺縣桂花鄉石廟溝地域發現了大面積的恐龍足跡群落,這對研究早白堊世恐龍的分布、演化、行為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古生物學意義。
  • 恐龍曾出沒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
    封面新聞記者 姚箬君1月12日,封面新聞記者獲悉,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此次發現恐龍足跡點面積約1600平方米,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該化石產地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中國首次發現,也是中國發現的最大的此類足跡。首枚發現的獸腳類恐龍足跡文物局牽頭成立考察隊 考察第二天發現恐龍足跡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主管單位福建省文物局牽頭,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考察隊,成立了在福建尋找恐龍的考察項目。
  • 首張恐龍化石大面積微聚焦X射線螢光元素分布圖
    對動、植物化石形態結構的研究,可以獲得古代生命演化的重要信息,是古生物學研究的最重要途徑之一。近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大連星海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合作,採用大面積微聚焦X射線螢光光譜技術,對一具長度超過1米的帶羽毛恐龍化石標本-滕氏嘉年華龍(Jianianhualong tengi),開展了整體無損的立體掃描,獲得第一幅大面積微米解析度的恐龍骨骼
  • 威遠發現成片千年植物活化石!
    近日,我縣觀英灘鎮發現成片「恐龍草」桫欏樹,這些桫欏樹分布在一碗水村、青山村。該地溝壑縱橫,竹木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為桫欏樹生長提供了溫暖、潮溼、蔭蔽、水分等適宜的環境。據了解,桫欏樹又名蕨樹、恐龍草,出現於3億多年前,是現存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堪稱國寶,被國家列為二級保護植物。桫欏和恐龍同時代,有「蕨類植物之王」的美譽,被科學界稱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變的「活化石」,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下一步,我縣將請省級專家進一步鑑定,並開展分布範圍調查,制定保護方案。
  • 植物世界的統治者,從恐龍時代活到現在,如今全球僅剩一顆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筆者-小文地球誕生46億年,其中孕育了數百萬的植物和動物,但由於環境的變遷亦或是天降災難,導致一些曾經在地球上叱吒風雲的生命也隨之滅絕了,恐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日本首次發現白堊紀原始鳥類全身骨骼化石
    圖為在日本福井縣勝山市發現的原始鳥類化石及其復原效果圖。(圖片來源:日本媒體)  中國日報網1月6日電(信蓮)據共同網1月6日報導,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5日宣布,在勝山市距今約1.2億年前的白堊紀前期的地層中發現一具原始鳥類全身骨骼化石,該化石將從6日起在館內展出。
  • 與恐龍「共舞」的蕨類植物之王:億年滄桑看桫欏
    植物界中的蕨類植物,一直以來都有個煩惱:它們的個子比較矮!其實在遠古時期,它們本來都是一些高個子的,可是不知什麼原因,越是進化越變矮,到現在蕨類植物已經矮成草本植物了。不過在蕨類植物中有一個異類,它頑強的保持了遠古時期的樣貌,沒有被這歲月的劫難給踩矮了身體,它依然像樹木一樣昂首挺姿!
  • 中國唯一集徒步、漂流、峽谷、瀑布、溶洞、最原始的森林大峽谷
    古龍山大峽谷總面積12平方公裡,氣勢宏大,景區內山峰連綿,最高山海拔為1036.8米,峽谷漂流全程6.8公裡,從起點到終點落差336米,氣候冬暖夏涼森林景觀蒼翠原始,藤蔓部落等最原始獨特,生態系統保存完好。古龍山大峽谷遠眺大峽谷原始植被茂盛,古樹參天,雲繚霧繞,處處是景,沿途隨處可欣賞到三億年前恐龍時代的「活化石」——桫欏樹。是國內最原始森林漂流峽谷。
  • 中國首次發現早白堊紀真蜥腳類恐龍化石
    中法古生物學家的一項合作研究證實,在廣西扶綏縣、年代大約為1.3億年前的那派組地層中發現的恐龍化石,是真蜥腳類恐龍的一個新屬種——「何氏六榜龍」,這是中國首次發現白堊紀早期真蜥腳類恐龍。它的發現為研究此類恐龍演化的複雜性提供了化石證據,也對研究我國南方地區該時期的古地理、古氣候及古環境等具有重要意義。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跡象 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
    ,此次發現的恐龍足跡群化石位於上杭縣臨城鎮城南社區龍翔村西側,目前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這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跡象,從此結束了福建省「沒有恐龍」的歷史。至此,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僅天津、上海、海南、青海和港澳臺未發現過恐龍化石。專家表示,此次發現對全球白堊紀晚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多樣性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兩個月前,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組成聯合考察隊,進行福建省恐龍資源調查考察,在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240餘枚,也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
    解放日報 上觀新聞報導:日前,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的聯合考察隊,首次在福建省發現恐龍足跡240餘枚,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