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首次發現大面積"植物活恐龍"原始桫欏樹
2003-02-13 18:52:56 | 來源:中新網 中國林科院專家日前在位於伏牛山區的河南省西峽縣米坪鄉進行科學考察時
-
大面積恐龍足跡群落被發現 專家起名「劉慈欣卡利爾足跡」
新浪科技訊 5月10日消息,今天,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瑞士巴塞爾自然歷史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等機構組成的恐龍足跡聯合研究團隊宣稱,他們在古藺縣桂花鄉石廟溝地域發現了大面積的恐龍足跡群落,這對研究早白堊世恐龍的分布、演化、行為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古生物學意義。
-
恐龍曾出沒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
封面新聞記者 姚箬君1月12日,封面新聞記者獲悉,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此次發現恐龍足跡點面積約1600平方米,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該化石產地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中國首次發現,也是中國發現的最大的此類足跡。首枚發現的獸腳類恐龍足跡文物局牽頭成立考察隊 考察第二天發現恐龍足跡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主管單位福建省文物局牽頭,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考察隊,成立了在福建尋找恐龍的考察項目。
-
首張恐龍化石大面積微聚焦X射線螢光元素分布圖
對動、植物化石形態結構的研究,可以獲得古代生命演化的重要信息,是古生物學研究的最重要途徑之一。近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大連星海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合作,採用大面積微聚焦X射線螢光光譜技術,對一具長度超過1米的帶羽毛恐龍化石標本-滕氏嘉年華龍(Jianianhualong tengi),開展了整體無損的立體掃描,獲得第一幅大面積微米解析度的恐龍骨骼
-
植物世界的統治者,從恐龍時代活到現在,如今全球僅剩一顆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筆者-小文地球誕生46億年,其中孕育了數百萬的植物和動物,但由於環境的變遷亦或是天降災難,導致一些曾經在地球上叱吒風雲的生命也隨之滅絕了,恐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日本首次發現白堊紀原始鳥類全身骨骼化石
圖為在日本福井縣勝山市發現的原始鳥類化石及其復原效果圖。(圖片來源:日本媒體) 中國日報網1月6日電(信蓮)據共同網1月6日報導,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5日宣布,在勝山市距今約1.2億年前的白堊紀前期的地層中發現一具原始鳥類全身骨骼化石,該化石將從6日起在館內展出。
-
中國首次發現早白堊紀真蜥腳類恐龍化石
中法古生物學家的一項合作研究證實,在廣西扶綏縣、年代大約為1.3億年前的那派組地層中發現的恐龍化石,是真蜥腳類恐龍的一個新屬種——「何氏六榜龍」,這是中國首次發現白堊紀早期真蜥腳類恐龍。它的發現為研究此類恐龍演化的複雜性提供了化石證據,也對研究我國南方地區該時期的古地理、古氣候及古環境等具有重要意義。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跡象 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
,此次發現的恐龍足跡群化石位於上杭縣臨城鎮城南社區龍翔村西側,目前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這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跡象,從此結束了福建省「沒有恐龍」的歷史。至此,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僅天津、上海、海南、青海和港澳臺未發現過恐龍化石。專家表示,此次發現對全球白堊紀晚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多樣性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兩個月前,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組成聯合考察隊,進行福建省恐龍資源調查考察,在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
活了300000000年!宜賓發現上萬株這種植物,見證過恐龍生死
活300000000年是一種什麼體驗?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240餘枚,也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
解放日報 上觀新聞報導:日前,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的聯合考察隊,首次在福建省發現恐龍足跡240餘枚,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
-
黑龍江首次發現大面積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各趾平行的獸腳類恐龍足跡蜥腳類恐龍行跡近日,中外科學家宣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黑龍江省報導的第一個大規模早白堊世恐龍足跡點。這些恐龍足跡數量多,保存好,對研究恐龍的演化有重要價值,並對進一步探索恐龍行為習性、生活環境以恢復該地區古環境及其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等具有重要意義。此項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邱亮、醜春永、王董浩、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教授等學者共同參與。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地質學知名期刊《古地理學、古氣候學、古生態學》上。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一截長毛的尾巴
(原標題: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一截長毛的尾巴)
-
中國華南地區首次發現萊尼蕨類植物(圖)
原標題:中國華南地區首次發現萊尼蕨類植物(圖) 昨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的研究人員日前對我國華南早泥盆世地層中的工蕨類化石進行重新研究,識別出了保存有頂生孢子囊的萊尼蕨類植物。這是首次在歐美古陸以外的陸塊發現萊尼蕨類植物。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也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
日前,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的聯合考察隊,首次在福建省發現恐龍足跡240餘枚,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
首次發現有毒恐龍 「中國鳥龍」以毒牙克敵(圖)
千禧中國鳥龍 現代「後毒牙」蛇類 國際在線專稿:據《泰晤士報》12月22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發現了世界上第一種能夠分泌毒液的恐龍——千禧中國鳥龍,其生活在距今1.25億年前。它能像今天的毒蛇那樣,將毒牙中的毒液注入獵物體內,從而有效麻痺獵物。
-
中國"最年輕"恐龍足印被發現 研究恐龍滅絕意義大
5天科學考察,學者們此次科考發現了中國目前最晚期的恐龍足跡。這次發現對研究恐龍滅絕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古生物學者邢立達是第五次來到南雄。他告訴記者,此次專門邀請世界恐龍足跡學家馬丁·洛克利前來科考的主要目的是尋找並鑑定更多的恐龍足跡,「去年,我們初步確定了對原足跡點的清理範圍,並在此次考察中進行清理。幸運的是,我們找到了一個密度很大的恐龍足跡點。」
-
日本首次發現恐龍時代「鴿」化石,比孔子鳥晚,或改寫鳥類進化史
據最新一期《生物學通訊》(Communications Biology)報導,日本科學家首次在該國發現1.2億年前恐龍時代的原始鳥類化石,這種原始鳥大小如鴿子,尾骨形態如同現代鳥類,因此可以擺動尾羽。這種原始鳥的發現,可能改寫鳥類進化史。
-
中國博士揭秘「琥珀恐龍」發現過程:目前無法復活
以中國地質大學博士邢立達為首的科研團隊宣布,在一塊近1億年前的琥珀中,他們發現了一段恐龍的尾巴組織,這是有史以來人類發現的第一件琥珀中的恐龍標本。消息甫出,很多第一反應想到《侏羅紀公園》的網友熱議,這是否意味著憑藉琥珀恐龍裡的基因,可以讓恐龍「死而復生」?
-
恐龍曾在你家鄉?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無恐龍省區還剩7個
12日,澎湃新聞獲悉,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結束了「沒有恐龍」的歷史。考察隊合影該化石系恐龍足跡,是恐龍在福建生活過的證據。這些化石位於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是福建省恐龍資源聯合考察隊在野外考察第二天就取得的重要發現,是中國範圍內目前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保存最好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足跡點面積達1600平方米,對研究閩西約8000萬年前晚白堊紀古環境有重要意義。
-
古脊椎所發現新鴨嘴龍類恐龍
萊陽位於我國山東半島的中部,是我國地質古生物學家最早發現恐龍、恐龍蛋、翼龍、昆蟲和植物等化石的地方,也是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誕生的地方。萊陽白堊系地層完整連續,賦存三個重要的白堊紀動物群,即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晚白堊世萊陽鴨嘴龍動物群和萊陽恐龍蛋化石群。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萊陽經歷了三次重要的化石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