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5月20日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此次宣傳活動作出重要批示強調:大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
01 生態系統多樣性
指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群落及它們所組成的生態系統的多樣化程度,包括生態系統的類型、結構、組成、功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等。
02 物種多樣性
指地球上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衡量一定地區生物資源豐富程度的一個客觀指標。
03 遺傳多樣性
指的是一個物種的基因組成中遺傳特徵的多樣性,包括種內不同種群之間或同一種群內不同個體的遺傳變異性。
生物多樣性日背景
1992年,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召開了由各國首腦參加的最大規模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此次「地球峰會」上,籤署了一系列有歷史意義的協議和兩項具有約束力的協議,《生物多樣性公約》為其中之一。《生物多樣性公約》是第一項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全球協議,獲得了各國快速和廣泛的接納,150多個國家在裡約大會上即籤署了該文件。此後共187個國家批准了該協議。
聯合國大會於1994年12月通過決議,將每年12月29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001年通過第55/201號決議,宣布將每年12月29日改為5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今年,中國將以東道國主辦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會議將於2020年10月份在雲南昆明召開,主題是「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今年是第26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此次會議將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確定2030年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
來源:李滄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