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修訂放射性碳測年法校準曲線

2020-11-2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雪梨8月16日電(記者郭陽)如何知道幾萬年前生物化石較準確的年代?科學界經常使用放射性碳測年法。一個國際團隊最新報告說,他們基於大量數據修訂了近5.5萬年的放射性碳測年法校準曲線,進一步提升了這種測年法的準確性。

  放射性碳測年法利用碳14同位素的衰變程度來測定古生物化石等樣品的年代。生物活著的時候,體內的碳14水平與當時大氣中的水平一樣,但成為化石後,其中的碳14就會持續衰變。通過測量化石中碳14的水平,就能推斷出有關生物生活的年代。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克裡斯·特尼說,大氣中的碳14含量也在隨時間發生變化,為了準確地測定有機體所處的年代,科學界需要可靠的碳14變化的歷史數據。

  特尼和國際同行日前在學術期刊《放射性碳》上報告說,他們對樹木年輪、石筍、珊瑚等1.5萬份樣品進行了測定,其中最古老的樣品距今約5.5萬年,在大量數據基礎上,制定了新的分別適用於北半球、南半球及全球海洋樣品的3條放射性碳測年法校準曲線。

  研究人員說,新的校準曲線有助於考古學等領域更準確地了解我們的歷史。

相關焦點

  • 科研人員修訂放射性碳測年法校準曲線
    科學界經常使用放射性碳測年法。一個國際團隊最新報告說,他們基於大量數據修訂了近5.5萬年的放射性碳測年法校準曲線,進一步提升了這種測年法的準確性。放射性碳測年法利用碳14同位素的衰變程度來測定古生物化石等樣品的年代。生物活著的時候,體內的碳14水平與當時大氣中的水平一樣,但成為化石後,其中的碳14就會持續衰變。通過測量化石中碳14的水平,就能推斷出有關生物生活的年代。
  • 研究人員基於大量數據修訂了近5.5萬年的放射性碳測年法校準曲線
    研究人員基於大量數據修訂了近5.5萬年的放射性碳測年法校準曲線(Credit: University of Sheffield科學界經常使用放射性碳測年法。一個國際團隊最新報告說,他們基於大量數據修訂了近5.5萬年的放射性碳測年法校準曲線,進一步提升了這種測年法的準確性。放射性碳測年法利用碳14同位素的衰變程度來測定古生物化石等樣品的年代。
  • 科學家繪製出更精準放射性碳定年曲線
    據外媒報導,得益於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展開的放射性碳定年重大重新校準工作後,人們對古代歷史的看法將變得更加清晰。這項為期7年的全球研究使用了來自各種來源的近1.5萬份樣本,並由此繪製出了全新的、更精確的校準曲線從而能夠更加精確地測定55000年前的物體年代。
  • 研究人員認為,都靈裹屍布1988年碳14測年法存在缺陷
    1988年,這塊帶有血跡的亞麻布經過了放射性碳測試的仔細檢查,被認為是製作於1260年至1390年之間,因此被懷疑論者視作「中世紀的惡作劇」。而現在,人們考慮準備對其進行新一輪測試。在一份被人稱之為「低估」的敘述中,一些研究人員依據這款有年代布料的先前研究,呼籲進行新的測試工作。
  • 讓碳同位素定年更精準
    當然,在考古學中這也一直是一個重大的爭議點,為了確定具體的噴發時間,研究人員爭論了數十年。儘管不能徹底平息爭論,但最近科學界對碳14測年法做的一次校正或許可以縮小誤差範圍。這條備受期待的新校正曲線(由一系列數據點構成,用於將測定的數值轉換成時間)被命名為IntCal20,是《放射性碳》(Radiocarbon)雜誌8月特刊的亮點。新曲線的數據量是2013年舊曲線的2倍左右。
  • 考古利器:碳-14測年
    記得小時候看央視科教頻道時,紀錄片中在古生物學經常使用碳十四測年。分析其年代時,技術人員往往會選擇碳-14手段來鑑定其大致的誕生年份,碳14測年屬於放射測年法的一種 ,通過利用測定被測定物中某些放射性元素與其衰變產物的比率,之後應用這种放射性元素半衰期計算年代的方法;因為碳十四的半衰期比較短,碳十四測年法的應用局限於5到6萬年內。
  • 地球的編年史:為地球測年的科學家
    碳-14測年法的誕生上一節的敘述方式很可能會給讀者留下一個「放射性測年很容易」的印象,其實這個方法難度極大,原因在於科學家面對的是在大自然中含量極低的放射性同位素,對於測量儀器的靈敏度和精確度的要求都特別高。另外,對實驗材料初始狀態的判定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最先取得突破的並不是自然界最常見的放射性同位素鈾,而是碳-14。
  • 柴莊遺址碳14測年法測量 距今至少3000年
    柴莊遺址碳14測年法測量 距今至少3000年 作為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柴莊遺址,自2019年年初在河南濟源發掘以來,就備受各界關注。日前通過權威部門對各類取樣進行碳14測年法測量,確定柴莊遺址延續時間為殷墟二期至商末周初,驗證了此前專家的分析。
  • 薊縣東營坊遺址碳14測年 4萬年前就有"天津人"
    國際權威檢測機構美國貝塔放射性碳測年實驗室日前對取自薊縣東營坊遺址發掘區地層內的動物骨骼樣本採用加速器質譜碳―14測年法進行了分析檢測,測定薊縣東營坊舊石器遺址絕對年代為超過距今43500年。這一測年結果,明確了東營坊遺址的絕對年代,從而將天津市域內的人文史由原來的1萬年以上提早到距今4萬多年以前,這是天津地區迄今為止發現年代最早的人類文化遺存。 2005年3月,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薊縣北部地區開展了舊石器考古專題調查,發現石器地點27處,分布範圍涵蓋薊縣6個鄉鎮,採集到大量石製品。
  • 校準曲線如何做方法確認
    實驗室應根據校準曲線的線性範圍和樣品預處後預計的濃度或含量範圍確定校準曲線工作範圍。a)實驗室用有證標準樣品,採用比較檢測法檢測樣品中目標組分含量時,應研究線性度及其對檢測結果的影響;b)線性度及其對檢測結果影響的研究內容包括:線性範圍、工作範圍、校準函數擬合及檢驗、校準曲線核查、單點校正可行性及單點校正範圍研究
  • PICO系列校準曲線使用及應用
    除此之外,PICO系列傳感器內置多條校準曲線,可以隨著客戶測土的不同,而選擇相應的曲線,提高土壤測量的精確度。這些校準曲線,都是廠家全球取土樣,進行實測而得到的。這樣的配置,極大的提高了用戶的實用性和便攜性。
  • 一種EMI電流探頭的校準方法
    測試時只需將它夾在被測線上而不需要與被測源導線導電接觸,也不用改變其電路。這樣複雜的導電系統/電子線路等的幹擾測量就可以在不打亂其正常工作或正常布置的狀態下進行。探頭夾到被測線上進行測量時,被測導線充當變壓器的初級,次級則包含在電流探頭中。電流探頭(次級)設計為可直接連接到50Q系統的測試儀器,如接收機/頻譜儀等。
  • 分享|校準曲線如何做方法確認
    實驗室應根據校準曲線的線性範圍和樣品預處後預計的濃度或含量範圍確定校準曲線工作範圍。
  • 中普檢測--了解碳14鑑定
    一、利用宇宙射線產生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來測定含碳物質的年齡,就叫碳14測年。已故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對碳—14測定考古年代的作用,給了極高的評價:「由於碳—14測定年代法的採用,使不同地區的各種新石器文化有了時間關係的框架,使中國的新石器考古學因為有了確切的年代序列而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 科學家在深海海溝的片腳類動物中發現來自核彈試驗的放射性碳-14
    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領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通過在20世紀中葉地上核武器試驗產生的放射性碳-14已經在海洋的最深處甲殼類動物的肌肉組織被發現。生活在7英裡(11公裡)以下的動物中核同位素的存在表明汙染物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快地到達深海。
  • 多參數水質測定分析儀的曲線標定校準方法
    ,對於一般的應用,可選擇單點的方式校正曲線;對於精度要求較高的科研等單位,或者對儀器進行檢測、檢定等,可選擇多點(最多可選擇7個點)的方式校正曲線(擬合回歸)。2、按【確定】鍵進入〔曲線〕界面,並按【▲】和 【▼】鍵選擇要校準的曲線,並按【確定】鍵。該過程也可以在曲線標定結束,需要保存時再設定。3、按【返回】鍵返回主界面,並選擇〔校正〕選項框,並按【確定】鍵進入。4、按【確定】鍵,進入參數設定狀態。
  • 關於實驗校準曲線的一二三四五
    已被測物濃度為橫坐標,吸光度為縱坐標,繪製校準曲線。因此,在測定試樣的同時,繪製校準曲線最為理想。否則,應在測定試樣的同時,平行測定零濃度和中等濃度標準溶液各兩份,取均值相減後與原校準曲線上的相應點核對。其相對差值根據方法精密度不得大於5%~10%,否則,應重新繪製校準曲線;如何檢驗校準曲線?
  • 阻容法露點溼度計校準規範
    本規範適用於阻容法露點溼度計或阻容法露點傳感器、露點變送器(以下簡稱為露點儀)的校準。其他工作原理(如晶振頻率、光學吸收等)的露點溼度計或露點傳感器、露點變送器可以參照本規範進行校準。關鍵詞:阻容法露點溼度計,阻容法露點傳感器,露點變送器
  • 物理吸附中曲線異常可能原因的分析
    物理吸附測試分析中測試曲線常見的異常有:曲線整體不光滑、曲線交叉以及曲線的閉合度差。小編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下面給大家分享下各種異常情況出現時可能的原因。大家可以針對原因進行測試條件的改善,然後進行複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