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測定古生物年代?考古利器:碳-14測年

2020-08-28 科學鴿


記得小時候看央視科教頻道時,紀錄片中在古生物學經常使用碳十四測年。分析其年代時,技術人員往往會選擇碳-14手段來鑑定其大致的誕生年份,碳14測年屬於放射測年法的一種 ,通過利用測定被測定物中某些放射性元素與其衰變產物的比率,之後應用這种放射性元素半衰期計算年代的方法;因為碳十四的半衰期比較短,碳十四測年法的應用局限於5到6萬年內。一般用在非常接近現代的定年,一般不超過四萬年,誤差率大概是±0.5-1.5%。而且年代越遠誤差率越大,誤差值也更大。

在每一種動物或植物的體內,都存在一種特殊的放射性物質,它們能像計時錶那樣,隨時準備著倒計時。聽起來很神奇,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這种放射性物質就是碳-14。碳有幾種同位素,碳-12和碳-13都很穩定,唯獨碳-14具有放射性,它每 5730年衰減為原來的一半,這就是它的&34;。碳-14的形成歸咎於宇宙射 線。在大氣中,宇宙射線粒子經過多次碰撞,形成了慢中子,它們與大氣氮原子相 互作用後,氮原子放出一個質子,就變成了碳-14。碳-14不斷在大氣中形成,它們經過與氧結合,形成二氧化碳。

當動植物呼吸,或者動物吃植物時,都會吸收其中的碳-14,碳-14就在動植物 體內儲存起來,最後達到了平衡。動植物死亡後,呼吸停止,吃植物的行為也停止 了,與生物圈的碳交換也就停止了。於是,死去動植物體內的碳-14不再維持平衡 量,碳-14因其放射性開始減少,即每5730年減少一半,所以,從體內殘存的碳-14 含量,就可以推測動植物體內碳-14開始減少的時刻,由此推斷死亡的時間。然而動 植物體內碳-14的存量有限,用這種方法只能推測到6萬年的時間。

碳-14測年的方法最早是由美國化學家維拉德·弗蘭克·利比等人發現的,1927年,他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並於1931年獲得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正值經濟低迷,他留在了學校擔任講師。1939年,伯克利的輻射實驗室開設了一項研究,設法在有機物中尋找一種普遍存在、半衰期 又足夠長的元素,打算把這種元素用於生物醫學的研究;

利比承接了這項課題,他 很快地發現碳-14的半衰期比人們以前設想的要長。接著,他又發現,碳-14能不斷 地在大氣中產生,並發現它是大氣中的慢中子與氮-14作用後的產物。但在那時的權威人士一致認為碳-14是氘核與碳-13作用產生的,這位年輕人的結論沒有立即得到承認。1945年,利比來到芝加哥大學,次年發表論文,提出在動植物身體裡所含的碳元素中,可能有碳-14的存在,並預言這種元素是經過呼吸隨二氧化碳儲存在體內的。為了證實這個想法,利比研究組需要找尋大量死去動植物的腐體;於是,他們從正在進行的巴爾的摩汙水工程那裡,收集到了大量帶有沼氣的汙泥。汙泥散發著腐臭的氣味,遭到周圍人的嫌惡與不解。

這是個花長時間的提煉過程。利比研究組從汙泥中提取出甲烷,再經過樣品的同位素濃縮,利用濃縮後的材料開始了系列檢驗。他們的試驗結果證實,在沼氣汙物中的甲烷成分果然含有碳-14,而石油裡的甲烷卻不含碳-14。同樣是甲烷,兩種 樣品對比的結果證實,石油甲烷中的碳-14因為超過了6萬年,放射性碳-14早已衰 變消失。利比通過試驗找到了用於生物醫學的最佳材料。碳-14普遍存在於有機物中,它們的衰變時間也足夠長,因為半衰期越長,能推斷年齡的期限也就越長。

為了從另一個角度再做證實,利比利用同樣的方法,試驗測量已知年齡的木製 材料。他們選擇了兩個樣本,分別取自古埃及第三王朝的法老左塞爾和法老斯尼夫魯的棺木。利用碳-14確定的兩種木材死亡的時間分別是公元前2625年±75年,而按照歷史記載,這兩位法老去世的時間為公元前2800年±250年。1949年12月23日,利比的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上;利比所開創的碳-14測年法由於其簡便和準確性,很快地引起了考古學和地質地理學界的注意。

通過碳-14還可以利用巖石或土壤夾層中有機物年齡推斷地質形成的年代,獲知地質地貌的形成和變遷。半個世紀的發展證明,利比所開創的碳-14歷史測年法,對歷史學、人類學、地質地理學和考古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利比由此獲得了196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相關焦點

  • 考古年代測定的利器:碳14
    在考古發掘中,即使未發現證明年代的文物,但考古學家仍然能準確斷定遺址的年代,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其實他們是用碳14來確定年代的。碳14是碳元素的同位素之一,主要由宇宙射線照射氮元素產生。宇宙射線與大氣作用產生宇宙射線中子,宇宙射線中子再與大氣中的氮14發生核反應生成碳14,最後碳14成為CO2進入生態系統的碳循環中。碳14會衰變成非放射性同位素氮14,其半衰期為5730年,也就是說1mol的碳14在5730年後會變成0.5mol的碳14和0.5mol的氮14。
  • 利用脂肪酸可精確測定年代
    由於陶器在考古記錄中大量存在,該研究或能幫助揭示這些陶器的使用年代,在缺乏傳統可測年資料的情況下推斷考古遺址的年齡。 放射性碳定年法,又可以叫做「碳-14年代測定法」,是根據碳-14的衰變程度來計算出樣品的大概年代的一種測量方法——這一原理通常被用來測定古生物化石的年代。
  • 碳14造假、日本「偽造考古文物案」
    碳14檢不是在測C14的濃度,而是測C14和C12濃度的比。任何化學條件的改變不能影響C14衰變,但是可以認為改變C14和C12的比例。最簡單的就是用火燒一下,C12跑掉的比C14多,一下子材料內部C14含量就高了,測定的年代一下晚個幾千年也不是沒可能。 第一個關鍵點:碳-14檢測可以偽造,方法是改變濃度。
  • 科研人員修訂放射性碳測年法校準曲線
    新華社雪梨8月16日電(記者郭陽)如何知道幾萬年前生物化石較準確的年代?科學界經常使用放射性碳測年法。一個國際團隊最新報告說,他們基於大量數據修訂了近5.5萬年的放射性碳測年法校準曲線,進一步提升了這種測年法的準確性。  放射性碳測年法利用碳14同位素的衰變程度來測定古生物化石等樣品的年代。
  • 科研人員修訂放射性碳測年法校準曲線
    新華社雪梨8月16日電(記者郭陽)如何知道幾萬年前生物化石較準確的年代?科學界經常使用放射性碳測年法。一個國際團隊最新報告說,他們基於大量數據修訂了近5.5萬年的放射性碳測年法校準曲線,進一步提升了這種測年法的準確性。
  • 薊縣東營坊遺址碳14測年 4萬年前就有"天津人"
    國際權威檢測機構美國貝塔放射性碳測年實驗室日前對取自薊縣東營坊遺址發掘區地層內的動物骨骼樣本採用加速器質譜碳―14測年法進行了分析檢測,測定薊縣東營坊舊石器遺址絕對年代為超過距今43500年。這一測年結果,明確了東營坊遺址的絕對年代,從而將天津市域內的人文史由原來的1萬年以上提早到距今4萬多年以前,這是天津地區迄今為止發現年代最早的人類文化遺存。 2005年3月,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薊縣北部地區開展了舊石器考古專題調查,發現石器地點27處,分布範圍涵蓋薊縣6個鄉鎮,採集到大量石製品。
  • 研究人員基於大量數據修訂了近5.5萬年的放射性碳測年法校準曲線
    研究人員基於大量數據修訂了近5.5萬年的放射性碳測年法校準曲線(Credit: University of Sheffield)(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華社雪梨8月16日電(記者 郭陽):如何知道幾萬年前生物化石較準確的年代?
  • 柴莊遺址碳14測年法測量 距今至少3000年
    柴莊遺址碳14測年法測量 距今至少3000年 作為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柴莊遺址,自2019年年初在河南濟源發掘以來,就備受各界關注。日前通過權威部門對各類取樣進行碳14測年法測量,確定柴莊遺址延續時間為殷墟二期至商末周初,驗證了此前專家的分析。
  • 中普檢測--了解碳14鑑定
    一、利用宇宙射線產生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來測定含碳物質的年齡,就叫碳14測年。已故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對碳—14測定考古年代的作用,給了極高的評價:「由於碳—14測定年代法的採用,使不同地區的各種新石器文化有了時間關係的框架,使中國的新石器考古學因為有了確切的年代序列而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 碳-14是咋來的?它如何跑進我們身體,幫助我們測定年代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碳有三種自然同位素,其中碳-14具有放射性稍微特別一點,它存在於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體中,那麼問題來了,根據碳-14的半衰期5730年,地球上應該已經沒有碳-14了,那麼碳-14又是怎樣產生的?它又是如何跑進我們身體中的?怎樣根據碳-14測定年代?
  • 為什麼放射性元素可用於考古研究?
    為什麼放射性元素可用於考古研究?他隨即指出,這個性質可以用來測定地球的年齡,由此發現地球其實比當時人們認為的古老得多,這就給地質學做出了一個大貢獻。  考古中最常用的測定古生物年齡的辦法是用碳-14測年法,碳-14是尋常的碳-12原子的同位素(多了兩個中子)。
  • 除了碳14之外,確定遠古物品年齡又有了新方法
    研究人員表示,考古學家或將能藉助這一方法,判斷遠古藝術品和化妝品的年代。碳酸鉛為無機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碳酸鉛以白鉛礦的形式存在,性狀是白色粉末狀,斜方晶系,可用於油漆和陶瓷工業。但像碳酸鉛這樣的無機樣本很難直接進行年代測定。
  • 工人挖出2000年「戰國酒杯」,碳14測定後,專家集體都懵了
    在當下的許多考古中,考古隊員可以說發現了無數的「超前科技」,它們的發現沒有一次不是震撼到了我們,比如淅川楚墓的「雲紋銅禁」、望山楚墓的「越王劍」、曾侯乙墓中的「曾侯乙建鼓底座」等等。而後為了對其進行鑑定,還進行了碳14測定,結果證實這件文物的確是來自於2000年前的戰國時期,之後這件文物就被國家明確列為了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之一,而且現今更是杭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日本雪松碳測定發現,1200年前碳14劇增,地球發生了什麼?
    要想了解為何1200年地球上碳14會急劇增加,我們得先清楚什麼是碳14?它是怎樣產生的?以及我們為何能測出來碳14在1200年前會增加,還有測碳14有啥用?碳14可用來進行放射性碳定年法,又稱作碳14年代測定法。通過測定死亡很久的植物或動物體內的碳14含量,可以確定該植物或動物是多少年前死亡的,特別適合在考古和地質研究中使用。
  • 讓碳同位素定年更精準
    儘管不能徹底平息爭論,但最近科學界對碳14測年法做的一次校正或許可以縮小誤差範圍。這條備受期待的新校正曲線(由一系列數據點構成,用於將測定的數值轉換成時間)被命名為IntCal20,是《放射性碳》(Radiocarbon)雜誌8月特刊的亮點。新曲線的數據量是2013年舊曲線的2倍左右。藉助這條新曲線,科學家可能需要重新評估全世界很多歷史遺蹟、文物和事件發生的年代。
  • CT掃描、碳14、年輪測定、民間傳說等
    也許,你在樹幹銘牌上能夠一眼得知一棵古樹的年齡,但你是否知道,銘牌上幾百年上千年甚至數千年的樹齡,究竟是如何鑑定出來的?  CT掃描、針測儀、碳14、年輪測定法……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大河報記者跟隨鄭州市林業部門相關人士對鄭州市域內多棵古樹進行探訪,了解古樹測齡的操作方法。  千年古柏的年齡怎麼算的?村中老人能道出古槐年歲  古柏蒼蒼,怎樣判定其挺立千年?
  • CT掃描、碳14、年輪測定、民間傳說等等
    也許,你在樹幹銘牌上能夠一眼得知一棵古樹的年齡,但你是否知道,銘牌上幾百年、上千年甚至數千年的樹齡,究竟是如何鑑定出來的?CT掃描、針測儀、碳14、年輪測定法……最近一段時間來,大河報記者跟隨鄭州市林業部門相關人士對鄭州市域內多棵古樹進行探訪,了解古樹測齡的操作方法。
  • 研究人員認為,都靈裹屍布1988年碳14測年法存在缺陷
    1988年,這塊帶有血跡的亞麻布經過了放射性碳測試的仔細檢查,被認為是製作於1260年至1390年之間,因此被懷疑論者視作「中世紀的惡作劇」。而現在,人們考慮準備對其進行新一輪測試。在一份被人稱之為「低估」的敘述中,一些研究人員依據這款有年代布料的先前研究,呼籲進行新的測試工作。
  • 河水衝出一根奇怪木頭,碳14測定後,專家高呼:植物界「木乃伊」
    那麼烏木是如何形成的呢?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隨著地震、洪水等災害而使得樹木被埋葬在下面,然後經過長時間的變化,最終炭化成為了有特殊香味的烏木。我們國家產出烏木最多的地方在西南和東南地區,首先這裡植物種類非常的多,其次這些地區會經常性的出現一些氣候災害,為此也為烏木的形成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條件。
  • 「蛤蟆洞」發現一些神秘小顆粒,僅重30毫克,碳14測定後轟動世界
    那是在上世紀的80年代,當時「蛤蟆洞」這邊突然來了一批人,這些帶著先進的科學機器,後來村民才知道這些人其實就是湖北省考古隊的工作人員,他們的目的就是探測附近的古遺址,沒想到就在「蛤蟆洞」這邊發現了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