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現在這個季節,室外比室內暖和,昨天上午在屋裡寫文章,凍得瑟瑟發抖,無奈穿上了棉襖,體感仿佛冬天,分明是穀雨已過,立夏將至。
下午陽光普照,才逐漸溫暖,本欲讀書,朋友到訪,喝茶吃飯閒聊,至夜間22點,光陰不抗混,一晃一大天。
閒聊內容,無非工作,事業,情感以及家長裡短,自古以來,亙古不變,困擾了古人的問題,依然困擾著如今的我們。
說起工作,最近已經2位企業家朋友,託我推薦一些網紅合作,傳統生意如今光景不好,於是想跟隨時代的步伐,用現在最流行的方式,開拓一下他們不熟知的領域。
他們也想以電商和直播的形式為入口,拉動他們原有的產業,或改進,或帶動。我覺得這個事兒不錯,時代在發展,不能固守陳規,該變動就得變動,不是你想不想,而是沒辦法,不想被淘汰,就得跟上節奏和步伐。
一些早早入局的先行者,現在已經開始收穫紅利。
說起家長裡短,一般不太願意參與這樣的話題,婆媳關係,鄰裡相處,家庭矛盾,紛紛擾擾都是這些,咋也繞不開。
多讀書,對解決這些問題,也是有益的,誠然,大部分事情咱也沒見過,沒經歷過,但上下五千年,與人相處之道,書裡屢見不鮮,已經分析的頭頭是道,勸人勸己,可以拿來主義,活學活用。
我這個人不太願意說話,聲音也不大,總覺得話說多了,聲音大了,傷氣,挺累人的一件事,這點,我女兒跟我挺像,聽我們說話,得有個好耳朵,聽力不行,都有些交流不了。
昨天重點談到幾個話題,自卑,偶像包袱,子女關係,家庭矛盾,夫妻情感等等。
朋友很苦惱,娓娓道來了一下午,我也認真聽了一下午,水喝了好幾壺。又得跟她貝貝小姨討要點茶葉了。
夜間吃飯的時候,理順了一下整體的思路,發表了長篇演講,逐個問題剖析,今天不講那麼細緻了,夠寫一篇論文了。
總結出四個字,做好自己。
所有事情的發生,發展,都是遵循著前因後果,這個邏輯關係,很多時候是非線性的,像一張交叉縱橫的網絡,誰對不起誰,誰對誰好,不能總是以你預判的形式發生。
裡面有歷史沉澱的因素,有文化和家庭教育的因素,有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網,有從小到大經歷的一切等等,仿若一團亂麻,一個迷宮,如果陷入進去,像從中順藤摸瓜,理出個頭緒,幾乎不可能。
幾乎不可能去改變別人,但可以影響別人,如何影響別人,先做好你自己。
正知正念,問心無愧,無愧於心,樂善好施,但行好事等等,這些都是以身作則的方法。
心隨境轉,當自身的認知和境界提升了,很多現在困擾你的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外在的世界,是內心的投影,你認為別人是什麼樣的人,外界的環境對你如何不公,首先這是你把你內心的感知以自己的意願也強加給別人,你是這麼想的,所以你也理所當然地認為別人也和你一樣。
因此,你會產生很多不端正的認知,心理產生諸多苦惱,要想把這些一一解開,還是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心量大了,境界起來了,看待問題的角度自然就不同了。
很多人講究物質,用名牌來包裝自己,除非是你真不差錢,這就是你本來的生活狀態,那也無可厚非,如果不是這種情況,而是用這些來包裝自己的話,其實就是內心恐懼的一種映射。
怕別人瞧不起你,怕自己的不如意讓被人知道,這就是自卑的一種體現,或者曾經輝煌過,現在陷入低谷,這就是偶像包袱,把自己放在那個位置上,騎虎難下。
拿得起,放不下,太在意別人眼中的你,這就很累了,苦惱又平添了許多。
真實,坦蕩,樸素的生活沒什麼不好呀,人最本質的生活需求其實並不複雜,食可果腹,衣可蔽體,足以了,其實需求並不高,豪華的物質生活不是強加的和必須有的,如果有的話,也是自然而然的,才是一個理性的狀態。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淡泊名利,寧靜高遠,這些至理名言,你我都知道,但能不能用到實處,這是學問。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好好修自己,一切困擾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