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軍閥楊森,用什麼自創的奇葩方法,活到了93歲高齡?

2021-01-09 史源歷史專欄

歡迎閱讀史源歷史專欄第1075期。民國時期的四川,是出大軍閥最多的地方。其他省份的軍閥大佬最多兩三個人,四川卻是常年群雄混戰,不少梟雄在這裡拉山頭擴充隊伍。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四川,能夠稱為大軍閥的有劉湘、劉文輝、王陵基、楊森、潘文華、鄧錫侯等一大票。這其中最奇葩的一位當屬楊森,此人極貪美色,靠一個方法竟然活到了93歲高齡。怎麼回事呢?

楊森從1884年活到了1977年,最後死在臺灣。在國民黨逃臺的將領中,能夠活到這麼大年紀的並不多。楊森晚年總結自己高壽的原因,說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保持身心愉悅,為此要順應內心喜好。他喜歡美女,從年輕到年老,一生共娶了有名分的妻妾12人,這還不算沒有正式進門的。正是由於自己隨心所欲保持歡暢,才不滋生疾病,一直保持健康到九十多歲。

有的朋友以為,舊社會有權勢的軍閥,妻妾多沒有什麼稀奇,應該有不少人像楊森這種情況。其實不是這樣,這是在想當然。當時已經是民國,遠比清朝要講究平等,尤其這些大軍閥作為所謂的社會上流,更是要注意社會影響,拉攏人心尊重女權。民國時期的權貴沒有太多敢在這方面有出格舉動的,所以楊森絕對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也遭到了很多女權主義者的討伐。但他依舊我行我素,不光娶妻數量多,生的孩子也多達43人,平均一個老婆給他生育3-4個子女。最後一個妾是楊森快要90歲時才進門的,並且不久後還給楊森生了個小女兒,想來真是令人咋舌!

不光是娶妻多,楊森更奇葩的一點,是在家中對一眾妻妾進行「軍閥式」的管理制度,和在部隊裡帶兵一樣的風格。平時讓她們列隊進行訓練,挨個背誦家規。誰敢鬧彆扭、犯錯誤,楊森就一視同仁進行打罵體罰。這倒不失為一種方法,要不然這麼多女人在家裡爭風吃醋,試想如何能管理得服服帖帖?但是楊森為人心狠,對於在外面行為不端的妻妾,往往會殘忍地施以極刑,有3位妻妾是被他處死(民國時張靈甫殺妻要進監獄,楊森卻沒事,可見這位四川軍閥的勢力有多大)的。

但不要因為這個「愛好」,就以為楊森單純是一個荒淫無度,靠隨心所欲的生活方式混了大年紀的軍閥。此人能夠在梟雄並起的年代崛起,還是有自己過人的能力及手段的。楊森得勢時,曾經是國軍27集團軍總司令,尤其他手下的20軍,是著名的抗日鐵軍,在長沙等會戰中戰功赫赫,楊森本人也在對日作戰中不避風險多次上陣指揮,可見他並不是一個草莽。

相關焦點

  • 大軍閥楊森:家有「十二金釵」,七妾是其養女,九妾是校花,二人均被...
    楊森一輩子東徵西戰,朝秦暮楚,有地囤地,沒地再搶,官越做越大,人稱「滾地龍」。 北伐勝利後,楊森投到蔣介石麾下,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後又任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抗戰勝利後又任貴州省主席、重慶市市長。其實楊森也打過不少敗仗,但他能屈能伸,身處亂世,楊森知道生存第一,先活下去然後再活好。 在國民黨人物中,不乏福壽雙全之人。
  • 一抗日英雄娶了40個老婆,活到83歲高齡,去世後骨灰至今還未入土
    新中國成立後,範紹增被任命為體委副主任,活到了83歲高齡,這在當時可以說是一個傳奇性的人物。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範紹增的骨灰一直未能安葬,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範紹增,出生於四川一個相當富裕的鄉紳家庭,也就是說,他的家庭條件非常富裕,作為家裡的兒子,父親對他的期望也很高,所以對範紹增的教育問題十分重視,範紹增也特別的爭氣,在學習方面也算比較優秀。
  • 抗日名將,民族英雄楊森
    風流成性的楊森 楊森;字子惠,四川廣安人。1884年出生於官宦家庭,後成為四川大軍閥;以妻妾成群(20多個老婆),兒女成堆而聞名。正是這位風流成性的大軍閥楊森;卻在抗戰時期打出了"無川不成軍"的威名。
  • 民國那位256歲的李慶遠,不過是楊森的媚上之術罷了
    嘉靖帝嘆一口氣:「彭祖不可信,張真人活了一百二十歲,突然沒了蹤跡,找了二百年仍然沒有找到,看來朕的萬年吉壤還得抓緊修了。」彭祖是先秦時期的長壽名人,據說活了八百歲,但是究竟如何,年代久遠誰也不知道;張真人也就是「邋遢道人」張三丰,元末明初的著名道士,據說元朝滅亡時張三丰已經活了一百歲,不過之後就找不到了,明成祖朱棣繼位之後多次尋找,結果全無蹤跡。
  • 揚大93歲老教授自創《乙醯輔酶A脫氫轉能歌》
    昨天記者從揚州大學獲悉,該校一位93歲高齡的老教授,編寫了一首《乙醯輔酶A脫氫轉能歌》,希望讓學生們化難為簡。一節課45分鐘,這位老教授堅持站著講課,贏得了學生的敬佩。自己編曲填詞唱「生化歌」「高能分子活性酸,氧化釋能呼吸鍵;氧化配合磷酸化,棒能換能相偶聯……」生物化學知識還能用唱的?這一幕就發生在揚大生物化學專業的課堂上。
  • 軍閥楊森,老婆成排兒女成連,用曾國藩家書管理10個老婆32子女
    文章參考楊森四女兒楊小捷的回憶,是其與父親楊森一起生活中的一些見聞。楊森,號子惠,四川廣安縣人,於1884年,在成都軍官速成學校畢業後,於川軍中任職。後來加入滇軍,在趙又新師任參謀長、團長等職。楊森一生好投機,他與軍閥劉湘勾結,殺了趙又新,擔任旅長,投靠吳佩孚做了四川督理。
  • 世界首隻克隆羊多利後代健康活到高齡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28日報導,專家說,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羊多利的後代不僅健康成長,而且已經活到高齡。對希望把克隆細胞應用在醫學領域的科學家,這個結果讓他們感到鼓舞。    多利是全球首隻用體細胞克隆的動物,1996年在蘇格蘭誕生,2003年去世時只有6歲。
  • 活到150歲不是夢?科學家稱找到抗衰老秘訣
    英國科學家亞歷克斯·扎沃龍科夫博士聲稱發現了延遲衰老的秘訣,並相信自己可以活到150歲。(圖片來源:外媒)中國日報網5月7日電(信蓮)在人類壽命的紀錄不斷被打破的今天,仿佛百歲高齡已經不再是什麼新鮮事。
  • 岱峻:楊森九姨太蔡文娜之死
    (蔡文娜:一個過渡時代的家庭,何一民等主編,《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四川大學卷》三編上,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01,第123-148頁。本文摘引,除標註出處外,皆引自此,餘不再注。)她是大名鼎鼎的國軍20軍軍長楊森將軍的九姨太。而她這一篇論文所寫,基本上就是楊森和他的妻妾故事,甚至包括自己。蔡文娜在論文《一個過渡時期的家庭》中,稱楊森「家長」,或代稱「甲」。
  • 93歲許淵衝獲"北極光"翻譯獎 感言翻譯是享受
    原標題:93歲許淵衝感言翻譯是享受   據新華社電8月2日,在柏林舉行的第20屆世界翻譯大會會員代表大會上93歲高齡的許淵衝因健康原因未能出席頒獎禮。他在書面發言中說:「從事漢語、英語和法語文學翻譯對我而言是種享受。」   評委會在頒獎詞中說,「我們所處的國際化環境需要富有成效的交流,許淵衝教授一直致力於為使用漢語、英語和法語的人們建立起溝通的橋梁。他將大量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英文和法文,並將一些重要著作從英、法文翻譯成中文」。
  • 73歲日本主婦的朋友圈:自創食譜,烹飪美食,活得美好又精緻
    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被一位73歲日本主婦的朋友圈圈粉了,在幾十年如一日的家庭生活中,她自創食譜,烹飪美食,活得美好又精緻。並且憑藉一手「好廚藝」成為日本主婦圈裡的佼佼者,不斷走紅朋友圈,贏得很多粉絲的喜愛和尊重。家庭主婦,並不是一件很沒有價值的工作,她想傳遞給人們的就是這樣一種觀念,你只管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一定會是另一番事業。
  • 從理論上講,人類可以活到1000歲,為什麼能活到100歲的人不多
    在《西遊記》裡有這樣一段,土地公跟孫悟空家講:「鼻子嗅一嗅,能活三百六;吃上一個鮮,能活四萬七千年!」這是神話,現實中談何容易,人類能活到100歲的都只佔到了很小的一部分。據相關統計,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高達146歲,是一位名叫Saparman Sodimejo的人;而且世界上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是日本,人均壽命83.7歲。
  • 第二人生壽命延長方法 活到2000歲方法介紹
    最近玩第二人生這款遊戲的玩家們都在問,遊戲裡面怎麼才能延長壽命,遊戲中活到2000歲是很多小夥伴們的目標,那麼第二人生怎麼活到2000歲呢?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來到第二人生壽命延長方法介紹,小夥伴們跟小編一起去看看第二人生怎麼活到2000歲吧。
  • 他是軍閥楊森的兒子,曾在戰場和日寇廝殺,後率部起義成為解放軍
    比如東北王張作霖,就對他的兒子張學良火線提拔,在比如西北馬家軍的馬步芳,在兒子12歲的時候就成了少校。而身為軍閥的楊森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他也需要培養一個接班人。 楊森和古人一樣,身受嫡長子思想的影響,當時他最想讓自己的長子楊漢興接班。楊森對這個長子寄予厚望,但是他想不到楊漢興走向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
  • 繪畫藝術的奇葩,不用毛筆畫畫用手指?三頭沒臉牛,卻賣2875萬?
    這樣的秒贊,對於當時只有二十七歲的年輕畫家來說,真的是莫大的鼓勵了。而這位年輕的畫家,他也正是小編口中的主人公,他就是繪畫藝術的一朵奇葩,在他的繪畫生涯裡面,也成為了一顆耀眼的星。上圖 吳昌碩的畫作 他就是潘天壽先生,當時吳昌碩很是看重他,所以他就直接拜在了吳昌碩門下,跟著他學習,儘管當時吳昌碩先生已經有八十歲高齡了,但在繪畫的技巧方法上面,給了潘天壽很大的啟發和幫助
  • 93歲離休幹部昨捐獻遺體 20多位醫學院大學生獻花
    昨天下午,一場特殊的告別儀式——93歲離休幹部王培孔老人的遺體告別暨捐獻儀式在紹興文理學院醫學院舉行。社會各界代表出席了儀式,20多位紹興文理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大學生敬獻菊花。  王培孔老人生於1924年11月,山東泰安人,1946年2月入伍,1947年2月入黨,曾任嵊縣副縣長、紹興市糧食局局長等職,1985年9月離休。
  • 此貴妃歷經五朝皇帝,活了93歲,一天只吃一餐,一個習慣堅持40年
    即便如此,古代依然有不少長壽之人,比如今天要講的這位北宋昭淑貴妃周氏,她就活到了93歲的高壽。 那麼,周氏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呢?她的長壽秘訣又是什麼呢? 據《宋史·后妃列傳》記載:周氏出身貧寒,年僅4歲時就離開父母,跟隨姑姑一起進宮做了宮女,所以周氏自幼在宮中長大
  • 迎接新生命和活到100歲
    不同於一般人60歲退休的慣例,他堅持到74歲才離開樂團,而且堅持每天練習拉琴。 談及突然走紅,他曾有些「不好意思」:「拉了一輩子小提琴都沒什麼名氣,只是個普通的演奏員,卻因為這張照片成了名人,受到大家的關注。」出院後的王欣仍堅持每日正常演奏訓練,不過因為已近90歲高齡,體力和精力很難恢復到年輕時候的狀態了。
  • 鄧稼先為大家舍小家,妻子苦等28年,93歲高齡仍住60平老房子
    許鹿希作為他的枕邊人,自然察覺到丈夫的不對勁,她猜到這次的任務一定非同尋常,但是作為妻子她一定會支持他,她在等待鄧稼先說出口。 鄧稼先經過一番猶豫,雖然明白其中的艱辛,他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接下這個任務。鄧稼先跟妻子許鹿希說了這件事,說了要去執行一個特殊任務,需要離開家人。
  • 退休教師稱英語教學有缺陷 自創「胡氏發音法」
    退休教師稱英語教學有缺陷 自創「胡氏發音法」 他由此經過多年潛心研究,自創了一套「胡氏發音法」。昨日,記者來到胡兆鈞的家中,這位87歲高齡的老者仍在親自帶學生。  退休教師:音標教不好中國人發音  雖已是耄耋之年,但胡兆鈞老人思維敏捷。「打開電視,聽著那些英語頻道主播的發音就覺得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