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人講英語不地道?武漢科技大學退休英語教師胡兆鈞認為,國際音標教學存在缺陷。他由此經過多年潛心研究,自創了一套「胡氏發音法」。昨日,記者來到胡兆鈞的家中,這位87歲高齡的老者仍在親自帶學生。
退休教師:音標教不好中國人發音
雖已是耄耋之年,但胡兆鈞老人思維敏捷。「打開電視,聽著那些英語頻道主播的發音就覺得憂心。」在胡兆鈞看來,他們的發音都只是「聽起來很美」,卻並不地道,他認為,這是因為國內推行的音標教學對於非英語民族來說是有缺陷的。
胡兆鈞回憶,上世紀40年代初,他在湖北省第一師範學校求學,幸遇美國人海倫小姐,並做了她11年的學生,學會了地道的美國英語。「海倫小姐拒絕教我國際音標,並告訴我『音標教不好中國人的英語發音』。」胡兆鈞說,音標拼法只是單詞不完整的讀音記錄,並非真正的發音方法。
胡兆鈞說,音標把一個單詞的發音分割成為幾個音節,學生便按著順序去依次拼讀,而地道的美國英語是,在前一個音節發音時,後一個音節的共鳴形狀和音色已經存在,而後一個音節發音時,前一個音節的共鳴形狀和音色並未消失。
由此,胡兆鈞自行編撰了一本小冊子——《美國英語發音基本功》。記者看到,這本小冊子中包括300個音組,「最小語音單位是由2-3個音素聯合起來構成的音組,花90個小時,反覆練習這300個音組,就能掌握地道的美式英語。」胡兆鈞對自己的方法自信滿滿。
業界熱議:音標有爭議但仍可作工具
胡兆鈞曾向美國韋氏大學英文字典的音標編輯、北京大學英語系寫信介紹自己的新發現,無奈,對方雖都對他的執著鑽研表示敬意,但也表示「對這種發音體系缺乏研究,因此無法提出具體中肯的意見。」
記者昨日採訪華中科技大學一位資深英語教授,對方也表示,對此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便評說。
武漢新東方擁有10年國外學習工作經驗的名師章任飛告訴記者,能有胡兆鈞老師那樣的體會和總結的,一定是英語學得很深入的人。她坦言,音標教學確實存在爭議,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它是很好的入門工具。當然,如果有語言學習的環境,不需要音標,仍然可以把英語說得很地道。
章任飛說,也許用胡兆鈞老師的方法能好地掌握英語發音,實際上,有不少學英語者都通過長期摸索,總結出各自適合自己的方法。(楚天都市報 記者 陳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