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斷食:吃飽餓再吃飽再餓,真正的抗衰飲食法

2020-12-08 騰訊網

版權聲明:本文首發自瘦龍健康,中國肥胖問題的死磕俠,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本文編輯字數4241,預計閱讀時間,13分鐘。

===========================

輕斷食越來越流行,2019年,谷歌搜索排行第一。

在國外,有很多的明星都為輕斷食站臺,因為效果太好了。

(支持斷食的國外明星,評論區告訴我是誰)

從某種程度上說,輕斷食是模擬原始人的飲食:

原始人並不是每天吃三頓,他們經常有吃的就飽食一餐,沒有吃的就餓著,斷食,直到下一頓。

為什麼要餓肚子呢,有關斷食的好處,我們寫過非常多的文章。

斷食可以促進脂肪燃燒、減肥、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減少炎症、激發細胞自噬、修復幹細胞、提升能量水平......

看著真的很棒吧?比吃了能長生不老的唐僧肉還誘人吧?

不過,有些人沉迷於斷食,有點斷食上癮,有些人竟然不敢吃東西,不「忍心」打破斷食,覺得斷食時間越長越好,越健康。

但是,物極必反,斷食的小夥伴,一定要知道,長時間的斷食副作用很多

可能會造成營養不良慢性壓力、腎上腺疲勞、肌肉萎縮、激素紊亂、甲狀腺和性激素的活性下降......

畢竟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需要營養豐富的食物來滋養我們身體,長期限制卡路肯定不行。

其實,我覺得,吃夠營養和斷食,同等重要的。

為什麼要吃夠營養?

長時間的斷食或長期節食,長期的卡路裡限制,會導致過多的自噬、導致肌肉消瘦、甲狀腺和性激素活性下降。

所以,想要有健康的體魄,還是需要足夠的營養。

吃飽,足夠營養的重要性

禁食是細胞清理和修復的時期,而飽食之後,則是細胞生長、重組和繁殖的時期二者缺一不可。

吃夠健康、營養豐富的食物時,身體才會得到充分的滋養,得到必需的營養素,才能維持身體的新陳代謝、激活身體的代謝通路、幫助燃燒脂肪、獲得能量以及刺激蛋白質的生成,這樣才形成了結實的身體。

吸收養分才能破土而出的種子

其實,很好理解,筆記本電腦就有一個節能模式,在節能模式下(重點就是節能,為了獲得更長的電池續航能力),節能模式降低功耗的同時會犧牲一部分性能,電腦的性能必然會受到影響。

高性能模式與節能模式相反,它不考慮電池的續航能力,只為了獲得更高的性能,就更耗電。

人也一樣,長時間的斷食和節食,會讓身體長時間處於飢餓模式,身體會優先保留生存所需的器官和功能,而其他功能則會受到影響。

也就是說,飢餓模式重點是為了活得久一點,而不是好一點,所以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姨媽出走啦~

吃飽則是向身體傳達一種信號:「你是安全的,你不會一直處於飢餓狀態,你不必進入飢餓模式!」

這樣可以保證激素的穩定,避免激素紊亂帶來的健康問題。

要想保持人體的最佳性能,就得定期給身體「充電」,不能一直處於「低電量」的飢餓模式,因此斷食-飽食的循環就非常重要了

斷食-飽食循環的好處

斷食-飽食循環,可以幫助調節平衡細胞的生長和自噬、優化身體激素水平、增強肌肉、減少炎症、增強免疫系統、加強心理和情緒健康。

穩定的胰島素水平

大家都知道,持續刺激胰島素不好的,但是長時間斷食,完全不刺激胰島素,身體可能會進入飢餓模式。

所以,需要通過斷食飽食這樣的循環,策略性地提高胰島素到正常水平,不讓身體進入飢餓模式,還可以幫助將不活躍的T4轉化為活躍的T3甲狀腺激素,幫助提高代謝。

保持最佳的甲狀腺功能

長期限制熱量或者長時間的斷食,會對身體造成壓力,它會降低活性甲狀腺激素T3的水平,減慢新陳代謝,並引起甲狀腺功能減退。

而斷食-飽食循環可以幫助身體平衡這個問題,並保持最佳的甲狀腺功能,保持最佳的新陳代謝狀態。

防止腎上腺疲勞

腎上腺雖小,但是至關重要,它是位於腎臟頂部的內分泌腺,可以產生有助於調節新陳代謝、免疫系統、血壓、對壓力做出反應和其他基本功能的激素。

長時間的斷食,皮質醇會上升,身體會承受更大的壓力,並導致睡眠問題、疲勞、恢復緩慢腎上腺疲勞,影響免疫系統、消化系統、生殖系統等等。

斷食-飽食循環,可以幫助你的身體平衡激素水平,並防止腎上腺疲勞

保證性激素的平衡

長時間的卡路裡限制會給身體帶來壓力,並給身體傳送一個信號:身體狀況不佳。

特別是女性,女生的身體對卡路裡限制特別敏感,斷食更容易有壓力,為了保護身體並防止在不健康的條件下懷孕,你的性激素水平可能會下降,缺少與卵巢溝通的激素,就可能導致月經紊亂、閉經、不育、骨骼不健康和卵巢縮小。

多項研究表明,性激素不足是性慾、精神和身體機能喪失的重要原因。

斷食-飽食循環可以幫助讓身體進入安全狀態,幫助減少炎症,在增加自噬的同時,保持各個激素的平衡,保持最佳的心理和生理機能。

那麼如何科學進行斷食-飽食的循環呢

如何科學斷食-飽食循環?

循序漸進的進入生酮狀態,提高代謝靈活性

有些人聽說生酮好,一上來就生酮,很有可能出現「酮流感」:頭暈、頭痛、無力、注意力不集中、掉頭髮等等「副作用」。

因為絕大部分人都是以米麵為主食的,身體幾十年都是燃燒糖的,根本不會燃燒脂肪,也就是缺少代謝靈活性。

你一點碳水化合物都不吃,吃很多脂肪是沒用的,因為你的身體不知道怎麼燃燒脂肪,不知道怎麼利用脂肪燃燒產生的酮體來供能,就會感覺能量明顯不足。

就像小朋友斷奶一樣,不能一下子切斷,不然孩子會哇哇大哭哦~

生酮也是一樣,需要慢慢來,在身體還不能完全利用酮體之前,是需要吃碳水的,直到身體學會並適應脂肪供能。

對於新手,不要一上來就生酮,要循序漸進,慢慢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同時提高蛋白質和脂肪的量,這樣可以提高身體的代謝靈活性,你吃糖,它知道燃燒糖,你吃脂肪,它也知道怎麼燃燒脂肪,非常聰明~

吃夠營養

如果你的體重已經是很健康的體重了,還追求極致的瘦,吃的少,長期限制熱量,總是不不夠營養。

那你可能會感覺疲勞、有氣無力、肌肉流失、甲狀腺和腎上腺問題。

正餐吃飽,少吃零食

我們的祖先是不吃零食的,斷食期間吃零食,就等於打破斷食了,也就享受不到斷食的好處了。

為什麼很多人總想吃零食,總是餓?除了饞,很大一個原因是在正餐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吃飽啊!

正餐吃飽,吃夠營養,每天多餓自己一會,才會享受到真正的好處。

充足的蛋白質

雖然生酮飲食是高脂肪飲食,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蛋白質就不重要了。

充足的蛋白質,可以穩定血糖、加速脂肪燃燒、刺激肌肉生長、改善學習和記憶、改善情緒、有益心臟健康、減緩衰老過程、延長壽命並改善骨骼密度。

過多的蛋白質可能也會刺激胰島素、影響酮體的產生,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去調整。

除了量,還要注意食用營養豐富的高質量蛋白質。

最好的蛋白質來源包括:草飼牛肉和羊肉、野生魚、草飼家禽肉和蛋、堅果等等,儘量選擇有機無汙染的來源。

改善消化功能

吃飽了不消化,當然也會出問題的,所以,有一個健康的消化系統是十分重要的。

關於消化,我們也寫了很多文章,主要是改善腸胃功能,堅持低碳飲食,少喝粥,吃健康的脂肪,吃一些助消化的發酵食物,比如:開菲爾發酵酸奶、無糖泡菜、酸菜、益生菌酸奶、蘋果醋等等。

還可以在菜中加入一些香辛料來刺激消化液幫助消化,如姜、香菜、茴香、羅勒、百裡香和牛至等。

嘗試增加胃酸和消化酶等等。相關閱讀消化不好,百病生,13招科學提高胃酸,解決一半小毛病…

慢慢適應斷食的狀態

一口氣斷食個2-3天,或者一日一餐對於剛開始的小夥伴來說,有點難,可以從普普通通的16:8斷食。

很多人連簡簡單單的12小時斷食都做不到,不吃零食就難受。

所以,不要一開始就斷食一整天,就從最簡單的開始,從不吃零食,只吃3頓正餐開始,慢慢適應斷食,享受空腹的感覺。

斷食期間要保持充足的水分

斷食期間,肌肉和肝臟中儲存的糖原耗盡,身體會流失大量水分,帶走很多礦物質,容易感到疲倦、頭暈、頭疼和便秘,所以,一定要補充足夠的水。

最好每天喝一杯喜馬拉雅海鹽水,有助於補充電解質,還可以在水中添加一些蘋果醋和檸檬汁,可以添加額外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幫助排毒和消化。

定期適度運動

定期有規律的運動,可以幫助鍛鍊肌肉、提高柔韌性、認知能力、增進心理健康、降低各種疾病的風險,例如帕金森氏病,多發性硬化症(MS)和癌症等等。

運動方式最好是有氧和無氧運動結合,不要過度鍛鍊。

在空腹期間,可以做一些低強度的運動,例如瑜伽、普拉提或者散散步。

舒緩壓力,保證睡眠和休息

要享受斷食,就要學會舒緩壓力,保持輕鬆快樂的心情,充足的睡眠,都很重要。

睡眠不足也會給身體帶來壓力,而壓力、疲勞和缺乏睡眠會增加皮質醇水平,身體很難得到真正的修復,不利於減肥、增肌,還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確保每天7-9個小時的睡眠,不要過度鍛鍊,可以進行冥想、聽一些放鬆的音頻、多接觸大自然、與家人和朋友一起交流和玩耍來放鬆。

關鍵的瘦龍說

跟電器一樣,長時間的使用,會被燒壞,但是長時間不使用呢,電器原件也會受潮而壞掉,最好的就是每天都適度用一用,這樣電器壽命最長,性能最佳。

人也一樣,要吃夠營養,也要適度斷食。

生酮也好、斷食也罷,都是為了更好的健康狀況,更加清晰的頭腦,更好的專注力,以及更好的整體健康狀況。

如果你並沒有感受到這些好處,請再看一遍文章,然後思考自己是不是哪裡做的不對,是吃的不夠,還是沒有讓身體適應斷食時間過長了?還是睡眠不足

吃,要確保攝入足夠的營養,不能只重視量,而忽視了質,保證充足的高質量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和鹽分,多吃營養密度高的食物。

斷食期間,要確保水分充足,同時,要調整好狀態,狀態不好,不建議斷食哦。

相關焦點

  • 蟒蛇吞食淡水鱷魚 一頓吃飽數月不餓
    蟒蛇吞食淡水鱷魚 一頓吃飽數月不餓時間:2015-04-21 08:39   來源:華東在線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題:實拍蟒蛇吞食淡水鱷魚 勒死後整個吞下來源:東方網-新華網 摘要:【蟒蛇吞食淡水鱷魚 一頓吃飽數月不餓】據外媒3月3日報導,動物世界的生死搏鬥常常十分殘酷,不輸任何大戲。
  • 史上最大的斷食研究,斷食真能治病?很多病餓一餓就能好
    我們的祖先,在採集狩獵時代,如果獵取到食物,就意味著短期內有吃的,如果沒有成功打獵,就要餓肚子。挨餓,就自然進入了斷食狀態,這是融入人類基因裡的一種常態。病痛的折磨讓他幾度崩潰,在醫生同事的建議下,他嘗試了斷食,並且一斷就是19天。①結果他的病情大大好轉,真應了我那句話:很多病,餓一餓就能好。Otto Buchinger非常欣喜,開始致力於對斷食的深挖,涉及到斷食和超重、血壓、代謝症候群、纖維肌瘤、慢性疼痛症候群等關聯的多方位研究。
  • 輕斷食:我餓了3天,脾氣變差性格暴躁,不吃飽真的能更健康?
    大家好,最近呢我有一位非常資深的觀眾問我,現在他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斷食的好處,斷食就是斷絕食物的意思,他就想問我對這個問題怎麼看,那在我看來呢怎麼吃?現代科學早在一百多。十年前就認識到,除了基本的熱量外,人體還需要維生素來維持健康,缺乏維生素則會導致各種各樣的疾病。因此要維持身體的健康,吃飯的最少這一頭,那肯定不能是辟穀這種極端的吃法。如果有人以為那樣是養生,那麼等待它的待遇就只有皮包、骨頭和營養不良了,但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這顯然也是不健康的。完全不控制自己的食慾,大概率呢就會導致肥胖症。
  • 史上最大的斷食研究:沒事餓一餓自己,還能治病
    斷食、少吃的好處,背後有很多科學道理。 想要了解斷食,不得不提一個人,他是第一個系統記錄斷食對多種疾病有益影響的醫生,名叫Otto Buchinger(1878-1966)。
  • 吃少了怕餓,吃多了怕撐,判斷寶寶是否吃飽要看這3點!
    很多新手爸媽總是擔心自己的寶寶有沒有吃飽,總是擔心寶寶會餓到,可吃多又怕寶寶撐著,造成過度餵養……因此總在「怕餓」與「怕撐」之間徘徊糾結,小麗就是這樣,她覺得養個孩子太難了。作為新手媽媽,總是很糾結寶寶到底吃飽了沒,吃撐了沒。那麼,寶寶的食量究竟是多少,新手媽媽又該如何判斷寶寶吃飽了沒有呢?寶寶的胃容量其實遠遠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大,甚至很小很小。
  • 10種吃飽還能瘦的食物排行榜!吃它 減肥不再餓肚子!
    2021-01-13 06:28:15 來源: 刀塔大師風咒 舉報   「吃飽了才有力氣減肥
  • 10種吃飽還能瘦的食物排行榜!吃它 減肥不再餓肚子!_騰訊新聞
    「吃飽了才有力氣減肥」 其實這話並不是玩笑哦! 因為如果餓著肚子減肥 那麼減肥必然會進入 餓-暴食-餓的無限循環 所以正確的減肥 還需吃飽了才行!
  • 每周2天輕斷食,每天不超500大卡還不餓,3種吃法簡單易學
    每周2天輕斷食,每天不超500大卡還不餓,3種吃法助你瘦輕斷食,就是一周有不連續的2天攝入量只是平時的三分之一左右,其餘時間正常飲食。因此輕斷食這種減肥方法就特別合適了,平時正常與家人吃飯,到了輕斷食日再自己吃減肥餐,這樣就能減輕不少工作量。
  • 周末兩日斷食排毒法,溫和三日斷食排毒法
    溫和三日斷食排毒法。這種方法屬於淨食排毒,比較溫和,適合經常忙碌,沒時間早上吃早餐的人,周六減食,周日斷食,周一復食。Day1減食,早餐:吃五分飽,午餐:吃蔬菜加水果,吃到五分飽,晚餐:豆漿或奶品+燕麥片吃到五分飽。tips:1、午餐別吃米麵,吃蔬果。
  • 斷食2天能重啟免疫系統?千人斷食研究發現:餓一餓還真的有好處
    而最近出現了一個說法,那就是斷食2天可以重啟免疫系統。這個說法,有科學依據嗎?是真的嗎?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其實,我們在文章開頭就應該了解到了,我們體內的免疫系統,是無時無刻不在運行狀態中的。既然沒有消失,那麼又哪來的重啟一說呢?所以,這個說法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也沒有明確的研究和理論支持。但是,這個說法雖然比較誇張,其實斷食確實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 減肥時也可以吃飽吃好,還可以吃肉,只需要把食物的做法改變一下
    減肥時也可以吃飽吃好,還可以吃肉,只需要把食物的做法改變一下。雖說「吃飽才有力氣減肥」是句玩笑話,但是也有道理,如果每天餓得有氣無力,頭暈眼花,估計減肥大計亦很難進行下去。減肥不是不吃,而是有選擇的吃,需要把食物的油脂和糖去掉,或者烹飪時用一些小技巧把食物做成低卡路裡的美食。
  • 總是半夜想吃東西的你,是真餓還是無聊?
    一般會表現為:儘管吃飽了還是想吃塊蛋糕,或者渴望某種特定的食物。與這種感覺相比,生理上的飢餓感可以被任何食物所滿足。而如果你已經幾個小時沒有吃東西了,並且出現了生理飢餓的種種跡象,你就是真的餓了,需要吃一頓飯或一些零食。 真正飢餓的早期症狀可能包括輕度的飢餓感、胃部的空虛感和胃部的轆轆聲。不過,這些症狀也因人而異。此外,真正的身體口渴常常伴隨著口乾或喉嚨發癢,以及渴望喝任何飲料,包括白開水。但心理上的口渴可能表現為對某種特定飲料的渴望,比如想喝奶茶。
  • 寶寶喝完母乳還能吃「50毫升」奶粉,是沒吃飽嗎?寶媽需警惕
    後臺經常能看到有些寶媽因為寶寶吃奶的問題而困擾,很多寶寶明明已經吃過奶粉,可再給他奶粉還是能吃下去,這是寶寶沒吃飽導致的嗎? 由此可見,不同月份的寶寶需要的奶量也是不同的,這也是由寶寶們的身體需求決定的,但一般來說,只要保證每天的母乳是充足的,他們是不需要額外再餵奶粉的。
  • 一個快樂餓肚子的方法:「改變吃飯時間」就能減輕體重
    令人欣慰的是,加州大學臨床試驗找到了一個「快樂餓肚子」的方法: 每天將進食時間控制在10小時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重,並有利於代謝健康。這一研究發表在《細胞·代謝》上。
  • 黃磊餓9天,吃2頓飯+幾顆瓜子,瘦了十幾斤,長期斷食有哪些風險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種斷食減肥有什麼好處,又會存在什麼風險?怎樣保持減肥效果?或者說怎樣斷食減肥才更科學?斷食確實有奇效其實,斷食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飲食法,這幾年開始慢慢流行起來,特別是當BBC的斷食與長壽紀錄片出來之後,慢慢被很多人開始接受,發現它的好處。
  • 權威科學雜誌發表最新研究:化療之前餓一餓,有助於減輕副作用
    常言道: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針對這一點,當然也有人站出來反駁,這些都是些低等生物的實驗研究,在人身上未必就同樣適用。是的,每一種生物都有它的獨特性,但是不要忘了,任何一種生物都留有進化的痕跡,都有著共通的基礎代謝途徑。
  • 為什麼你明明不餓,卻很想吃東西?
    這種激素會告訴你的大腦,你已近開始餓了,你需要吃東西了。相反如果還沒有到達胃排空的狀態時,它會告訴大腦你還很飽,不用吃東西了。 但是,當大腦的信號接收器由於長期的不規律進食被幹擾後,很難再準確分辨這樣的信息。 也就造成了即使你的胃現在還很充實,但還是會想吃東西。
  • 侯佩岑8小時間歇斷食法吃飽還能瘦
    想瘦的水水們注意了 ~ 瘦身不必再餓得肝腸寸斷,只要「選對時間吃!」你也能輕鬆擁有婀娜多姿的好體態。什麼是「8小時輕斷食法」?掌握飲食規律,既能吃得有飽足感,又能減少熱量吸收,因此間歇斷食法是瘦身者最好的入門款 ~進食時間可以怎麼吃?
  • 40歲的她減了50斤,撩走29歲高富帥男友,瘦身秘訣:飲食法
    一周堅持運動六天,然後休息一天,但是飲食方面是每天都要堅持的。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Rebel Wilson在飲食方面的控制小方法,健身教練給她制定的是兩種飲食相結合的方法,它就是生酮飲食和間歇性斷食,具體怎麼做看下文。在你進行這種方法之前,你需要了解到:1.餓肚子不代表斷食。2.一定要遵循間歇性斷食的具體操作方法和原理。3.要理解間歇性斷食與節食之間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