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對語言修辭的獨到發現,與錢鍾書《管錐編》的論述不謀而合

2020-12-04 文學私秘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眾望所歸,莫言確實在文字的營造中,在中國當代文壇是獨樹一幟的。

但是,過去的莫言一直採取的是攻勢,是以一個文壇的挑釁者的形象,樹立起了他在文壇上的標新立異,但當他功成名就之後,他當年的不計後果甚至引火燒身、玉石俱焚的攻勢姿態,便反過來會給他的一種難堪。

莫言的最大困擾,是他沒有提供出精神的力量,這使得他站在諾貝爾文學的榮譽面前被人們一遍遍薅羊毛時,便最終薅出他本質上的空白與蒼白來。

這是莫言最大的尷尬。

所以,現在網上很多網友都對莫言表示不屑,我經常看到有網友質疑,就憑莫言那種大白話,也能獲得諾貝爾獎?還經常看到這樣的問號:莫言是不是配得上諾貝爾文學獎?

而與此相反的是,在文學界,只要對操弄文字有一點切身體驗的作者,都對莫言天馬行空的語言天賦佩服有加。

莫言小學畢業,但他對漢語的修辭掌控卻達到了應付裕如、如魚得水、肆無忌憚的地步,他的這種修辭,往往令一個經過正規、正統教育的作家望洋興嘆。

我們今天不妨來看看莫言對漢語修辭的出神入化的運用。

實際上,在中國當代作家中,也只有莫言集中地展示了他對漢語修辭的各個側面的不斷嘗試的興趣,從這個意義上講,莫言是獨一無二的。

而莫言這種對漢語修辭的無孔不入的運用,卻可以在錢鍾書以學者身份對中國語言的解析中,找到理論上的源頭解剖與深層分析。

為了便於更好地看清莫言在漢語修辭上的橫空出世而又精準有效的寫作修為,我們先把錢鍾書總結與發掘出的語言規律羅列出來,以作為一個公式,一張石蕊試紙,然後我們把莫言作為一個樣本,來檢測一下莫言寫作中的一個技法與手法是如何合轍押韻上共性的修辭規律的。

錢鍾書在他的那一部秘藏著中國文化秘密與中國文字密碼的石破天驚的巨著《管錐編》中,曾提及「比喻」的一種特別的現象,就是「比喻有多邊」的特徵。

什麼叫「比喻有多邊」的特徵?

可能大家對語言的修辭,都比較反感,我在中學時,看到修辭學就覺得頭痛。直到今天,我對修辭學也嚴重反感,甚至不願意去理解它的基本規律,所以,我對修辭學的理解會出現一知半解現象。但好在修辭規律,有具體的實例來具體地承接,即使不懂理論,排斥理論,但那具體的實例,還是挺容易理解的,也容易學上幾招,用到寫作的實戰中去。

對小編說的不到位的地方,敬請方家諒解。

實際上,修辭學,大家都在使用,用起來都是繪聲繪色,但是如果將其歸納成理論,就會讓人覺得挺繞人的,理解起來反而障礙重重。

比如我們熟知的人云亦云、最沒有創意使用的修辭例句有:月亮像小船,她的臉蛋像蘋果,這就是修辭學中的陳辭爛調。

以上修辭裡,其實就隱含著「比喻有多邊」這個潛在規律。

錢鍾書就是對這樣的比喻的「多邊」特徵進行了深層次的剖析。

這個剖析在《管錐編》(中華書局,1986年第二版)第一冊36頁《一六、歸妹》一章中。

錢鍾書闡述道:「蓋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於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別,著眼因殊,指同而旨則異;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孓立應多,守常處變。」

錢鍾書的意思說,一件事物,看起來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但它的性質卻包含著諸多種的可能,不同的人,觀看點不同,會注意一個事物的一個局部特徵,這樣,一個事物身上所發散出的各個側面,可用著不同的比喻源頭。

然後,錢鍾書以月亮作為代表,來陳述這種修辭性的具體應用。他寫道:「譬夫月,形圓而體明,圓若明之在月。」

他的意思是說,月亮的形狀是圓的,同時,它也是明亮的。這樣意味著月亮用作修辭的手法時,會因為觀看者的角度不同,而僅僅選取月亮這一物體中「多邊」中的一邊來作為自己表述的側重。

比如,「鏡喻於月,取明之相似,而亦可兼取圓之相似。」就是說,當我們說月亮像一面鏡子的時候,我們說的是,月亮像鏡子那樣明亮,當然,因為鏡子是圓的,也可以用鏡子來比喻月亮是圓的。

莫言在《紅高粱》中的句子:「蹄鐵像殘月一樣閃爍」,這裡明白無誤地取自蹄鐵與月亮之間在「明亮」上的相似,因為很顯然蹄鐵不可能是圓的。

再看莫言的一句生動的比喻:「餘佔鰲頭皮被衝刷得光潔明媚,像奶奶眼中的一顆圓月。」這裡也是注重的是在「明亮」上的相似。

錢鍾書繼續舉例道:「茶團、香餅喻於月,僅取圓之相似,不及於明。」

因為這些餅是圓形的,但它們並不發光,所以,這裡的比喻修辭,就是擷取的是與月亮在形狀上的相似。

莫言也有這樣的用法:「月亮般的車輪飛速旋轉,黃塵飛騰。」

這裡月亮的喻像,側重的是月亮與車輪一樣,都是圓形的,而不涉及月亮的明亮。

錢鍾書繼續分析:「月亦可喻目,洞矚明察之意。如蘇軾《吊李臺卿》:『看書眼如月』,非並狀李生之貌『環眼圓睜』」。

看看莫言在《檀香刑》裡的句子:「他的眼睛裡突然迸發出了燦爛的火花,把他的臉輝映得格外明亮——比月光還要明亮。」這裡,「月光」的明亮顯然是側重的智慧的力量,明察秋毫的意思。

莫言對月亮的喻體使用,還有獨到的創新與發現。比如看下面這一句:「杏花瓣兒紛紛飄落,宛如月光的碎屑。」這裡,實際上,把月亮的喻體定位在「星星點點的破碎的月光」,這是一種比較生僻的意象,但我們看到月光透過樹叢的時候,會在地下灑下「碎屑」式的月光,現在莫言將這種月光的純粹是「視覺」上的碎屑與「實體」的杏花花瓣的「碎」通感起來,我們不得不對莫言的這種對修辭手法上的殫精竭慮而感到由衷的敬佩。而這樣的聯想,並非是所有的當代作家都能夠完成,且令人感到天衣無縫並妙出天然的。

莫言還發現,月亮光有一種連續性的特徵,所以,他又想到了月光與水之間的聯動效應,從而產生了這樣的佳句:「感覺到月光水一樣在身上汩汩地流淌著」。

因為月亮的光線還有皎潔的特徵,所以莫言也聯想到月亮與色彩也能通感成關係,建立比喻同盟。如:「約克霞氣哭啦。一串串的眼淚沿著又黑又硬的睫毛往下滾。她的身體雪白,比月亮更美好。」

可以看出,錢鍾書對「比喻多邊」的闡述中所列舉的中國古典文化的例句,莫言都心領神會地作出了他的新的創新,而對過去傳統用法中沒有發現的「多邊」,莫言也創製出了他的新的語言佳句。

下面,我們再用葡萄這個喻體,來看看莫言是如何花樣翻新,把葡萄這一個事物的「多邊性」用作各取所需的喻體的。

我們知道,一個葡萄,可以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看到它的「多邊性」特徵。

如葡萄的外形,它的大小,它的味道,它的顏色,取其一樣,就能生成出一個喻體。莫言在構成他的文字時,猶如一個魔術師,取其一點,而炮製出色彩繽紛的語言意象,形成了莫言在當今中國文壇上無人匹敵的文學特色。因為除了莫言之外,當代作家中沒有誰像他這樣做著語言修辭的變幻莫測與樂此不疲的遊戲。

我們先看看:

一是葡萄的顏色「這一邊」:

《四十一炮》:我看到她腫脹的紫唇宛如熟透的葡萄,很酷的顏色,超過了城時些站在街燈下抖著腿抽菸的另類少女。(這是一種顏色的對應。)

《紅高粱》:父親還覺得王文義的脖子上留下兩個熟葡萄一樣的紫手印(這是取其顏色的相似)。

《紅高粱》:夜色灰葡萄,金風串河道,寶藍色的天空深邃無邊,綠色的星辰格外明亮。(這可能是指顏色上的相似,指夜色像葡萄一樣是灰色的)。

《紅高粱》:黑皮膚女人特有的像紫紅色葡萄一樣的豐滿嘴唇使二奶奶戀兒魅力無窮。(顏色的相似)。

二是葡萄的形狀「這一邊」。

《白棉花》:髒話像吐魯番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與上面的一句完全不同,這裡是取外形上——整串葡萄的對應)。

《豐乳肥臀》:她的雙耳垂上懸掛著兩顆綠油油的葡萄,後來我才知道那是翡翠。(也是取其外形——單個葡萄的相似)。

《豐乳肥臀》:他的雙眼宛如兩顆冰涼的紫葡萄,閃爍著憂傷的光澤。(這是取其外形的相似)。

《紅高粱》:一隻眼球被震到眶外,像粒大葡萄(外形上的相似)。

《紅高粱》:父親周身遍被著萬惡的人眼射出的美麗光線,心裡先是像紫紅色的葡萄一樣一串接一串憤怒,繼而是一道道五彩繽紛的彩虹般的痛苦。(指外形上的整體的成串性)。

《紅高粱》:日本兵又嗚嚕了一句話,很長,吐嚕吐嚕的,像葡萄一樣。(指葡萄的整體形狀上的相似)。

《吃事三篇》:這蟲兒好聚群,停在枝條或是草棵上,一串一串的,像成熟的葡萄(也是指整體上的形狀相似)。

《酒國》:那兩顆紫葡萄一樣的眼睛或者眼睛一樣的紫葡萄,在地板上滴溜溜滾動,一顆滾到了酒櫃後邊,另一顆滾到了一位紅色服務小姐腳下,被她一腳踩破。(典型的形狀相似)。

《牛》:我看到黑血凝成的塊子像葡萄一樣從雙脊的腫脹的蛋子皮裡擠出來(單個的形狀的相似)。

《四十一炮》:我低頭看著這盆洋溢著歡樂氣氛的肉,看著它們興奮的表情和那些像葡萄藤上的觸鬚一樣抖動不止的小手。(也是形狀上的相似)。

《檀香刑》:眼珠子水汪汪的,黑葡萄一樣(形狀上的相似)。

《檀香刑》:她的雙眼水靈靈,黑葡萄泡在蛋清裡(外形上的相似)。

《食草家族》:孿生兄弟與昨天一樣,躺在稻草上沉沉大睡,嘴裡咕嚕著連串葡萄似的夢話。(這是形狀上的相似,但已經經過通感處理過。)

三是葡萄的大小體積「這一邊」。

《豐乳肥臀》:她的雙眼射出兩道綠光,射到母親們臉上時,便聚成兩個葡萄大的圓點。(這裡取其體積的相似)。

《豐乳肥臀》:抬腳看到腳底有葡萄那麼大的血泡數十個,有的已經被磨破,流出透明的汁液。(這是取其體積上的相似。)

《天堂蒜苔之歌》:捏成一個個葡萄大的麵團。(體積上的相似)。

由此可以看出,錢鍾書發掘出了比喻多邊的理論,而莫言無師自通地用到他的文學經營中,使他的文學應和著傳統,又創新著奇譎,從而使得莫言用一已之力豐富了中國文學的修辭意境,創造了一套唯有莫言用起來才得心應手且清新脫俗的意象體系。這是當代作家在莫言的層出不窮的語言修辭方面的天賦面前不得不感到敬佩的地方。所以莫言深刻地知道,很多作家都在暗中學習、模仿、窺測他,但是很多人都說不出來而已。說出的作家,也有,如畢飛宇,他就直言,莫言的所有小說他都讀過。一個當代作家如果沒有仔細研究與琢磨過莫言的,估計稱不著一個作家,也會脫節於中國當代文學的滾滾向前的浪潮。

相關焦點

  • 錢鍾書手稿大規模面世 盡顯幽默詼諧語言特點
    錢鍾書手稿大規模面世 盡顯幽默詼諧語言特點 這批手稿主要為錢鍾書上世紀80年代與香港廣角鏡雜誌社總編輯李國強的書信往來,其中涉及不少對歷史和學人的評判,透露出錢鍾書真實的思想心態。錢鍾書手稿如此大規模公之於世尚屬首次。  據廈門大學教授謝泳介紹,這批手稿中最有價值的為書信,時間從1979年到1991年。
  • 錢鍾書誕辰110年,為他闢3個謠:牛人被曲解,是時代最大的悲哀
    人人都知道錢鍾書有部經典之作《圍城》。但很少有人知道錢鍾書平生得意之作不是它,而是《管錐編》。這部錢鍾書耗費大半輩子寫的書,不但博雜豐富縱覽中國傳統文化,更是在其中引用了千奇百怪的英、法、德、拉丁文,用來具體比較其他語言裡和中國文學相通的意象、比喻和思想。
  • 11月21日:錢鍾書誕生 包頭空難致55人遇難
    新華網北京11月20日電 歷史上的今天 11月21日1910年11月21日,錢鍾書誕生
  • 劉禹錫這首詩,備受錢鍾書讚賞,有些感情言語是無法表達的
    所以劉禹錫才會說那句連錢鍾書先生都無比讚賞的詩歌:《視刀環歌》唐代:劉禹錫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這兩句詩,實際上寫出了人們經常遇到的一種狀況,即語言常常並不能準確地來表達內心想要表達的東西,而且在網絡語言流行的現代,我們的文字語言已經大大的被簡化,666,老鐵沒明白,xswl,等等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簡化了我們的思想。
  • 夏志清憶錢鍾書在哥大:洋同事嘆生平未聽過這樣漂亮的英文
    新選舊作論文四篇為一集,又有《管錐編》約百萬言,國慶前可問世。《宋詩選注》增注三十條,亦已付印,屆時將一一奉呈誨正,聊示永以為好之微意。內人尚安善,編一小集,出版後並呈。秦女士名門才媛,重以鄉誼,而當日人多以談生意經為主,未暇領教,有恨如何?晤面時煩代致候。弟明日啟程,過巴黎來美,把臂在邇,倚裝先復一書,猶八股文家所嘲破題之前有壽星頭,必為文律精嚴如兄者所哂矣。
  • 《莫言的文學共和國》:讓你輕鬆走進莫言的豐富世界
    這麼說吧,這是迄今為止有關莫言及莫言作品等內容最全面的一部書,葉開以獨特的身份和廣闊的視野營造了一個莫言的文學共和國,讓莫言和其作品得以立體化呈現。這樣的一本書,專業研究者可以從中得到許多學術啟發,文學愛好者能全方面深入了解莫言及其作品,一般讀者可以從莫言的成長中體味一個大作家是如何煉就的和一個成功者的足跡。
  • 《圍城》中的絕妙語言,看錢鍾書教我們玩轉比喻
    《圍城》中的絕妙語言,看錢鍾書教我們玩轉比喻《圍城》是錢鍾書先生的經典之作,被譽為「新儒林外史」。這部小說也是錢鍾書唯一一部長篇小說,被翻譯成20多種文字,堪稱中國文學的瑰寶。除了傳達出的人生哲理,作者在小說中的語言也很值得稱道,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諷刺令人回味無窮。據說未稱重的比喻有六百多處,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錢鍾書先生是如何玩轉比喻的。其一,豐富的比喻。比喻通常可以使人的言語描述更加形象。「方鴻漸給鮑小姐一眼看的自尊心像洩盡氣的橡皮車胎。」
  • 錢鍾書《圍城》:從主題意蘊到語言特色,告訴你經典是如何造就的
    經歷過這一切,方鴻漸意味深長地當著妻子孫柔嘉的面感慨:老實說,不管你跟誰結婚,你總會發現娶到的不是原來那個人,而是換了另外一個。我記得小說的結局,夫妻二人吵架,傭人李媽也跟著添亂,還讓房東電話通知了孫柔嘉的姑媽來。方鴻漸選擇逃避, 一個人走向悽風冷雪的街頭。
  • 德國學者顧彬:莫言的英文版小說應該有兩個作者
    回德國後,我又看了他的小說,跟許多他的讀者,還有我的同事說起莫言,結果發現他們基本同意我的觀點。我不喜歡莫言的作品有兩個原因:一是他的作品是講故事。我不喜歡故事,我喜歡思考複雜的事。在德國,自1945年後,講故事的時代就過去了。二是作品中所使用的形容詞。我忘了是哪本書,他都是在用形容動物的詞語來形容人,讓我感覺他書中的人都是壞人,都想著殺人,沒有愛。這是現實?還是寓言?
  • 張大春:莫言得獎實至名歸 見證文學內強悍的政治態度
    鳳凰網文化訊 單從作品而論,臺灣文壇鹹認莫言得獎「實至名歸」。麥田發行人塗玉雲指出,從作品的成熟、題材的豐富多變,到作家本身的知名度與讀者的廣度,莫言堪稱華文文壇第一人。作家張大春特別指出,莫言的寫作形式與題材「不依附時潮」、其縱橫變化「超過時髦論述」,「見證文學內在真正強悍的政治態度」。
  • 莫言兄長憶往事:莫言第一學歷僅小學五年級肄業
    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史記》的研讀,有著不同常人的獨到見解和心得。話劇《我們的荊軻》同樣是寫刺秦,卻能另出新意;而《霸王別姬》將虞姬和呂雉作了主角,堪稱別開生面。他對六朝志怪、唐宋傳奇、元明雜劇,尤其對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情有獨鍾。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山海經》《搜神記》 《世說新語》 《酉陽雜俎》 《太平廣記》 《三言二拍》 《聊齋志異》等經典直到魯迅小說的傳承的發揚。
  • 修辭技能提升導練
    [要義]1、理解修辭運用之妙,提高語言魅力牢靠。3、修辭手法能使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4、修辭手法能幫助記憶:很多語言都有修辭手法,因為它們容易記憶,產生難以磨滅的印象。巧妙運用各種修辭格式,會使你的作文語言文採煥然,瑰麗多姿。常用的效果明顯的修辭格式有比喻、排比、引用、擬人、仿擬等。㈠巧用比喻。
  •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將成為我國文學的新代表,網友:魯迅呢
    默默無聞,勤能補拙的耕耘者莫言很快就成為中外文壇的佼佼者。在世界文學的舞臺上,莫言成了代表中國的文學者,於國內,更是無數的人認為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舉彌補了中國文學在世界範圍的漏洞。讀者在恭賀的同時,也將莫言搬到了中國文壇的頂尖位置。成為我國文學的新代表,當然網友們也發出了疑問;莫言是中國文學的代表,那麼魯迅先生呢?
  • 漫談網絡疊音詞——從修辭手法和語義規律看網絡語言的特徵
    隨著網民數量的越來越大,網民為了網上交流而自創的網絡語言成為了一大語言現象。網絡流行語的出現,以及人們樂此不疲的使用網絡流行詞語,是是人們透視公眾態度、意見的切入點。客觀來說,網絡流行語這一客觀存在不僅僅是單純的語言學表徵,而是 在更廣闊的社會的大環境中多方博弈的結果。中國的網絡每年都會產生一批極具個性色彩的網絡流行語。
  • 一代「文學巨匠」錢鍾書,高考數學考15分,為何還能被清華錄取?
    錢鍾書無疑是那個時代的幸運兒,他出生在無錫一個教育世家,家境殷實,是當地的名門望族。他的父親和叔叔都是民國時期堪稱著名的文人和社會學家。這也為他從小接受文學薰陶提供了條件。錢鍾書一生的學術成就不能用浮世的功名來衡量,他精通多國語言。他一生翻譯了無數國內外經典著作。不僅讓很多中國人有機會無障礙地閱讀外國名著,也讓中國的精品以美麗的姿態走向世界,在國內外文化交流與傳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