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文學共和國》:讓你輕鬆走進莫言的豐富世界

2020-12-06 北喬隨手拍

讓你輕鬆走進莫言的豐富世界

——評葉開《莫言的文學共和國》

※北喬

《莫言的文學共和國》是一部很難精確分類的著作,雖然版權頁上標註的是「人物研究」,但其實遠不能涵蓋這本書的豐富內容。「以百年文學史和中國歷史為背景,精讀莫言傳奇人生,深析莫言傳奇作品」這也只是對書中某些內容的概括。因為除去文字,這本書中還有數十張莫言各個時期的照片,他的家人、同學、老師等人的照片;有「中國花鳥畫大家」何水法教授傾情繪製的6幅精美的國畫,畫家劉進安創作的十餘幅插圖,還有莫言的手稿影印和多幅書法佳作。這麼說吧,這是迄今為止有關莫言及莫言作品等內容最全面的一部書,葉開以獨特的身份和廣闊的視野營造了一個莫言的文學共和國,讓莫言和其作品得以立體化呈現。這樣的一本書,專業研究者可以從中得到許多學術啟發,文學愛好者能全方面深入了解莫言及其作品,一般讀者可以從莫言的成長中體味一個大作家是如何煉就的和一個成功者的足跡。

在有關書寫、研究莫言及其作品的著者中,葉開是最為獨特的一位。他是現當文學研究的博士,持續關注、研究莫言已經20多年;是作家,出版多部長篇小說,敘述力強,是當代十分活躍的作家;是編輯,具有高超的文學品鑑能力,獲得過包括茅盾文學獎在內的各種編輯大獎,自上世紀90年代編發了多部莫言的作品,與莫言有許多關於作品的互動性交流與探討;與莫言是多年的朋友,能夠近距離地感知日常生活中的莫言。這樣的多重身份和複合型能力,讓葉開可以多角度透視莫言,多層面研究莫言的作品;可以充分發揮小說家的敘述才華,將原本枯燥晦澀的文學研究書寫得鮮活生動,趣味盎然。我們欣喜地看到,葉開在人物傳記和作品研究之間找到了一條有滋有味的敘述通道,輕鬆感性與深度理性合為一體,讀起來暢快有趣,品味起來有嚼頭。

還有一點也相當重要,《莫言的文學共和國》不是葉開階段性研究莫言的成果,也非一時的應景之作,而是他20多年追蹤研究莫言的成果積攢。此書在10多年前已經成形。這些年,葉開一直跟隨莫言的腳步而不斷注入新的生活素材和研究成果,不斷根據文學的發展和人們思想、審美的變化,而對敘寫重點和語言風格進行實時的調整與革新。

書的第一部分寫莫言的成長曆程,從莫言的個人生活和文學創作的雙線人生中,探尋莫言是如何從一名鄉村農民「屌絲」成為一位榮登諾貝爾文學獎的「大神」的。葉開在莫言的生活中講莫言的文學成長,在莫言的日常生活中講莫言的創作發展。這裡有許多鮮為人知的莫言故事,讀起來如同莫言的小說一樣意趣十足。

書的第二部是以通俗的筆法和智慧的眼光去讀解莫言作品世界裡的權力秘密,這一切都與莫言「飢餓與孤獨」的切身體驗有關。視角可謂奇特,研究可謂獨到。「吃」,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也是中國人日常性的話題,之於莫言的初生命成長又是一個重要的關節。葉開將一個作家創作的內心秘密解讀得風生水起,也為我們進一步領略莫言作品的魅力打開了一扇原本緊閉著的窗戶。

書的第三和第四部分關注莫言筆下的鄉村人物和風景,這是從細部去觀察莫言的敘述,深入地尋找這些人物和風景背後的玄奧。第五部分同樣是關注莫言作品的微觀世界,重在解讀其名篇名作。

葉開從文學的宏大主題進入文學的微生態,敏銳發現莫言作品中那是難以察覺的細節與細部的光澤。應該說,飽滿而豐蘊的細節和細部是莫言作品最為精彩與神奇的重要品相。然而,此前,我們或關注的力度不夠,或解讀的深度不夠。或研究角度偏頗。葉開的解讀是天馬行空式的信手拈來,是打通任督二脈式的靈光畢現。他將生活融入文學,將文學走進生活,將文學與生活作為一個整體,談古道今,議文學說生活。他以評論家、編輯、作家和朋友的四重身份,用四面包抄、多點進入的方法來解析莫言的作品。他立足於歷史的維度,既分析莫言筆下的世界,又將這一世界拉至當下進行解剖晾曬。這讓可以我們從內部和外面兩個方向感受莫言筆下的神奇和秘密,品嘗莫言作品的獨特風味和意韻。

(《莫言的文學共和國》,葉開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2月)

相關焦點

  • 莫言兄長憶往事:莫言第一學歷僅小學五年級肄業
    莫言能寫話劇,會寫詩填詞,堪稱文學全才。這些都可以看到其對齊文化和經典的傳承與發揚,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當然,這些例子,只是莫言作品的表面現象,但如果你完整地系統地閱讀了莫言的所有作品,你就會發現莫言作品裡瀰漫著一種鬼神之氣,凝聚著一種幻覺與現實融為一體的朦朧空靈的意象。因此,要研究莫言,要探討莫言的成功,還是要從根上找,從齊文化談起。
  • 莫言:我不願意做白色的烏鴉
    莫言擔任主持人。圖片由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提供。雖然莫言當天的角色是主持人,也被喜愛他的同學頻頻發問。在回答有關如何捕捉生活中細節的提問時,莫言說,作家如何把虛構的作品寫得真切感人?第一,必須有足夠豐富的個人生活體驗,或者說必須掌握大量生活細節,頭腦中應該有很多活靈活現的人物,很多幅畫面清晰的場面,包括風景、建築。另外還要有很多生動獨特的細節。
  • 獨家剖析莫言獲獎原因
    獲獎後的第二天,作家莫言在山東高密某酒店內等待記者會開始。美聯社編者按 十年前的大年夜,在莫言山東家的餃子席上,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對這位他十分喜歡的中國作家說:再有十年,你就能拿到諾貝爾獎。
  • 莫言領諾獎後,卻被楊振寧調侃出身問題,莫言:以中國農民自豪
    諾貝爾獎是以國家或組織為單位推薦的,不允許毛遂自薦,當然很多獲獎者都是無意獲得的,他們為世界人民做貢獻是他們自定的使命,甚至有人拒絕接受諾貝爾獎。鄉土大家莫言莫言是個筆名,其實莫言的原名叫管謨業,莫言在家裡排行老三,大哥和二哥分別叫管謨賢、管謨欣。父親對他們管教嚴厲,大哥和二哥分別從校長和農業機械員的崗位退休。1955年莫言在山東高密平安莊出生,童年的莫言在衣食無憂中度過,這是他生命最初的模刻。
  •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書法淺析,莫言書法作品欣賞
    莫言,作家,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個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和書法能關聯起來嗎?還真能,莫言不但舉辦過個人書法展覽,莫言的書法《沁園春·雪》還曾拍賣到一幅近百萬的價格。那麼莫言書法水平如何,莫言書法價格到底怎麼樣呢?我給大家冷靜分析分析。
  • 莫言帶研究生行不行?(圖)
    莫言笑言:「我的北師大碩士是濫竽充數,有名無實,因為我們的教室離北師大還有20公裡之遙。而且我在上學期間有兩次險些被魯迅文學院的老師開除,因為我老是不上課,所以教務長憤怒地說必須開除莫言,以正學風。」誰也不敢否認莫言的文學創作天賦,但文學創作同文學綜合素養、文學研究與教學還不是一碼事。你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不一定證明你就具有了帶研究生的資格、能力和水平。
  • 莫言獲獎名至實歸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小說《酒國》俄譯版首次由俄羅斯聖彼得堡安芙蘭出版社出版,10月12日上架銷售。在此之前,在俄羅斯出版的只有莫言的幾篇短篇小說。1994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為最先在俄羅斯出版的《酒國》寫序。他認為這部小說展示了一種全新的寫作風格,將非同尋常的形象性、無窮的想像力和不同的高超的敘述形式融合在一起。
  •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諾貝爾獎恐怕是世界上最令人關注的一個獎項,它包含有文學、物理、醫學、經濟、化學等5個獎項。目前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有楊振寧、屠呦呦、莫言,分別斬獲諾貝爾物理學、醫學、文學等3大獎項。
  • 馬悅然曾與莫言邊喝威士忌邊談小說「翻譯莫言作品沒要出版社一塊...
    她還透露,在瑞典家中,「我們還專門練習了一下,讓他記清楚,自己到底翻譯了莫言的哪些小說,給瑞典文學院的院士們看。哈哈。」陳文芬解釋:「我們坐在這兒的原因,是馬先生翻譯了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的詩,還有兩本中文書要出版:《巨大的謎語》和《記憶看見我》。我們很早答應出版方要來參與一些活動。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是瑞典人期待很久的世界詩壇的大師,終於得到諾貝爾文學獎。
  •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不單是靠《蛙》,也不是《紅高粱》,而是這些
    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中國籍作家第一個,也是中國本土第一個獲獎者,直到三年後屠呦呦再度斬獲。中國文明和傳統文化及中醫等再度顯耀世界,作為第一個,莫言獲獎是其綜合實力的表現,也是巨大創作力的印證。第一個,具有劃時代,破天荒的意義。
  • 真情·妙悟·文章——楊振寧、莫言、範曾對話科學與文學
    你看他們倆的文章,會驚嘆於他們的創新,可是風格是完全不一樣的。我曾經說狄拉克的文章是「秋水文章不染塵」,清楚得不得了,走了一段後,跟著他的味道一路走下去沒有任何問題。海森堡的貢獻十分重要,但是文章非常之亂,每一篇文章都有正確的東西,也有錯誤的東西,很多時候分不清楚。所以我跟學生說你看見了狄拉克的文章之後,就會覺得沒有什麼可再做了,所有正確的東西都被他說光了。
  • 讀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筆下的世界,才懂得體諒人性的複雜!
    ,一時之間,舉國轟動,世界矚目。 卻很少人知道,當年的莫言,之所以選擇當作家,是為了實現「每天可以吃三頓餃子」的夢想。 莫言原名管謨業,出生在山東高密。 是的,就是莫言小說中反覆出現的那個故鄉,文字世界裡,高密有過貧困,建起過高樓,完全以莫言的意志為轉移。
  • 莫言北師大任職 諾貝爾獎金沒花還在看房
    ■ 對話莫言  我們也想請馬爾克斯  Q 你和寫作中心的合作方式是什麼,接下來有哪些作家過來?  莫言:中心今天剛揭牌,下一步做哪些具體的工作,現在很難準確說,肯定是主要工作剛才提到了,可以交流,請作家、詩人、翻譯家、學者講學,做寫作活動,圍繞這一塊。
  • 繼莫言後,最有希望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出現,卻並不出名
    那麼莫言的獲獎究竟與此有多大關係,這個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的回答,但不可否認的是,莫言早就具備了走進當代世界文壇的實力。2012年莫言獲獎前,美國漢學家葛浩文就預言,中國莫言早晚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且莫言還被媒體譽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東方遺珠,可見莫言獲獎是能力使然,諾獎的世界公平性也再一次得到了印證。
  • 不管國人當今對莫言如何評價,看過這些資料你的內心或許立馬清亮
    ,然而有個發現,褒獎莫言的,大多是中外文學界名人,貶斥莫言的多為名不見經傳的國人。評價所持態度:讚嘆、欽佩,詆毀、侮辱。態度鮮明極端,為何?因素挺複雜,是是非非,一言兩語難以說盡。我的意見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莫言是虎穴,虎子是莫言的作品等。要評價什麼,就要了解完全的什麼,才能寫出經得住雨打風吹去的評價;評價者要有高屋建瓴的學識水平。
  • 【再復專欄】父女對談:莫言野性,高行健詩意
    而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紅蘿蔔》,其主人公(黑孩)塑造得那麼悽楚動人,短短一部中篇卻凝聚著一個可憐的時代,社會內涵那麼豐富,主角卻始終不說一句話。這部小說藝術極為完整,絕對是前人所無。這之後莫言的十一部長篇小說,每一部都不重複自己,原創性極強。關於「現代化」刺激下的欲望瘋狂病,有哪部小說像《酒國》表現得如此淋漓盡致?
  • 評:對莫言前倨後恭是典型的投機行為
    評:對莫言前倨後恭是典型的投機行為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有關莫言作品是否該入選中學生教材的話題引起熱議。語文出版社稱,目前該社已確定將莫言作品收錄在高中語文選修課程中。《人民文學》雜誌主編李敬澤認為,不要低估中學生的理解能力,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說充滿詩意,非常適合中學生讀。(《京華時報》11月14日報導)  莫言在國際上的大名,想必是獲得諾獎後才有的。在國內,他成名已不下20個年頭了。
  • 張大春:莫言得獎實至名歸 見證文學內強悍的政治態度
    鳳凰網文化訊 單從作品而論,臺灣文壇鹹認莫言得獎「實至名歸」。麥田發行人塗玉雲指出,從作品的成熟、題材的豐富多變,到作家本身的知名度與讀者的廣度,莫言堪稱華文文壇第一人。作家張大春特別指出,莫言的寫作形式與題材「不依附時潮」、其縱橫變化「超過時髦論述」,「見證文學內在真正強悍的政治態度」。
  • 海巖:很多人對莫言一無所知 他獲獎絕對有政治性
    一方面,中國當代文學植根深厚的民族文學傳統,嫁接西方現代文學的精華,在千年未有的時代變局中櫛風沐雨地成長;另一方面,遭受讀圖時代大眾傳媒的衝擊,中國當代文學被嚴重邊緣化,即使莫言這樣在文學界具有相當知名度的作家,如果不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社會上依然不被大眾關注。莫言獲獎,會給中國文學以至中國文化帶來怎樣的變化?目前,有關部門已開始籌劃藉助莫言獲獎的契機推動大眾閱讀的普及。
  • 繼莫言後,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出現,卻一點都不出名
    這事從莫言獲獎最能看得出來,莫言獲得諾獎後,國人先是大喜過望,然後迅速陷入種種苛責。莫言本人也跟著大眾讀者經歷了一把過山車。 那麼莫言的獲獎究竟與此有多大關係,這個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的回答,但不可否認的是,莫言早就具備了走進當代世界文壇的實力。2012年莫言獲獎前,美國漢學家葛浩文就預言,中國莫言早晚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且莫言還被媒體譽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東方遺珠,可見莫言獲獎是能力使然,諾獎的世界公平性也再一次得到了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