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剖析莫言獲獎原因

2020-12-08 參考消息


獲獎後的第二天,作家莫言在山東高密某酒店內等待記者會開始。美聯社

編者按 十年前的大年夜,在莫言山東家的餃子席上,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對這位他十分喜歡的中國作家說:再有十年,你就能拿到諾貝爾獎。

十年後,2012年10月11日傍晚,消息傳來:中國山東作家莫言榮獲新一屆諾貝爾文學獎。世界文學和輿論界從此開始了「莫言時間」。

為什麼是莫言?近30年的寫作裡,這個土地之子如何使神秘的高密東北鄉成為世界性的中心舞臺?他的作品,又如何痛哭著歡笑著解釋苦難?

從1985年《透明的紅蘿蔔》到2009年《蛙》,為自己取名「莫言」的管謨業筆下卻是寫不盡的千言萬語。他說他的一切寫作,都是從人出發,而土,則是他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此看來,諾貝爾獎委員會讀懂了莫言,他們在授獎詞中所說:莫言的魔幻現實作品融合了民間傳說、歷史與當下為什麼是莫言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楊梅菊 陳娟 發自北京

10月17日,中國作家莫言的新作、也是他的第一本劇作集《我們的荊軻》在北京首發。其時,該書網絡預定量已經超過5000冊。

讀者的趨之若鶩,顯然與六天前的那個獎項有關。

2012年10月11日,莫言作為一個世界級作家的重要性,剛剛得到證明。與此同時得到證明的,還有中國文學之於世界的不可或缺性,以及中國人對中國文學長期以來秉持驕傲並抱以期待的合理性。儘管莫言在接到來自瑞典的問候電話時表示:自己很惶恐,並且以「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來自謙自己的獲獎,但無論如何,諾貝爾文學獎的榮譽最終要歸於他個人,以及他30年來孤獨的寫作。我們所要談論的是莫言,莫言的作品,作品中高密東北鄉上演的歷史,歷史深處的人性,以及一切作品背後,那個筆耕不輟的莫言何以成為莫言。

獨一無二的創作方式

在所有藝術形式中,文學大概算得上最為廣泛的一種,它幾乎能進入每個人的內心。但也正因此,它沒有太過統一的評判標準。很難說中國的作家裡,除了莫言再無其他人可承受此榮耀,畢竟這個時代正在湧現更多的優秀寫作者。但面對諾貝爾獎,莫言一定有其唯一性,正如之於中國文學,莫言同樣具有他的不可被替代性一樣。

瑞典皇家學院常任秘書英格朗曾這樣總結自己所閱讀到的莫言:他的創作方式獨一無二,你只要讀半頁,就知道是莫言寫的。

莫言的作品中,究竟是什麼讓西方人青睞?是他的中國鄉土寫照,還是他魔幻的想像力?而又是什麼,使莫言在整個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步的群體創作高峰中耐力和爆發力驚人,並最終領跑中國文壇?

檢索近30年的寫作裡,莫言為中國文壇所貢獻的10多部長篇小說、100多部中短篇小說,你會驚訝地發現,在四五百萬字的內容裡,他的筆幾乎觸及到中國土地上所歷經的各種社會形態,並塑造出了各色各樣的人,在當代寫作者中,他的作品產量和文學疆域達到了驚人的地步。

而從第一部作品到最近一部作品,無論是成名作《透明的紅蘿蔔》還是人在中年寫作而成的《蛙》,莫言從未缺席當下的時代。他的寫作毫無疑問是發展的——《透明的紅蘿蔔》根植於少年童工的痛苦經驗,為後來的一切苦難形象找到原型「黑孩」;《紅高粱家族》顛覆官辦歷史,為新歷史敘事殺出血路,第一部長篇小說《天堂蒜薹之歌》則不畏強權直面家鄉土地上的官民矛盾甚至一度引禍上身,從而成就真正的「底層小說」;《酒國》則是90年代文學沒落中的一曲幽默輓歌;《豐乳肥臀》因內容尖銳引來批判無數,成就新時期文學30年的頂級作品;《檀香刑》將殘酷語言推到極致,進入純粹的歷史語境;《生死疲勞》則以「輪迴」解放結構和敘事……最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的《蛙》,這本書證明莫言沒有進入創作的老年,他的勇氣同樣還年輕。在這本書裡,他冷靜深入地描述計劃生育,並就這一基本國策所影響的時代和中國人性進行思考……諾獎之後,剛剛面世的新書《我們的荊軻》即將被搬上話劇舞臺,莫言說「《我們的荊軻》關鍵不是荊軻,而是我們」。

像莊稼人對待土地那樣寫作

從作家這一職業誕生之日起,人們就願意相信,一個作家只有靠作品才能站得筆直。人性、獸性、奴性,前世、今生、來世,現實、魔幻、當下,草、木、魚、蟲,牛、羊、豬、狗……透過文學的自我更替,莫言保持了直立。嚴格說,他這30年,是以越來越清醒的姿態,在堅持不懈地考問著故鄉土地上生存著的靈魂們,包括他自己。作家阿城如此說莫言:莫言也是山東人,說和寫鬼怪,當代中國一絕,在他的家鄉高密,鬼怪就是當地世俗構成,像我這類1949年後城裡長大的,只知道「階級敵人」,哪裡就寫過他了?我聽莫言講鬼怪,格調情懷是唐以前的,語言卻是現在的,心裡喜歡,明白他是大才。

的確,莫言在寫作手段上永遠不會歸於平淡,那些器官、氣味、色彩,那些繁縟、迂迴和盤根錯節,都構成他文學王國裡一道道阻人前進的密障。歸根到底,莫言的文學還是在寫人,寫人的難、苦、不高興、不容易。在他的筆下,那些看似虛浮的中國農村現實,其實往往真實到極其殘酷的地步。

像所有可敬的寫作者那樣,莫言老老實實地、像個莊稼人對待土地那樣對待寫作,他神奇地保存了一個農民的狡黠和質樸,也執拗地固守在高密東北鄉,因為在他的筆下,這裡可以是中國,也可以是整個世界。而撇開一切政治與邊角的猜想不談,莫言的此番獲獎「至少說明瑞典文學院——這一公認的世界最高水平的評鑑團體——認可了他對中國人生存方式、中國之人性的剖析,這也是對中國文學辨識度的承認」,學者朱偉這樣說。

相關焦點

  • 《莫言論》揭開獲獎真正原因
    記者昨日採訪該書策劃人辛海峰時了解到,莫言為此書親筆寫下推薦,並為該書獨家撰寫了創作談《我痛恨所有的神靈》。辛海峰昨日向記者推介時稱《莫言論》是「了解莫言創作之路的第一本書」。他介紹:「在學術界,這本書是莫言研究領域中的標杆,《莫言論》的作者張志忠教授,是國內最早進行莫言作品研究的學者。」
  • 莫言獲獎名至實歸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小說《酒國》俄譯版首次由俄羅斯聖彼得堡安芙蘭出版社出版,10月12日上架銷售。在此之前,在俄羅斯出版的只有莫言的幾篇短篇小說。1994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為最先在俄羅斯出版的《酒國》寫序。他認為這部小說展示了一種全新的寫作風格,將非同尋常的形象性、無窮的想像力和不同的高超的敘述形式融合在一起。
  • 莫言獲獎演說或談故鄉農民 回國後到北師大任教
    本周將踏上諾貝爾文學獎領獎之旅的莫言,有太多的「將來時」待解。最眼前的事情是,他的獲獎演說將講什麼?而從長遠來看,莫言在領著750萬人民幣獎金,帶著輝煌榮耀歸來之後,他是像海明威那樣長久地發揮影響力,還是像大多數獲獎者那樣逐漸被人淡忘?  獲獎演說會講什麼?
  • 海巖:很多人對莫言一無所知 他獲獎絕對有政治性
    莫言獲獎,作家海巖卻莫名其妙地收到了朋友的恭賀,仔細一琢磨,原來兩人名字裡都有一個「言(巖) 」字,都是知名作家,是朋友搞混了。一件小事,卻折射了當下文學的尷尬。一方面,中國當代文學植根深厚的民族文學傳統,嫁接西方現代文學的精華,在千年未有的時代變局中櫛風沐雨地成長;另一方面,遭受讀圖時代大眾傳媒的衝擊,中國當代文學被嚴重邊緣化,即使莫言這樣在文學界具有相當知名度的作家,如果不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社會上依然不被大眾關注。莫言獲獎,會給中國文學以至中國文化帶來怎樣的變化?目前,有關部門已開始籌劃藉助莫言獲獎的契機推動大眾閱讀的普及。
  • 龍應臺:希望莫言獲獎讓世界看中國不只看到政治
    【環球網綜合報導】與莫言頗有交情的臺「文化部長」龍應臺得知好友得獎,開心得不得了。她說:「莫言是人民的文學家,一個中國土地裡長出來的人民文學家。我希望他的得獎是為中國打開一扇門,讓全世界的人從此看到的不只是政治,而是中國人內在誠懇的心靈。」  據臺灣《中國時報》消息,龍應臺表示,莫言違反了創造與政治的規律。
  • 日本專家稱文學不應被政治所擾 莫言獲獎助交流
    中國作家莫言資料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日本共同社10月12日報導,日本共同社就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採訪了日本文藝評論家川村湊。  川村湊稱,「今年得主是亞洲陣營」的說法在結果公布之前已悄悄傳開。
  • 莫言,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為何課本卻不收錄他的文章
    莫言的很多作品都銷量不錯,再加上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的人文筆不用說,但為什麼卻沒有教材再收錄莫言的其他經典作品呢? 其實自從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很多消息稱教育部可能會把他的作品收錄到中小學語文課本中,但卻一直沒有動靜。
  • 莫言獲「諾獎」因作品迎合西方?獲獎8年來,他這樣回應外界!
    作家莫言是第1個獲得,當然獲獎之後,莫言也受到了很多外界的質疑。論秦莫言的文學功底,毫不誇張的說,他是當代小說家中最有魅力的說故事的人之一,宏大的敘事,現如今已經不多見30多年的寫字生涯,近40部作品,讓我們也看到了中國鄉村史的發展。
  • 為何獲得諾貝爾獎的莫言,沒有成為全民偶像,而是不被認可?
    、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本該是需要被讚揚的作家,卻在獲獎後遭遇各種評判,莫言在獲獎後的八年時間內,遭遇了各種嘲諷和謾罵,哪怕到了現在。很多人都懷疑莫言是「暗箱操作」,甚至作家陳丹青也在電視節目中暗諷莫言,直言自己從來沒看過莫言的作品,但十分確定莫言獲獎與他的作品無關。除此之外一些看了作品而感受不到期待值的粉絲也加入到了嘲諷的圈子裡,很多人都覺得莫言作品裡面有醜化中國人的形象,不夠真實,是暗箱操作。獲得諾貝爾獎反而被謾罵嘲笑,這是什麼道理?
  • 莫言領諾獎後,卻被楊振寧調侃出身問題,莫言:以中國農民自豪
    有趣的是和平獎的設立和沒有數學獎,據說諾貝爾日後後悔自己發明了炸藥,估計這也是他設立和平獎的原因,野史稱諾貝爾的情敵是個數學家,所以數學獎一直未出現在諾貝爾獎名單上,專業人士稱諾貝爾獎更注重實踐科學。諾貝爾獎從1901年正式頒發,每年12月10日在瑞典和挪威舉行隆重的頒獎儀式。
  •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為什麼在中國很多人質疑他?
    美國迄今有諾貝爾獲獎者幾百人,我們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人,其中一個就是我們中國的作家莫言。 在任何一個國家,像莫言這種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都被當作國家的瑰寶,人民的榮耀。但在我國,對於莫言的質疑卻從間斷過。為什麼一個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偉大作家在我國卻不是那麼受歡迎呢?原因也很簡單。
  • 獲「諾獎」後這些年,莫言都在做什麼?
    正如多年前獲得諾貝爾獎的文學家莫言,距離他上一部作品發表,距今已有十年。獲「諾獎」後這些年,莫言都在做什麼?十年蘊積,《晚熟的人》如同莫言的獲獎後記,莫言將自己寫進小說,用幽默的筆調,毫不避諱地向讀者敞開了獲諾獎後的生活裡外。全書一共十二個故事,故事中有喜有悲,有荒誕亦有現實。
  • 莫言:中國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因描寫過於直白露骨課本不收
    莫言:中國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因描寫過於直白露骨課本不收說起莫言,那真是中國人的驕傲。他作為中國第一位,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用他獨特的寫作角度和文筆獲得了國際認可。莫言的很多作品都銷量不錯,再加上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的人文筆不用說,但為什麼卻沒有教材再收錄莫言的其他經典作品呢?其實自從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很多消息稱教育部可能會把他的作品收錄到中小學語文課本中,但卻一直沒有動靜。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莫言的作品就已經被很多人熟知。
  • 文學盛宴|諾貝爾文學獎歷年獲獎名單1901-1922,回顧莫言
    》由於他以適當方式,延續了戲劇之燦爛傳統覺界文化(圖片來源網絡)同時,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中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莫言以及作品2、《豐乳肥臀》:莫言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小說熱情謳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創造者——母親的偉大、樸素與無私,生命的沿襲的無與倫比的重要意義。1997年《豐乳肥臀》奪得中國「大家文學獎」。3、《蛙》:這部小說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真實地反映了計劃生育國策當年在高密東北鄉的艱難推行過程。
  • 埃斯普馬克:莫言有超過馬爾克斯和福克納的地方
    [導讀]莫言獲獎後身價猛漲,有人擔心巨大的商業價值會毀了一個好作家。埃斯普馬克說:「只有諾獎可以讓一位作家頃刻之間被全世界記住。1978年辛格獲獎時近乎無名,現在他的作品已被翻成50多種語言。」「說莫言模仿馬爾克斯『貶低』了他的價值」埃斯普馬克是瑞典學院終身院士,也就是諾獎終身評委。2012年夏天,他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閱讀莫言作品上。「這是我的『暑假作業』,讀了莫言大部分作品,而且包括不同語言的譯本。我發現翻譯莫言作品最多的是法國,英文的也不少,還有瑞典語的。我希望比較不同的譯文,從各個角度去了解作家。」
  • 莫言作品遭搶凸顯諾獎效應 過度消費折射社會心態
    同時,莫言的創作紮根中國大地,用他高密的故事,和汪洋恣肆的語言,濃豔的色彩,每部作品和每部作品都不相同的一種構思,使他的文學達到了一個可以達到諾貝爾文學獎的高度,被專家們認可。莫言的獲獎,對中國當代文學來說,會使中國作家更多地增加自信。  迅速地,在莫言獲獎後的第二天,他的作品就出現了搶購熱潮。
  • 繼莫言後,最有希望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出現,卻並不出名
    這事從莫言獲獎最能看得出來,莫言獲得諾獎後,國人先是大喜過望,然後迅速陷入種種苛責。莫言本人也跟著大眾讀者經歷了一把過山車。首先諾獎是世界性榮耀,是全球文化人翹首以待的文學殿堂,這個自不必說。從1900年開始頒發第一屆獎項開始,它就備受關注,誰讓別的國家沒有能力打造影響全世界的文學盛事呢。
  • 元旦書市「解讀莫言」火爆 拼湊之作讀多於解
    出版社想著法子和莫言沾上邊,不僅要《看莫言》,還要《莫言論》、更要《聚焦莫言》,當然不會忘記《莫言作品解讀》。而作者中,不僅有文學評論家,還有莫言的親戚、莫言的戰友,以及許多想談論莫言的人。出版社和作者都有一擁而上的氣勢,因為隨著諾獎效應接近尾聲,他們知道這是最後「消費莫言」的時刻。
  • 莫言2012年獲諾獎之後,除了受商人追捧外,更多的卻是各種質疑聲
    當時無數的人瘋狂地購買他的獲獎作品《蛙》,當然不僅僅是這樣,出版社也開始出版他的作品合集,一時之間,莫言的作品成了閱讀熱潮,讓許多人追捧。而當時還有不少的商人去請莫言去做講座,給自己的公司購買了大量的他的作品,完全就是想要給自己引一波流量。
  • 繼魯迅後最被日本文壇高度關注的中國作家非莫言、餘華,而是他
    莫言獲獎讓日本讀者對中國當代文學不再視而不見,同時這些年令日本文壇徹底信服的中國作家除了殘雪、餘華、莫言之外,閻連科的出現,也徹底改變了當代中國文學在日本的地位。 繼現代魯迅、老舍之後,當代中國文學最被日本文壇高度關注的作家閻連科是一個並不被大眾熟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