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長白縣馬鹿溝鎮新農村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農村產業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美麗鄉村建設、農村文化建設,各項事業齊頭並進,繪製出一幅美好的新農村建設畫卷。
畫卷一 農民的腰包鼓了
「現在的農村真是好日子,只有瞄準市場,還要勤勞肯幹,農民更要不斷創新,才會有更好的收穫。」說起今年的變化,農場村的孫壽增就深深的發出了上面的感慨。作為全鎮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領軍人物,這位樸實農家漢子臉上已初現了成功的喜悅。今年他投資450萬元,註冊了公司,建設3個食用菌生產基地,購置了生產設備、配套了2400㎡的發菌室,6個食用菌溫室大棚。發展了60萬棒黑木耳、10萬棒平菇、10萬棒猴頭菇、1萬棒榆黃蘑、1萬棒凍蘑、培育了成功了松茸等食用菌,還發展了天麻、木靈芝、桑黃等藥用食用菌種。他的公司帶動農民就業50餘人,初步估算年收益近200萬元。
畫卷二 農村的環境好了
家住梨樹溝村的陳立霞說到:「今年新村搞綠化栽了5000棵樹苗、5000株花卉,農村衛生一日一清,以往村裡垃圾、牛糞都不見了,垃圾統一倒入堆放點,村裡現在都是撲鼻的花香。」家住萬寶崗村的王偉榮站在家門口新修的水泥路上,看著自家新蓋的房子,高興的說:「再有一個多月就能住進去了,雨天再也不用擔心漏雨了,門前也不會像以前一樣泥濘了。」
馬鹿溝鎮今年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廣泛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活動,徹底改善農村環境髒亂差現狀。全鎮新建農村水泥路5000延長米,新建、改造房屋200座,惠及農戶200戶,村村建設固定垃圾箱,覆蓋面達到100%,做到垃圾日產日清;各村建立固定垃圾堆放處或填埋場,嚴禁往鴨綠江和其他河流傾倒垃圾;村內河兩側砌漿砌石,河道乾淨暢通,美化綠化兩岸;設立統一柴草堆放區和栓牛圈養家畜(禽)點,畜禽排洩物做到無害化處理;無償為村裡提供樹苗、花卉,使村屯內道路、村旁閒置土地和環村林、「村村通」公路兩側綠化率均達到100%;制定和完善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管理制度,重點村安排公益崗位人員負責日常保潔工作。
畫卷三 農民的文化活動多了
舞蹈《張燈結彩》,揭開了馬鹿溝鎮農村文化大院的演出的序幕。說起農民的文化活動,就不得不說太陽村,新農村建設的模範村。村內產業以人參、有機馬鈴薯、有機粉條加工為主導,太陽村的文化生活活動更是與村裡的產業息息相關。今年太陽村的舞蹈《張燈結彩》、《人參舞》、歌伴舞《小妹妹送情郎》包攬了馬鹿溝鎮農村文化大院的一、二等獎,這也是和太陽村濃厚的新農村文化藝術氛圍分不開,體現了產業與文化相結合,湧現出了李殿梅、王善秀等一大批農村文藝骨幹。
不僅是太陽村,現在其他村每年都有文藝演出、節日裡都有秧歌表演,農民自發組織了映山紅協會、阿里郎協會等文藝團體,每個月都有電影放映員每月下鄉送電影,技術員送科技下鄉,有的村也興起了農村廣場舞,農民的業餘文化生活豐富多彩,農閒時的賭博之風明顯減少。
畫卷四 百姓臉上幸福的笑容
家住馬鹿溝村的張大娘,每天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問她笑什麼,她說:「今年孫子考上大學了,兒子、媳婦都在外面打工收入不錯,女兒生了個小外孫,她和老伴都都入了農村醫保、社保,房子也是近年新建的,生活上沒有困難,喜事連連,能不幸福嗎。」
看著農民的腰包鼓了、農村的環境好了,農民業餘文化生活豐富了,把鏡頭定焦在百姓幸福的笑容,這就是我們繪製的美好的新農村建設畫卷,也是向我們的夢邁出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