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創世神話有哪些?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神話英雄分別又是誰?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主題創作成果展將於今天至11月4日在市文聯文藝會堂舉行,免費向市民開放,將展示30個中華創世神話,以及藝術家們圍繞中華創世神話進行創作的最新成果。喜愛篆刻印章、書法繪畫的市民們不要錯過哦!
此次展覽分為三個篇章,即「開天闢地」、「法天象地」、「改天換地」,每個篇章包含十個相互關聯的神話故事。每個故事作為一個展覽組主題,包含一件篆刻印章、一件刻字作品、一幅大字作品、一幅格律詩書法作品(格律詩內容由上海詩詞學會專家整理或創作)以及四幅具有故事性的連環畫作品。
第一輯:開 天 闢 地
盤古開天地
頌揚人類始祖自我奉獻的精神,體現萬物由元氣化生的宇宙觀。
很久很久以前,沒有天也沒有地,混沌的宇宙中一清一濁兩股氣流交纏在一起。
巨人盤古沉睡其中,不知過了多少萬年,他驚醒了,發現周圍漆黑一片。盤古揮動神斧猛力劈去,天地分開了,輕而清的陽氣上升形成了天,重而濁的陰氣下降堆積成了地。
馮遠《盤古開天地》
盤古頂天立地,日長夜大,直到精疲力竭倒下了。他死後化身萬物,於是有了江河湖海、雲霧風雷、日月星辰和花草樹木。
女媧造人
體現初民對於人類繁衍生息的美好想像。
開天闢地後還沒有人類,女神女媧心想:如果天地間有許多像自己一樣的人,那就熱鬧了。
女媧捧起黃土,仿照溪水中自己的倒影捏出了小泥人,小泥人竟然活了起來,她捏了一個又一個。
女媧挽著伏羲騰身飛空,向成千上萬的泥點兒吹氣,剎那間泥點兒變成人降落到地面,四散開去。
從此,大地上到處都有了人,他們組成了各個部落、生長繁衍。
韓碩《女媧造人》
刻字作品
后羿射日
頌揚初民與自然抗爭的勇氣與偉力,隱含天道正則萬物有序之道理。
大海東面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山谷叫暘(yáng)谷,山頂長著一棵碩大無比的扶桑樹。天帝俊和妻子羲和的十個孩子都生活在這裡。
原本每天由一個太陽精靈升空當值,但其他九個精靈很頑皮,結果天上一下子升起了十個太陽,人們飽受旱災的折磨。
英勇的羿來到高山頂上,勸太陽精靈別再淘氣,可它們不聽。羿張弓搭箭,射下了九個太陽。
從此,天空只有一個太陽,大地又恢復了涼爽,羿在萬眾歡慶聲中告別。
劉亞平《后羿射日》
書法作品
嫦娥奔月
頌揚為民除害的英雄,也寄託佳節思念親人的美好情感。
神箭手羿來到眾神居住的崑崙山見西王母,祈望她告訴自己人類怎樣才能擺脫天災人禍?
西王母見羿一心為民除害,給了他三顆長生不老之藥。月明中天之日,羿的妻子嫦娥誤服了仙藥,飛到了月亮上的廣寒宮。
丁筱芳《嫦娥奔月》
廣寒宮非常冷清,嫦娥抱著一隻小白兔為伴。玉兔天天為嫦娥搗藥,希望重返人間。
第二輯:法天象地
神農嘗百草
神農嘗百草訴說的是神農從原始巫醫到初創本草學的過程,體現了他捨身為民的美德。
洪健《神農嘗百草》
可怕的瘟疫在大地肆虐,人們一個接一個染上怪病,卻找不到藥醫治。
神農走遍各地山川,為天下百姓去嘗百草,尋醫藥。為檢驗百草毒性的大小,神農毅然放棄了自己的神力,每天嘗幾十種帶毒的植物,飽受毒性的折磨。
最後神農因嘗一種極毒的「斷腸草」而死。人們給他戴上五穀之穗,鋪上花蕾藥草,哀悼這位「藥王」。
倉頡造字
體現了創製文字的偉績及中華先民法天象地的智慧。
梁川《倉頡造字》
遠古時期人們以結繩或刻痕記事,但事情多了,就很不方便。
黃帝時代的倉頡受雪地裡鳥獸留下的足跡的啟發,以記號代表某種事物。倉頡和沮誦一起創立了一整套用來記事、記話語的符號。有形之物用簡化圖紋取代,叫作「象形」,稱之為「文」;還有「象事」「象意」「象聲」幾種造字規則,稱之為「字」。
牛郎織女
體現了遠古時期人們對自由與幸福的追求及對星象的觀測與認識。
韓碩《牛郎織女》
銀河東邊住著天帝的孫女織女,銀河另一邊的人間住著一個放牛郎。
在仙女們到銀河裡沐浴時,牛郎藏起了織女的衣服。後來,織女嫁給了他,他們男耕女織,過著幸福的生活。
天帝知道後勃然大怒,把織女捉回天庭問罪。牛郎追到銀河邊,不料銀河變成了波濤滾滾的大河,夫妻倆只好隔河相望。
牛郎奮勇地用瓢一勺一勺舀銀河水,天帝被二人的深情所感動,允許牛郎和織女每年七月七日晚在鵲橋相會。
第三輯:改天換地
精衛填海
頌揚了超越個體生命的力量以及中華民族不甘失敗的精神。
馬小娟《炎帝的三個女兒》
炎帝神農有三個女兒,其中小女兒叫女娃,聰明伶俐,炎帝十分喜歡她。女娃喜歡大海,一天她駕著一葉小舟不知不覺飄到東海深處。大海轉瞬間波濤洶湧,海浪無情地吞噬了女娃。
女娃化為一隻白嘴殼、紅腳爪的精衛鳥,每天從發鳩山上銜來小石子和小樹枝,投入大海,發誓要把東海填平。
愚公移山
體現先民堅韌不拔的精神,以及生生不息的哲理意識。
韓天衡《愚公移山》
張培成《愚公移山》
北山有位老人叫愚公,家門前有兩座方圓百裡的大山,擋住了出路。愚公決心把兩座大山搬走,於是率領兒孫每天挖山不止。
河曲智叟趕來勸阻愚公,愚公並不動搖,說道自己死了還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而山卻不會增高。
天帝被愚公的精誠所感動,派兩位巨人把兩座大山搬到了別處。
開山治水
讚揚了治水英雄大禹山水並治、疏堵結合的智慧。
周宗凱《開山治水》
大禹率領眾人翻越了一座座大山,用樹木在山上立起一個個治水的坐標。
治水關鍵一仗就是萬裡黃河的第一個瓶頸「壺口—龍門」。天神應龍前來助陣,用堅鱗巨翼疏通河道,神龜則將息壤填塞在石壁空穴內予以加固。
大禹又得到始祖伏羲的一支玉簡,助他找準方位,打通了龍門。千百條鯉魚逆流而上,爭赴龍門,仿佛是慶賀治水告捷。「鯉魚躍龍門」便典出於此傳說。
鼎定天下
九州攸同,四海歸一
施大畏《鼎定天下》
大禹巡察四海歸來,決定把天下行政區域劃分為九州。消息傳出,四海共慶,四嶽九牧紛紛獻上了最有代表性的土特產。
大禹命人用精銅鑄造了九鼎,並舉行了盛大的九鼎落成儀式。鼎是國家興旺的象徵,九鼎則象徵著「九州攸同,四海歸一」。
此次展覽特別邀請了著名專家學者汪湧豪創作《開天闢地賦》,以此寄託上海文藝家對「國運之無疆,神州之重光」的滿懷信心。
《開天闢地賦》
刻字作品徵集到了上海市、黑龍江省、江蘇省、浙江省四省市刻字名家集體創作,也是首次將刻字作品引入主題展,為展覽作品形式的的多樣性做出了有益探索。
印章作品集合
展覽信息與活動詳情
「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主題創作成果展
展期:即日起-11月4日
展廳開放:9:00~16:30(周一館休)
展覽地點:上海市文聯展廳(延安西路200號)
資料:市文聯
編輯:司敏、謝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