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起,上海市啟動了「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計劃從連環畫、文學、電視劇、舞臺劇等各層面展開中華創世神話的文藝創作,旨在通過創作一批優秀的文藝作品,梳理中華文明的起源。如今,有關作品已陸續問世,不僅引起國內讀者的極大關注,同時也引起海外讀者、觀眾與研究者的熱情注目。
神話源自上古時期,人類試圖通過推理和想像的方式對各種自然現象作出合理解釋,表達徵服自然、支配自然力的意志和願望,但是囿於當時生產力水平與認識水平,人們並不能進行科學的解釋,因此經常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
馬克思指出:「任何神話都是用想像和藉助想像以徵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話是人類最初感受世界與認識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類最初的揭示意義的活動 ,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最早印記,是人類文化的源頭。
世界各族人民都有自己的神話,在一些人的印象中,似乎中國神話沒有希臘、羅馬神話那樣成系統,這是一種誤讀。實際上,中華神話內容十分豐厚,只是過去缺少系統的發掘整理,未能充分展示這一文化遺產的影響力。近些年的整理研究表明,中華神話也是譜系化的,由於民族與地域特性的不同,它與西方神話同中有異。 西方神話的本源是上帝造人,而中華神話則是天、地、人合作創世,有著「天人合一」的精神內核, 褒揚「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思想。同時,與西方神話崇尚智慧不盡相同,中華神話還特別崇尚美德,崇尚英雄人物的奉獻與奮鬥精神。
隨著中華創世神話的加速傳播,海外學者也由此進一步認識了中華文化這一優秀基因。哈佛大學神學院教授大衛·查普曼最近在一次講座中讚揚中國神話的精神內核。他就鑽木取火這一中國古代神話說,「我們的神話裡,火是上帝賜予的;在希臘神話裡,火是普羅米修斯偷來的;而在中國神話裡,火是他們鑽木取火堅韌不拔摩擦出來的!這就是區別。」他還說到面對末日洪水,他們的神話是在諾亞方舟裡避難,而中國則是戰勝洪水,與災難作鬥爭。
查普曼還講到愚公移山。他說,那種「移山」精神,在他們神話裡是沒有的,有的「是聽從神的安排」。至於太陽神的傳說,許多民族都有,但像「夸父追日」「后羿射日」中表現出的那種「可以輸,但不能屈服」的描述卻沒有。這位美國專家從中國神話中看到了中國人「勇於抗爭精神的遺傳基因」。他說,「你們現在再想到中國人倔強不服輸精神,就容易理解多了,這是他們屹立至今的原因。」
是的,上古初民的神話,是民族的精神基因。中國創世神話與中華民族精神世界創造息息相關。人們從神話故事中可以透視社會的發展與運行,也可以透視一個民族的心理發展過程。神話對於民族凝聚、對於滿足民眾的精神需求來說,都具有積極的價值。毛澤東在抗戰勝利後,曾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激勵全黨「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建立新中國。「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深入研究與傳播我國的創世神話,是對民族精神的追本溯源,對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基因,增強民族自信,是大有裨益的。
中華神話是世界神話寶庫中的一株奇葩,會愈來愈為人們所鑑賞與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