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如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2020-12-05 電子發燒友

自動化如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讀芯術微信公眾號 發表於 2020-12-01 15:48:32

過去十年間,人們對於自動化的擔憂體現在許多新聞和政治討論當中,捍衛權利使工作收入不受自動化浪潮的影響已經成為政治討論的核心。如今提及自動化時,人們不會想到自動化賦予或增強科技進步的能力,而是自動化會使技術取代人類、加劇不平等、引發經濟問題等等。

毫無疑問,勞動力經濟機會的不平等仍將是未來幾年社會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甚至有些誇張的說法認為,自動化在某種程度上肯定會取代所有工作並使經濟陷入混亂。

在由史丹福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慧研究院主辦的關於未來工作的論壇上,谷歌首席經濟學家哈爾·瓦裡安(Hal Varian)說:「大多數工作比人們意識到的要複雜。自動化通常不會讓工作崗位消失,通常只會讓乏味、繁瑣和重複的任務消失。如果所有任務消失了,工作也就消失了。但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

換句話說,自動化雖然有可能消除瑣碎複雜的工作,但也許把它視為提升現代工人能力而不是取代他們的手段更為恰當。如果運用得當,它有可能造福社會。

正如麥肯錫公司(McKinsey and Company)的分析師在2019年5月發表的題為「技術為善」的報告中所言,「開發和採用包括智能自動化和人工智慧在內的先進技術不僅可以提高生產率和促進GDP的增長,而且還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使人們更健康更長壽,並且擁有更多休閒時間。」

這聽起來有些不切實際,但我們確實有權利選擇如何使用自動化,無論是為了創造更好的工作,還是純粹為了少數人的利潤。自動化並沒有給我們帶來厄運,反而為我們提供了機會。它為我們提供了以人為本和改善生活的更好機會。

自動化是增強人類能力和解放人類的一種手段。如果正確地使用自動化,人們可以變得更強大,可以花更多時間專注於高價值的工作,就像牛之於農民、計算機之於科學家。

但是,這些都不會單獨發生。今天,業務負責人以及負責以各種形式實施自動化技術的負責人必須認真對待自動化,以正確的方式使用該技術來創造積極的改變,而不僅僅只是為了增加短期利潤。

在幫助全球大型企業戰略性地使用自動化軟體的工作中,筆者確定了為此目的使用自動化技術的幾種策略。

以人為本

多年來,企業領導者一直在忽略人力資源作為提高效率和銷售速度的重要性。相反,企業尋求通過以自動化技術替代人力來提高效率和銷售速度。這是愚蠢的。試圖完全替代人力或減輕重複任務的自動化解決方案通常會使他們本應優化的流程更加僵化。

因此,與從自動化中受益相比,我們的員工花費更多的時間來彌補技術解決方案的局限性。而且由於首選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仍然是將問題外包給企業自動化應用程式,因此應用程式的數量持續增長。這意味著同時我們也要強迫自己適應更多的應用程式,更改管理(只有少量改進)的應用程式的數量也在不斷增長。

結果是,在這個不斷自我強化的循環中,我們損害了業務發展以及為業務提供動力的人員。它進一步將人鎖定在一種文化和程序標準中,強制要求效率低下,以及利用工作過度、心灰意冷的員工填補技術空白。

要使用新的自動化技術來創建更具整體效率的運營基礎架構,「以人為本」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也是有益的管理原則。在通過自動化增強流程或系統之前,應該問自己:「將這種技術注入基礎架構將如何節省員工的時間,並使他們集中目標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根據答案確定要使用的解決方案。然後,從戰略角度考慮如何使用該解決方案來增加和優化員工,而不是替換他們。

設計過程雖使用自動化,但保持「人在迴路」

企業領導者對改善運營基礎設施的一個主要誤解是——自動化是一顆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雖然自動化是改進和精簡內部流程的重要工具,但自動化本身無法解決許多公司所面臨的業務流程僵化和低效的問題。

只有當自動化在戰略上得到應用時它才能使人們的生活更輕鬆。匆忙應用的自動化,隨波逐流採取當今大多數公司應用自動化的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如果自動化不能完全取代人(當公司試圖完全自動化某些流程時會發生這種情況),那就更無從談起減輕員工的工作量或提高流程效率的事了。

為什麼?首先,大多數企業自動化技術並不是為某個戰略而設計的,而是專門為特定的、一對一的自動化任務而設計的;獨立於人員運行的自動化工作流成為人們無法監督的「黑匣子」,這使得在需要時更難改變或適應。

但更重要的是,大多數關鍵過程不應該是端到端的自動化。

IT團隊創建的過程很可能是多方面的和複雜的。為了正確運行——這樣它們就創造了我們之前討論過的那種價值——它們需要自動化技術無法提供的東西:細微差別。更明智地使用自動化來改進流程設計,不是將其作為目的,而是作為增強員工有效完成工作能力的一種手段。

這意味著要使人參與進來。可以把「人在迴路」想像成交警,或者一個管弦樂隊的指揮者。

在「人在迴路」的監督下運行的自動化增強過程更有效,也更靈活和更具適應性。如果需要的話,有人可以對過程進行調整,或者指導某些步驟完成,這就保證了這個過程永遠不會崩潰。

也許這是最大的附加值:讓人類處於循環中使其更具適應性。「人在迴路」中可以減輕邊緣情況,並在需要時進行關鍵的判斷調用,這是任何自動化工具都無法可靠做到的。

自動化並不足以取代人力。沒錯,自動化有可能在不引入更多複雜性的情況下創造真正的效率,這對於以目前討論過的所有優化跨職能流程的方式來說至關重要。它具有真正的潛力,可以改善生活,但前提是方法得當。
責編AJX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聯合國:機器人將導致發展中國家喪失三分之二就業崗位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聯合國在新發布的一份報告中預警,當製造業越來越多依靠工業機器人作業,發展中國家工人就業可能將遭受重創。
  • 更多機器人「上崗」了,會影響就業嗎?
    調研發現,關鍵性高技術崗位自動化率高,人工管理成本明顯下降,生產效率及其穩定性明顯提高。 「企業自動化改造的主要目標是提升企業整體效益,崗位減少是增效結果。」莫榮認為,短期內,人工智慧技術和裝備的應用,對製造業就業人數影響不大。從調研來看,部分企業員工流失率因智能化升級改造而提高,但勞動力市場快速吸納流失人員,總體就業穩定。
  • 世界經濟論壇報告:經濟衰退與自動化加速就業市場變革
    新華社日內瓦10月21日電(記者凌馨)世界經濟論壇21日發布的《2020年未來就業報告》說,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和不斷加速的自動化將促使就業市場的變革速度遠超預期。 報告顯示,到2025年,自動化和人機之間全新的勞動分工將顛覆全球15個行業中的8500萬個工作崗位。
  • 人工智慧未來就業市場將會如何?
    打開APP 人工智慧未來就業市場將會如何? Cassie編譯 發表於 2020-11-25 14:35:07 雖然人工智慧帶來的自動化威脅會偷走工作崗位,但人工智慧也可以創造新的職位頭銜。
  • 人工智慧作用凸顯 更多機器人上崗會影響就業嗎
    總體看,自動化替代並沒有導致就業明顯波動,重要原因之一是製造業長期處於缺工狀態,而自動化首先替代的是這些缺工崗位,並沒有對勞動力供求產生較大影響。  「小明」會寫財經新聞,「智慧專員」能辦銀行業務,「晶晶」可以指引投寄快遞……隨著人工智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逐漸扮演「主力軍」角色,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焦點。
  • 人工智慧作用凸顯——更多機器人上崗會影響就業嗎
    從長遠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呈現漸進性且大規模結構轉型趨勢。總體看,自動化替代並沒有導致就業明顯波動,重要原因之一是製造業長期處於缺工狀態,而自動化首先替代的是這些缺工崗位,並沒有對勞動力供求產生較大影響。  「小明」會寫財經新聞,「智慧專員」能辦銀行業務,「晶晶」可以指引投寄快遞……隨著人工智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逐漸扮演「主力軍」角色,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焦點。
  • 就業方式多樣化 社會發展更多元_央廣網
    【導讀】大學畢業生就業呈現新特點:自主創業受青睞,籤約私企成主流。《央廣財經評論》本時段關注:就業方式多樣化,社會發展更多元。  央廣網北京8月2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導,暑假即將結束,今年的大學畢業生們也已經走上工作崗位,逐漸開始融入社會。
  • 機器人上崗會影響就業嗎 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
    總體看,自動化替代並沒有導致就業明顯波動,重要原因之一是製造業長期處於缺工狀態,而自動化首先替代的是這些缺工崗位,並沒有對勞動力供求產生較大影響。  「小明」會寫財經新聞,「智慧專員」能辦銀行業務,「晶晶」可以指引投寄快遞……隨著人工智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逐漸扮演「主力軍」角色,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焦點。
  • 人工智慧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國內製造業自動化替代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高度流程化、標準化及苦、髒、累、險等崗位往往最先完成自動化。例如,化工新材料領域是機器人成熟應用行業,因其汙染性高,目前已基本實現智能化,操作工人較少。   二是行業缺工量大。
  • 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前景如何?你是否看好人工智慧就業市場?|極客雲算
    幾年一直都在報導人工智慧帶來的自動化威脅會偷走工作崗位,但人工智慧出現的同時,也可以創造新的職位頭銜,那麼你是否看好未來人工智慧就業市場? 人工智慧(AI)在最近幾十年中已經取得了蓬勃的發展。它引發了眾多創新並為許多行業帶來了數位化顛覆,但它也永遠改變了就業市場。
  • [人民日報]人工智慧如何影響就業市場?
    在這一過程中,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圍繞這一問題,言之有理工作室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楊偉國教授。他認為,人工智慧的快速應用短期內會對就業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其發展與應用不僅會創造更大就業空間,而且還會提高勞動者就業質量,在保障和創造就業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 人工智慧時代,人類會再就業,還是失業?
    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認為,所有的技術都會使崗位流失,特別是在美國和歐洲,自動化會讓很多崗位消失,每三個月就有20%的崗位因為自動化消失了,所以科技肯定會讓崗位消失的,這個是毫無疑問。除了重複勞動的工作崗位外,服務業也會受到自動化的影響。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在論壇上提到,中國有5-6%人在從事服務業,美國有80%勞動力在服務業勞動的,所以服務業肯定是受到自動化的良性影響。
  • 「機器人勞動者」將如何影響未來就業市場?
    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題:多地推進「機器換人」,「機器人勞動者」將如何影響未來就業市場?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傑文津、馬曉澄、陳灝五一節,勞動者的節日。與此同時,一種「機器人勞動者」正日益引發社會關注。通過研發智能自動化體系,雷柏科技直接生產員工數量從十多年前高峰期的3200多人,減少到現在的800多人,每年節約大量費用支出。據悉,從2005年開始,雷柏遭遇「用工荒」,人力成本上漲。2011年,雷柏一口氣購買了75臺工業機器人,人力成本驟降。「以鍵盤組裝為例。現在一條生產線上,5名工人通過管理機器人就可以完成之前100人的工作量。」雷柏機器人運營管理部經理劉慈平說。
  • 北大首場線上就業洽談會來了!23000多個崗位在等你!
    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  今天下午  北京大學首場線上就業洽談會  即將「隔空」舉行  350家用人單位  23000多個崗位  雲集北大  這場不一樣的就業洽談會  一定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收穫
  • 2025年,將有超過8500萬個人工工作崗位將被機器取代
    10月20日,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顯示,到2025年,將有超過8500萬個人工工作崗位將被機器取代,但同時自動化的發展也可能創造更多的新工作崗位。超過50%接受調研的僱主表示希望加快公司中部分崗位的自動化進程。43%的僱主表示,他們可能由於技術原因裁減崗位。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怎樣?就業好嗎?
    除了看重個人興趣之外,選擇一個就業前景比較好的專業也是很重要的。很多學生不知道該要選擇怎樣的專業才好,希望可以做到興趣和就業前景相結合,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專業。有些學生想選擇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但是不知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怎樣?就業好嗎?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在工科類專業中屬於比較吃香的一個專業來的,近幾年來也有很多學生選擇報考該專業。
  • 人工智慧、自動化和工作的未來:需要解決的十個問題
    最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包括解決分類,估算和聚類問題的技術)仍有望帶來更多價值。我們對數百個人工智慧用例所做的分析發現,用來部署人工神經網絡的最先進的深度學習技術,其年產值可以達到3.5萬億至5.8萬億美元,佔所有分析技術所創造的價值的40%。正當人口老齡化和出生率降低的問題使發展受阻時,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的部署可以極大地提升全球的經濟並加快全球的繁榮。
  • 工業機器人工程師要逆天了,就業前景如何?
    隨著智能製造的快速發展,作為佔據智能製造業半壁江山的工業機器人也步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而工業機器人技術人才卻面臨用工荒,在我們的工作中,生活中,無處不存在和實用機器人,由此說明,工業機器人已經越來越廣泛應用在傳統製造業,而機器人工程師空缺越來越大,掌握工業機器人維護,調試,故障排除,操作,系統集成等技術將擁有更多的就業選擇。也為更多為就業煩惱的小白們打開另一扇方便之門。
  • 經濟學視野下的人工智慧與就業
    原倩:人工智慧既能促進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又會產生就業替代效應,總體上就業創造效應大於就業替代效應。人工智慧的就業創造效應不言而喻,它通過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和新一代智能化基礎設施大規模建設,促進智能家電、無人駕駛汽車以及智能化家裝成為新一輪消費增長點,為經濟增長提供長期強勁需求,進而創造出大量新就業崗位。
  • 應對數字時代工作性質和就業結構的轉變
    數位化轉型一方面創造出大量新崗位,如圍繞機器人的設計、製造、培訓、融資、自動化解決方案等,圍繞電子商務平臺的網店設計裝飾、網絡模特、購物保險、網店客服等;另一方面,也替代現有就業崗位,如我國正在發生的機器換人潮。麥肯錫估計到2030年,在自動化發展迅速的情況下,全球約有8億人、中國約1.18億人將會被機器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