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人工智慧如何影響就業市場?

2020-12-05 人大新聞網

導語:作為一種革命性技術,人工智慧的發展與應用對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的影響日益深入。在這一過程中,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圍繞這一問題,言之有理工作室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楊偉國教授。他認為,人工智慧的快速應用短期內會對就業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其發展與應用不僅會創造更大就業空間,而且還會提高勞動者就業質量,在保障和創造就業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言之有理:一些人擔心,人工智慧的大規模應用會產生就業替代效應,減少就業崗位。對此,您怎麼看?

楊偉國:人工智慧的快速應用短期內的確會對就業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遠來看,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位技術,通過在更高水平更大程度上賦能企業和勞動者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並在這一過程中創造更大就業空間。首先,人工智慧的發展推動智能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提升,並在這一過程中創造大量新就業機會。其次,人工智慧的發展除了推動人工智慧領域新興產業發展、形成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和創新高地,還能通過與各領域產業深度融合,大規模推動企業智能化升級,培育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的智能經濟形態,從而創造大量新就業機會。第三,人工智慧在教育、醫療、養老、環境保護、城市治理、司法服務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在準確感知、預測、預警等方面的深度應用,也會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最後,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還會帶動其他行業發展,既可以直接創造更多新工作機會,又可以通過促進經濟增長間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還可以從中衍生出許多新型行業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言之有理:除了創造更大就業空間,人工智慧的發展與應用會對人們的就業質量造成什麼影響?

楊偉國:人工智慧的發展和應用,有助於為勞動者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提升勞動者的創造力和成就感;幫助勞動者更加自由地安排工作、生活、學習和個人事務,不斷優化調整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以實現快速學習、高效學習,從而提高專業技能和工作效率,實現工作與生活平衡;通過人機協作賦能勞動者,幫助勞動者實現人力資本優化配置,提高勞動者的勞動自由度和舒適度。總之,人工智慧可以賦能勞動者按照自身意願以多種形式完成工作任務,幫助勞動者以最切合自身特點的方式學習新的專業技能,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質量。

言之有理:穩就業、保就業是當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人工智慧的發展與應用對穩就業、保就業起到了哪些積極作用?

楊偉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穩就業、保就業成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一過程中,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位技術顯示出在保障和創造就業等方面的顯著優勢和巨大潛能,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新就業體系正在加速形成。比如,數字經濟發展全面提速,智能化、科技型產品較快增長,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網絡問診等快速擴張,無人零售、直播帶貨等新模式不斷湧現,既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又助力實現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設定的就業目標任務。

言之有理:人工智慧的發展與應用,從中長期看有利於擴大就業,但短期內不可避免會造成結構性失業,一部分人不適應勞動力市場需求變化。對此,應該如何應對?

楊偉國:面對人工智慧的發展與應用對就業市場的影響,勞動者要做好心理準備與技能儲備,相關管理和服務部門也要及時調整就業政策措施以適應科技發展進步與就業市場變化,推動實現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應用與就業市場之間的協調平衡。

原文連結:

[人民日報]人工智慧如何影響就業市場?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未來就業市場將會如何?
    打開APP 人工智慧未來就業市場將會如何? 人工智慧(AI)在最近幾十年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它引發了眾多創新並為許多行業帶來了數位化顛覆,但它也永遠改變了就業市場。人工智慧確實取代了一些工作,但是,它也為人類工人帶來了新的角色。根據Salesforce發布的IDC2017年研究,到2021年,人工智慧預計將創造823,734個工作崗位,超過機器學習和自動化等人工智慧技術所失去的工作崗位數量。
  • 人工智慧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人工智慧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齊魯壹點 發表於 2020-12-04 10:34:22   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慧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
  • 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前景如何?你是否看好人工智慧就業市場?|極客雲算
    幾年一直都在報導人工智慧帶來的自動化威脅會偷走工作崗位,但人工智慧出現的同時,也可以創造新的職位頭銜,那麼你是否看好未來人工智慧就業市場? 人工智慧(AI)在最近幾十年中已經取得了蓬勃的發展。它引發了眾多創新並為許多行業帶來了數位化顛覆,但它也永遠改變了就業市場。
  • 經濟學視野下的人工智慧與就業
    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發布的就業報告預測,未來十年人工智慧將替代掉7500萬個工作崗位,同時創造出1.33億個新崗位,就業創造將是人工智慧就業效應的主要方面。 主持人:老師們的意思是說,從總量上看,人工智慧可以通過就業創造效應和就業破壞效應影響就業數量。請問,從結構上看,人工智慧對不同行業的勞動者及不同技能水平的勞動者,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 人工智慧作用凸顯 更多機器人上崗會影響就業嗎
    曹 一作(新華社發)  從短期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於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於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從長遠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呈現漸進性且大規模結構轉型趨勢。
  • 人工智慧作用凸顯——更多機器人上崗會影響就業嗎
    曹一作(新華社發)  從短期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於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於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從長遠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呈現漸進性且大規模結構轉型趨勢。總體看,自動化替代並沒有導致就業明顯波動,重要原因之一是製造業長期處於缺工狀態,而自動化首先替代的是這些缺工崗位,並沒有對勞動力供求產生較大影響。  「小明」會寫財經新聞,「智慧專員」能辦銀行業務,「晶晶」可以指引投寄快遞……隨著人工智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逐漸扮演「主力軍」角色,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焦點。
  • 人工智慧時代的就業問題及應對
    本文將簡要討論為什麼說人工智慧時代已經拉開序幕、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就業將會受到何種影響以及可以採取哪些應變之策等問題。從智慧型手機上的語音助手到植入了智能語音交互技術的音箱,再到汽車的全自動駕駛系統,許多人工智慧產品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並無聲地宣告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對就業市場影響較大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變化,使得西方國家的人口由農村湧入城市,其就業領域也由農業轉向工業,並引發了第一波全球化。
  • 「機器人勞動者」將如何影響未來就業市場?
    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題:多地推進「機器換人」,「機器人勞動者」將如何影響未來就業市場?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傑文津、馬曉澄、陳灝五一節,勞動者的節日。與此同時,一種「機器人勞動者」正日益引發社會關注。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曲道奎博士說,服務機器人在我國當前擁有廣大的市場與廣闊的前景。「例如,我們正在做智能護理設備的臨床實驗,可以進行各種生理參數的檢測。」曲道奎強調,「未來,機器人可以在消防、救援、守護、醫療護理等公共服務等服務領域大有可為。」山東省經信委裝備產業處調研員王桂強認為,人工智慧的興起,可能會造成部分低技能勞動者失業。
  • 人工智慧時代會影響人類發展及就業嗎
    打開APP 人工智慧時代會影響人類發展及就業嗎 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0-12-01 10:21:57   網際網路時代已經發展起來了,在網際網路時代發展過程中,人類大概不知道網際網路時代發展起來意味著人工智慧Ai時代差不多到來了!
  • 機器人上崗會影響就業嗎 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
    原標題:更多機器人上崗會影響就業嗎從短期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於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於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從長遠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呈現漸進性且大規模結構轉型趨勢。
  • 更多機器人「上崗」了,會影響就業嗎?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小明」會寫財經新聞,「智慧專員」能辦銀行業務,「晶晶」可以指引投寄快遞……隨著人工智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逐漸扮演「主力軍」角色,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焦點。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慧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從短期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於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於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從長遠看,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呈現漸進性且大規模結構轉型趨勢。
  • 人工智慧時代,人類會再就業,還是失業?
    在往屆的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人工智慧一直是這些科學家樂於討論的話題。相比擔心智慧機器人意識覺醒,將人類統治,眼下更讓人擔憂的是,隨著人工智慧日漸精進,智能化發展的各行各業提高了產能效率,使部分重複性工作退出舞臺。看起來,人工智慧讓部分人失業了。在智能時代,什麼工作會被機器人淘汰,哪些工作不容易被淘汰,如果不想自己被時代淘汰,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 多地推進「機器換人」,「機器人勞動者」將如何影響未來就業市場?
    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 題:多地推進「機器換人」,「機器人勞動者」將如何影響未來就業市場?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傑文津、馬曉澄、陳灝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曲道奎博士說,服務機器人在我國當前擁有廣大的市場與廣闊的前景。「例如,我們正在做智能護理設備的臨床實驗,可以進行各種生理參數的檢測。」曲道奎強調,「未來,機器人可以在消防、救援、守護、醫療護理等公共服務等服務領域大有可為。」  山東省經信委裝備產業處調研員王桂強認為,人工智慧的興起,可能會造成部分低技能勞動者失業。
  • 今年的就業市場上,醫學生就業,學歷是否會貶值?
    他們欣喜:「成功」的機會或許更大了;他們擔憂:未來的就業市場上,學歷是否會貶值?對考研一族來說,擴招到底意味著什麼? 按照翁鐵慧的說法,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874萬人,就業工作原本壓力就不小,加之突發疫情影響,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教育部將與有關部門一起盡最大努力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升學機會、開展精 準指導服務。
  • 人工智慧大會上演「雙馬」對話:AI如何影響未來
    (李文亮/攝)央視網消息(記者劉春妍 李文亮)8月29日,以「智聯世界,無限可能」為主題的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馬雲和特斯拉公司聯合創始人、執行長埃隆·馬斯克,圍繞大家關心的人工智慧發展方向、人工智慧與就業、教育、生命等話題,進行了一場長達45分鐘的強強對話。
  • 日本就業市場日益嚴峻,下一個就業冰河期即將到來?
    摘要:日本受新型冠肺炎疫情影響,「就業冰河期又將到來」的話題再次受到關注。今天我們來淺談後疫情時代的日本就業市場現狀,回顧一下日本歷史上的就業冰河期,來分析日本是否會迎來下一個就業冰河期。海外網6月10日電日本受新型冠肺炎疫情影響,「就業冰河期又將到來」的話題再次受到關注。
  • 如何應對人工智慧「搶飯碗」?終身學習 擴大朋友圈
    如何應對人工智慧「搶飯碗」 職場精英支招:終身學習+朋友圈人工智慧(即AI)「搶飯碗」,以前每年四分之一畢業生去金融行業的大學現在只有六分之一能進入;要應對機器換人的時代挑戰,職場菜鳥要學做「蜘蛛精」;老闆挑學生不是最看重成績而要看「職場生命」……眼下開始進入招聘熱季
  • 如何認識人工智慧對未來經濟社會的影響
    ,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等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隨著人工智慧進一步發展並與經濟深度融合,其所涉外部環境範圍還將進一步擴大,彼此互動和影響亦將日趨複雜。總的來看,人工智慧將波浪式發展。當前,人工智慧正處於本輪發展浪潮的高峰。本輪人工智慧浪潮的興起,主要歸功於數據、算力和算法的飛躍。一是移動網際網路普及帶來的大數據爆發,二是雲計算技術應用帶來的計算能力飛躍和計算成本持續下降,三是機器學習在網際網路領域的應用推廣。
  • 曾湘泉:CIER指數成為國家就業市場的「溫度計」
    國際僱傭與勞動關係協會執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他表示,CIER指數通過分析季節性、趨勢性、周期性變動,成為國家就業市場的「溫度計」。他有兩個特點,第一個是有生命的數據,我們足不出戶可以看到勞動力市場的供求狀況;第二個是自然觀察數據,主要反映就業市場的景氣程度。
  • 圖靈獎得主、神經網絡之父等在華開班,培養高校人工智慧人才
    該培養計劃由教育部指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和北京大學聯合主辦。2018年分為「高校教師人工智慧培訓班」和「高校學生DeeCamp人工智慧訓練營」兩部分,計劃培養100名教師和300名學生。 據《人民日報》此前報導,中國人工智慧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