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2月29日電(記者魏兆陽、李力可)「屋裡的電燈好像螢火蟲。」11歲的吉爾史洛小聲地說。上二年級的她已經追著「螢火蟲」寫了兩年作業。
這裡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的阿土列爾村,它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懸崖村。800多米的扶梯是村民通往外界唯一的路。
也正是這800米的險峻,阻隔了阿土列爾村和城鄉電網。懸崖上的村民一直靠光伏工程供電,電力不穩定,電能質量差。夜晚,當山外萬家燈火通明時,懸崖上才緩緩泛起點點微弱的光。
電力不足直接阻礙懸崖村脫貧。今年初,在四川省發改委的號召下,四川能投集團投資了1800萬元用於阿土列爾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不到一年,64根電線桿和37座輸電塔在懸崖上落地生了根。12月28日,懸崖村正式合閘通電。
按下開關,燈亮了,村民某色曲日笑了,他終於可以告別不穩定的光伏發電。落灰的電視又可以看了,夏天吃不完的坨坨肉可以放進冰箱了,11畝三七田裡也能響起隆隆的抽水聲。
和電網改造升級同時加速的,還有懸崖村的產業脫貧進程。
今年下半年,某色曲日和村上三個貧困戶一起,開闢出11畝土地準備種植三七。「以前電不足,用電飯煲煮個飯都夾生,更別提用農用機械了。」
如今電網升級完成,他的11畝三七田灌溉可以用上抽水機,還能用機器噴藥。「這樣種出來的三七質量有保證。等著種上100畝,全村都靠他脫貧!」談到未來,某色曲日憨厚地笑著。
從2016年到2017年,懸崖村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昔日的藤梯變鋼梯,村裡設了幼教點,甚至還有了四川首個無人機流動診所,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懸崖村第一書記帕查有格告訴記者,電的問題解決後,古裡大峽谷旅遊開發就能更加順利地推進了。「農家樂可以開起來了,村民致富更有希望。」帕查有格也對懸崖村的明天充滿期待。
「家裡的螢火蟲飛走嘍!」
圍觀完竣工儀式後,吉爾史洛背上書包,哼著歌熟練地爬上了鋼梯。今天她終於能實現在電燈下寫作業的小心願。
路修通了心寬,燈點亮了眼明。再攀青石崖,將是步步高升的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