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扶貧故事多:螢火蟲「變」電燈,2886名牧民寫來感謝信……

2020-12-03 電網頭條

「家裡的螢火蟲飛走了,以前的煤油燈變成了燈芯向下的電燈,有了電,奶奶能看有人的戲匣子了。」在四川涼山金陽縣布拖村集中安置點,馬哈木日卓老人6歲的小孫女這樣講述有了電的日子。

「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5月21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始前的第一場「委員通道」採訪活動中,面對記者關於「涼山脫貧致富信心和力量來源」的提問,全國政協委員、四川涼山州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達久木甲這樣回答。

▲達久木甲委員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始前的第一場「委員通道」發言。

燈,意味著光明和希望,它為貧困山區群眾照亮前行的路。電力是脫貧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用「好電」創造更大價值

張風和是青海央隆鄉一家汽修店的老闆,在大電網接入前,央隆鄉居民只能依靠光伏電站供電,供電受天氣影響,質量不穩定。「以前光照好的時候,光伏發的電還勉強能帶動電焊機,光照不好的話只能坐著等,客人著急,自己更著急。有時候遇到連陰天,電焊機根本沒法使用,許多生意眼睜睜地就錯過了。」張風和這樣形容大電網接入前的日子。如今央隆鄉有了大電網的穩定供電,張風和的汽修店能夠隨時開工。開店11年來,張風和今年首次放棄春節回家過年,留守在門市裡打理生意。

電力扶貧,不僅是讓群眾用上電、用好電,更是要用「好電」創造更大的價值。

群眾的點讚是對扶貧工作最真實、最溫暖的鼓勵。今年3月,青海央隆鄉2886名牧民給國家電網公司寫來一封感謝信,感謝國家電網公司把大電網拉到央隆鄉,讓牧民用上了穩定電,徹底告別了點蠟燭照明、看天用電的日子。

▲3月15日,青海海北州祁連縣央隆鄉牧民角巴才讓正在陪同兒子上網課。

穩定的供電為脫貧致富注入強心劑。

2019年9月,西藏阿里聯網工程啟動,西藏實現主電網全覆蓋的美好願景近在眼前。阿里多牧區,牧民居住分散,當地牧民大多依靠功率小、容量有限的小型太陽能發電設施生產生活。西藏阿里聯網工程建成後,將覆蓋日喀則市西部及阿里地區9縣18萬人口,基本解決該地區無電和缺電的問題。

對於牧民,可靠供電不僅滿足了日常生活所需,還將大大改善肉類和奶製品存儲、加工的狀況,生活與生產的雙重保障使得脫貧致富產業得到良好發展。

電網建設不僅解決了基礎設施問題,同時可以帶動上下遊產業鏈發展、解決當地就業。

經濟發展向前走的同時,生態保護也不能落後。

青海瑪多縣是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核心區,被譽為「中華水塔」。這裡海拔高、含氧量低,國家電網公司連續三年在當地實施清潔採暖幫扶項目,建成全國首個高海拔清潔採暖示範縣,給出了解決高海拔地區傳統燃煤取暖問題的「國網方案」。2018年1月22日,由國家電網公司與青海省委、省政府共同推進的瑪多縣城清潔取暖示範工程全面投運。

▲青海瑪多縣民族寄宿制中學的孩子們在溫暖整潔的電採暖教室上課。

瑪多縣清潔取暖項目的意義在於扶貧資金的精準投放,這是扶貧與生態建設充分結合的一個實例。既要扶貧,又要環保,二者缺一不可。

如今的瑪多縣,學校裡的孩子有了電採暖,冬天寫字不再凍手;牧民家裡有了電熱炕,既符合藏區農牧民生活習慣,又為他們省去了燒牛糞的麻煩。

做好行業扶貧「金名片」

2019年,國網遼寧電力定點駐村扶貧興隆山鎮老虎村,在這裡建設了「旭光」精準扶貧示範項目——牛棚頂光伏電站。「棚下養牛,棚上發電」是遼寧省扶貧工作中可複製、能推廣的典型經驗。

牛棚頂的光伏電站既綠色又能扶貧,是好事情。張旭很高興:「牛見牛,三年五個頭。按市場價2萬元一頭牛來算,有5頭牛的貧困戶今年就能走上致富道路了,大夥的好日子來了。」

▲遼寧阜新彰武縣興隆山鎮老虎村長青牧業合作社牛棚光伏電站。

2019年12月31日,老虎村脫貧摘帽,貧困戶人均年收入超過4500元。張旭對全國人大代表、國網遼寧電力董事長石玉東說:「電力幫助村裡脫貧所做的一切,俺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你能不能把老虎村的精準扶貧項目經驗帶到全國兩會上,也好幫助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

由地方政府、供電企業、農業合作社共同參與的「光伏發電—設施農業—貧困戶脫貧」的精準扶貧新模式已經形成了遼寧扶貧可複製、能推廣的特色經驗。

截至2019年年底,國家電網公司在經營範圍內共捐贈的254座光伏扶貧電站,已累計產生發電收益1.86億元,惠及貧困人口36萬。

光伏扶貧不僅為當地居民直接增收,同時還增加了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讓貧困人口在得到收益的同時還能參與到電站的運維工作中。光伏扶貧電站真正成為了眾人的「陽光存摺」。

▲湖北恩施州巴東縣宋家梁子村級光伏電站。

時間邁入2020年,扶貧工作又有了新挑戰。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面對疫情,各地的扶貧工作依舊不敢放鬆,力求做到防疫扶貧兩手抓。

楊曙光是湖北隨州廣水太平鎮貓子湖村的駐村幹部,疫情發生後他第一時間趕回村裡,駐村52天,和扶貧工作隊隊員一起上門為村民測量體溫,代購生活物資,每天日行萬步,守護著410戶村民的平安。隨著疫情的逐步向好變化,他抓緊時間把村裡的種養殖產業發展起來,做好大蒜產業深加工和對外銷售,完善好村級電商平臺,幫助村民渡過難關,防止返貧現象發生。

這樣的例子還發生在各處。

新疆和田烏喀迪村的麥提圖爾迪·阿卜力孜去年一口氣種了13畝山藥,可沒想到周邊山藥種植面積擴大,山藥價格下降,還賣不出去,只好存在冷庫裡。正當麥提圖爾迪為此發愁時,國網新疆電力駐烏喀迪村的第一書記何紅星找到了他,主動幫他牽線搭橋,賣完了他的山藥,收入6萬多元。何紅星說,去年村裡的山藥有三分之一被國網新疆電力所屬公司買下。今年,國網新疆電力繼續加大扶貧力度,計劃在該公司派駐策勒縣的12個村購買2000萬元的農副產品。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支持扶貧產業恢復發展。直接採購農副產品只是消費扶貧的一種方式,扶貧工作更重要的任務是為貧困群眾提供脫貧的「鑰匙」、開拓致富的「道路」。

直播帶貨之風在今年春天颳起。

「山水梁子湖,詩畫塗家堖。今天,我要『安利』給大家的是產自塗家堖鎮的瓜蔞籽,瓜蔞籽具有清熱化痰、潤燥滑腸等功效……」5月18日上午,鄂州太平村村委會門口,湖北鄂州市供電公司青年員工方翔和他的幾位搭檔一同化身網絡主播,為當地的特色農產品直播帶貨。近幾個月,國家電網公司各級單位紛紛開展直播帶貨助力消費扶貧活動,直播賣貨感染力強、人人皆可參與,已經成為當下消費扶貧的又一「好幫手」。

▲湖北鄂州市供電公司員工方翔直播帶貨扶貧商品。

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的平臺建設也沒有落下。疫情發生後,由國家電網公司主導開發、建設運營的央企消費扶貧電商平臺上線運行,該平臺發揮集團優勢,組織公司系統56家單位採購中央企業174個定點貧困縣滯銷農產品總額達9761萬元,幫助貧困縣克服疫情影響、穩定脫貧成效。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脫貧攻堅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勞永逸。

4月2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巴東縣和長陽縣等16個國家級貧困縣(市、區)脫貧摘帽。至此,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定點扶貧的湖北省巴東縣、長陽縣、秭歸縣、神農架林區和青海省瑪多縣「四縣一區」全部脫貧摘帽。

從湟河谷地到青海湖畔,從神農架林區三峽兩岸國家電網定點扶貧「四縣一區」的全面脫貧摘帽展現了「大國重器」的責任擔當。

當高原上的村寨用上穩定的大網電,當貧困村居民的光伏電站「陽光存摺」中獲得一筆又一筆的入帳,電力正在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改變著他們的生活。國網人正在用每一根電桿、每一塊光伏板、每一次支援與問候,為貧困戶走向全面小康鋪就亮亮堂堂的大道。

作者:金雨雙

協助單位:國網青海電力 國網遼寧電力 國網湖北電力(照片、部分文字素材)

責編:金雨雙 韓煦

相關焦點

  • 國家能源集團福建公司助力扶貧收到中國電機學會感謝信
    國家能源集團福建公司助力扶貧收到中國電機學會感謝信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2-03
  • 「家裡的螢火蟲飛走嘍!」——四川涼山懸崖村通電記
    新華社成都12月29日電(記者魏兆陽、李力可)「屋裡的電燈好像螢火蟲。」11歲的吉爾史洛小聲地說。上二年級的她已經追著「螢火蟲」寫了兩年作業。這裡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的阿土列爾村,它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懸崖村。800多米的扶梯是村民通往外界唯一的路。
  • 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
    在電燈問世以前,人們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因燃燒煤油或煤氣,因此,有濃烈的黑煙和刺鼻的臭味,並且要經常添加燃料,擦洗燈罩,因而很不方便。更嚴重的是,這種燈很容易引起火災,釀成大禍。多少年來,很多科學家想盡辦法,想發明一種既安全又方便的電燈。19世紀初,英國一位化學家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
  • SCP-2886-星際跳躍火山
    指派到SCP-2886的人員將基於SCP-2886的遷移數據持續製作路徑預測表,以便辨識其下個目標。若SCP-2886轉移到另一天體,必須儘快對其進行定位,更新路徑預測表。關於SCP-2886異常性質的信息在被發現後將進行刪改,特別注意世界範圍內太空機構和業餘天文網站、雜誌。
  • 客戶感謝信指南(配2封感謝信郵件模板)
    感謝信的價值在於:無論對方是誰,即使你在當下就口頭表示了感謝,但一封額外的感謝信能讓人們看到你對他們的關心和感激,這個是一個加分項。在感謝你的客戶時也應該採用同樣的邏輯。他們花費時間和資源支持你的業務,他們應該得到一個真誠的認可,來讓對方知道他們對你的業務有多重要。
  • 徐州90歲老人拿著放大鏡給醫護人員寫感謝信
    新華社南京1月5日電(記者鄭生竹)近日,一封病人的感謝信讓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感到格外暖心。這位90歲高齡、罹患眼疾的老人,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拿著筆一字一句落成。「今天上班收到的最好的禮物……感謝老人家和家人對我們的信任和鼓勵。」
  • 古時候沒有電燈,人們夜晚用什麼來照明?
    這一切都是電燈的功勞,從特斯拉發現交流電以及愛迪生發明電燈開始,我們的夜晚就不再黑暗。但是在這兩樣東西出現之前,我們的古人是用什麼東西來照明的呢?一開始,原始人類是用篝火、火把等取暖照明,火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之一。再之後,古人發明了油燈來進行照明,《楚辭·招魂》中說:「蘭膏明燭,華鐙錯些。」其中的「鐙」即為「燈」,也就是當時所使用的油燈。
  • 東莞小夥捐幹細胞救人,受助者寫來感謝信:終有一天找到您_金羊網新聞
    (原標題:東莞小夥捐幹細胞救人,受助者寫來感謝信:終有一天找到您_金羊網新聞)
  • 被醫護人員感動 90歲老人手拿放大鏡寫感謝信
    近日,一封病人的感謝信讓江蘇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感到格外暖心。這封信啊是由一位90歲高齡、罹患眼疾的老人,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拿著筆,一字一句寫成的。那麼老人在信裡,到底寫了什麼內容呢?寫這封感謝信的老人名叫黃廷幹,2019年12月20日,老人因頭暈來到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就診,韓獻軍是其主診醫生。老人告訴記者,他在住院期間,醫護人員對他的照料極為耐心細緻,這讓他很是感動。老人回憶說,他對各項檢查結果喜歡刨根問底,但年齡大了有些耳背,會問些重複的問題,而醫護人員每次都會不厭其煩,耐心介紹清楚。
  • 精準扶貧故事真實感人
    本報訊 (記者陳潮華)入選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廣東站)的客家山歌劇《春鬧》,經梅州市梅縣區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在原基礎上進行了精心打磨,成為一出反映當下精準扶貧感人故事的山歌劇精品。在赴廣州參演前,26日、27日在廣東漢劇院南國牡丹劇場為梅州觀眾公開演出兩日,受到觀眾熱烈好評。 這是一個精準扶貧的故事。
  • 扶貧路上的小故事大感動
    一本本整齊的資料彙編、一疊疊密集的工作記錄、一份份詳細的貧困戶資料、一張張樸實無華的工作照片,串聯起湖南永州聯通道縣基層單元扶貧專幹張滔感人的扶貧故事也正是這場大雨讓鄉親們對扶貧隊員張滔另眼相看,讓彼此的心連得更緊了。張滔說:「現在村民每次碰見我都會叫我一聲小張,有時候會跟我說一聲小張辛苦了,我就覺得值了,這就是我來這裡扶貧的意義。」一條大路  野牛洞村沒有通公路,一到下雨這條路就成了村民出行的「攔路虎」,摔跤翻車是常有的事;除了路不通,這裡還缺水,村民日常用水都要「翻山越嶺」。
  • 愛迪生發明了電燈嗎?
    回到拜登爭議講話本身,電燈真的是一名不知名的黑人發明的,而不是普通人所熟知的大發明家愛迪生?當然不對,拜登是在刻意安撫當地黑人情緒。電燈並不是這位不知名的黑人發明的,但也不是愛迪生一個人發明的。電燈照明是人類歷史上劃時代的偉大發明。廣義的電燈包括了電燈泡、電力傳輸和發電系統,狹義的電燈即我們常說的電燈泡。那麼白熾燈泡是誰發明的?
  • 馬欄山結對沙洲村「雲」扶貧 「半條被子」的故事將變引流增收景點
    馬欄山結對沙洲村「雲」扶貧 VR技術助力,「半條被子」的故事將變引流增收景點 環形直播燈下,「網紅」小姐姐一番活色生香的帶貨,引發沙洲村的土產水果熱賣。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卓 攝 長沙晚報9月27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卓 通訊員 尹增明)「半條被子」的故事將藉助VR技術變身實景旅遊點,而沙洲村的原生態土產也將由馬欄山網紅「村播」變「爆款」。27日,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與郴州市汝城縣沙洲村黨建結對,園區直播團隊進沙洲村田間地頭「村播」,開展消費「雲」扶貧。
  • 螢火蟲靠什麼發光
    螢火蟲的光不能持久,忽明忽滅,這是因為螢火蟲的氣管所輸送的氧氣量並不是恆定的,當氧氣充足時,反應劇烈,光亮就強;氧氣不充足時,反應緩慢,光亮就會變弱,甚至黯淡無光。在巴西有一種能發出強光的螢火蟲,晚上只要捉來三五隻,就足以照亮一張報紙;當地人在樹林裡漫步,即使不帶手電筒,只要跟著成群飛舞的螢火蟲走,也能看清林間小道。
  • 「扶貧故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而歡欣鼓舞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科協改革進行時陸續為您刊發相關內容,敬請關注。
  • 信陽城禮節路的故事,它曾經是信陽城最早用上電燈的街
    這條路在1936年時叫電燈房街,它是信陽城最早用上電燈的一條街。這個名字說明信陽人很早就享受到了工業文明的成果。這條路在信陽城裡知名度是很高的。禮節路1918年,駐在信陽的淮鹽緝私營與省城電燈公司聯合開辦了信陽光華電燈公司,代表現代文明的電力火種第一次來到信陽
  • 【我的扶貧故事】李繼文:脫貧路上的力行者
    【我的扶貧故事】李繼文:脫貧路上的力行者 2021-01-06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方舟生存進化》畸變DLC螢火蟲詳細介紹 螢火蟲能力分析
    展開 《方舟生存進化》中的螢火蟲是一種會發光的亞種生物,在漆黑的夜晚這些昆蟲顯得額外富有美感,下面請看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方舟生存進化》畸變DLC螢火蟲詳細介紹,還有它的能力分析,希望對大家有用。
  • 冷知識科普 | 為什麼螢火蟲會發光?
    今天的話題是:為什麼螢火蟲會發光?                                                 螢火蟲是一種神奇美麗的昆蟲,喜歡在夜晚飛行,它尾巴上的小燈,好像是與繁星爭明。夏天的夜晚,灌木叢間、草叢裡,有時可以見到一盞盞飛動的小「燈」。如果抓住它一看,發現它不過是一隻不顯眼的小昆蟲:螢火蟲。
  • 愛迪生發明了電燈嗎?這並不重要
    回到拜登爭議講話本身,電燈真的是一名不知名的黑人發明的,而不是普通人所熟知的大發明家愛迪生?當然不對,拜登是在刻意安撫當地黑人情緒。電燈並不是這位不知名的黑人發明的,但也不是愛迪生一個人發明的。電燈照明是人類歷史上劃時代的偉大發明。廣義的電燈包括了電燈泡、電力傳輸和發電系統,狹義的電燈即我們常說的電燈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