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俄合作5000KW渦軸發動機,國產重型直升機迎春天,戰略價值高
全球局勢動蕩,為未來打算,我國急需一款可靠的國產重型直升機,但我國渦軸發動機相比國外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雖然烏克蘭的al136t可解中國燃眉之急,但終究不是自己的。現在我國和俄羅斯啟動合作項目專攻5000KW渦軸發動機,這一發動機的戰略價值高,國產重型直升機將迎來春天。
-
除了C929大飛機項目,中俄另一合作工程也被擱置,這次教訓很深刻
,交付時間也被延遲,除了C929大飛機項目,中俄另一合作工程重型直升機的研發也被擱置,而擱置原因則是俄羅斯對於核心技術十分敏感,不願將其外露,對此有網友表示:這次教訓很深刻,核心技術必須靠自己。 一直以來,中國在寬體客機方面都處於技術空白狀態,急需研製出一款來打開國際市場,而俄羅斯則在這一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技術也十分成熟,於是中俄在2016年籤署了合作研製寬體客機的相關協議,正式開啟了C929項目的研發計劃,兩國共同出資研發,經費各佔百分之五十,項目開展的最初階段一直進行的很順利,如果能夠如期交付,那麼C929將成為中國的第一款大型客機,然而近期兩國卻出現了分歧
-
中俄籤署備忘錄商定合作研發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8日報導,俄航天集團網站發布消息稱,俄羅斯動力機械科研生產聯合體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打算合作研發氫氧火箭發動機和甲烷火箭發動機。 公告稱:「根據雙方籤署的備忘錄,火箭發動機領域合的作方向可以是研發液氧-煤油、液氫-液氧、液氧-液態甲烷火箭發動機。」
-
重型直升機有望!中烏合作渦軸發動機亮相,根據米26心臟改進而來
如今數年過去,位於重慶的重慶馬達西奇天驕航空動力有限公司也已經開始研製並生產自己的產品。在9月18日開幕的第十八屆北京國際航空展上,天驕航空和馬達西奇兩家公司正式亮出了自己的"拳頭產品"。在本次航展上,馬達西奇公司和天驕公司聯合展示的AI-136T型發動機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因為這臺發動機也是世界最大型直升機俄制米-26直升機的心臟——D136發動機的改進版。
-
原標題:俄媒:俄羅斯準備向中國出口火箭發動機
他表示,「計劃在俄境內建立俄中聯合企業,製造『北鬥』和『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的接收模塊和晶片組」。 報導稱,8月25日羅戈津談到了與中國進行聯合項目的計劃,包括在航天領域的合作。7月,這位副總理稱,中國可能為本國太空計劃採購俄火箭發動機。
-
陳懋章院士擔心俄不願分享技術被證實,CR929和重型運直只能自研
與飛機製造生產相關的一直是中國航空工程領域的重大工程,在與俄羅斯合作研製CR929項目之前,著名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發動機專家,陳懋章院士在一場報告會中就曾警醒過我們:「與俄羅斯聯合研製飛機項目,當注意俄方中途撤資撤術,終止合作」。不過,當時很少有人相信。陳懋章院士可以說是少有的具有卓越眼光的航空科學家,很早就預想了中俄合作的結果。
-
c929大飛機進展困難,40噸直升機被擱置
例如2018年,我國與俄羅斯籤訂了CR929大飛機項目協議,但時至今日俄羅斯一直以核心技術敏感不願將其外露為由,長時間擱置該項目,導致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大飛機又要延長不知道多少。然而這個消息沒過去多久中俄合作的另一個項目也被擱置了,那就是2015年籤署的關於中國先進重型直升機(AHL)項目。
-
中俄聯合研製潛艇將裝備中國斯特林發動機
中俄聯合研製潛艇將裝備中國斯特林發動機 2013年08月03日 11:00:47 | 來源:鳳凰網
-
中俄研空中巨獸 起飛重量38噸可穿越多種地形(圖)
但是,當時國內的米-26實在太少,才2架,而它是唯一能夠吊運那些救命的重型機械的直升機。 汶川之痛,也是中國直升機工業之痛。之後,重型直升機在中國開始快馬加鞭,進入快車道,中俄聯合研製重型直升機成為一大熱點。 據俄國際文傳電訊社近日報導,俄軍工系統消息人士接受採訪時透露,中俄正在合研的重型直升機將略小於米-26,並充分考慮中國的需求,確保能在高海拔地區使用。
-
航空發動機領域2019年十大事件
10月,由中國航發集團和法國賽峰集團聯合研製的渦軸16發動機已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頒發的型號合格證,這也是首款經中國民航局完全認證的國際合作航空發動機。 11月,中法雙方又籤署一項備忘錄協議,以加強渦軸16發動機在產業上的合作,根據披露的備忘錄協議,中國航發集團和賽峰直升機發動機公司同意: 在中國成立合資企業,以加強在役渦軸16發動機的支持、維護和經驗學習; 準備並開始製造渦軸16發動機,並完成首批120臺發動機的交付,並討論增加製造100臺的機會
-
美國與七國籤署瓜分協議,中俄卻被排除在外
今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頻頻傳來喜訊,中國天和空間即將部署完成,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前段時間剛被送上太空,眼看中國在太空領域走向世界前列,美國有點按捺不住了,今年年初川普就開採月球資源起草了一項《阿爾忒彌斯協議》,宣布在月球建立「安全區」。
-
漢和:中俄合研潛艇將裝備中國斯特林發動機
中俄聯合研製下一代先進常規潛艇文章稱,首先,中俄目前只是籤訂了一個初步的意向性協議,俄羅斯造船工業界的權威官員稱,俄將在阿穆爾/拉達級潛艇的基礎上採用中國的若干種技術,包括AIP技術,重新研製中國版的下一代常規動力潛水艇,它與拉達的區別將是很大的。
-
土耳其準備獨立研製ATA2重型直升機,比中國的直10更具備優勢
土耳其官方不久前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已經著手研製一款重型武裝直升機AKA2,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的研發過程,沒有任何外力的協助,一切都是土耳其獨立開發。根據相關消息可以了解到,這款直升機比現有的T129在體積和重量上優勢都要明顯,一旦成功,將會是最先進的裝備之一。
-
CR929項目暫停,俄羅斯拒絕發動機技術共享,中國能否獨立研製?
籤署了一份合作協議,計劃去研發一款280座級雙通道幹線寬體飛機,而這款新客機被命名為CR929。但是也正當CR929客機項目按照預定計劃順利開展的時候,項目卻在今年陷入了停滯階段。據國外媒體近日報導,中俄CR929寬體客機項目已暫停,比之前的推遲交付看上去更加嚴重。而現在暫停的原因也很簡單,發動機技術分享和市場劃分問題。雖然該消息尚未得到雙方的正式確認,但是考慮到之前聯合研發的種種經歷,出現這種情況顯然也是意料之中。
-
我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研製獲新進展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由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大推力氫氧發動機日前順利完成一次型號可靠性試車,進一步驗證了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的能力,為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執行空間站任務奠定了基礎。此次試車時間為500秒,與發動機在火箭上的飛行時間一致。
-
中俄航天領域再次合作,共享一項重要技術,還將建造月球基地?
而中國在重型運載火箭的研發和製造方面不是很好,如果可以和俄羅斯合作,在促進中國重型火箭發展和中俄友誼方面將會發揮重要作用。此外,中俄未來將共同建立一個月球基地。目前中國正在積極的推動向宇宙的發展,而與俄羅斯的合作將達到1+1大於2的效果,這對兩國來說真的是非常有益的。
-
強強聯合,中俄提出新的太空望遠鏡計劃,或將是哈勃望遠鏡的五倍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綜合國力的上升,我國在科技領域上碩果纍纍,特別是近兩個月,我國的好消息接踵傳來,前不久,「胖五」一飛沖天,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FAST也開始正式運行,沒過多久,在航天領域中中俄合作也有了新的進展。
-
中國造不出重型直升機的最大能力缺陷在哪?不是發動機,是變速箱
圖:CH-53K直升機減速器,代表人類重型直升機的最尖端核心技術直升機是旋翼飛行器,它上方直徑巨大的槳葉,其實就相當於飛機的機翼。由於原理上阻力就特別大,直升機是飛不快的;絕大多數傳統直升機的最高速度,都在350-360公裡/小時以下。因此和戰鬥機不一樣,直升機的機身氣動外形對飛行性能的影響程度小得多。發動機、減速器、旋翼的三者組合,在極大程度上決定了直升機的飛行性能。
-
我國重型火箭發動機研製迎新進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月1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擬服務於重型運載火箭的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已取得積極進展。該型發動機的研製可填補我國氫氧發動機型譜和技術空白,對諸多基礎學科和工業領域有巨大的牽引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