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龍貓
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成立於1907年,是一家專注於生產各種發動機的世界級大型公司,在發動機領域號稱"動力沙皇"。2016年,馬達西奇公司和我國天驕航空以及重慶市政府聯合投資在重慶建立了航空發動機生產基地。如今數年過去,位於重慶的重慶馬達西奇天驕航空動力有限公司也已經開始研製並生產自己的產品。在9月18日開幕的第十八屆北京國際航空展上,天驕航空和馬達西奇兩家公司正式亮出了自己的"拳頭產品"。
在本次航展上,馬達西奇公司和天驕公司聯合展示的AI-136T型發動機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因為這臺發動機也是世界最大型直升機俄制米-26直升機的心臟——D136發動機的改進版。而目前我國正在開發最大起飛重量40噸的重型直升機,一旦能夠自產AI-136T型發動機,毫無疑問將會大大推進我國研發重型直升機的進度。
米-26重型直升機是蘇聯時期由著名的米裡設計局設計,迄今為止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直升機。該機1977年首飛,1980年正式定型量產,並裝備蘇軍部隊。除蘇軍外,該機還有民用版型號,如今服役於世界多個國家,不僅如此,米-26還是聯合國指定的執行維和任務的直升機之一。
米-26重型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56噸,裝備兩臺輸出功率7460千瓦的D-136型渦軸發動機,強勁的動力讓米-26直升機的機艙載荷和外掛能力都達到了20噸,這個載荷水平和美軍的C-130以及我國運-8型運輸機完全相當,由此可見米-26強大的運輸能力。而且有趣的是,為了縮短研製時間、降低生產成本,米-26乾脆直接使用了安-12運輸機的機艙。而我國運-8正好又是安-12的中國國產仿製版。所以米-26和運-8在很大程度有很多零件是可以直接通用的,這種特性也是其他任何一款直升機都不具備的。
米-26裝備的D-136型渦軸發動機原本由烏克蘭扎波羅熱的"進步"設計局設計,不過由於馬達西奇和"進步"兩家公司同屬於烏克蘭,又都從事航空發動機的研製工作,因此馬達西奇"山寨"自己同行的產品也不奇怪,這也是本次展示的發動機型號並非D-136而是改為AI-136T這樣的型號。由此推測,馬達西奇公司很可能是完全仿製了D-136型發動機,並將其用於現有的米-26或者未來可能出現的重型直升機。
重型直升機對於現代軍事領域和民用領域都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在冷戰時期,米-26重型直升機負責搭載蘇軍空降部隊的裝甲車輛和輕型突擊炮,在敵方防線後方機降,以策應蘇軍裝甲部隊在正面的進攻作戰。同樣,美軍裝備的CH-53"超級海上種馬"也是V-22出現前,美軍兩棲攻擊艦上最重要的運輸力量,該機負責調運美軍的各類重型裝備,以便於支援地面部隊的作戰。
除了軍用領域,在民用領域,重型直升機同樣有重要應用。而我們對於重型直升機最直觀的理解,大概就是源自2008年汶川地震。在當時由於地震是在汶川山區發生,地震導致的山體滑坡崩塌等情況堵塞河道,造成大量的"堰塞湖",如果不及時疏通水道,一旦湖水溢出,後果不堪設想。但是當時我國軍隊裝備的最大的直-8型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只有13噸,無法運輸大型工程機械前往災區。為此我國向俄羅斯緊急租借了米-26重型直升機用於救災。在整個汶川救災中,米-26是唯一可以調運大型挖掘機、鏟土機等重型工程機械的直升機。正是得到了米-26直升機的有利協助,當時的救援部隊才得以及時清理大量的地震廢墟和堰塞湖,從而挽救大量的生命。
正因為汶川地震的"刺激",我國在地震救災結束後不久,便立項研製我國自己的重型直升機,項目代號直-40,該機的模型首次出現正是在2008年的珠海航展上。在當時直-40設計最大起飛重量為38噸,比米-26略小,但和CH-53大致相當。一旦這種直升機研製成功並裝備解放軍部隊,我國將會填補自身在重型直升機方面的空白,同時也能夠有效提升整個工業和科學技術的水平。特別是再遭遇汶川那樣的天災時,我們可以出動自己的重型直升機,更有效地救援受災同胞。
本次馬達西奇和天驕航空聯合展示的AI-136T型發動機儘管推測上,只是"進步"設計局D-136渦軸發動機的複製品。但是這種大功率的渦軸發動機,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相當的先進,目前全球還沒有幾個國家能夠生產。相信在我國能夠生產此類發動機之後,我國的重型直升機研發工作必然也會步入快車道,而用不了多久,相信我們就能看到國產的重型直升機翱翔在藍天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