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朋友研究鱗毛蕨科,」前往取車時,刷牙君說,「但他對別的類群也很了解,你這次可以跟著好好學習。」 似乎比我還高興。行前我翻閱了《海南蕨類植物》,雖然紙上得來終覺淺,起碼熟悉名字。
海南島中部蕨類豐富,幾乎每個縣市都能有200種以上。這裡有著典型的熱帶雨林風貌:闊葉喬木常常深綠色,直衝雲霄,樹縫裡傳來各種聲響,交奏合鳴,灌木也不甘示弱,往往密不透風,更甚者帶著刺兒,溪水不知疲倦地湧動,滋潤著周邊植物。
半程時間我們都在這片高山區域探尋。兩年前我就想來,奈何遇上夏季颱風,暴雨天氣別說進山了,去公園被橫行的蜈蚣驚嚇,只能在圖書館看書。這次總算到了地方,了卻一樁心願。
然而,雨,大雨,還是雨。雷達圖也不好使,顯示不下雨,但一直在下。烏雲密布,再加上蕨類大都長在幽暗林下,對於手機而言簡直噩夢。刷牙君幾乎每拍一種植物都會說「先要有」,於是我心安理得地安慰自己「有,就行了。」偶爾瞄到他的相機顯示屏,發現無論光線有多不好,成像都不錯。我第一次開始考慮置備相機。
小左,刷牙君提到的朋友,此時也加入了。後來我才發現以前就有關注!無意間當了成粉,別提有多高興。小左指點了現場很多蕨類,對此深表感謝。
不過這趟差點讓小左白來了。原來此程他主要收集五指山的幾種蕨,但是我們卻吃了閉門羹。那天一早我們就從住處往山上開。停車收拾輕裝時,保安提醒因為前一天下大雨,今天閉園。我們好說歹說還是不讓進山,只能調整行程。大傢伙都忐忑不安。
最後一天,我們第二次來到這個停車場,終於買上了門票。然而雨還是在午後到來,不僅不停歇而且越下越大。小左千辛萬苦地收集到了目標種,程哥,不愧是戶外大神,就著一雙解放鞋走完無比溼滑的路,而刷牙君乾脆穿著拖鞋!我無法單手持傘而保持平衡,只能任憑雨水淋溼,但拍了23種蕨,創造了單天記錄,心心念念的雨蕨葉尖掛著珍珠般的雨粒,很好地詮釋了它的名字。
中部偏西的喀斯特地貌區很特殊,按照刷牙君的說法,全年降雨日數全島最少-87天,孕育了很多獨特植物。我有幸見到其中17種蕨類。包括書上見過的爬樹蕨、龍津蕨、細辛膜葉鐵角蕨,及目標種海南複葉耳蕨。大部分長在林下坡上,土生或石灰巖生,山頂光照強,只有一些喜光蕨類,比如腎蕨和兗州卷柏,幾乎長成了地被。
關於我們,哦不,是我,如何在尖銳茂密的山上四隻腳緩慢爬行,這次就先不細述。快到山頂時,我都不敢回望遠處高大的山體,一看就暈,只能低著頭。嘴裡抱怨連連,但腳步不敢停。不過這座山也沒有辜負我,給了一個大藍天和只有這裡才能見到的植物。
在中部山區,一共拍到59種蕨類,佔總數之65%,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形態和魅力,但我無法一一描述,且用照片與大家分享。為了方便起見,以科屬排列。
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