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十月蕨類考察記錄

2021-02-22 Solarfe的草木

「還有一個朋友研究鱗毛蕨科,」前往取車時,刷牙君說,「但他對別的類群也很了解,你這次可以跟著好好學習。」 似乎比我還高興。行前我翻閱了《海南蕨類植物》,雖然紙上得來終覺淺,起碼熟悉名字。

海南島中部蕨類豐富,幾乎每個縣市都能有200種以上。這裡有著典型的熱帶雨林風貌:闊葉喬木常常深綠色,直衝雲霄,樹縫裡傳來各種聲響,交奏合鳴,灌木也不甘示弱,往往密不透風,更甚者帶著刺兒,溪水不知疲倦地湧動,滋潤著周邊植物。

半程時間我們都在這片高山區域探尋。兩年前我就想來,奈何遇上夏季颱風,暴雨天氣別說進山了,去公園被橫行的蜈蚣驚嚇,只能在圖書館看書。這次總算到了地方,了卻一樁心願。

然而,雨,大雨,還是雨。雷達圖也不好使,顯示不下雨,但一直在下。烏雲密布,再加上蕨類大都長在幽暗林下,對於手機而言簡直噩夢。刷牙君幾乎每拍一種植物都會說「先要有」,於是我心安理得地安慰自己「有,就行了。」偶爾瞄到他的相機顯示屏,發現無論光線有多不好,成像都不錯。我第一次開始考慮置備相機。

小左,刷牙君提到的朋友,此時也加入了。後來我才發現以前就有關注!無意間當了成粉,別提有多高興。小左指點了現場很多蕨類,對此深表感謝。

不過這趟差點讓小左白來了。原來此程他主要收集五指山的幾種蕨,但是我們卻吃了閉門羹。那天一早我們就從住處往山上開。停車收拾輕裝時,保安提醒因為前一天下大雨,今天閉園。我們好說歹說還是不讓進山,只能調整行程。大傢伙都忐忑不安。

最後一天,我們第二次來到這個停車場,終於買上了門票。然而雨還是在午後到來,不僅不停歇而且越下越大。小左千辛萬苦地收集到了目標種,程哥,不愧是戶外大神,就著一雙解放鞋走完無比溼滑的路,而刷牙君乾脆穿著拖鞋!我無法單手持傘而保持平衡,只能任憑雨水淋溼,但拍了23種蕨,創造了單天記錄,心心念念的雨蕨葉尖掛著珍珠般的雨粒,很好地詮釋了它的名字。

中部偏西的喀斯特地貌區很特殊,按照刷牙君的說法,全年降雨日數全島最少-87天,孕育了很多獨特植物。我有幸見到其中17種蕨類。包括書上見過的爬樹蕨、龍津蕨、細辛膜葉鐵角蕨,及目標種海南複葉耳蕨。大部分長在林下坡上,土生或石灰巖生,山頂光照強,只有一些喜光蕨類,比如腎蕨和兗州卷柏,幾乎長成了地被。

關於我們,哦不,是我,如何在尖銳茂密的山上四隻腳緩慢爬行,這次就先不細述。快到山頂時,我都不敢回望遠處高大的山體,一看就暈,只能低著頭。嘴裡抱怨連連,但腳步不敢停。不過這座山也沒有辜負我,給了一個大藍天和只有這裡才能見到的植物。

在中部山區,一共拍到59種蕨類,佔總數之65%,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形態和魅力,但我無法一一描述,且用照片與大家分享。為了方便起見,以科屬排列。

中部

相關焦點

  • 海南蕨類植物大揭秘!
    《海南蕨類植物》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書是繼《海南植物志》(陳煥鏞等1964),《海南植物圖志》(楊小波等,2015)之後的又一部關於海南蕨類植物的專著。該著作由上海辰山植物園嚴嶽鴻博士和周喜樂等人領銜完成。《海南蕨類植物》信息豐富,圖文並茂。對海南蕨類植物的分布和珍稀程度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本推送選取其中的前言部分的主要信息,介紹海南蕨類植物的研究歷程以及目前多樣性和分布情況。
  • 海南周刊 | 海南大多數珍稀保護植物具有多種用途
    去年底,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蕨類植物多樣性與進化研究組在國際綜合性期刊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對蕨類植物孢子囊這個獨特的器官進行了祖先性狀重建,重溯了蕨類植物孢子囊的演化路線,構建了蕨類植物的「生命之樹」。據記者了解,該研究組曾多次到海南調查蕨類植物的分布,並發現了多種新的記錄。  「蕨類植物被稱為地球自然史上的奇蹟,一經出現,蒼茫大地即現綠色生機。」
  • 第五屆亞洲蕨類植物學大會在深圳召開
    國際蕨類協會和(IAP)中國花卉協會蕨類植物分會(CFS)特向植物研究所邢公俠教授和Kunio Iwatsuki教授頒發了終身成就獎榮譽證書以表彰他們對蕨類研究作出的長期貢獻。李勇主任代表仙湖植物園接受了臺灣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贈送的10種珍稀蕨類植物。
  • 2020年蕨類植物年度記錄
    2020年蕨類年度總結,各種各樣的蕨類供大家一起欣賞一起學習高等植物是陸地植物的進化類群,包括
  •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珍稀蕨類植物:單葉貫眾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珍稀蕨類植物:單葉貫眾花木君我國現有已知蕨類植物有2500餘種,佔世界種數的20%左右,是世界蕨類植物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由於近些年來對蕨類植物的過度開發利用,我國蕨類植物數量不斷減少,不少種類已處於瀕危狀態,其中近300種蕨類植物處於受威脅狀況。
  •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院士考察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院士考察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人民網海口2月14日電 2月13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丁仲院士,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局長王穎,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黨委副書記高隨祥,中國科學院辦公廳秘書處副研究員董欣欣等一行4人,在海南省教育廳曹獻坤廳長、黎嶽南副廳長、三亞市政府王鐵明副市長等陪同下到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參觀考察,並就中國科學院三亞深海研究所與我校深化合作等事宜進行了商談。
  • 志·訊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普,瓊島蕨跡,探尋奇妙的蕨類世界
    儘管歷經數億年的演化和變遷,在逃過了高溫、極寒、火災、洪水等各種劫難後,如今的蕨類植物大多「卑微」如塵埃,佔據著森林的邊緣與底層,但在我國唯一具有熱帶海島型氣候區的省份——海南,人們依舊可以從紛繁的蕨類世界中一窺當時的盛景。小葉海金沙。
  • 《華東蕨類植物志》編研項目啟動
    7月25日至8月2日間,上海辰山植物園(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蕨類植物多樣性與進化課題組在辰山植物園科研中心組織召開了《華東蕨類植物志》編研啟動會議,並組織了首次聯合野外考察。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林業大學、臺灣嘉義大學、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仙湖植物園、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南京林業大學、贛南師範學校、樂清中學8家單位的10名專家參加了本次會議。
  • 回訪習總書記考察海南走過的地方: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回訪習總書記考察海南走過的地方·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中科院深海所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志向深藍努力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  海南日報記者林詩婷 徐慧玲 孫婧  創新協作,建設海洋強國  聲聲重託,催人前行;奮進海南,志向深藍!  「習總書記對國家創新驅動戰略、深海科技事業給予了強大支持,非常鼓舞人心。」回憶起習總書記考察中科院深海所的點點滴滴,代亮依舊十分激動。
  • 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回訪記 | 第二站: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
    4月11日至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有關活動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省長沈曉明陪同下,先後來到瓊海、三亞、海口等地,深入農村、科研單位、政務中心,考察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 圖視| 海南溼地資源家底知多少?
    溼地裡都有什麼樣的動植物……這一連串的問題,在《中國溼地普查——海南卷》中都可以找到答案。11月13日,在海南溼地保護媒體沙龍活動上,該書首次正式「亮相」,詳實記錄了我省的溼地資源「家底」。統計顯示,海南島溼地總面積為32萬公頃,共有5類25型,溼地類型十分豐富。  據了解,中國溼地資源系列圖書由國家林業局組織編寫,海南卷主編由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江海聲擔任。
  • 李克強在海南考察20個瞬間:漁民贈使用20年船槳
    新華網北京4月12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報導,李克強總理11日到海口市工商局考察。獲知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後,當地註冊企業井噴式增長,李克強說,什麼是改革?改革就是最大限度調動老百姓的積極性,解放生產力。
  • 雲南大學 | 這位中國蕨類植物學奠基人,你還記得嗎?
    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基本上掌握了180多年來外國學者發表的有關中國及鄰近國家(特別是日本、中印半島和印度)的蕨類植物文獻。但因中國植物的模式標本都保存在歐洲各國的標本館內,許多問題在國內無法澄清,於是他決定要到歐洲進修和考察。在胡先驌教授的支持下,1929年到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植物學博物館,在當時世界著名的蕨類植物學權威科利斯登生指導下研究蕨類植物分類學。
  • 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有種樹,刷新了海南新記錄,成海南第一棵
    伯樂樹樹葉而在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發現的伯樂樹,則是海南省第一例,也因為這一例刷新了海南新記錄,從此鸚哥嶺便開始有個海南省第一棵伯樂樹發現地之稱,甚至有專家特地為在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的伯樂樹而來,就想著一探究竟,為科學做貢獻。
  • 中非貿促會會長秦金瑋一行到海南豪多多科技有限公司參觀考察
    (原標題:中非貿促會會長秦金瑋一行到海南豪多多科技有限公司參觀考察)
  • 海口發現海南獨有物種——邢氏水蕨 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
    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供圖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2日消息(記者 譚琦)近日,上海辰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蕨類植物多樣性和進化研究組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研究人員,在Phytotaxa期刊上發表中國水蕨屬橫走莖新物種——邢氏水蕨。
  • 中科院廣州分院赴海南昌江、三亞考察交流—新聞—科學網
    謝昌龍(右二)一行在海南昌江實地察看面源汙染成果合作情況
  • 海南獨有!這片溼地發現水蕨新物種,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
    近日,上海辰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蕨類植物多樣性和進化研究組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研究人員,在Phytotaxa期刊上發表中國水蕨屬橫走莖新物種——邢氏水蕨。此次發現的地點為海南海口羊山溼地蕨類植物研究團隊發現邢氏水蕨,左為嚴嶽鴻。
  • 我們老家有一種蕨類植物黑桫欏,是國家保護植物,是如何繁殖的?
    黑桫欏是蕨類植物門真蕨目桫欏科桫欏屬黑桫欏種,喜愛溫暖潮溼的自然環境,屬熱帶亞熱帶山坡溪澗邊灌木叢,生長在我國海南、臺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地區多雨潮溼的地方,是一種古老的蕨類植物活化石,是屬國家二類重點保護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