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有種樹,刷新了海南新記錄,成海南第一棵

2021-01-09 小i帶你旅遊

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來到「小i帶你旅遊」的景點推薦間,這裡有你不在意的或者不了解的景點特色等你閱讀,願你在文字與圖片構成的美景與知識海洋中遨遊。小夥伴們有去過海南省旅遊嗎?小夥伴們又是否去過海南省鸚哥嶺自然保護區旅遊呢?因為鸚哥嶺還保留著較為原始的模樣,因此在鸚哥嶺中,有這麼一種植物,刷新海南新記錄,成為海南第一例。

伯樂樹樹葉
伯樂樹風景

這種樹就是伯樂樹,伯樂樹分布於中國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區。而在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發現的伯樂樹,則是海南省第一例,也因為這一例刷新了海南新記錄,從此鸚哥嶺便開始有個海南省第一棵伯樂樹發現地之稱,甚至有專家特地為在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的伯樂樹而來,就想著一探究竟,為科學做貢獻。

伯樂樹果實
伯樂樹花朵

而伯樂樹雖然並沒有很好看,但卻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由此可見這伯樂樹可稀罕著呢,昔日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不讓人們殺戮,今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伯樂樹讓人保護。雖然伯樂樹僅僅只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但它的名字來源也很讓人好奇,伯樂樹還有個名字叫山桃樹,開出的花朵,人們就稱之為山桃花,開出的花遠遠看著,風景像極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看到的桃花,可兩種花差別甚大,結出的果子也不想同,小i更喜歡結出可以吃的果子的樹,因為有美景更要有美食。

伯樂樹果實
伯樂樹果實

小i喜歡安靜,寧願簡單,專注旅遊,喜歡旅遊,帶你旅遊。建議小夥伴們到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旅遊的時候,要格外注意一下,莫要一不小心傷害了這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和諧相處,才能讓這世界有一副和睦的世界圖。小夥伴們對伯樂樹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屏幕下方留言討論。

【旅遊小知識】

伯樂樹(拉丁學名: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落葉喬木,罌粟目,又名鍾萼木或山桃花,伯樂樹是中國特有樹種、國家一級保護樹種,被譽為「植物中的龍鳳」。它在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統發育和古地理、古氣候等方面都有重要科學價值,並被國家列為—級保護植物。

相關焦點

  • 海南鸚哥嶺12種動物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海南鸚哥嶺12種動物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中新社白沙8月27日電(記者 張茜翼)記者27日從海南鸚哥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迄今該保護區已有12種珍稀兩棲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 海南鸚哥嶺「盤家底兒」時隔15年啟動全面科考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海口3月12日消息時隔15年,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啟動新一輪的全面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其中第一輪鳥類科考已於日前結束。科研人員記錄到了一些重點監測的鳥類,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海南山鷓鴣,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白鷳、原雞、藍背八色鶇、山皇鳩,厚嘴綠鳩等。科考隊員們幾乎全天在野外工作。
  • 海南日報數字報-鸚哥嶺保護區發現兩個植物新種
    本報海口9月3日訊 (記者周曉夢)近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和香港嘉道理中國保育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植物分類學刊物《PHYTOTAXA》(在線版)上聯合撰文,描述了在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的兩個川苔草科植物新種
  • 海南日報數字報-鸚哥嶺經驗播灑四方
    今天上午,重慶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蘭雪蓮在電話裡告訴記者,重慶市近期舉辦的自然保護區管理與生態環境教育發展國際研討會,專門邀請了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社區宣教科科長王雲鵬,向國內外專家介紹經驗並參與制定縉雲山的《自然教育項目計劃書》,「鸚哥嶺是這次國內唯一受邀的省級自然保護區。」
  • 走進鸚哥嶺,夜探熱帶雨林中的「深夜食堂」
    日前,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來到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鸚哥嶺林區,在護林員符惠全的帶領下,走進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夜探熱帶雨林中的「深夜食堂」。  「噓,你們悄悄地,看這片葉子。」順著符惠全手電筒的光線看過去,這棵不起眼的植物葉片並沒有特別之處,定睛細看,這片葉子卻突然動了起來。
  • 鸚哥嶺自然保護區青年團隊:新發現12種珍稀兩棲動物
    南海網海口12月30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孫令正 實習生 顏賢惠)鸚哥嶺自然保護區位於我省中部山區,是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最完好的自然保護區,為海南兩大水系南渡江和昌化江的發源地,是海南陸地保護區的中心樞紐,是海南島的生態核心。鸚哥嶺省級自然保護區於2004年7月經省政府批准成立。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夜探「物種寶庫」鸚哥嶺 走進熱帶雨林...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8日消息(記者 譚琦)「噓,你們悄悄地,看這片葉子。」順著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林員符惠全手電筒的光線看過去,這棵不起眼的植物葉片並沒有特別之處,定睛一看,在密不透風的熱帶雨林裡,這片葉子突然動了起來。
  • 什麼叫「海南特有種」?看完刷新你的認知!
    今天(11月30日)海南日報海南周刊以10個版面的篇幅推出特別報導海南雨林特有種以下是版面圖和報導瓊島雨林生萬物海南特有種·長臂猿一棵樹,想怎麼長就怎麼長時機成熟,伸出後腿,再長出前腿,隨著尾巴的消失,完成變態發育的成蛙即將踏上又一個生活史的循環。這同樣昭示著在水裡的生活告一段落,等待鸚哥嶺樹蛙的是熱帶雨林中「險象環生」的陸地。這是兩棲動物個體發育周期中最特別的變態過程,變態既是一種新生適應,又反映了由水到陸主要器官系統的改變過程。
  • 這裡是海南|《秘境尋蹤》第十三集:密林蛇影
    秘境尋蹤攝製組供圖  海南鸚哥嶺保護區的夜晚,露水帶來的清涼讓這裡的「居民」活躍了起來,蛇穿梭在茂密的叢林裡,危機四伏。這裡是海南——《秘境尋蹤•雨林》第十三集,攝製團隊的鏡頭聚焦密林深處,記錄了過樹蛇、白環蛇、銀環蛇、竹葉青的生活。  剛剛過了蛇繁殖的季節,許多幼蛇開始在林間覓食。
  • 海南日報數字報-鸚哥嶺團隊榮獲生態英雄獎
    同時,還揭曉了三個生態英雄團體獎: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管理站青年團隊、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  據介紹,在歷時七個多月的尋找和發現過程中,各地各部門層層推薦,網友積極投票,專家認真評議,確定了30名入圍者,並對入圍候選人的感人事跡予以公示。最後,又經過組委會的進一步評議最終產生這些生態英雄。
  • 海南日報數字報-雨林「上新」
    索式桃花水母是桃花水母屬的一種,在國內外多處溫帶淡水中均有分布。「也許因為某些不確定的因素,附著於水底沙粒、水草或其他漂浮物上的水螅體,被風、鳥或其他某種動物帶入這口水井,並逐漸發育成了水母體。」在陳宏看來,桃花水母的生活史為水螅體與水母體世代交替而成,只有在水質極好的環境裡,保持「休眠」狀態的水螅體才會出芽,並無性繁殖成水母體,這也是它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的重要原因。
  • 光明日報:鸚哥嶺動物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重視
    報導提到,科學家們首次在海南發現了小姬蛙屬的德力小姬蛙、馬來稜皮樹蛙,並首次發現並命名了鸚哥嶺樹蛙3種新記錄種。  海南鸚哥嶺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2004年7月,位於海南島中南部,跨白沙、瓊中、五指山、樂東、昌江5市縣,面積50464公頃,為海南省陸地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 海南日報數字報-熱帶雨林的山地「土著」
    與之相對應的有尾目,已知總數不過前者的十分之一,在熬過無數次災難與生物大滅絕後,如今在海南更是僅存一科一屬一種,即海南疣螈。  作為來自海南中部山區的「原住民」,海南疣螈隸屬於兩棲綱有尾目蠑螈科疣螈屬,最初被認為是細痣疣螈的海南地理種群,又有專家的研究結果將其視為一個獨立種。  在一眾「醜親戚」的襯託下,海南疣螈勉強算得上是五官清秀。
  • 海南已連續5年發現新物種~
    周氏瞼虎最早被發現棲息於海南島中部地區一處海拔220-300米的典型喀斯特地貌區,四周環繞著溼潤的熱帶常 今天,海南物種界又有新發現了! 2017年2月,海南醫學院藥學院教授曾念開和鸚哥嶺科研監測科工作人員蔣帥在海南鸚哥嶺發現了這個新物種
  • 走進國家公園丨熱帶雨林 海南的自然珍藏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自保亭縣毛感鄉,北至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400餘平方公裡,
  • 海南·人物 | 青年導演宋珍琴韻安傑:航拍十年 告訴世界海南有多美
    點擊進入專題  過去一年,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順利開局,海南人與新海南人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為自由貿易港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即日起,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開設「海南·人物」專欄,講述海南人民的故事,講述海南人與新海南人對這片熱土的深深眷戀。
  • 鸚哥嶺識鳥人
    海南鸚哥嶺鳥類圖鑑》收錄了符建靈拍的照片。符建靈蹲在樹下觀察鳥兒。在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深處,樹葉婆娑間,不時傳來幾聲清脆又悅耳的鳥兒鳴叫聲,可當你循聲覓去,鳥兒似乎又沒了蹤影,但「處處聞啼鳥」的意境,恰能給這片熱帶雨林增添更多的神秘感。「不用看鳥兒長啥樣,光是聽鳴叫聲,我至少能辨別得出七八十種鳥兒。」
  • 物種保護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發現19個新物種
    索式桃花水母是桃花水母屬的一種,在國內外多處溫帶淡水中均有分布。「也許因為某些不確定的因素,附著於水底沙粒、水草或其他漂浮物上的水螅體,被風、鳥或其他某種動物帶入這口水井,並逐漸發育成了水母體。」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至今,短短一年多時間便有9個植物新種、5個動物新種、5個大型真菌新種被發現,意味著約佔海南島1/7陸域面積的這片土地,仍然藏著太多未知的秘密。 與新物種的相遇,是一份未知的驚喜。而守護的「老朋友」日益繁衍壯大,則是雨林生物欣欣向榮的基石。
  • 大自然巡禮 | 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海南...
    其中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葫蘆蘇鐵、坡壘、海南粗榧3種,屬於國家二級保護的有蕉木、油丹、海南風吹楠、蝴蝶樹、金毛狗、水蕨、蘇鐵蕨、海南梧桐、蝴蝶樹、山銅材、半楓荷、華南栲、海南紫荊木、駝峰藤、海南石梓、鉤葉藤、藥用野生稻17種。有菌類17目38科335種。
  • 這裡是海南|《秘境尋蹤雨林》第十集:海南瞼虎
    《這裡是海南》是新海南客戶端上線後全新推出的一檔短視頻欄目,旨在打造海南首個反映海南生態、人文地理的微紀錄片欄目,通過挖掘海南的人文地理,記錄海南的生態自然資源,用適合在移動端傳播的微紀錄片形式,向世界展示海南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