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哥嶺識鳥人

2021-01-19 金臺資訊

符建靈在用望遠鏡觀察鳥兒。

海南鸚哥嶺鳥類圖鑑》收錄了符建靈拍的照片。

符建靈蹲在樹下觀察鳥兒。

在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深處,樹葉婆娑間,不時傳來幾聲清脆又悅耳的鳥兒鳴叫聲,可當你循聲覓去,鳥兒似乎又沒了蹤影,但「處處聞啼鳥」的意境,恰能給這片熱帶雨林增添更多的神秘感。

「不用看鳥兒長啥樣,光是聽鳴叫聲,我至少能辨別得出七八十種鳥兒。」每每從葉叢中傳來鳥兒的鳴叫聲時,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南開分站的護林員符建靈總能如數家珍,有時他會吹著口哨模仿「回應」幾聲;有時,他又突然蹲下或趴著不動,掏出望遠鏡尋找著,按下錄音筆的錄音鍵,那準是又遇到珍稀鳥兒在鳴叫歌唱了。

紮根深山

巡護鳥兒樂園

一株株參天古樹,撐起了成片的林蔭,藤蔓蜿蜒糾纏著粗壯的樹幹攀附生長,不時傳出一連串清脆的鳥鳴聲,又或是灌木叢裡發出幾聲急促的異響,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熱帶雨林的深邃與神秘總能引人入勝。

7月初的一天,一大早,記者跟隨著符建靈從白沙南開鄉什才村區域走向雨林深處,幾裡路過後,樹梢上、灌木叢旁,不時傳來「咯咯」「咕咕」「唧唧啾啾」的鳥兒鳴叫聲。一開始,只有一隻鳥兒在歡快地獨鳴,不一會兒,就喚來了三五隻同伴,甚至是群鳥一起和鳴歌唱,像是奏響了一曲悅耳的樂曲,伴著山澗泉水叮咚聲蕩漾開去,雨林靜謐的早晨被喚醒了。

「別看我錄下了好幾百段鳥兒鳴叫聲,可它們太機靈了,有些鳥兒的模樣至今我都沒看清呢。」1986年出生的符建靈是白沙南開鄉人,大專畢業後,他曾輾轉於海口、三亞等地務工,直至2013年返鄉當上了護林員,自此紮根深山。一個機緣巧合,他跟隨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在鸚哥嶺開展為期一周的鳥類調查,自此,就迷上了熱帶雨林裡的這些「小精靈。」

鸚哥嶺自然保護區面積較大、垂直落差大以及森林質量較好,又得益於歷次科考所積累的數據,以及對科研監測的有效管理,使得鸚哥嶺的鳥類記錄數據不斷刷新。

2019年出版的《海南鸚哥嶺鳥類圖鑑》一書記載,在鸚哥嶺地區已記錄到的250種鳥類中,非雀形目鳥類97種,雀形目鳥類153種,其中,留鳥為146種,候鳥為104種。這些鳥兒,都是符建靈的錄音對象。

「處處聞啼鳥」

識別有訣竅

許多不同的鳥兒,長得卻很形似,鳴叫聲也較為近似,在枝葉搖曳間,想要看清鳥兒的「真容」非常難。為了探清鳴叫鳥兒的種類,更好地做好巡山護鳥工作,自2015年起,每每巡山時,符建靈就會帶上相機與錄音筆「捕捉」不同鳥兒的蹤跡以及鳴叫聲。

「你看,我這些年拍攝的珠頸斑鳩、銀胸絲冠鳥、黑短腳鵯、褐頂雀鶥、白額燕尾等鳥兒的圖片都刊登在科普書刊上了。」符建靈翻閱《海南鸚哥嶺鳥類圖鑑》一書介紹著,臉上滿是自豪的神情。符建靈說,現在他光是從鳥兒的鳴叫聲,就能準確識別七八十種鳥兒的種類。在他熟識的鳥兒裡,國家一級保護物種的海南山鷓鴣,叫聲雖略顯單調,但其鳴叫聲「ju-gu, ju-gu, ju-gu」可謂「名副其實」。此外,黃眉柳鶯「仔兒」鳴叫聲顯得細尖但清脆,而白額燕尾則善於發出響亮又薄尖的雙哨音,相比之下,山皇鳩的鳴叫聲就比較低渾。符建靈說起鳥鳴聲頭頭是道。

「只聞其聲,不見其蹤,這也是聽聲辨鳥的樂趣吧。」符建靈再舉例說,同屬於鵑形目杜鵑科,四聲杜鵑、中杜鵑、大杜鵑,這三種鳥兒長相十分神似,但聲音是區別它們的最好方法,當你聽到一串「咕、咕、咕、咕」的四聲連叫時,那就是四聲杜鵑在歡迎你了;而中杜鵑發出的「咕咕咕」鳴叫聲有點低緩,有時給人一種催眠的感覺;大杜鵑很多時候發出兩個音節的「布穀」鳴叫聲,顯得有點單調但不失粗狂。

「鳥兒中,還有一些很優秀的模仿唱將呢,機靈得很!」符建靈笑呵呵地介紹,紅喉歌鴝在繁殖期的鳴叫聲多韻而婉轉,且還能模仿不同小昆蟲的鳴叫聲,而棕背伯勞也不甘示弱,雖說平時它一般只會發出類似『zhiga-zhiga-zhiga-zhiga』重複的哨音聲調,不過,它善於模仿紅嘴相思鳥、黃鸝等其他鳥類的鳴叫聲,且聲音婉轉悠揚,其「迷惑性」可不小。符建靈說,即便是同種鳥兒,在覓食、求偶、呼救、受驚嚇時發出的鳴叫聲,也不盡相同。

聽鳥兒歌唱

錄下珍貴音頻

拍攝鳥兒不易,記錄下鳥兒的鳴叫聲更是需要耐心與細心。有時,為了錄下一段沒有雜音的鳥兒鳴叫聲,符建靈可以一動不動地趴在灌木叢裡或樹根底下,好幾次還遭遇了險況。

有一次,符建靈巡山至海拔大約400米時,靜謐的山林間突然傳來了一連串紅翅鶥的鳴叫聲,他驚喜得趴在隱蔽的灌木叢旁,掏出望遠鏡循聲四處搜尋,但只能隱約見到三五隻鳥兒在樹梢上跳動的蹤影。不時有風吹過,枝葉搖曳間發出的聲響,混淆著鳥兒鳴叫聲,無可奈何的他就這麼一動不動地趴著,約莫20多分鐘後,風停的瞬間,他終於抓住機會錄下了一段30秒的鳥兒鳴叫音頻。正當他準備收工時,才發現一條竹葉青毒蛇不知何時已盤曲在他腳跟旁,險些一腳踩到。還有一回,為了錄下海南山鷓鴣的鳴叫聲,他差點就撞上了一個籃球般大小的馬蜂窩。

「鳥兒在鳴叫,就像是在歌唱!」這些年來,符建靈也記不清自己曾經錄下多少鳥兒的鳴叫聲了,但經過篩選後,現今他保留著40餘種鳥兒鳴叫聲的錄音。在符建靈看來,在略顯枯燥的巡山工作中,用心尋覓與聆聽不同鳥兒悅耳的鳴叫聲,然後再請教保護區的鳥類保護專家辨別,既增長了學問,也能給這份工作增添不一樣的樂趣與活力。年近五旬的陳政清自從加入護林員隊伍後,從砍林變為護林,從獵鳥變為護鳥,他與符建靈也成為觀鳥、聽聲辨鳥的知己。「在搜集、甄別鸚哥嶺鳥兒種類方面,符建靈為咱們保護站做了不少工作,我們也非常支持他這個愛好。」南開分站站長符燕明認為,巡護山林,就是要在不人為幹擾物種棲居的前提下,想方設法去了解生態環境更詳實的信息,以便今後更好地做好科考、科普工作。

據《海南鸚哥嶺鳥類圖鑑》一書介紹,位於鸚哥嶺片區的鳥兒不僅品種多,且不乏珍稀品種,目前已有51種鳥類被列入不同鳥類保護或紅色名錄,佔海南受保護鳥類的61.45%,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為40種,一級保護的物種有海南山鷓鴣和海南孔雀雉,二級有38種,包括各類綠鳩、皇鳩和猛禽等。

符建靈盼著,「人來鳥不驚」的意境,能讓更多的人關注與呵護鸚哥嶺這片熱帶雨林。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鸚哥嶺動物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重視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海南鸚哥嶺陸續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的12種兩棲動物,其中4種為瀕危種,即海南疣螈、鱗皮小蟾、海南湍蛙和眼斑水樹蛙;8種為易危種,即海南擬髭蟾、小湍蛙、鸚哥嶺樹蛙等。  報導中稱,鸚哥嶺地區至今共記錄到的兩棲動物佔海南兩棲動物總物種數的88.6%;海南特有種共13種,鸚哥嶺已經記錄到其中的11種,即海南疣螈、海南擬髭蟾、鱗皮小蟾、海南水樹蛙及鸚哥嶺樹蛙等。
  • 海南日報數字報-鸚哥嶺經驗播灑四方
    負責主管全省林業保護區工作的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局局長方林介紹說,隨著鸚哥嶺青年團隊的名氣越來越大,除了邀請他們去做事跡報告的單位越來越多,各地林業系統邀請他們去做工作經驗推廣的也越來越多。鸚哥嶺在護林社區建設、護林員管理、保護區科研考察等方面的良好經驗,正在全省各保護區、林場和市縣林業系統逐步得到推廣,甚至有些省外保護區也開始學習借鑑鸚哥嶺的好做法。
  • 走進鸚哥嶺,夜探熱帶雨林中的「深夜食堂」
    鸚哥嶺綿延的山巒草木蒼翠,唯美壯觀。  日前,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來到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鸚哥嶺林區,在護林員符惠全的帶領下,走進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夜探熱帶雨林中的「深夜食堂」。  「噓,你們悄悄地,看這片葉子。」順著符惠全手電筒的光線看過去,這棵不起眼的植物葉片並沒有特別之處,定睛細看,這片葉子卻突然動了起來。
  • 海南日報數字報-鸚哥嶺「自然大課堂」開課啦
    今天,在鸚哥嶺國家自然保護區山腳下的一片林子裡,10多個孩子正圍著一株益智邊觀察,邊聽隨行老師和護林員的講解。近年來,鸚哥嶺國家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鸚哥嶺保護區)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學校、當地社區共同打造特色自然生態教育課程,把自然當做大課堂,引導青少年到自然中探索體驗,培育、傳播生態文明觀念。
  • 我用72小時,穿越了整個鸚哥嶺
    《青春,在行動》第五集《穿越鸚哥嶺》已悄然開啟▼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生物物種的天然寶庫,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連片熱帶雨林。青春在行動第五站,行動派們很早便來到了這裡。面對接下來72小時的未知旅程,行動派充滿著擔憂。已是身經百戰的他們,沒過多久,便被顛簸崎嶇的山路來了一個下馬威。
  • 海南鸚哥嶺12種動物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海南鸚哥嶺12種動物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中新社白沙8月27日電(記者 張茜翼)記者27日從海南鸚哥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迄今該保護區已有12種珍稀兩棲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 海南日報數字報-鸚哥嶺保護區發現兩個植物新種
    本報海口9月3日訊 (記者周曉夢)近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和香港嘉道理中國保育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植物分類學刊物《PHYTOTAXA》(在線版)上聯合撰文,描述了在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的兩個川苔草科植物新種
  • 海南鸚哥嶺「盤家底兒」時隔15年啟動全面科考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海口3月12日消息時隔15年,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啟動新一輪的全面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其中第一輪鳥類科考已於日前結束。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供圖海口畓榃(音:多潭)溼地研究所組織10位專家及保護區10位業務骨幹共同組成鸚哥嶺鳥類調查隊,第一輪調查於2020年3月2日開始,3月9日結束,此次為冬季鳥類調查,5月上旬將開展繁殖鳥類調查。隊員們正在觀察、記錄鳥類。
  • 鸚哥嶺自然保護區青年團隊:新發現12種珍稀兩棲動物
    南海網海口12月30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孫令正 實習生 顏賢惠)鸚哥嶺自然保護區位於我省中部山區,是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最完好的自然保護區,為海南兩大水系南渡江和昌化江的發源地,是海南陸地保護區的中心樞紐,是海南島的生態核心。鸚哥嶺省級自然保護區於2004年7月經省政府批准成立。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夜探「物種寶庫」鸚哥嶺 走進熱帶雨林...
    順著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林員符惠全手電筒的光線看過去,這棵不起眼的植物葉片並沒有特別之處,定睛一看,在密不透風的熱帶雨林裡,這片葉子突然動了起來。「這是葉,它全身上下都擬態了樹葉而特化,是雨林中的『偽裝大師』。」聽著符惠全的解釋,仔細觀察這隻葉子蟲,它身體的邊緣還會模擬出樹葉壞死的病斑及傷痕,讓人一時難以分辨它和葉子的不同。
  • 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有種樹,刷新了海南新記錄,成海南第一棵
    伯樂樹樹葉而在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發現的伯樂樹,則是海南省第一例,也因為這一例刷新了海南新記錄,從此鸚哥嶺便開始有個海南省第一棵伯樂樹發現地之稱,甚至有專家特地為在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的伯樂樹而來,就想著一探究竟,為科學做貢獻。
  • 【識鳥種】浙江常見柳鶯(四) 黃眉柳鶯
    相似種:黃腰柳鶯。區別在於總體羽色不及黃腰柳鶯鮮豔,眉紋前段有別於黃腰柳鶯的檸檬黃,無明顯的頂冠紋。
  • 海南日報數字報-鸚哥嶺團隊榮獲生態英雄獎
    同時,還揭曉了三個生態英雄團體獎: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管理站青年團隊、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  據介紹,在歷時七個多月的尋找和發現過程中,各地各部門層層推薦,網友積極投票,專家認真評議,確定了30名入圍者,並對入圍候選人的感人事跡予以公示。最後,又經過組委會的進一步評議最終產生這些生態英雄。
  • 「在最美自貿港 尋找最美護林員」之二|鸚哥嶺符建靈:能聽出百餘種...
    鸚哥嶺的鳥兒太漂亮了!這是符建靈沉迷鳥類觀察的直接原因,他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鸚哥嶺分局南開分站護林員。工作8年來,他已修煉到高階段位:不用看鳥兒長啥樣,光聽鳴叫就能準確識別出八十餘種鳥兒。在熱帶雨林間行走,符建靈「聽力」超群:能聽出覓食、求偶、呼救、驚嚇等不同情境下的鳥鳴聲,還能分辨出被模仿的「冒牌」鳥鳴聲。
  • 「在最美自貿港 尋找最美護林員」之二 | 鸚哥嶺符建靈:能聽出百餘...
    鸚哥嶺的鳥兒太漂亮了!這是符建靈沉迷鳥類觀察的直接原因,他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鸚哥嶺分局南開分站護林員。工作8年來,他已修煉到高階段位:不用看鳥兒長啥樣,光聽鳴叫就能準確識別出八十餘種鳥兒。  在熱帶雨林間行走,符建靈「聽力」超群:能聽出覓食、求偶、呼救、驚嚇等不同情境下的鳥鳴聲,還能分辨出被模仿的「冒牌」鳥鳴聲。
  • 一不高興就拆鳥窩:鳥不拉屎的悖論正是鳥人們的無恥
    「鳥不拉屎」的悖論也正是「鳥人們」的無恥之處。既希望所居之地與所處之境是個有青草流水綠樹成蔭蟲鳥齊鳴的生態地,又不希望被蚊蟲叮咬鳥屎落頭。所以,這個世界上的自欺欺人的「鳥人」就多了起來,說到底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為了一己之私利,甚至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動用手裡的資源和權勢來隨心所欲。
  • [NBA]奧拉迪波不畏恐怖鳥人 反身拉杆驚豔全場
    NBA常規賽熱火主場迎戰魔術,奧拉迪波不畏恐怖鳥人,強行突破到籃下反身拉杆上籃驚豔全場。 NBA常規賽熱火主場迎戰魔術,奧拉迪波不畏恐怖鳥人,強行突破到籃下反身拉杆上籃驚豔全場。
  • 威尼斯開幕片《鳥人》曝光新海報 手繪極簡風格
    1905電影網訊 雖然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沒有任何收穫,但是阿加多·岡薩雷斯·伊納裡多的《鳥人》卻收穫了媒體的一致好評,並且也成為了今年頒獎季的種子選手。日前,該片又發布了一組新的海報。這組海報以手繪、極簡主義風格為特徵,表現了「鳥人」這個角色站在各個不同的建築物上的情形,風格簡約,配色冷清。
  • 鳥人大賽在溫州泰順上演 蜘蛛俠、黑豹都在「水上飛」
    浙江在線10月28日訊 看的,是很潮的COSPLAY「鳥人」飛行大賽;吃的,是原汁原味剛從飛雲湖裡捕上來的魚……這個周末,溫州泰順百丈時尚體育小鎮辦了一場熱氣騰騰的時尚運動大會。  600人的鎮中心來了5000多人  這個周末的百丈熱鬧非凡,這兩天一下子湧入了5000多人。
  • 第87屆奧斯卡提名《鳥人》領跑卷福爭影帝
    由岡薩雷斯執導、麥可·基頓主演的《鳥人》斬獲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主角、最佳男、女配角在內的9項提名領跑,勢頭強勁。由韋斯·安德森執導的文藝青年的香餑餑《布達佩斯大飯店》同樣獲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在內的9項提名,不過在表演類獎項上,《布達佩斯大飯店》並無斬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