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雞湯丨「大腦結構決定女生學不好數理化」,這樣的偽科學為什麼...

2020-12-01 搜狐網

儘管越來越多的臨床試驗表明,人類大腦結構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但是「女性的生理構造決定她學不好理工科」,依然是社會中隨處可見的聲音。

這樣的偽科學為什麼可怕,不僅是因為它「有理有據」地否定了女生的能力,更是因為它讓女生在學不好功課時,找到了打退堂鼓的藉口。

波伏娃說,女人的不幸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

不想別人否定你,首先別輕易否定自己。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社會學了沒」

(ID:socialor)

61名院士3名女性,是什麼在阻擋女性走上科研道路?

2017年11月28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兩年一度的中科院院士增選結果:2017年共產生中科院院士61人,其中女性3人。

這個61分之3的巨大性別差異似乎並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畢竟「女生很難在科研中做出成績」,「女生閱讀面沒有男生廣泛」還有「女生在數理化方面畢竟不如男生」這樣的言論目前還不能被大家拿到臺面兒上來大大方方地批判。

但是作為一名心直口快的社科研究者,我還是想和大家說說對於3/61這個數字的思考。

藍色大腦?粉色大腦?

首先,咱們先看一條新聞。2017年8月,James Damore,一名Google的工程師小哥在網上發帖稱女性的生理構造決定了她們無法像男人一樣勝任技術類工作。

幾天後,小哥因為這個帖子被Google解僱。在被解僱之後,小哥依然堅持公司裡的大多數男性職員都有著和自己相同的想法,他堅稱自己是政治正確的受害者,自己的言論自由受到了深深的傷害。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哈佛大學的精神大腦與行為跨學科項目(Harvard’s Mind BrainBehavior Interfaculty Initiative)主任Elizabeth Spelke明確指出,男性與女性在嬰兒時期對待人與物的反應是完全一致的。

更多神經學專家也表明,兒童時期的大腦基本沒有性別上的差異,除了男孩的大腦體積稍微比女孩大一些,而女孩的大腦生長結束的比男孩要早一些。但是,這些差異都與學習能力無關

而科學家們目前也沒有發現男孩與女孩的大腦在青春期存在任何差異。

芝加哥醫學院的Lise Eliot教授在《粉色大腦,藍色大腦》Pink Brain, BlueBrain)一書中對一千多名男性與女性的大腦與行為進行了研究分析,她指出目前並沒有可靠的證據可以證明人類大腦結構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

因此,男生比女生更擅長數理化的言論是絕對的偽科學。也就是說,在新增的61名中科院院士中僅有3名女性並不是因為女性在自然科學研究方面存在著生理上的缺陷。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男性與女性的大腦沒有體現出在學科與認知方面的差異,但是為什麼從事理工技術類職業的男性依然遠遠多於女性呢?

而即使在傳統觀念裡被視為女性更擅長的事情上,比如做飯,很多人依然認定可以做出成績的男性更多呢?就像總有人說,女人天天做飯,但真正的「大廚」還得是男人。

難道真的是即使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樣學好數理化,但依然無法取得重要的科研成績嗎?

個人與社會認知

女性事業規劃的影響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專家們對女性的事業追求與規劃做出了多方面的探究。教育學心理學家JacquelynneEccles指出,一個人的個人身份認知和社會身份認知共同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模式。

個人身份認知指的是對於那些讓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變得與眾不同的特性的認識。而社會身份認知則是那些讓我們與社會群體緊密相連,並被大家認為優秀的特質,比如作為一名女性,「應該擁有的」女性特徵與氣質。

Jacquelynne Eccles進一步提出,人們在給自己制定目標以及對自己的事業進行規劃的時候,會對自己的能力以及成功預期值進行評估。而評估的主要依據就是把自己與在同一領域裡的其他人進行對比,以及對在追求成功過程中所需要付出的代價進行預估。

除此之外,人們還會考慮,獲得此類事業上的成功,會對我們的個人以及社會身份認同產生什麼影響。也就是說,當女性生活在一個女人拼事業並不能被大多數人所認同的社會,會更積極主動地選擇「賢內助」和母親的角色。

因為她們知道如果成為一名「女強人」,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而成為「女強人」所需要付出的代價與犧牲也是自己不能承受的。

簡單來說就是,女性的在事業上的選擇與決定通常被社會文化定義的女性角色與期望所主導。這樣的例子生活中有很多,比如「我選擇教師這個職業是因為大家都覺得女孩子當老師好,穩定又能顧家」,或者「我不想讀博士因為女博士不好找對象」。

正是因為這些潛移默化的性別角色,女性更傾向於選擇她們「被認為」擅長或適合的職場領域。而女性對於自己的職業規劃以及目標的制定,也深受社會對女性的期待以及衡量標準的影響。

父母,老師,以及同齡人都在無時無刻地透露出「你擅長什麼」「你適合做什麼」以及「你做到什麼程度就很好」的信息。然而可悲的是,這些信息大都建立在刻板印象而非個人能力之上。

舉個例子,心理學家們針對韓國女性的職業追求以及目標規划進行了研究。韓國官方數據顯示,在2013年,韓國女性就業率首次以20%的比率超過男性就業率。

而女性在非傳統女性行業的就業人數,以及女性擔任高層職務的數量也有所提升。然而,年齡在三十歲及以上的女性就業率明顯減小。

心理學家們指出,韓國女性的平均結婚年齡在30歲左右,而來自家庭的壓力是韓國女性犧牲個人職業追求的主要原因。類似的研究也發現,與美國和以色列女性相比,韓國女性在職場上獲得的來自僱主與配偶的支持也相對更少。然而,韓國女性的情況絕非個例。

3/61100/144

今年11月由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共有144個國家參與評估,其中位列前五名的國家包括冰島,挪威,芬蘭,瑞典,還有因女性參政表現突出而位居第四的盧安達。

這項報告包含了四項評估指標:經濟地位,教育程度,政治賦權,以及健康生存。報告通過調查與統計,針對這四項指標的性別差距做出綜合評估。

在這項報告中,上文中提到的韓國位列第118位。而中國排名第100位,僅在有限程度上超越位於第108位的印度。

在報告剛剛發布的時候,很多小夥伴叫嚷著我們怎麼可能只比印度排名靠前那麼一點點?!

畢竟關於印度強姦案,女性人口買賣,以及童婚的報導曾經鋪天蓋地。然而,這項報告比較的並不是我國女性與印度女性的生活水平與生存狀態,而是男性與女性,在獲得資源與機會選擇方面存在的差異。

也就是說,並不是女生在學術上難以做出成績,而是在報告排名第100名的國家裡,女性更難以選擇走上學術的道路。

一個女生選擇學術,會面臨獲得比男生更少的機會與認可,因為 「貌美如花」,「賢妻良母」還有「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等特質依然主導著社會對女性的定義。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女性在學術道路和事業發展上沒有出路,因為畢竟與社會身份認知共存的還有個人身份認知。

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強調女性獨立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數人對於「女性獨立」的認知僅僅停留在經濟獨立的層面。也就是說女性需要出門工作分擔一部分家庭經濟負擔,而與此同時,依然要扮演傳統女性的角色。

然而與經濟獨立相比,現代女性更需要的是精神獨立。在把人類按照性別區分之前,我們每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是作為「人」而存在的。而一個「人」的價值,能力,以及潛力,並不應該受到性別的制約。

正如Emma Watson所說:

「女權主義,並不是仇視男人,也不是招男人討厭」。

「女權主義,並不是仇視男人,也不是招男人討厭」。

當我們談論女權,平權,以及精神獨立的時候,倡導的是兩性可以獲得平等地機會與權利,而非鼓吹某一方的特權。

因此,無論男人還是女人,請你看到自己成長與發展的一切可能,並勇於面對與承擔相應的責任與付出。

希望有一天,我們不再討論「作為一個男人」或是「作為一個女人」,而只是「作為一個人」,看到真實的自己並且發光發亮。

- E N D -

「社會學了沒」公號簡介:社會有學問,一個有趣、專業、接地氣的泛社會興趣社區。讓你更好理解社會,探索自我

採 編 趙慧文 美 編陳 思

相關焦點

  • 女生為什麼學不好數理化?真相是長得太漂亮?
    看熱搜,張朝陽(不知是誰)說,女生學不好數理化是因為長得漂亮,老被人盯著看,心猿意馬,當然學不好。按照他這個論調,長得不好看的女生,沒有多少關注度,是可以學好數理化的。初二男生數理化會提升很快,而女生會落下一大截。女生普遍數理化不行,男生一般不錯。不說女生智力有問題,這些老師會歸結為女生在青春期,所以心思更多在情愛裡,不認真讀書了。對於女生學不好數理化好像都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了,可是就我所見,並非如此。從生理心理角度來說,女孩子性發展早於男生,六年級左右開始,全班普遍女生高於男生。
  • 誰說女生學不好數理化,高考女狀元哪來的?女生的特長你知道不?
    最近大咖張朝陽說:「女孩一般都學不好數理化,其實不是腦子不夠用,不是不聰明,是因為老被人看」。這個話題很有趣,很快就上了熱搜。女生真的不適合學理科嗎?有的專家站出來了,說人有2個大腦,左半腦管抽象思維,右半腦管形象思維,男生左半腦發達,數理化好,女生右半腦發達,語言類好。說了半天,是上帝造人時就是這樣安排的,女生天生學不好數理化。我的家鄉是河南南陽的,近年來的高考狀元卻多是女生。
  • 為什麼很多女孩學不好數理化,特別是高中階段?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這兩天,關於女孩在高中階段學不好數理化的話題再一次掀起了網友的熱議。起因是搜狐CEO張朝陽在直播中與網友互動時發表的一段言論,他談到:「長得好看的女孩老被人看,覺得跟別人的眼神交流比紙面的數學公式更有趣,所以老師講的話就聽不進去,最後公式就不會」。
  • 女生數理化不如男?Nature子刊一周連發兩篇研究,我被相反的結果整...
    甚至還有過煞有介事的腦結構依據——男女腦迴路有別,女生學數理化等重邏輯學科,對比男生沒有優勢。  所以性別對於學數理化這件事,到底有沒有影響?  不少科學家還真的就這個問題展開了研究,甚至,他們的成果還成為了微博熱門話題。
  • 別抱怨女生「作」,那是女性大腦決定的,「作一作」有益身心健康
    男生有時無法理解,為什么女生腦子裡在想什麼呀?怎麼那麼會胡思亂想?怎麼那麼多煩惱?怎麼那麼多愁善感呢?啊呀,中午吃多會不會胖呀? 啊呀,穿這身衣服顏色會不會太素呀? 啊呀,太陽好大會不會被曬黑呀?你到底愛不愛我啊?等等等等。
  • 為什麼很多女生都學不會物理?難道多數女生只適合學文科麼?
    有不少家長問我,「為什麼我的女兒學習物理總是很吃力?」,「我的女兒學習物理非常努力,用在物理上的時間非常多,為什麼還學不會? 」「是不是女孩就只適合學習文科?」……作為一線物理教師,我很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從這麼多年的中學物理教學經驗來看,在相同努力程度的情況下確實存在不少女生學習物理比男生更吃力的現象!客觀的來說有以下三個原因:1.先天因素之一:女生更擅長記憶和形象思維!想像力豐富,感情細膩,對文科有天然優勢。男生擅長理解和抽象邏輯思維!對理科有天然優勢。
  • 終於有理由解釋為什麼學不好英語了
    文章來源:英語原創版作者:Aflodisces其實,這篇文章想要說明的觀點是:與兒童相比,為什麼成年人學英語那麼難?他們認為:兒童的語言習得能力與大腦的發育有關,語言習得的最佳年齡是在10歲以內,這期間,大腦可塑性強,但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年歲的增長,可塑性逐漸消失,這是大腦左半球語言功能偏側化所造成的結果。
  • 女生的數理化天生就差嗎?2名頂尖的華人女科學家用實力回擊質疑
    就像中國很多網友認為的一樣,高中分文理科,文科班女生多男生多,因為女性天生數理化就不如男人。之所以女生學文科多,主要是在社會的影響下,更多的自我暗示,最後選擇了文科,而現實女生數理化真的差嗎?中科大少年班的莊小威,作為女生曾經拿到四大力學滿分,而且34歲獲得哈佛大學物理、化學雙學科正教授,並且拓展學科,在哈佛大學擁有了自己命名的單分子生物物理實驗室!
  • 北大男女生比例6:4,清華是2:1,到了高中,男女生差距在哪裡?
    我也曾經對這個現象進行過調查,因為我們學校高一學生男女生比例基本上是相同的,而且分班時是平行分班,不僅成績平均,而且性別也是分開的,比如前10名,有5名男生,5名女生,後10名也基本上是這樣,這給我的研究,提供了一些一手的數據。
  • 不建議女生學的4個專業,學姐含淚坦言:收入低就業前景也不好!
    現在不僅男生怕入錯行,女生也怕入錯行,所以作為一名女生,選擇專業時一定要深思熟慮,最好了解專業未來的就業情況再做決定。學姐含淚坦言,這3個大學專業,不建議女生學,為什麼呢?機械工程如果女生選擇了機械工程專業,說明她對機械真的很感興趣。一般學機械的女生非常少,單單聽到專業名字就被大家認為「枯燥無味」。
  •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偽科學?
    近日,gizmodo網站的Giz Asks欄目邀請了幾位心理學家和歷史學家,對人們為何相信偽科學的問題做出了解答。羅伯特·邁克杜格爾(Robert MacDougall),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歷史學助理教授,主要研究19世紀美洲的科學和偽科學歷史認為我們會因為事情的真假而選擇信與不信,這樣的想法有點可愛。
  • 男生英語普遍不如女生,因此被擋在好大學門外?是這樣嗎
    有一種說法,在同學們中間長期流傳著:從初中進入高中後,男生的英語普遍不如女生,要不是數理化拉分,恐怕很難進重點大學。而且,也有不少男生,就因為英語成績落後,因此被擋在了好大學之外,是這樣嗎?這種說法可信嗎?
  • 數理化卷面成績十分優秀,卻很少能成為頂尖的科學家,為什麼?
    為什麼會形成這樣尷尬的局面呢?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我國的教育注重培養孩子分析問題的能力,而非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們對於知識的學習局限在課本中,很少走進生活,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習慣於採用題海戰術,讓孩子們能夠熟練地掌握各種知識點。長期讓孩子停留在認識層面,實際的解決問題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並不強。
  • 很努力卻仍學不好?大腦訓練專家告訴你,拼命學不如學會如何學
    為什麼那些受試者可以突破人腦的極限呢?是他們天賦異稟嗎?答案是否定的,他們只是普通的受試者。之所以這些成為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大腦被激發了活力,他們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我們以為人類的大腦有很大一部分尚未開發,也經常給自己設限,覺得很多事情是自己無法完成的。
  • 為什麼數學物理很好的學生不喜歡學英語,似乎他們怎麼努力也學不好...
    初中時數理化都是可以考接近滿分的。弱項就是語文和英語。也是在與語文和英語的搏鬥中敗下陣來。這是一生都無法忘記的痛,也是永遠的話題。 沒學語法之前都能學得好好的,學了語法之後,就不太會做題了。總是想套那個語法格式。隨著那些語法的增多,記憶出現混亂,做題就開始瞎寫答案。
  • 為什么女生喜歡洗澡時喜歡站著排尿?到底對身體好不好呢?
    導語:因為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結構不盡相同,男性是站著排尿的,而一般女性是蹲著或者坐著排尿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屬於我們自己的一些獨特的小癖好。根據調查來看,有絕大部分的女性朋友在洗澡的時候會選擇在洗澡的同時站著排尿,這種站著排尿的習慣對我們的身體好還是不好呢?
  • 顱相學為什麼是偽科學?
    *譯者註:Cranioscopy是加爾創造的術語,是顱相學(phrenology)的前身,加爾對該項技術命名的初衷也是基於根據顱骨的外部解剖結構進而推斷大腦的功能定位這一觀點。弗朗茲·約瑟夫·加爾(1758~1828)/ Getty Image儘管這完全是偽科學
  • 「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這麼簡單,還學不好?
    朱根平淺淺說之98: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這麼簡單,還學不好?,內容非常簡單,就是一個組成,一個結構。但是我們的孩子卻還是學不好,學習起來仍然是非常非常吃力,甚至更多的依然是茫然不知所措。這還是我們高中生該有的學習樣子嗎?二、問題1,大氣圈是由什麼組成的?
  • 「努力也學不好」科目排名:第三名數學、第二名物理、第一名是這科
    高中階段,總有一些學科,學生怎麼努力也不會,不同的學生,這門學科可能不一樣,但是總體而言,這三門學科是普遍的」努力也學不好「的學科。第三名:數學如果讓學生進行一個投票,我想數學肯定會榜上有名!我有很多學生,高一成績不好,主要是因為物理的原因,於是選擇了文科,到最後,數學能考個很不錯的分數,但是物理卻始終學不好。數學和物理學不好,我覺著主要由三個原因:一個是不好的學習習慣,這個很難改;一個是不好的思維習慣,這個更難改;一個是智商,這個基本上無法改變。但是,對於多數學生而言,只要改變前兩個方面,數學和物理都不是事!
  • 樂學培優名師專訪|數理化「全職高手」的進階之路
    眾所周知,數學在樂學培優杭州分校是最強學科,數學強者在樂學培優隨處可見。但是數學優秀且同樣科學優秀的老師,卻不怎麼常見。今天我們採訪到的就是這樣一位數理化「全職高手」——錢宇昊。理科奇才,尤其喜歡在令人頭禿的科研之餘做高數習題集放鬆大腦。在校期間獲得過化學競賽二等獎、安徽省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三等獎、安徽省安慶市奧林匹克生物競賽三等獎、蘭州大學第六屆生物技能大賽高年級組二等獎等多種獎項。  錢宇昊老師告訴我們,他高中畢業於安徽的歷史名校浮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