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相學為什麼是偽科學?

2020-09-18 長安羽林郎

過去的一些信念在我們看來往往滑稽怪異,但是沒有觀點能比得上接下來要說的這一個。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從普通大眾到重要的文化人物和著名科學家,大家都持這個觀點。他們都堅信可以通過感受人們腦袋上的凸起去判斷一個人的人格特質。

這種稱作顱相學(該單詞的意思是「對心智的研究」)的「學說「曾風靡一時,從卡爾·馬克思到維多利亞女王都對此深信不疑。它還經常出現在小說中——在夏洛克·福爾摩斯的故事裡,莫裡亞蒂與福爾摩斯第一次會面時,曾對其發表了一番基於顱相學的輕蔑評論。

在那個時代,關於顱相學的流行書籍賣出了成千上萬冊,儘管這些在我們今天看來都是一派胡言。

顱相學的發明者:弗朗茲·約瑟夫·加爾

顱相學最初被稱作顱骨檢查術(cranioscopy),它是由維也納醫生弗朗茲·約瑟夫·加爾(Franz Joseph Gall)發明的。

*譯者註:Cranioscopy是加爾創造的術語,是顱相學(phrenology)的前身,加爾對該項技術命名的初衷也是基於根據顱骨的外部解剖結構進而推斷大腦的功能定位這一觀點。

在1790年代,加爾提議將一個人的性格劃分成諸多不同的心理官能,而每種心理官能是由大腦中特定的器官所產生的。

重要的是,加爾聲稱可以通過感受顱骨的形狀來探測這些器官的相對大小(他從未談及這個相當明顯的問題,即人的頭骨比任何其他地方都要更厚一些,並且由於其被皮膚和肌肉包裹住導致難以精確測量它的形狀)。

弗朗茲·約瑟夫·加爾(1758~1828)/ Getty Image

儘管這完全是偽科學,但是加爾理論基於的三個見解,仍然構成了我們理解大腦、心智和行為之間關聯的基礎。

首先,弗朗茲·加爾認為「大腦是負責所有感覺和自主運動的器官」。

其次,加爾假定大腦存在功能的定位,其中大腦的不同部分各自精確地負責思想和行為的不同方面。

最後,加爾解釋了人類和動物如何共享大部分的心理官能和基本的器官。在他提出的27種心理官能中,只有8個對人類來說是獨一無二的——例如智慧、詩意和其他類似的能力。

儘管動物和人類行為的關聯在有些時候是極其微弱的,加爾仍聲稱他的這種比較法促使他發現了「生物的定律」。例如他認為人的自豪感和山羊或者鳥兒喜歡生活在高處的癖好在某種程度上是一致的(加爾用來表示自豪感「 pride」 的單詞是「hauteur」,同時也有「高度」的意思)。

1815年,加爾跟和他一起研究顱相學的同事約翰尼·斯普爾茨海姆(Johann Spurzheim)意見不合。斯普爾茨海姆描述了八種額外的器官和心理官能,並介紹了一套不同的心理術語。在某個層面上,這種差別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實際上該觀點引起的爭論比想像的要深得多。

加爾爭辯說,這些心理官能是天生不變的,一旦表現過度,便有可能會引發濫交、爭鬥或者欺騙等不良行為。

而在斯普爾茨海姆看來,不道德或者犯罪行為則是經驗的結果,通過教育可以改變大腦器官的尺寸,進而改變個體的行為。

顱相學越來越受歡迎

斯普爾茨海姆更積極、更具有治療意義的顱相學在歐洲和美國引起了廣泛的注意。

顱相學學會開始在很多國家興起。在英國,這些協會的第一批成員都是一些專業人士和知識分子,但是這些團體很快便開始和當時工業城市發達的機械學院和文哲學會產生互動,由此顱相學真正迎來了大流行。

儘管或正是因為這個學說的流行,學者和醫生們沒有對顱相學完全放心。在《不列顛百科全書》中,醫生彼得·馬克·羅格特(Peter Mark Roget)對此不屑一顧,並將其稱為「他們分析了人類靈魂的33種特殊功能,好像形上學的迷宮」。

顱相的分布圖,顯示了大腦特定活動的可能區域。c1920 / Getty Images

他繼續駁斥了顱相學家關於「大腦的損傷會導致心理官能的變化」的觀點,並指出「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表明,大腦某個特定的部份不可或缺地支持著心智活動的持續運轉」。

私下裡,科學家們可能表達得更加直接:劍橋大學的地質學教授,亞當·塞奇威克教士(Reverend Adam Sedgwick)給他的同事查理斯·萊爾(Charles Lyell)的信中提到「顱相學是人們愚蠢和空談的產物」。

從1840年代後期開始,顱相學由於社會暴亂而開始衰落。倫敦顱相學學會於1846年解散。而在1848年席捲整個歐洲大陸的革命浪潮面前,許多法國的顱相學家關於專注改變個人的提議也顯得有心無力了。

神經科學之路

但是這並非顱相學的終點。它沒有作為一種流行的偽科學觀點(有點類似於我們今天的佔星術或水晶改變命運的胡話)而逐漸式微,如今前沿的腦科學揭示,顱相學的一個主要觀點很可能是正確的——那就是特定的功能定位於大腦的特定部位。

關於此最初的見解出現在法國,那裡的科學團體一致反對顱相學,認為大腦的所有活動是整個器官共同作用的結果,大腦以一種統一不可分割的方式發揮作用。

這種觀點源自於笛卡爾的哲學,而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於是在1860年代就被狠狠的動搖了。那時著名的法國外科醫生保羅·布洛卡(Paul Broca)對一批失語症病人的大腦進行了研究。

布洛卡出乎意料地發現,這些病人大腦發生病變的區域都包含了左側額葉。他引人注目地使用顱相學的術語宣布,他發現了「對應說話功能的大腦器官」。

現在大腦中這個能夠控制語言產生的區域被稱為布洛卡區(Broca&大腦看相看相骨相福爾摩斯最讓人反感的偽科學#

相關焦點

  • 歷史|「科學」與「偽科學」之間——從顱相學到大腦分區
    當時有很多人相信加爾的理論,選擇配偶的時候還要照著顱相學畫冊觀察一番,以免遇人不淑。加爾沒事兒就跑到監獄、育嬰堂和精神病院,接觸各類特異人士,認真地觀察、測量、觸摸他們的頭部,並留下數字記錄。他想研究富人和高官的頭顱有什麼地方具有特別之處,但是又缺少摸他們的頭的機會,就想方設法搜尋這類人的屍骨。
  • 根據顱相學,完美男子應該長啥樣?
    顱相學,簡單說就是看頭顱形狀確定人的心理與特質。
  • 顱相學的消亡及其後浪腦科學,大道輪迴(三)
    引言  顱相學被稱之為  「唯一真正的關於心靈的科學」  在19世紀初,顱相學便擁有了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龐大忠實粉絲。用今天的話說,顱相學是一個典型的現象級IP話題。
  • 新顱相學的誤導:犯罪人臉識別算法的「黑歷史」
    這些年來,隨著生物學、心理學和人工智慧的發展,相面術或顱相學也搭上了技術的快車,不時冒出來興風作浪。下面這篇aeon網站的文章中,來自波恩大學和劍橋大學的人工智慧哲學和倫理博士後研究員Catherine Stinson解讀了把人工智慧用於犯罪特徵研究的當代「新顱相學」到底有何危害。
  • 我們應該如何鑑別偽科學?
    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偽科學以一種使它們看起來可能的方式提出主張,但幾乎或者根本沒有經驗支持這些主張。現實中,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偽科學言論,至今還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筆相學、數字算命法和佔星術都是偽科學的例子
  • 教你辨別什麼是偽科學,科學理論的標準是什麼?
    什麼是偽科學?偽科學是一種假科學,它基於錯誤或不存在的科學證據提出索賠。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偽科學以一種使它們看似可能的方式提出主張,但對這些主張幾乎沒有經驗支持。圖形學,數字命理學和佔星學都是偽科學的例子。
  • 星相學是偽科學?可是真正學到精髓的人卻能才華橫溢自我修復
    星座之說被大夥認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最初的太陽星座,到深入後的星盤整讀,月亮、上升、水冥、金冥,以及合相、拱相、刑相等星盤學知識的全面認識,這才慢慢發現星相學並不單單只是某某星座與某某星座合適與不合適的說辭,雖說在一眾星座論「準」和「不準」 的看法後,還多了一層性格養成的導向,但依然有人會將其套上「迷信」、「偽科學」的外衣,似乎這門學問總有些玄乎,甚至帶有忽悠色彩
  •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偽科學?
    這就是為什麼總會出現一些似乎在維護非正義或不正常觀點的「牛市」,比如19世紀和20世紀初的種族主義偽科學,或者現在對氣候變化的否定。奴隸主,還有CEO們,都希望再次確認他們不是壞人。這也適用於那些相信良好科學的人。我親眼見證過一些科學理論;我發現飛機和青黴素特別有說服力。但是說實話:我之所以相信科學,也因為我認為自己是那種相信科學的人。
  •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偽科學?人類喜歡依賴心理捷徑
    這就是為什麼總會出現一些似乎在維護非正義或不正常觀點的「牛市」,比如19世紀和20世紀初的種族主義偽科學,或者現在對氣候變化的否定。奴隸主,還有CEO們,都希望再次確認他們不是壞人。這也適用於那些相信良好科學的人。我親眼見證過一些科學理論;我發現飛機和青黴素特別有說服力。但是說實話:我之所以相信科學,也因為我認為自己是那種相信科學的人。
  • 科研道路上遭遇不公、偽科學,我們改該怎麼辦
    也就是說,大量的偽科學,對科學的捏造,以及缺乏對最好的科學知識的尊重,是危險的。錯誤信息也一直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比如顱相學——一種認為頭的形狀可以預測智力的理論。但是在過去的十年裡,錯誤信息和偽科學似乎以一種新強度出現。它看起來就像一種正在傳播的疾病,有點像一種智力上的冠狀病毒。
  • 為什麼偽科學大行其道,揭穿偽科學的卻無人問津?
    科普經常遇到的一個怪現象,就是偽科學大行其道,揭穿偽科學的卻無人問津。《被禁止的科學》的副標題是「從遠古高科技到自由能源的神奇之旅」;《科學光環下的騙局》的副標題是「俄羅斯偽科學透視」。2、這兩本書的作者都想向普羅大眾傳遞真相。《被禁止的科學》說的是「被正統科學界蓄意隱瞞的超自然技術」;《科學光環下的騙局》想拆穿「俄羅斯的偽科學」。3、這兩本書都得到了國內出版社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