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小學初中成績好,到了高中成績就不行了?這是一個偽命題嗎?
很多人都從身邊的例子出發,對這種說法進行了駁斥,比如我鄰居家的女孩,成績一直年級第一,我孩子學校,前十名的學生全是女生等等,這種反駁似乎是有力的,但是往往局限於一個小群體裡。
我也曾經對這個現象進行過調查,因為我們學校高一學生男女生比例基本上是相同的,而且分班時是平行分班,不僅成績平均,而且性別也是分開的,比如前10名,有5名男生,5名女生,後10名也基本上是這樣,這給我的研究,提供了一些一手的數據。
高一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班級前10名的學生,都是6個男生,4個女生,期中考試時,班級前3名和第10名是女生,其他是男生;期末考試時,第2、3、9、10名學生是女生,其他是男生。
從名次變化看,進步最快的11名同學中,女生佔3個,男生佔8個,從宿舍整體情況看,男生4個宿舍,女生1個宿舍整體進步最快;而剩下的3個女生宿舍,整體成績下滑。
到了班級後10名,則只有2名男生,其他8名同學是女生,後10名的男生是倒數第9和倒數第10。
這是在高中的情況,如果到了大學,我們以中國最好的兩所大學為例,看看相關數據。根據2020年北大清華的最新數據,北京大學今年的新生,男女生比例為6:4,清華大學的男女生比例是2:1,兩個數據都和往年基本持平,男生數量高於女生。
而在清華姚班2020年擬錄取的31名學生中,僅有1名女生,讓這個問題又進一步擴大,因為這裡集中了全國同年齡段中最優秀的理科生。
女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是有明顯的優勢的,為什麼到了高中和大學,優勢就不明顯了呢?有人說:學霸不分性別,男女生都很厲害;但是學渣分性別,男生往往是假學渣,女生是真學渣。這種現象背後,真的是因為女生到了高中,智商就不行了嗎?
男人和女生的大腦構造確實有不同,這也決定了男女生擅長的內容是不一樣的,但是僅從高中階段,我覺著無法用智商來解釋,因為真正的學霸,女生的數理化確實也非常厲害,那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在我看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女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她們甚至連玩都不會玩!
說這句話,肯定又有人不願意了,誰說女孩沒有學習的興趣,那些成績好的女孩,都很喜歡學習。這沒有錯,但是這些孩子喜歡學習,實際上是喜歡學習給她們帶來的名次和表揚,從中獲得的這種成功感,而並非喜歡知識。你很少看到一個女孩,痴迷於數學或者物理理論或者實驗,而那些淘氣的男孩,則會把家裡的一些小家電給你拆毀。
一個對物理理論和實驗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生,和一個為了學好物理,考出一個好成績的學生相比,哪一個更有可能取得物理方面的成就?顯然是前一種。
但是,在我們周圍,很多學生,尤其是女生,都屬於後一種!他們太聽話,太乖巧了,他們很多時候是「活給別人看」的,他們需要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表揚和認可,因為他們就是乖乖女。但是,如果沒有對知識的濃厚興趣,怎麼能深入研究物理?一旦成績下滑了,不能給她們帶來成就感的時候,她們是否還會堅持?我想很多人是會放棄的,文科班幾乎很少見到男生,這裡的女生,不排除有學生對於文學和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更多的學生是因為理科學不了,才選擇了文科,而不是因為興趣,這是不爭的事實。有些女生,如果幾次成績都在下滑,就會壓力倍增,因為她覺著對不起家長和老師,於是有的學生為了給老師和家長留下好印象,往往處於一種「偽勤奮」狀態,而有的女生則可能因為壓力產生心理問題, 最後厭學、休學甚至退學。
那麼,她們為什麼初中能學好,高中就學不好了呢?
以物理為例,很多學生在初中都能考滿分,但是到了高中,物理依然無法跟上,其實初中物理對於高中物理可以說是「兩門學科,兩種學法」:初中物理注重現象,高中物理注重本質;初中物理是定性分析,高中物理是定量分析;初中物理是記憶為主,高中物理是理解為主;初中物理需要數學,高中物理依靠數學。
這一系列的變化,讓高中物理一下子變得更難了,那些初中物理通過死記硬背和刷題考滿分的學生,到了高中就不適應了,而不適應的原因就是他們不會思考,獨立思考,勤於思考,勤於總結,善於總結,這是很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而很多女生,往往是課堂上的「觀光客」,她們習慣了被人給答案,等別人給答案,對於問題的思考是不深入的,這就導致了他們很難學好。
過程決定結果,結果指導過程,站著高中或者大學的角度,再回頭看我們的教育,也許會發現一些問題,我們津津樂道的「乖乖女」,也許也正在摧毀一個孩子的創造力,這對於我們有哪些啟示:
第一,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沒有錯,但是錯在很多同學誤把成績當興趣,他們的興趣點很低,往往是因為某個老師的原因喜歡某個學科,而當換了一個老師後,他們就發現自己不喜歡這個學科了。
真正感興趣的事情,是可以激發孩子內驅力的,孩子學習也不會感到痛苦和辛苦了。在培養孩子興趣方面,很多家長其實都在「扼殺」孩子興趣。
比如,當孩子拿起書讀書的時候,家長可能會督促她去寫作業,有的家長則感覺到很高興,立馬給孩子說,好好讀書,讀完這本書,我獎勵你100塊錢,這樣「成功」的把孩子由「為知識和快樂」而讀書,變成了「為獲得金錢的獎勵」而讀書,摧毀了孩子的興趣。
這裡特別提醒一下,興趣要從小培養,小時候多給孩子看些物理、化學等理科方面的科普書籍,和孩子一起動手做一些簡單的實驗,可以很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我給孩子買了兩套理科科普書,從效果看還是很不錯的,一套是北大清華畢業生,人大附中名師李永樂寫給孩子的科普書,這10本「繪本」性質的書,彌補了幼兒和小學階段無理科科普書的空白,李永樂用其專業知識和詼諧幽默的語言,把深奧抽象的物理知識講解得非常清楚,再配上圖片,幫助孩子很好理解物理,有利於激發孩子學習物理的興趣。
另外一套就是俄國人寫的一套科普書,包含了物理、化學、數學、天文學等各個方面的知識,裡面的對話詼諧幽默,貼近生活,娓娓道來,很適合小學和初中的孩子讀。
第二,高中階段,如果孩子數理化落下怎麼辦?
在高中,數理化雖然難,但是卻非常重要,學習了理科,意味著可以有更多專業可以選擇,也意味著更容易上大學,因為高校在各省錄取了文理科人數大約是4:6,所以理科比文科的錄取分數更低。
沒有濃厚的興趣也可以學好,但是一旦因為落後打擊了信心,就很難學好了。我上一屆一個女生,高一數學跟不上,但是高考數學考了滿分,她最有興趣的是英語學科,高考英語140多分,所以選擇了外語專業。
在跟她的交談中,她有一點做得非常好,那就是不會也不能落下!高一數學不好,上課聽不懂,她就問老師,問班級一個數學成績好的男生,就這樣一直不好,但是也沒有落下。到了高三,經過三輪複習,做的題目多了,發現很多高一難以理解的知識,高三也懂了,站在高三的高度看高一的內容,其實還是很簡單的,但是高一卻感覺很難。她當時如果放棄了,就不會有後面的結果了。
而很多學生,卻礙於面子不好意思問老師,更不好意思問同學,有的學生則是因為性格的原因,遇到這種情況,除了鼓勵孩子多問,還可以給孩子購買一些質量高的網課,省錢又有效。
只要高一高二不落下,高三就有機會!作為家長,要多鼓勵孩子,當自己找不到突破口時,多和老師交流,很多話,在老師口裡說出來,就具有了權威性,另外,老師手裡有數據,也有經驗,懂得從哪個方面去開導和激勵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