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捆綁」特斯拉,可能不是個好策略

2020-10-18 Alter聊科技

特斯拉的「鯰魚效應」還未出現,反倒是資本市場上瘋狂和衝動的一幕,詮釋了中國汽車產業所存在的現實問題:當我們對於概念和風口越是追捧,越發揭示了我們對技術缺少敬畏之心的事實。



文|Alter


特斯拉這條「鯰魚」,雖未激活中國汽車行業供應鏈的「一池春水」,卻早已在資本市場捲起了層層漣漪。

中恆電氣在3月初收到了浙江證監局出具的警示函,原因直指投資者與中恆電氣的一條問答內容:「公司目前與特斯拉就目的地業務已展開合作,特斯拉可以來中恆大廈充電。」儘管中恆電氣與特斯拉並無實質性的合作,可披上「目的地業務」這層華麗而朦朧的外衣,悄然為自身貼上了「特斯拉概念股」的標籤。

只是這場略顯生硬的「碰瓷大戲」,最終收到了證監局的「黃牌警告」。

3月9日,另一家「特斯拉概念股」寧波華翔股價大跌 9.98%,隨後不少媒體轉發了方正證券的推薦評級:以往市場對華翔的認識是一個傳統汽車零部件公司,導致過去的估值比較低,得益於特斯拉的國產化加速,華翔的估值應該重塑。

相較於上海大眾、一汽豐田等主要客戶,寧波華翔在應對股價下滑的危機時,特斯拉居然是看起來最有力的一張牌。

無論是「剮蹭」特斯拉的中恆電氣,還是試圖「捆綁」特斯拉的寧波華翔,一系列和資本市場有關的實際動作和公關話術,無疑暴露了國內汽車供應鏈企業在面對特斯拉這個新寵兒時,曖昧的態度與近乎瘋狂的表現。

01

熟悉的資本故事

特斯拉在輿論上的發酵還要從三個月前說起,彼時國產特斯拉Model 3剛剛下線,擅長從產業鏈上下遊剖析利弊的評論者們,講出了一個熟悉的故事:

特斯拉對中國汽車產業鏈的價值,絕非是單純地炒作特斯拉國產化,而是特斯拉帶來的「鯰魚效應」可能讓汽車產業鏈從封閉變得開放,汽車零部企業下遊可能從「總成系統商」變成「車企」,進而出現過去十年中消費電子產業鏈一樣的機會。

這樣的觀點不無道理,傳統的汽車電子零組件的採購和定價,被博世、德爾福、大陸等總成系統商牢牢掌控,並對供應商採取了高度保守的進入政策。當汽車產業鏈進一步開放,留給中國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的,不僅僅是採購量的大幅增長,還有供應鏈的大變局,就像蘋果在消費電子行業所釋放的紅利。

將特斯拉比作汽車領域的蘋果,儼然滿足了國內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的胃口:特斯拉的垂直採購模式勢必會打破原有的汽車供應體系,迫使傳統車企跟進改造供應鏈,出現產業被重構的可能;何況也不缺少變局背後的造富神話,周群飛的藍思科技因為打入蘋果供應鏈而財富暴增,舜宇光學的股價在過去10年中漲了100倍,德賽電池被蘋果相中後拿下了國內手機巨頭的大量訂單……

稍微聰明一些的供應鏈企業掌門人,都不願錯過與特斯拉聯姻的機會,畢竟「蘋果的故事」可能會再次上演。

可現實似乎又不那麼樂觀。

暫且將特斯拉的供應鏈分為電池系統、動力系統、充電系統、自動駕駛、車身部件、電子系統六個部分,中國廠商目前主要集中在車身部件和電子系統兩個部分,比如為特斯拉提供後視鏡的寧波華翔、提供方向盤和氣囊的均勝電子、拿到座椅和保險槓等產品供貨權的華域汽車。

不管從規模還是技術上,中國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尚未觸碰到特斯拉產業鏈的核心,提供鋰電池組保護殼、微型變速箱的旭升股份,提供電池熱管理組件、空調零部件的三花智控算是為數不多的重要供應商,諸如電池系統、動力系統、自動駕駛模塊的核心供應商仍大多是外資企業。

有些諷刺的是,特斯拉的核心優勢在於電機、電控和電池,內飾、變速箱等並非是行業中的標杆,甚至連「中等生」都算不上。以蘋果對供應鏈的嚴格標準來解釋特斯拉對汽車行業的重塑,目前還有些說不通。

當然,按照特斯拉上海工廠的計劃,2020年7月份本地化零部件的佔比將達到70%,國內的零部件生產企業不乏進入特斯拉核心供應鏈的機會。然而在觸手可及的機會面前,也存在不小的噪聲。

02

誰在「捆綁」特斯拉

所謂的噪聲正是文初的一幕。

即便不考慮那些「剮蹭」特斯拉的企業,A股上的「特斯拉概念股」就有100隻左右,而特斯拉的魅力著實可見一斑。

2月18日,有媒體報導稱特斯拉與寧德時代正在商討使用無鈷電池,即磷酸鐵鋰電池,進一步減少生產成本。即便特斯拉並未及時對這一消息作出回應,資本市場卻掀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華友鈷業、寒銳鈷業等鈷資源相關股票均大單封死跌停,磷酸鐵鋰電池相關板塊的多隻股票走出「一字漲停」。

到了3月9日,特斯拉國產Model 3長續航版本正式曝光,電池將繼續使用鈷原料。與之對應的是,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和億緯鋰能磷酸鐵鋰電池三巨頭出現了不同的跌幅,華友鈷業和寒銳鈷業卻逆勢上漲。

「宰鈷殺鋰」的劇情,再度證實了特斯拉在動力電池領域的話語權,也讓寧德時代深刻體會了榜上特斯拉的甜頭。無論向特斯拉供貨哪種規格的電池,單單是與特斯拉的「一紙婚約」,就足以讓寧德時代佔盡風頭:一是對國內企業缺席特斯拉核心供應鏈的補位,二是相當龐大的潛在訂單量。

正如《財新》在報導中披露的消息,特斯拉和寧德時代初步約定的供貨量不少於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規劃產能的40%;信達證券預測特斯拉上海工廠規劃一期產能約為25萬輛,按照Model 3 單車帶電量 60KWh/輛測算,對動力電池需求將提升至約15GWh/年。這麼估算下來,特斯拉的訂單量將為寧德時代帶來出貨量20%的預期增長。

不過「捆綁」特斯拉意願更為強烈的,偏偏是不那麼核心的零部件生產企業。

均勝電子在2月6日晚發布了《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表示子公司「臨港均勝安全」收到了特斯拉中國的定點意向函,將為國產Model 3和Model Y提供方向盤、安全氣囊等產品。除了汽車安全相關產品外,均勝電子的另一家子公司普瑞也在向特斯拉提供傳感器元件、人機互動等產品,尚未打入特斯拉的核心供應鏈。

特斯拉的另一家供應商華達汽車,也在2月6日晚披露了與特斯拉合作的消息,將為特斯拉的Model 3、Model Y等車型提供車身衝壓件產品。根據已中標產品及特斯拉目前產能測算,2020年特斯拉相關營業收入約 1 億元左右,約佔2019年營收的2.5%,同樣被納入了「特斯拉概念股」的範疇。

均勝電子和華達汽車絕不是唯二的玩家,長三角試圖「捆綁」特斯拉的企業名單恐怕可以寫滿整整一頁紙。原因也不難理解,無論是出於提升產能還是股價的考慮,聲勢正盛特斯拉都是最優質的「捆綁」對象,只是所有的影響都不是單維的。

03

特斯拉終非蘋果

特斯拉可能會像蘋果那樣深度改造產業鏈,可特斯拉終歸不是蘋果。

先從市場定位上看,特斯拉一直被視為電動汽車的領軍人物,賣點在於電動化和智能化,但汽車的智能化遠未有智慧型手機那般徹底。

蘋果對消費電子供應鏈的價值,垂直採購體系對權利分配的影響只是其一,蘋果的嚴苛標準和更高的毛利,才是供應鏈企業與蘋果步伐協同的關鍵,最終制定隱形的行業標準,贏得了後來崛起的中國手機巨頭的青睞。特斯拉當前的重心在於驅動電池和電動技術的升級,即便適度改造了供應鏈的行業規則,並未像蘋果那樣對傳統零部件推翻重來。

這對內外飾和車身零部件相關的企業可能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原有的工廠和機器可以迅速匹配特斯拉的需求,在短時間內拿到可觀的新增訂單。倘若無法涉足特斯拉電動化、智能化的核心單元,只看到特斯拉訂單的短期利好,不無錯失智能化浪潮的可能。

再從商業模式思考,有分析師預測2020年特斯拉的銷量將超過100萬輛,卻也一直存在的這樣一種爭論:特斯拉真的是靠賣車賺錢嗎?

被對比最多的還是蘋果,比如App Store在2019年的收入約為500億美元、Apple News有了超過1億的活躍用戶、Apple Music的付費用戶已經超過六千萬,此外還有Apple TV、Apple Arcade、Apple Card、iCloud等一連串產品。特斯拉的盈利點可能在於基於自動駕駛技術的出行服務和基於用戶終端的軟體付費。

不過智慧型手機的生命周期往往在36個月以內,蘋果自然不會放棄硬體上的利潤,而汽車的服務周期普遍在8年以上,特斯拉在服務盈利方面可能比蘋果更有想像空間。與之對應的,特斯拉有意通過降低毛利潤率、降低單價來提振銷量,以至於放棄了4S模式建立直銷模式,幾乎在擺脫所有可能堆高成本的環節。

那些試圖「捆綁」特斯拉的玩家們,所需要慎思的地方也在於此。經濟學上有著「路徑依賴」的說法,而汽車產業又有著典型的集群特徵,搭上特斯拉的「快車」固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刺激增長,可僅僅局限於技術門檻沒那麼高的電氣產品、汽車內飾,大概率存在被特斯拉壓價、束縛的風險隱患。

歸根結底,「捆綁」特斯拉並不是什麼錯誤的戰略,但需要思考的是「捆綁」的方式。哪怕沒有特斯拉國產的機會窗口,汽車行業的智能化、互聯化、開放化都是不爭的事實,相比於在特斯拉外圍建廠、搶奪特斯拉訂單的「低級手段」,缺的恰恰是擁抱科技基因、甩掉歷史包袱的勇氣。

至少就目前而言,大多數零部件企業只是在爭奪特斯拉的訂單,然後在二級市場講一個「特斯拉概念股」的故事而已。

04

寫在最後

在Model 3的成本佔比中,三電(電機、電控和電池)和智能佔到了總成本的66%左右,底盤、內飾和汽車電子分別為10%、7%和5%。特斯拉國產化的蛋糕在哪裡,恐怕沒人算不清楚。

遺憾的是,所謂的「特斯拉概念股」中,鮮有三電和智能相關的企業,在資本市場上表現活躍的偏偏是均勝電子、寧波華翔等玩家,以至於引發了「估值重塑」的話題,特斯拉在某種程度上成了推高股價的籌碼。

簡單來說,特斯拉的「鯰魚效應」還未出現,反倒是資本市場上瘋狂和衝動的一幕,詮釋了中國汽車產業所存在的現實問題:當我們對於概念和風口越是追捧,越發揭示了我們對技術缺少敬畏之心的事實。

相關焦點

  • 特斯拉的營銷策略
    ,因為營銷就像是騙人去買東西一樣,好的產品其實是最好的營銷。過去的九個月證明,市場、政府、產業其實對特斯拉是認可的,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和政府有更多的交流,我們跟產業也有很多對話和分享,跟客戶近距離的接觸,並且讓大家知道新能源車已經不再是實驗品,而且可以真是開到你的面前,成為你生活一部分的產品。我們才剛剛起步,我們是有希望的,就發展才策略來說我希望貫徹2015年發展策略,然後延續在2014年做的非常好的這些事情,然後在2016年更進一步。
  • 特斯拉總裁Musk的「帝國創建法則」:遞歸式產品策略(上)
    與其他創業者相比,Lingham從特斯拉CEO Musk的「高調」中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為了方便閱讀,本文分為(上)   (下)兩篇。 10年前,Elon Musk在一個私人博客上總結了特斯拉公司發展策略:  1、造一輛跑車。 2、用賺的錢造一輛更便宜的跑車。 3、再用賺的新錢,去造一輛比現在更便宜的車。
  • 特斯拉的三大錯覺
    這麼看來,特斯拉仿佛是被連環黑天鵝摁倒在地的倒黴受害者。一次被摁倒,可能是鵝的問題;持續被摁著,就是特斯拉的問題。從去年延續到今年,暴露了孤注一擲的供應鏈,雖然執行高效,但抗風險能力脆弱。全球化採購是在自由主義氛圍中才無憂無慮的策略。尤其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形勢下,越是那種定製獨產的元件,在供應全球市場時就承擔著越大的壓力。
  • 特斯拉不是傳說 無需迷戀
    這不是假設,而是真實發生的事情。而且方向盤脫落的主角,是在國內神一樣的特斯拉Model 3。據海外媒體報導,一位來自英國的特斯拉Model 3車主,駕駛著剛剛購買一個月新車正在進入車庫的時候,這輛特斯拉Model 3的方向盤突然脫落了。不過好在當時他正在將車輛停進車庫,車的速度也不快,所以才沒有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
  • 研究機構:特斯拉可能是華爾街最危險的股票 只值50美元
    投資研究公司New Constructs執行長大衛·特雷納(David Trainer) 表示,特斯拉可能是華爾街最危險的股票,基本面不支持如此高的股價和估值。特雷納表示:「無論你想為特斯拉所做的事情描繪出什麼最好的場景——無論他們是否將在未來10年內生產3000萬輛汽車,進入保險業務,並擁有與豐田同樣高的利潤率——即使你確實相信這一切都將成真,目前的股價仍然意味著比這更大的利潤率。」他指出,根據特斯拉汽車的平均售價計算,其股價應該意味著40%到110%的市場份額。
  • 「超國民待遇」VS「硬功夫」,特斯拉和埃安的巔峰對決
    可是,這場蛻變才剛開始,特斯拉這隻「狼」就殺進來了。 憑藉國產Model 3一款車型,特斯拉在國內取得爆發式的增長,自2月份開始,一直穩坐國內新能源市場頭把交椅。比這更讓人羨慕的,是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中國消費者的盲目崇拜,特斯拉在國內所獲得的「待遇」,遠超任何一家新能源車製造商。
  • 偉大的並不是馬斯克,而是特斯拉Model X
    而這些只是特斯拉為了用最直觀的的方式讓消費者初步了解Model X,實際上,這些並不是特斯拉對於他的使用者吸引最大的地方。 對於我來說,除了北京車展,這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見到這臺特斯拉Model X,當讓我也有很多感興趣的點想要了解,所以我想從我的角度來解讀這輛我們即熟悉又陌生的特斯拉Model X。
  • 特斯拉的手稿中記錄了什麼?為什麼要撕毀?可能有2個原因!
    特斯拉在生前經歷了什麼?為什麼要撕毀手稿?科學家有2個猜想!尼古拉特斯拉說他是一位奇人,一點都不誇張,因為在他的一天當中只休息2~3個小時,其他的時間全部都用來搞科研。當時有很多的研究和發展,依舊是如今科學家研究的重點。 甚至有人懷疑,特斯拉擁有如此超前的設計,很有可能並不是地球人,也有可能是從未來世界穿越而來的。與愛因斯坦不同的是,他留下了相對論供後世的科學家進行研究。
  • 特斯拉在國外其實並不是很受歡迎,但中國為什麼還支持特斯拉?
    如果特斯拉在中國扶持下,走蘋果模式像消滅諾基亞摩託羅拉一樣消滅以寶馬奔馳為代表的內燃機,那麼汽車行業的確要洗牌,中國也會在未來汽車市場分一杯羹。 不光是特斯拉,西方企業都敢於使用新技術,比較激進,性能雖好但不夠成熟,比如特斯拉自燃事件後發布了新的軟體更新補丁,其實無非就是降低了車子性能。
  • 買特斯拉是在收智商稅嗎?
    目前特斯拉的地位就如十年前的蘋果,硬生生地打造出了一個新的產品,抓住了主要矛盾,從富人的玩具入手,開創了局面。不是特斯拉有多好,而是友商襯託得好,確實特斯拉在自動駕駛上處於領先地位,目前特斯拉是把汽車當成大號的手機來經營。反觀國內的友商,只是把汽車當成一件代步工具。
  • 特斯拉:被國人慣壞,海外市場啥也不是
    但我真正想說的是,特斯拉向前一步可能是騙子,向後一步可能是庸才,此論源於我對特斯拉最深刻的4個記憶:第一:特斯拉在早期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宣稱將會在售價上保持中美同步,在美國什麼價格,也將會在中國市場什麼價格。
  • 蘋果收購特斯拉是假,但這10個理由是真
    ,兩者至少有10大原因可能走到一起。不過The Street援引對蘋果前CEO John Sculley和特斯拉專家Anton Wahlman的採訪倒是也有值得參考的地方。在車東西看來,即使是傳聞,但蘋果也至少有10大理由可以收購特斯拉。蘋果可能收購特斯拉的10大理由1. 特斯拉目前內外交困,價位合適。
  • 特斯拉創始人不是馬斯克 奔馳曾是救命恩人!
    一說起特斯拉汽車,好多人都會自然的聯想到馬斯克。確實,在「狂人」馬斯克的帶領下,特斯拉迎來了汽車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並且年銷量還不到50萬輛的特斯拉,如今確實全球市值第一高的車企,聽上去也不是一般的魔幻。不過,在這裡要告訴你一個事實的真相是,雖然馬斯克當前已經成為了特斯拉的名片,但是創始人卻並不是馬斯克,而是另有他人。
  • 特斯拉不是地球人?FBI的文件表明他來自金星,是真的嗎?
    特別是在近兩三個世紀,一批批的科學家出現,一堆堆的科學理論的提出,都在促進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倘若沒有這些科學家的出現,沒有這些科學理論的提出,那人類社會可能還是一個原始的社會,古代的社會。就不會有現在的飛機、汽車、智能產品。社會面貌也不會是現在的樣子,不會如現在這般有著巨大的生產力,有著快速的建築能力。
  • 特斯拉電池專題報告:LFP納入供應鏈,商業策略勝於技術取捨
    報告來源 | 渤海證券 1、特斯拉採用 LFP 基於商業策略而非技術層面 1.1 特斯拉與寧德時代談判無鈷電池事宜 2020 年 2 月 18 日路透社報導特斯拉與寧德時代談判
  • 蜘蛛娘拉克大姐的捆綁PLAY有理有據,母蜘蛛在交尾時喜歡捆綁雄性
    在《魔物娘相伴的日常》這部作品中最具有成熟大姐姐般色氣的就是蜘蛛娘拉克涅拉(拉克大姐),在作品中拉克大姐最喜歡的就是捆綁術無論是針對男主角還是其他魔物娘,原來只是覺得拉克大姐喜歡捆綁的設定源於時蜘蛛娘
  • 股訊| 刺激預期推高美股 投資者認輸稱做空特斯拉是不可能的
    今天蔚來股價下跌的原因,可能僅僅是投資者獲利回吐或調整投資策略。在蔚來股價最近數月大幅上漲後,年底前部分投資者選擇獲利回吐不會讓人感到意外。因此,對於計劃長期持有蔚來股票的汽車投資者,星期五上午沒有什麼值得擔憂的消息。
  • 能續航百萬英裡的電動汽車電池,可能被特斯拉發明了
    除了約翰·古迪納夫本人之外,在這個電動汽車時代,沒有一個人能比馬斯克和他的公司特斯拉更能發揮作用了。就在2008年馬斯克決定接管特斯拉之後,電動汽車便成為了當今一個主要的嚴肅話題。四年前,Jeff Dahn(他自己是電池領域的那幾十個或十幾個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決定要加入馬斯克的公司,一起做特斯拉的項目。他放棄了與3M長期獨家的商業合作關係,和特斯拉籤了一份五年的工作協議。
  • 中國為何引入特斯拉這頭「巨狼」?
    18年上海決定以9.73億元讓特斯拉即拿下86.49萬平米土地,再提供年利率3.9%的貸款利息,讓特斯拉建立超級工廠,條件就是從2023年起,特斯拉每年要繳稅22.3億,否則上海市政府有權利把土地回收。那麼再結合特斯拉超級工廠啟動後,以及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來看,特斯拉的引入利大於弊。
  • 馬斯克:未來幾天將推出特斯拉全自動駕駛系統第五個測試版
    ·馬斯克(Elon Musk)通過社交媒體宣布,該公司全自動駕駛套件第五個測試版本(FSD Beta 5)將在未來幾天內推出。 馬斯克此前表示,更新的特斯拉全自動駕駛套件將提供「根本性的改進,包括重要的漏洞修復和全新的功能」。他還補充說,如果更新提供了積極的反饋,特斯拉將擴大測試範圍,為更多特斯拉汽車提供FSD功能。 特斯拉在其自動駕駛套件上花了幾年時間開發,並終於在今年10月份發布了「零幹預」版的FSD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