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不是魚,可能你對於鯨的叫法一直都是錯誤的!

2021-02-08 騰訊網

前面我寫了篇文章《如果你認為海洋裡最大的魚是藍鯨就錯了,它才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就看到有朋友在下面留言說「鯨不是魚」,小編我也知道,鯨不是魚,而且我在文章裡面也做了明確的說明,那就是「鯨是哺乳動物,不是魚類」。

其實那篇文章主要是寫海洋裡最大的魚類鯨鯊的,鯨鯊才是海洋裡面最大的魚類。所以基於此,我想再寫一篇科普性質的文章,來給大家做一個提醒,對於鯨的叫法,你可能一直都是錯誤的。

我們都知道,在海洋裡面,有一種龐然大物,那就是鯨類。據研究發現,鯨的祖先在遠古時代原本是在陸地上生活的,由於環境的變化、地質的運動,最終海洋就產生了,迫不得已,鯨的祖先就開始入水生活,最終就演變成了現在水裡面的一種生物。

當然,從上學到現在,我依然能聽到無論是長者還是小孩子,都會說「鯨魚」,其實這是一種常識性的錯誤,鯨類經過了若干年的演化以後,雖然形態上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但是其生殖系統依然保留了下來,鯨類是海洋裡為數不多的哺乳類生物。我們再看看魚類,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絕大部分的魚類都是卵生動物。也就是說鯨和魚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生物,將鯨和魚並在一起的講法是常識性的錯誤。

這也難怪,因為鯨的體型就像魚,只是其身體機能不同而已,再加上鯨也是生活在水裡,所以難免會有錯誤的認識。不過也不遲,我們也能大致的了解一下鯨的常識了。

對於鯨的叫法,鯨目是最準確的,也有人稱為鯨下目,鯨,鯨類,鯨豚類,鯨類的形體構造和生活習性明顯異於任何哺乳類,故長期單列為一目。其祖先和演化史一度存有爭議,但隨著相關研究不斷進展,現已充分證實鯨類由 5000 萬年前的陸生偶蹄目入水後演化而成。據科學研究,鯨還有近親,那就是河馬,二者構成的分支又與反芻亞目互為姐妹群。

鯨的祖先為適應水下環境,鯨類的前肢進化為鰭,後肢退化,鼻孔生在了頭頂便於出水呼吸。擁有發達的聽覺和聲吶系統,活動時主要依靠回聲定位功能。鯨類都有豐厚的脂肪,能在冷水中保持體溫。

鯨類的兩大支系:鬚鯨和齒鯨,鬚鯨現存約 15 種,口內無齒,上頜長有簾幕般的角質鯨鬚,濾食磷蝦、小魚等;普遍體型巨大,且雌性大於雄性。齒鯨現存約 75 種,有錐形或其他形狀的牙齒,捕食魚類、頭足類等;總體上體型較鬚鯨小,通常雄性大於雌性;部分種類智商極高,甚至具備複雜的情感。

對於鯨的科普知識非常多,各種節目也都放過相關鯨的介紹,以後不要再叫錯了哦,最後再說一次:鯨不是魚!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請勿抄襲!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大的魚——鯨鯊,說鯨不是鯨,說鯊魚又不兇,比大象還重
    如果說海裡的魚哪一種最大?會有不少朋友想到鯨魚,但是「鯨魚」這個詞並非專業的學術名詞,而是一種通俗的叫法,因為鯨本就不是魚,它是一種哺乳動物。如今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鯨,成年藍鯨的體長可超30米,體重超過150噸,是所有動物中的巨無霸,但由於藍鯨不是魚,我們就不能稱它為最大的魚類了,目前地球上最大的魚類是一種鯊魚,它就是鯨鯊。鯨鯊也有個「鯨」字,但它卻不是「鯨」,並非哺乳動物,而是屬於魚類中的鯊魚。
  • 52赫茲的鯨,不是你孤獨的理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碗薑湯,ID:xiaxx20】很高興你能來,願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一生努力,一生被愛。想要的都擁有,得不到的都釋懷。猶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鯨魚生於大海,歸於大海,並贈與大海。「一鯨落,萬物生。」鯨落就是鯨魚留給大海溫柔。鯨落,鯨落,於是我想起了一隻鯨魚。2015年,我知道了這一條鯨魚的存在。彼時我愛看一些雜誌,也正是在年初的一版《讀者》上看到了介紹它的文章。
  • 陰陽師:為何一直沒有反化鯨攻略,敵方離鯨鯨,我方應該怎麼打?
    而縱觀一些策略都是關於如何利用化鯨上分的策略,有關如何克制化鯨的策略基本就一句"聆海金魚姬、匣中少女和控制"就完事兒。那麼,化鯨到底應該怎麼打,又是為什麼平安京一直很少有如何反打離鯨鯨的策略呢?首先,反打化鯨的思路其實很簡單,所以平安京一直鮮少有反化鯨的攻略。
  • 【譯文】鯨的演化
    ,鯨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但在人類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以為鯨是魚,(所以鯨是魚字旁)。在《白鯨記》一書中,赫爾曼·麥爾維爾(美國作家)列舉了為什麼科學家相信鯨是哺乳動物的理由,但卻用黑體字強調:「其實,摒棄所有爭論,我堅持傳統的觀點,鯨是魚,並希望聖約拿支持我。」
  • 《鯨》教案
    四、教學過程導入一天東海龍王突然心血來潮,想來個魚類比賽,比一比哪種魚最大 、最重?到了比賽的那一天許多魚都遊到了指定的海峽,並順利通過了蟹將軍的檢查進入了賽場。鯨聽到了這個消息,也想比賽拿大獎,當他正想進賽場時,被蟹將軍擋在了門外,鯨當時非常氣憤,但蟹將軍說出了不準參加比賽的理由,鯨只好灰溜溜的離去了。
  • 南海「鯨」喜
    神秘喙鯨差點被認作編織袋   南海海域可能存在喙鯨定居群體   科考期間,當看到一頭棕黃色的鯨出現在海浪間時,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動物與海洋生物聲學研究室副研究員林文治博士一下驚住了。他腦中飛快運轉,開始檢索無數有關鯨的知識:這到底是一頭什麼鯨 ?   是柯氏喙鯨!
  • 罕見「鯨落」現場:章魚、蠕蟲、清道夫魚的狂歡,齊啃5米鯨屍!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鮮花枯敗凋落,落在地上會成為珍貴的養分,而當鯨魚死亡後,也會給大海留下一個持續數十年或數百年之久的「綠洲」,科學家給這過程起了一個飽含詩意的名字—鯨落(Whale Fall)。
  • 上海擱淺死亡鯨魚,究竟是哪種鯨?
    不少朋友關心,兩周過去了,這頭鯨現狀如何了?  在之後的十餘天裡,自然博物館標本模型製作中心的老師們一直克服惡劣的工作條件在現場奮戰。  新聞不是已經給出答案是「鬚鯨」了嗎?  鬚鯨亞目有很多種,光鬚鯨科就共有9種,你說的是哪種?  跟著專家一起來解密它的身世之謎吧!
  • 中國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 鯨落是什麼?
    中國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 鯨落是什麼?本航次自3月10日開始,航次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一個約3米長的鯨落。鯨落是指鯨魚死亡後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態系統,與熱液、冷泉一同被稱為是深海生命的「綠洲」。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該類型的生態系統,對於我國深海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 鯨死後去了哪裡?
    因此,對於擱淺——海岸線上出現鯨這一看似異常的景象——並沒有單一的定義,只有一種操作性的定義。例如,一場擱淺中可能包括一頭鯨、一對母幼鯨、同一鯨種中的數頭鯨,或是不同鯨種中的數頭鯨。更複雜的是它們的擱淺方式:鯨可能在被衝上海岸時就已經死亡,或是活著抵達岸邊,掙扎個不停,也可能在擱淺時已經腐爛成只剩下鯨脂、軟骨和鯨骨的空架子。
  • 你們都知道「鯨落」,但你們不知道沒有「鯨落」的鯨魚是有多可怕!
    在這之前,我仍然要跟你們強調一點:所謂的鯨魚,它們從來都不是魚,它們是看起來像魚並且不產生魚鱗的哺乳動物。它們統稱為鯨豚類。由於生活中的錯誤示範太多見了,所以我不想誤導更多的人。近年來,由於一些文學和藝術作品的大力渲染,許多人都知道「鯨落」一詞。當鯨魚因死亡而下沉時,將在其周圍建立一個複雜的本地生態系統。
  • 人間最美,不過鯨落,你會怎樣跟孩子解釋鯨落呢?
    還有一種死亡方式是我們看不到的,在深海裡,鯨魚老了或病了,就會溺水而亡,而海洋很大很大,至今為止,全球鯨落只發現五十來座,國內是首次發現,所以鯨落是很稀有的,不常見的。「鯨魚還會溺水而死?」因為鯨魚和人一樣靠肺呼吸,你學遊泳時是不是不能一直在水裡遊泳,要把頭伸出水面呼吸?
  • 鯨落帶來萬物生,鯨爆可不是這樣,威力堪比生化武器
    我想每一個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那就是一鯨落萬物生,鯨落,是鯨魚這種物種留給所有海洋生物的一個寶物。它死後的屍體會成為滋養萬物的一個寶庫,讓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從它身上汲取到養分。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詞叫鯨爆,是不是頭一次聽到這個名字你還會覺得有那麼一點奇怪,什麼叫做鯨爆,難道是鯨魚在行動的途中原地爆炸嗎?要知道鯨落是鯨魚留給海洋的寶物,但是鯨爆卻恰恰相反。
  • 為什麼鯊魚左右擺尾,鯨卻上下擺尾?哪種方式遊泳更快?
    鯊魚和鯨都是大型海洋生物,普遍來講鯊魚要比鯨更小。善於觀察的人會發現,鯊魚遊動的時候是左右擺尾,而鯨卻上下擺尾,這是二者之間一個很大的不同。同樣生活在海洋中,為什麼鯊魚和鯨會存在這種差別呢?兩種擺尾動作哪種方式遊泳更快?
  • 雙魚座 鯨落與鯨爆
    任何的犧牲都不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或將化作養分滋養著新的生命,或將化為低沉的吶喊來喚醒生命。雙魚座的守護星是海王星,他們受海王星的影響,更加的注重精神層面的滿足。而後一部分無脊椎動物靠啃食殘餘鯨屍並繁衍後代;一部分厭氧細菌靠分解鯨骨獲得能量;有機物被耗盡後,鯨骨的礦物遺骸被當作礁巖成為生物們的聚居地。雙魚座相信著死亡不是終點,死亡意味著新的開始,就像是有開啟了新的輪迴一樣,這是一種信念,一種對於生命的尊重。並不是所有鯨魚都能鯨落,也有些鯨魚意外漂浮上岸,擱淺而亡。當鯨魚死亡之後,它的內部組織和器官會迅速腐敗。
  • 【摸魚日常】鯨
    摸魚日常的作品除特殊聲明均為Syn本人親手摸出一紙正方 不剪不裁實拍跳步純屬正常請入課後輔導群諮詢Hello小夥伴們,今天帶大家摸一種最大的魚(知識名字裡有魚,實際上是哺乳動物)——鯨魚。「從解剖學的觀點看來,鯨類的許多特質都顯現了對於海洋中生活的高度適應。然而,解剖學上的證據,並不足以解答許多有關鯨類起源的問題。但是從生化與遺傳學的角度來看,鯨類與有蹄類動物關係較近,且化石記錄(約5000萬年前)也支持鯨類是由有蹄類動物演化而來。
  • 鯨頭鸛把木頭當魚吞,一旁的黑天鵝多看了幾眼,差點惹來殺身之禍
    鯨頭鸛,因為蠢萌的外表走紅網絡,日本好幾家動物園都有鯨頭鸛,每一隻都是園裡的鎮園之寶。這次爪爪帶來的是神戶動物王國的一隻鯨頭鸛,它又犯了什麼蠢呢?鯨頭鸛和其他鸛形目的鳥類都一樣,喜歡在水裡抓魚吃,不過通常動物園養水鳥的池子裡,不太會放養魚類,而是由人工定時定點餵食,這一點就苦了鯨頭鸛。人在一日三餐之外,都會想吃點零食,更不用說本能就要一直尋找食物的野生動物們了。
  • 那些年膜過的鯨頭鸛
    鯨頭鸛可能要算是最像恐龍的現生鳥類了,寬大的喙,粗壯的身軀,似乎都在暗示著它身上流淌著來自遠古的爬蟲血脈(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鳥類就起源於恐龍)。後來發現去過的好幾個歐洲自然博物館都有展示鯨頭鸛,大概就是你要沒個鯨頭鸛標本,出門都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的感覺吧...
  • 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鯨落是什麼?具有怎樣的價值?
    鯨落,就是鯨魚死後沉入海底的過程。落入海底後的鯨魚屍體,分成4個階段被上萬個生物體吃掉,甚至促成了新生物種的誕生,構成了海底的生態圈。為什麼鯨落那麼少見,觀察到鯨落都開心得不得了?因為畢竟科學家又不是神,可以準確的預測哪一條鯨要在何時何地死亡,也不能海底撈針似的到處瞎找,費時費力的時,估計連試驗經費都騙不到。所以觀察鯨落是一個相當隨緣的行為。沒錯,科學家不知道鯨是什麼時候要死,並且什麼時候沉入海底的?但科學家可以做實驗啊呀!
  • 我們都是52赫茲的鯨
    在其他鯨眼裡,Alice就是個啞巴。她這麼多年來沒有一個親朋好友,唱歌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個同類能夠聽見,哭泣的時候也沒有任何人能發覺,快樂的時候不能和任何人分享,難過的時候也沒有人理睬。這隻孤獨的鯨的頻率有52赫茲,而正常鯨的頻率只有15~25赫茲,她的頻率一直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