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會讀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朗讀課文,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點來表現事物,並初步學會「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研讀課文,領悟並練習運用說明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理解語言文字,認識鯨,喜愛鯨。養成愛護動物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來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鯨的形體、進化過程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朗讀法。
四、教學過程
導入
一天東海龍王突然心血來潮,想來個魚類比賽,比一比哪種魚最大 、最重?到了比賽的那一天許多魚都遊到了指定的海峽,並順利通過了蟹將軍的檢查進入了賽場。鯨聽到了這個消息,也想比賽拿大獎,當他正想進賽場時,被蟹將軍擋在了門外,鯨當時非常氣憤,但蟹將軍說出了不準參加比賽的理由,鯨只好灰溜溜的離去了。 猜一猜:
1、蟹將軍說出了那些理由讓鯨回去了? 2、在文中找一找,看看課文怎麼解釋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感知課題,學習「鯨」字。
學生讀課題,學習「鯨」字。(左邊是一個「魚」字旁,強調了它的形體特點:「像魚」;而「京」,「北京」的這個「京」代表了它的發音。)
類似的字:「鯉魚」的「鯉」;魷魚的「魷」;「鱸魚」的「鱸」等等。
2.掃除字詞障礙。
學生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語,結合注音或者翻查字典。
3.感知文章內容。
1.再默讀一遍課文,找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學們一起探討。
2.思考:這篇文章的基本構成,也就是說各個段落所寫的哪些內容?請同桌兩個人一起商議學習。
請學生匯報課文都介紹了鯨的那些知識。學生匯報,教師板書。大家集體補充,理清文章的脈絡。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板書。
第一自然段:鯨的形體
第二自然段:鯨的進化
第三自然段:鯨的種類
第四自然段:鯨的吃食
第五自然段:鯨的呼吸
第六自然段:鯨的睡覺
第七自然段:鯨的生長
邊讀邊想,課文給我們介紹了鯨的那些知識?勾勾畫畫相關的語句。
3.歸納小結
「吃食」、「呼吸」「睡覺」這些可以歸納為鯨的「生活習性」,所以全文從鯨的「形體、進化、種類、生活習性、生長繁殖」等方面來介紹。
(三)精讀課文,深入賞析
1.學習——鯨的形體
師:請大家默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看同學能準確的概括鯨的形體特徵。
學生交流,教師板書:大。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一起走近這條龐然大物,看看它究竟有多大?說說作者是怎樣寫出鯨的「大」這一特點的,你是從哪裡體會到的?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呢?
(學生讀文,討論交流)
學生匯報、了解特點、學習說明方法。
課件出示:
(1)不少人看過象,都說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
(板書:作比較)
(2)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板書:列數字)
(3)「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裡,舉起手來還摸不著他的上顎;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的嘴裡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板書:「舉例子」)
讀這些句子,品一品這些說明方法的作用。不僅通順、流暢,而是要突出鯨的特點。
2.全班交流——鯨的進化
「鯨」的代言人一樣,同桌兩個人說一說。學生用第一人稱發言。
關鍵因素變化:時間的變化;生活地點的變化,外在形象的變化。
教師總結:同學們,我們不僅要理解內容,而且能夠利用我們學到的這些知識跟別人進行交流。有一天,如果你走到鯨的博物館的時候,相信你也變成了一個小小科學家。
(五)小結作業
師:的確,鯨是美麗的,各位小海洋生物學家們,讓我們用自己的無窮知識去了解鯨,用自己善良的心靈去關愛。
課後作業:搜集關於鯨的其他知識,下節課分享。
六、板書設計
鯨
形體
進化
種類
習性
生長
以上為《鯨》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服務號「qgjsks」
回復我要過面試下載【結構化7大類型備考試題+各學科試講答辯音頻】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