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重要選擇 改善70後的人生財富曲線

2021-01-09 金融界

來源:嘉實基金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養老已經成為大家關心的重點。而在老齡化社會下,最讓我們焦慮的問題之一,就是退休後的養老金收入能否滿足幸福生活的需要。

據人社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養老替代率(即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與退休前工資收入的比率)僅約為45%左右,遠遠低於世界銀行建議的70%的比例,且下降趨勢仍在繼續。

想要幸福的老年生活,離不開堅實的家庭資金儲備。在當前社保替代率逐步降低的背景下,增加我們的財富積累,無外乎兩個途徑:一是努力勞動,收穫更多財富;二是讓錢生錢,通過理財規划去把握投資機遇。

對多數人來說,第二種選擇更加貼近實際。因為人生的財富曲線,往往會呈現一定的波動。尤其對絕大多數的「70後」人群來說,儘管當前正值事業巔峰,但隨著年齡的遞增,能夠賺取的財富也將大概率降低。

目前,最大的一批「70後」已經49歲。隨著退休話題的到來,70後關於養老金的規劃問題也迫在眉睫。

在過去,我們的養老金構成是這樣的:

退休後的基本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基礎養老保險金

而眼下,通過我們的努力,完全可以將養老金的構成變為:

個人帳戶養老金+基礎養老保險金+養老目標基金

養老目標基金是一種創新型的公募基金,它以追求養老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為目的,鼓勵投資人長期持有,並採用成熟的資產配置策略,來合理控制投資組合波動風險。

相關焦點

  • 人生曲線低谷時,如何逆襲上揚
    人生曲線低谷時,如何逆襲上揚?那麼,人生曲線處於低谷時,如何逆襲上揚?人生曲線有時會處於低谷,事情的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處於低谷時我們所產生的「低落感」。「低落感」大家都曾經有過!但人們對待低落感的態度和方式一般不會完全一樣了。無論選擇何種方式,面對人生曲線低落時都要冷靜的、認真的對待。不要逃避現實,也不要麻痺自己坐以待斃。應該先抱一顆寬容自我,善待自我的心,先冷靜後,再去認真分析自身的處境,以及造成目前狀況的因數。
  • 改變比爾蓋茨人生,被封禁70年的「財富秘密」,究竟是怎樣一本書
    《矽谷禁書》又名《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在美國,這本書曾被禁了70年,從1993年被禁,直到2003年才得以開禁。這本書裡究竟隱藏了什麼不能為外人知的秘密?其實這個「外人」不是別人,就是在美國區別於精英的「普通人」。
  • 人生應該是一條曲線
    曾經為了一個目標努力拼搏,卻感覺自己離著目標越來越遠,當自己失望了、放棄了,重新規劃人生方向繼續前行時,卻在半路走到了這個曾經的目標,只不過它已變成奮鬥歷程上的一道風景,雖然值得欣賞,卻不不是終點。珍惜自己身邊所有的美好有時候一個人不能太偏執,人生需要努力、需要執著,但也需要做好選擇,很多人把人生比作旅途,一樣的起點、終點,可以有不同的道路到達。
  • 人生的「第一曲線」
    企業有第一曲線增長,個人也是一樣,從精力的投入,金錢的回報來看,能不能隨著「時間周期的拉長」,邊際成本越來越低,估值越來越高,這是每個人都需要思考的核心問題。所謂的第一曲線,就是一生當中,自己打算投入5年,10年,20年想做的那件事,這件事情長期的堅持不僅僅能帶來「收益」,讓自己財富增長,而且還能充盈自己,不再讓自己陷入「老鼠賽跑」的惡性循環中。
  • 《能耐》:如何進入一個新的領域?人生的「第二曲線」給出了答案
    2018年的時候,我還是一個程式設計師。當初對這一行業挺好奇的,也覺得很新鮮,以為憑著自己的無限激情,能夠在這個行業有所成就甚至走到巔峰。然而現實狠狠地給了我一個教訓。兩年後,我做起來感覺越來越吃力,我發現自己也越來越不喜歡這一行業。
  • 人生大起大落,往往因為職場只有一條曲線
    混沌大學創力人李善友曾提出一個概念叫「非連續性」,主要是用來解釋企業發展規律的,但實際上,每個人的人生也是這樣。如果把每個人的職場軌跡做成拋物線,用來描述這個人的職業發展情況,很多人一生中大起大落,並不是這個人能力不濟,往往就因為在職場中,只有一條曲線。
  • 人生並非步步都能如意,苦難是一筆財富,《人生》教我們更好地活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往前走的路,沒有回頭,就像時間,過了就過了。面對過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反應。有的人反思,怎樣才能比昨天過得更好;有的人順勢,生活讓他怎麼活,他就怎麼活,好像生命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存在的意義。你的人生,是否有意義呢?那要看怎麼衡量,是用怎樣的心態去看待。
  • 周金濤:人生只有三次財富機會 2019年會出現一次
    按照康德拉季耶夫理論來看這是大宗商品的牛市,就給煤老闆人生發財的機會。一個人的一生中所能夠獲得的機會,理論上來講只有三次,如果每一個機會都沒抓到,你肯定一生的財富就沒有了。如果抓住其中一個機會,你就能夠至少是個中產階級。我們人生的財富軌跡是有跡可循的。人生的財富軌跡就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 比選擇一所大學更重要的是選擇一種人生
    老師們自豪地介紹,校園綠化覆蓋率超過70%,春來草色青青,夏日繁花點點,秋季果實纍纍,冬天蒹葭蒼蒼,一年四季都不乏詩意。 本次採訪的主題,是生涯教育,在這方面,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樣板。其立意之深刻和形式之多樣,都極其驚豔。
  • 科學網—鐘形曲線:科研人生的理想與績效
    畢竟人生只有一次,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在不可逆的有限時間內,理性地處理好學術理想與人生績效這樣的大問題,對此,誰又能說這不是一個關於自我實現的診斷呢?我們所擁有的用以實現學術理想與人生績效的資源並不是很多,而這期間唯一共有的資源就是時間,對於時間的經濟學分析恰恰是一條最佳的路徑。
  • 《人生的第3選擇》
    從這本書中,我有所感悟,原來處理事情並不是只有兩面性,其實更好地處理方法是第3選擇……從彼看人生,人生是不是也有第3選擇?人生的第3選擇又是什麼呢?人的一生,時時刻刻都會面臨選擇,選擇後帶來的後果是什麼?這些往往成為了我們人生中一大難事?讓人難以抉擇。
  • 心理丨《你的幸福曲線》35歲後的人生如何用幸福曲線解決中年危機
    本書作者喬納森·勞赫通過對幸福曲線理論的介紹分析,幫人們更好地應對中年情緒問題,積極看待衰老。第一,為什麼中年人幸福感偏低?英國經濟學家安德魯·奧斯瓦爾德發現,幸福感和年齡的關係是一個U形曲線:人們的幸福感從20歲開始緩慢下滑,在45歲到50歲左右達到最低谷,接著幸福感會重新上升,在80歲達到新高峰。
  • 人生財富靠康波,股市大繁榮時代已經來臨,你一生最重要的機會
    他最著名的一句話是「人生財富靠康波」,意思是人一生的大財運主要是經濟周期帶來的,而不是這個人多有本事,比如2002年到2015年,很多煤老闆發財了,這其實是大宗商品牛市帶來財運,這是典型的經濟周期結果。人一生有三次改變命運的財富機會,抓住一次就可以讓自己進入中產階級,如果一次都沒有抓住,那麼一生肯定就不會獲得大財富。
  • 處方畫001:海底輪,改善財富狀況,增強執行力,幫助天賦才華落地!
    掙錢困難、財富卡頓、光說不做、行動力差、心有餘力不足、做事虎頭蛇尾,通常和海底輪淤堵有關,需要清理開啟,調節頻率,提升能量,才能內外豐盛,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活出生命最美好的狀態!
  • 70後的人最苦,70後的人最累,70後的人「苦和累」只能自己體會
    此文獻給:70後已不再年輕的人!70後的人最苦,70後的人最累,70後的人「苦了累了」只能自己體會,卻不能停下,更不能後退。01.70後的人,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經歷風霜,歷經滄桑,照照鏡子、發現自己已不再年輕。
  • 人生命理和運勢曲線圖
    人生要學習大地赤誠守信根本,處世要學習天空光明包容圓潤,遵循天地之道方能長久運行,有如列車向遠直行、又似太陽東升西落、還比大地高山平原,人們按照相應的軌跡自己駕馭和承載生活帶來的一切。人生命理是出生具足,稱骨論命皆為定數,身體從出生、成長、成人、衰、老、死、墓、絕歸自然,走著一條單向直前的時空曲線。
  • 黃佟佟新作《頭等艙》,四個70後女生的跌宕人生
    他們心高氣傲,理所當然的覺得,自己應該走上人生巔峰,過上坐頭等艙的日子。 但只有生活方式趨同的人才會相互理解,出身不同,成長環境不同,人生規劃不同的她們,畢業後走向了各自人生的道路。 四個人的故事,更多的描述體現在周蜜和李曉楓這對閨蜜身上。
  • 用長期定投,實現百倍複利人生
    (金句來自李笑來老師)如果給財商進化營的學員,只打一個標籤,那麼只能是:長期主義者。如果再加兩個標籤,那麼就是定投和複利踐行者。複利曲線多麼美妙,前期的微不足道,會厚積薄發成未來的高不可攀。2019年,我看到財商進化營很多人在不斷定投自己的人生,也在讓自己的人生形成複利曲線。
  • 巴菲特:我人生巨大的財富,來源於一個字,很少有人能做到
    因此,很多人好奇巴菲特為什麼能夠創造如此多的財富,但是其實巴菲特很早之前就透露自己的人生財富主要來源一個字,那個字就是「慢」。「慢」字第一層:耐心巴菲特雖然作為堂堂一代「股神」,其實巴菲特也沒有投資過太多,因為巴菲特投資的往往都是長期股。
  • 你算過你的「財富自由度」嗎?
    很多人平時,也會暢想財富自由,但心裡把它是當成很遙遠的事兒。   但是有沒有想過,其實財富自由就在我們身邊,是一個每天前進的進度條?   最近她理財社區一個話題很火,有個公式:財富自由度= 理財收入/自己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