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進中舉為何會發瘋?把中舉的好處翻譯到現代,真相就會大白
背景交代:《範進中舉》是清代吳敬梓傑出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儒林外史》中極為精彩的篇章之一。主人公範進是一個士人,生活的窮破讓他只有通過中舉想去改變,但是命運卻果不其然的與他開起了玩笑。一共應試20多次,直到50多歲的時候才中了一個舉人,卻也因為這一次的不知道是「驚喜」還是「驚嚇」,結果得知後卻瘋了。至於為何瘋,有人解釋是樂極生悲!也有人說是心理崩潰。至於何有?且看下文!
範進本是一個熱衷功名且怯懦麻木、逆來順受的虛偽之人,面對如此大的「驚喜」,結果他卻因為心裡沒有能夠過去,最後邊緣防線被擊潰,一時間迷失了自我,沉浸在這幾十年的夢想之中,不願醒過來。
其實範進似瘋卻未瘋,只是結合著幾十年的「含辛茹苦」,這一份大獎來得太過於猛烈,沒有心裡準備的他,根本沒有辦法去接受這麼一個「不可能」的現實,結果導致被衝昏了心智,一時間沉浸在瘋的邊緣。
其實說範進並沒有發瘋,他只是在那個意猶未盡的夢裡不願走出,就好像對於我們而言,本是一個鄉下小子,對外面的事物一無所知,直到有一天,一輛加長版的勞斯萊斯開到你面前,裡面走出一個人,他告訴你,你就是豪富的私生子,需要你繼承那千億的遺產。此時你又該如何去接受這一份「不可能的現實」?對於正常人而言,第一時間或者第一反應就是癱瘓,或者拔腿就跑,因為這「不可能」的事情,怎麼會是現實呢?但是範進不同,範進的「堅持」就是一生,直到人生終點的時候才得知中舉,而這時候中舉的意義又何在?難道帶著中舉的名頭死去?
其實範進中舉為何會發瘋有各方面的衝擊,對於範進這麼一個平凡而又大眾化的人而言,根本無法面對這一份「大獎」!換做一個正常人可能也難以去面對這份「不可能的現實」,因為這中舉背後的誘惑確實誘惑!就拿起與現代對比,翻譯到現在,或許「發瘋」是正常!
範進中舉的好處:其一,以前範進是卑躬屈膝,時不時需要拍馬屁,現如今不同了,那些人可是需要向你彎腰示好,這兩者差距,不言而喻;其二,不是舉人就需要賦稅,中舉後吃朝堂俸祿,就不存在交稅這一說法,換成現在而言就是一輩子不愁吃喝,還有錢消費;其三就是見到縣令都不需要行跪拜禮,也就是說上班都可以不打卡,就想自己開公司一樣;其四就是特權,做錯事都得按流程來,先論功過,後判決過失,說白了有一道防護傘。
試想一個人一輩子被人踩在腳底,突然有一天互換角色了,這種心理,對於一個正常人而言,是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就好像中了十個億的大獎,你的心臟能承受的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