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提問,最近興起來的國外公司式中文是啥意思?比如蘋果式中文,是真的不懂翻譯還是故意的,有啥用意呀?回答整理如下:
其實不僅有蘋果式中文,還有微軟式中文,如果你足夠細心,會發現但凡科技公司的官網文體都透著一股詭異的風格,那麼這種風格到底是翻譯划水,還是蘋果故意而為呢?目前來說,還沒有絕對的定論,那麼我們姑且就把它當做開放式的選題來聊聊吧,小編倒是覺得,這是蘋果故意而為的,所謂蘋果式中文,其實就是語言的陌生化。
所謂的語言,就是一個符號系統,系統的規則被稱為語法,一旦不符合這個語法習慣,就會有陌生化的效果。詩歌或者所有現代嚴肅文學,都在反抗這個符號系統,反抗語言本身。假如這種反抗是成功的,就會形成風格。假如這種反抗失敗了,那就可能會被人一次又一次的怒吼吐槽:「說人話!」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會比較容易明白了,套用這種語言形式就是「讓你們明白我的明白」:「包房裡的好事,大快所有人心的好房事」、「大活,小活,天下活,活活出眾」、「讓朋友樂呵的禮物,樂了又樂」,怎麼樣,一些本來就吸引人的語句,用這樣的陌生化語言呈現出來,是不是顯得更加深入人心了?
不過說實話,在營造陌生化效果方面,蘋果式中文確實排不上號,比較接近「不說人話」。蘋果公司的中文作者和翻譯水平不高是真的,因為蘋果式中文缺少中文之美,也缺少原文的魅力,只能說陌生化的意像形不像,相比之下,蘋果對於英文的陌生化的水平更高。
先放一張圖,這是一句Slogan,1997年,圍繞這個短句,奄奄一息的蘋果展開了瘋狂的營銷(The Crazy Ones),並且起死回生,展開了絕地反擊。
我們可以看到,Think different也像個病句,因為different沒有任何副詞詞性,如果是正常的話,應該寫differently,但是如果真的這樣寫了,那麼這個箴言一般的句子就失去了陌生化效果,魅力就會大打折扣,蘋果是在利用陌生化的詞彙引人探討,從而達到營銷的最終效果---口口相傳。
在所有的文案中,蘋果延續、強化這種風格,擁有了無與倫比的高度,這正是語言陌生化的結果。而說回中文翻譯,或許蘋果正是想要用這樣簡單暴力「無知」的語言,將大家捲入一場瘋狂的辯論之中吧,畢竟蘋果真的太擅長營銷了,「營了再銷」。
很多網友在吐槽蘋果不重視中國,甚至都不去請個有經驗的翻譯時,其實也應該想想,蘋果這些中文的翻譯文案,真的是一個糟爛翻譯隨隨便便拿機翻搞定的嗎?蘋果絕對不會如此不重視中國,據2015年蘋果第一財季報告,大陸市場已經是蘋果的第三大市場了,僅此於美國和歐洲地區,而收入超越歐洲地區也是指日可待。Apple is all about China 絕非危言聳聽。
不用懷疑蘋果對中國大陸的重視程度,但有時保持一定的距離感,偶爾調侃一下,其實也正是它的營銷手段之一。在蘋果看來,蘋果需要穩固它的品牌形象:來自美利堅的高端、有品味的科技公司。這就意味著要和一些「低端企業」保持差異化,所以,就有了蘋果式的中文。而考慮到營銷預期和收穫,這樣的蘋果式中文其實也沒有那麼差吧。事實上,單就語言而論,小編還是挺喜歡這樣的翻譯的,畢竟,翻譯錯了也不會被領導罵233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