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一直離不開人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千百年來,人們不斷對遠方進行探索,用自己的進取心,實現了飛向天空,下潛海底的夢想,並且還實現了對外太空的初步探索。自上個世紀以來,人類對外太空的研究獲得了巨大的進展。很多國家都可以發射人造衛星去向太空。
替地球上的人看看外太空的場景。當時,在以錢學森為主的科學家的努力之下,我國也順利製造出了我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但它的設計壽命只有20天,那東方紅一號如何飛了半個世紀還不會掉下來呢?
雖然我國在艱苦的努力之後還是將第一顆衛星製造了出來,但是,畢竟當時我國航天事業正處於起步階段,可供參考的經驗不足。東方紅一號還有許多問題,其中的一個問題就是飛行天數少。因為當時採用的是化學電池,而不是像現在一樣的太陽能電磁版,而化學電池的電量很快就會被用完。在電量用完之後,這顆衛星卻依然飛行在太空中。
直到半個世紀以後的現在,東方紅一號仍然在軌道繼續運行。其實這與太空的環境有關。眾所周知,太空一直處於真空的環境,幾乎沒有什麼摩擦力。而地球卻擁有摩擦力,在摩擦力的影響之下,物體會因此停止移動。但在太空中不存在這樣的環境,所以,東方紅一號在沒有電力支持的情況之下仍繼續運行。
那麼,衛星圍繞地球旋轉的原理是什麼呢?這與引力有關,兩個事物之間是存在著引力的,這種力量的質量、距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距離越遠,引力越小,則質量越大,引力越大。通過計算,只要衛星飛行速度超過7.9km/s,它便能按照軌道圍繞地球做運動。
目前,雖然東方紅一號已經與地面失去了聯繫,但是,我們也還可以獲知出它的運行軌道。在2014年4月24日,中國航天局就測量出了它當時的飛行位置和飛行速度。
雖然地球環境已經對衛星的影響很小,但是,一些微弱的不均衡引力還是存在的,再加上太空環境的綜合影響,東方紅一號現在的飛行速度是在降低的,飛行高度也在慢慢地下降,直到它墜落。
東方紅衛星雖然總有一天會墜落,但是遙想1970年4月24日這一天,東方紅一號在中國人的期盼和榮譽之下順利發射上天。《東方紅》的歌聲唱響了宇宙。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開端,為我們未來開拓外空資源提供了可能,還是十分令人動容的。